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RFIA法检测血清F-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清游离PSA(F-PSA)、总PSA(T-PSA)和游离/总(F/T)PSA比值测定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 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进行检测. T-PSA在2-20ng/mL范围内的患者共86例, 根据术后病检结果分为两组: 前列腺增生(BPH)症组68例, 前列腺癌组18例,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F-PSA、T-PSA和F/T PSA比值.结果是: ①前列腺癌组的F-PSA、T-PSA和前列腺增生组的F-PSA、T-PSA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F/T PSA比值, 在前列腺癌组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1).②以F/T PSA=0.18作为诊断阈值, F/T PSA比值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2.5%、43.6%.结论是: F/T PSA比值测定有利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的鉴别诊断; 当T-PSA在2-20ng/mL范围时, 选用0.18作为诊断阈值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PSA与fPSA联合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评价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的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对前列腺癌患者3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76例及30名正常人的PSA、fPSA和fPSA/PSA比值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以血清PSA值4ng/mL为阈值,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50.6%;如果以血清PSA值4ng/mL为阈值,同时结合fPSA/PSA并以16%为阈值,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100%,而特异性则为85.3%。这说明联合检测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TSGF和t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常用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但它只是组织特异性抗原,而非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是近年来研制的广谱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肿瘤中的应用多有报道[1,2],本文以血清总PSA(tPSA)在0.2~20ng/mL的前列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检测血清TSGF的同时检测tPSA的水平,旨在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ECL法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浓度测定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ECL)法检测 81例健康对照者、5 8例前列腺炎患者、1 2 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和 6 9例前列腺癌 (PCa)患者血清中的PSA浓度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 ;良、恶性鉴别诊断界值的确定用ROC曲线。结果 :(1 )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p皆 <0 0 0 1 ) ;前列腺增生组部分病人血清PSA浓度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和炎症组比较 p <0 0 0 1 ) ,但局限在一定范围 ,一般不超过 1 0ng/ml;前列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 (<4ng/ml)。 (2 )ROC曲线下面积为 0 98,当鉴别界值为4ng/ml时 ,灵敏度为 1 0 0 % ,特异度为 77 3% ;界值为 1 8ng/ml时 ,特异度 1 0 0 % ,灵敏度 6 8 1 % ;界值为 7 6ng/ml时 ,灵敏度为 95 7% ,特异度为 90 %。结论 :PSA是筛查前列腺癌的灵敏的肿瘤标志物 ,对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前列腺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ng/mL)的存在,tPSA(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等传统血清指标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有限,导致了部分患者不必要的穿刺活检。近年来,陆续有多项前列腺癌新指标在临床或者研究中出现,fPSA/tPSA比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SA灰区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HI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 PHI)在提高诊断优势的同时节约了患者的经济成本;一些分子标志物和蛋白质标志物也被发现可成为更有价值的新型指标,本文将对此类国内外新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移行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TZ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10.0 μg/L 和 10.1~20.0 μg/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以PSA 4.0~20.0 μg/L且有经直肠B超测量前列腺移行带资料的1 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计算评估PSA和TZ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分析PSA和TZ PSAD不同临界点在PSA 4.0~10.0 μg/L和10.1~20.0 μg/L范围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力.结果 40例(21.2%)诊断为前列腺癌,PSA 4.0~10.0μ/L时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20.5%(16/78),PSA 10.1~20.0 μg/L时前列腺癌的阳性率为21.6%(24/11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PSA4.0~10.0 μg/L时,PSA和TZPSAD预测前列腺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69和0.702;PSA10.1~20.0 μgL时,PSA和TZ PSAD预测前列腺癌AUC分别为0.463和0.730.TZPSAD 0.370和0.500 ng·ml-1·ml-1分别在PSA4.0~10.0和10.1~20.0 μg/L的诊断效力最大,其敏感性分别为68.8%和70.8%,特异性分别为72.6%和70.1%,结论 TZPSAD在PSA 4.0~ 10.0和10.1~20.0μg/L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效力均明显优于PSA,可明显提高PSA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7.
CLIA法检测血清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评价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症 (BPH)鉴别诊断中的意义。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检测 10名健康志愿者、2 3例前列腺癌患者、6 1例BPH患者、11例BPH伴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对其中 1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 1- 6个月随访检测。结果 :① 10名正常志愿者血清PSA均小于 4μg/L ;前列腺癌组血清PSA明显升高 ,BPH组及BPH伴急性尿潴留组血清PSA亦高于正常 ,后三组间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②CLIA法检测血清PSA的鉴别诊断阈值以 2 0 μg/L为低限。③ 16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后 1个月内血清PSA均下降。其中 14例病情稳定者血清PSA下降至正常 ,2例病情恶化者术后 3个月血清PSA迅速回升。血清PSA对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有助于前列腺癌疗效的预测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PMRI)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分析BPMRI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 选择66例前列腺肿瘤患者,年龄54~90岁,平均年龄72.56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7~336.0 ng/mL.MRI采集序列包括横断位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压脂T2W...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定位模板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11区穿刺活检,探讨前列腺癌在前列腺组织中的空间分布特点。 方法 2004年5月~2007年12月,215例前列腺癌患者通过11区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年龄37~87岁(平均71.8岁),PSA1.2~100ng/mL(中位数21.0 ng/mL),分析其在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癌病灶在11个区域及前后分布特点。结果 110例PSA>20ng/mL前列腺癌患者第1~10区平均检出率为61.2%和第11区的66.4%,无差异。105例PSA ≤20ng/mL患者第1~10区检出率平均值为35.7%,显著低于第11区的47.6%(P<0.001)。PSA>20ng/mL者前列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0.9%, PSA≤20ng/mL者检出率均为75.2%,无差异。结论 前列腺癌病灶在前后分布上无显著性区别。在PSA<20ng/mL前列腺癌患者,尖部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定量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分析其在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60例前列腺癌患者设为A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设为B组,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C组,对三组受试者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并分析其水平差异.结果 经检测,A组和B组的tPSA含量显著高于C组,而且A组tPSA含量显著高于B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组fPSA/tPSA比值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SA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前列腺癌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价游离前列腺抗原(F PSA)/前列腺抗原(PSA)比值和PSA动态变化(年变化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ELISA追踪检测PSA在4~10μg/L范围患者在不同时段内PSA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利用ROC曲线,评价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两项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预示价值.结果表明:前列腺癌患者的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当F PSA/PSA比值的临床判断值为0.21时,诊断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91.4%;当PSA年变化率的临床判断值为0.85%.诊断灵敏度为82.6%,诊断特异性为97.9%.前列腺增生患者F PSA/PSA比值与正常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SA年变化率与正常人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有助于PSA在4~10μg/L范围的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诊断灰区内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比值,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0~10.0)μg/L的39例前列腺癌患者和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T比值.结果:T-PSA在(4.0~10.0)μg/L,组间T-PSA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f/T比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P<0.01).结论:应用f/T比值<0.16为鉴别点,提高了对前列腺癌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0.0)μg/L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目前公认的最有价值的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PSA在血清中存在不同的分子形式: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α1抗糜蛋白酶结合的结合型PSA(PSA-ACT)、前列腺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在前列腺癌 (PC)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对 35例正常人及 4 8例PC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血清PSA测定。结果 :术前检测PC组 4 6例阳性 ,PC与正常组PSA测定值分别为 5 4 4 7± 4 3 5 2ng/ml与 1 72± 1 14ng/ml(p <0 0 0 1) ,对PC检测的灵敏度 95 8% ,特异性 95 %。其中 2 3例患者在确诊PC前患有前列腺增生 (BPH)时血清PSA水平为 6 2 3±2 94ng/ml,在确诊PC时血清PSA水平上升至 5 6 84± 4 8 12ng/ml(p <0 0 0 1)。术后观察PSA在 3~ 6个月降为正常 ,患者均已生存 4年以上 ,一般情况良好 ,术后PSA无明显变化者均在 2年内先后死亡 ,其中 8例为全身骨转移。结论 :血清PSARIA检测对PC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性激素6项((FSH、LH、PRL、T、P、E2)及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3例PSA 4~10μg/L且f/tPSA<0.16或PSA 10~25μg/L患者进行性激素6项、CEA、FER和p2PSA的检测,计算f/tPSA、phi等参数.依据其前列腺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前列腺癌组和非前列腺癌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项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激素比较,FSH和L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物比较,p2PSA和ph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UC分别为0.835和0.87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PSA 4~10μg/L且f/tPSA<0.16或PSA 10~25μg/L的患者中,FSH,LH、p2PSA、phi与前列腺癌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应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的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2位,严重影响男性的生殖健康。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一种常见的前列腺癌筛查指标。近来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钙离子有关,TRPM8是Ca2 离子通道家族的一员,是一种在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细胞中的调节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的前列腺上皮细胞高。虽然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含量明显升高,但处于灰色区域(4~10ng/ml)的患者,TRPM8是一种潜在的早期诊断指标,也将是药物或基因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7.
建立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使用2株抗PSAMcAb,一株McAb包被微孔板,另一株McAb与HRP连接。底物是鲁米诺/H2O2/对碘苯酚系统的双抗体夹心一步法,测定范围0.5~64ng/mL,最低检出值为0.13ng/mL,平均回收率为100.6%,批内和批间CV分别小于8.3%和11.5%,正常参考值小于3.5ng/mL。1000份血清临床考核,与参比试剂盒临床符合率一致,具有同等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PSA、cPSA检测和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联检和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患者(其中74例为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78例为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全部进行血清PSA、cPSA检测,并同时对74例临床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核素全身骨显像.另选择正常健康查体男性90例检测血清PSA、cPSA结果作为对照组.并计算cPSA/PSA比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cPSA检测结果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疾病患者及正常健康男性.其中,骨转移阳性显像组血清PSA、cPSA水平及cPSA/PSA比值显著高于非骨转移显像组,检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PSA>20μg/L、cPSA>10μg/L、cPSA/PSA>0.80时,发生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应常规做核素全身骨显像,可早期、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作为一种前列腺癌(PC)诊断和监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已广泛用于临床。然而其特异性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一些良性前列腺病变患者血清PSA也可呈一定程度升高,易于同前列腺癌相混淆。本文收集1994~1998年本院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资料较完整的96例前列腺癌及2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PSA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前列腺病变诊断、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腺体激肽释放酶(hK)2基因表达值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FQ)PCR方法检测40例已知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病理组织中hK2的基因表达值.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hK2基因表达值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中有差异,随Gleason评分值升高而升高.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hK2基因表达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hK2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