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全国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流行病学监测协作会议于1984年11月1~5日在福建省邵武市召开。参加会议的55名代表分别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防疫等单位. 当前,耶氏菌病在全世界分布极为广泛,已有80多个国家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尤其是欧洲、日本、美国和加拿大每年病例数明显增加。从其流行病学特征推测,本病在我国也可能广泛存在,只是尚未被认识,现有21个省市有报道。为了在短期内搞清本病在我国的分布和危害程  相似文献   

2.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简称耶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微生物,早在30年代已发现本菌,生长较缓慢,生化反应与大多数肠道杆菌很相似,易被忽略,可能是甚少检出与报导的原因。自Aulisio等报导耶氏菌对弱碱有耐受性并推荐用碱处理法从食品中快速分离耶氏菌以来,已相继得到证实,本文用碱处理法从72例猪粪中分离到4株耶氏菌,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近年来广泛引起重视的一种新的肠道致病菌。鉴于国内对本菌的研究尚未普遍开展,本病流行病学的许多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我们对阜阳地区常见家畜、家禽、鼠类及某些软体动物携带耶氏菌的情况作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CIN琼脂,从海南岛200份猪粪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茵2株,中间型耶氏菌3株。分离率为2.5%。从猪粪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氏苗是省内首次报导。分离中间型耶氏菌具有国内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党喜同 《中国医刊》1989,24(7):26-27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以下简称耶氏菌)为新近发现的人类肠道致病菌,由其引起的疾病称耶尔森氏菌病(Yensiniosis,以下简称耶氏菌病)。耶氏菌病临床症候主要表现为胃肠炎和小肠结肠炎等,因而常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等病症。自从 Carlsoon 等证实该菌对人的致病性以来,世界上已有80多个国家先后报道了本病的  相似文献   

6.
(一)预防医学 1.布病与耶氏菌感染血清学鉴别诊断的研究人和家畜布氏菌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到目前为止仍采用了试管凝集试验为主要的血清学方法,病原分离虽然准确,但较麻烦,而且检出率不高,不能广泛应用。布病的血清学方法到今天已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包括最新技术的应用,都未能很好地鉴别布氏菌与其它多种细菌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等单位根据小肠结肠耶氏菌的抗原分析、毒力质粒特征、0:3型与0:9型小肠结肠耶氏菌有共同外膜蛋白抗原但与  相似文献   

7.
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病(下称耶氏菌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人兽共患肠道传染病、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本病存在,我们于1982年报道从病人、猪、鼠和鸡分离出耶氏菌。耶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为猪和奶牛,自然界已发现80多种动物可携带耶氏菌。这些染菌动物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把病原体传给人。病人临床表现以胃肠炎为主,还能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肝脾脓肿、兰尾炎和急性关节炎等30余种  相似文献   

8.
<正> 蟑螂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昆虫,其种类多,分布广,密度高,与人类关系密切。国内外对它与疾病的关系曾作过许多的研究,已证实能携带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但蜚蠊携带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的情况未见报告。为了探讨这类昆虫传播耶氏菌病的意义,为防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在实验室内我们用美洲大蠊作人工感染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下称耶氏菌)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注意的肠道致病菌。人感染后,可引起胃肠炎、结节性红斑、反应性关节炎及其它并发症。在自然界中,发现有许多动物肠道内携带此菌。近几年,国外一些学者从生肉、水产品、奶和奶制品及蔬菜中曾分离出耶氏菌,并有过多次暴发流行报道。因而该菌目前已被认为是世界上重要的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病原菌之一。国内自1980年以来,部分省区相继在猪体和腹泻病人粪便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在本省检出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之后,又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发现,主要有: 1.分离出两林具有诊断价值的噬菌体最近该单位从猪便中分离到了两株  相似文献   

11.
常用消毒剂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破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常用化学消毒剂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杀效果。用ELISA法检测常用消每剂对HBsAg抗原性的破坏程度。结果表明“一消净”(含戊二醛)、过氧乙酸对HBsAg抗原性有高效快速的破坏作用:国光等含氯消毒剂及碘酒对HBsAg纯品有良好的消杀作用,但不能完全破坏阳性血清中HBsAg抗原性,因为受到来自血清中有机物的明显干扰:来苏儿、新洁尔灭、乙醇不能彻底破坏HBsAg抗原性达阴性水平。上述结果提示新洁尔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次氯酸钠和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皮肤是否有刺激性。方法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过氧乙酸、0.2%含量的次氯酸钠和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短期接触豚鼠皮肤(斑贴)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采用评分的方法来判定对豚鼠皮肤所产生的刺激反应。结果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皮肤有轻微刺激,有水肿现象发生,1h后症状消失,并有棕黄色着色性,其他几种消毒药品均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反应。结论2%含量的戊二醛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皮肤有轻微刺激,并有棕黄色着色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应用消毒药剂2%苯酚85ml/m~2和2.5%煤酚皂溶液95ml/m~2喷洒实验室食菌螨的杀灭效果。结果,苯酚喷洒后24小时能杀死99.65—100%活动休眠体,煤酚皂溶液杀死率为99.29—99.85%。表明用此类药喷洒,对控制食菌螨孳生是一种经济,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五种消毒剂对甲型肝炎病毒的杀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乙酸溶液,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眼睛是否有刺激性。方法2%含量的过乙酸溶液,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采用评分的方法来判定对实验兔眼睛的刺激性反应。结果2%含量的过乙酸给药6 h后,对虹膜、结膜(充血)均有刺激性并伴有水肿和分泌物,24 h后刺激性加重,7 d后刺激性较重。结论2%含量的过乙酸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视觉器官有强度刺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的耐药特征,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2002年至2007年,选择几个省市在不同季节对腹泻人群进行了该病原菌的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生物学分型、药敏试验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通过对该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gyrA和parC基因的变异情况检测发现,在22株萘啶酸耐药的菌株中,有20株gyrA基因检出氨基酸变异,其中83位点共检出Ser(AGC)→Arg(AGA或AGG)突变12株,Ⅱe(ATC)突变3株,Cys(TGC)1株,87位点检出Gly(GGC)突变2株,Tyr(TAC)和Asn(AAC)突变各1株;3株萘啶酸敏感O:3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耳耶尔森菌未检出上述氨基酸位点突变,而parC基因无论耐药株或敏感株均未检出突变.结论 我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萘啶酸的耐药比较严重,这可能是因为氟喹讲酮类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药物之一,而高水平用药,用药时间过长,以及动物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根本原因.氟喹诺酮的过度应用使萘啶酸耐药株选择性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对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产生的毒性作用。方法:利用隔离器,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达到1g/m^3浓度,维持4h,通过行为学测试和病理学解剖结果,判定大鼠吸入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结果: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后,在4h~7d间大鼠出现行为活动异常。结论: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浓度为1g/m^3时,对动物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三种常用过氧乙酸稳定剂稳定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HBV-DNA和HBsAg为指标对14种化学消毒剂进行了模拟消毒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酒精、新洁尔灭、来苏尔有HBV-DNA和HBsAg检出,氯化磷酸三钠、碘伏、碘酒偶有HBsAg或HBV-DNA检出,其余消毒剂均检测阴性。除碱性戊二醛、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存放1周后仍具良好消毒效果外,其余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显著下降或失败。两所医院口腔器械和注射器械消毒前HBsAg和HBV-DNA混合样品阳性率均为3.0%左右,消毒后采样样品中仍有阳性检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时,对工作人员和实验动物的刺激性。方法利用隔离器,观察2%含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达到1g/m^3浓度,维持30min,观察对大鼠肺脏的损伤。结果利用2%含量的过氧乙酸对大鼠进行吸入性实验,致使大鼠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变化。结论2%过氧乙酸溶液在对运行中的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进行喷雾消毒,对实验动物及工作人员呼吸系统有刺激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