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肠道菌群失调症可归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病位主要在脾胃及大小肠,脾虚湿盛是其病机关键,且暴泻者以湿盛为主,久泻者以脾虚居多。常由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脏腑虚弱致脾虚湿盛、运化失调、肠道分清泌浊失职而成,表现为便次增多,便质稀薄,或软不成形,或暴注如水。历代医家对泄泻颇有研究: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就有"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盛则濡泄。"的记载;《诸病  相似文献   

2.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病症,病机基础为脾虚湿盛,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与肝、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运化失常则生湿,湿盛则濡泻;脾主升清,清阳不升,清气在下则发为泄泻,本文介绍根植于脾虚,从健脾除湿、疏肝理脾、升阳举陷角度治疗脾虚泄泻验案一则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赵静 《河南中医》2013,33(3):340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素体脾虚,或思虑劳倦过度,饮食失节,损伤脾气,运化失常,水谷之气不能化生精微,反聚而为湿流注下焦,浸渍任带二脉而成带下之痰.应用完带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细菌性阴道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温脾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泄泻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采用温脾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攻补兼施,寒热兼顾,使里寒得祛,湿热得清,积滞得去,阳气得复,则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祛浊汤治疗脾虚湿盛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虚湿盛型HSPN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祛浊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公藤治疗,2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 9%,对照组为64. 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祛浊汤对脾虚湿盛型小儿HSPN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脾虚湿困和湿困中州是中焦脾土的两种病证。临床上两者都可见头晕沉闷、肢体困倦、脘痞腹胀、食欲不振、便溏、舌苔白腻等湿浊壅盛之证。但两者在病因病机、病性、病势和治疗上都有根本的不同。在病因、病机方面,脾虚湿困者,由于诸种因素导致脾气虚弱,运化功能长期低下,摄入的水谷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养荣一身,却内聚为湿。湿为阴邪,易伤阳  相似文献   

7.
慢性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医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李培老中医认为脾虚是久泄之根源,脾主运化,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物质,导致湿浊内生,反之湿浊困阻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升降失常,导致泄泻缠绵难愈;加之情志波动影响肝气郁滞而致泄泻反复发作,因此治疗上应当以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法,另视兼证化裁。临床上吾师用"久泄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答:一般人称为“湿重”是指“湿”邪侵袭人体所产生的各种症状,湿邪致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之地,外来之湿入侵,内湿可因饮食不节,如嗜食醇酒甘味、生冷瓜果,或劳倦过度,或因病失治、误治,或久病等因素,均能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不能得到正常运化而停聚在身体某处,阻滞气机而引起各种“湿重”的症状。从病因来说虽有外湿内湿之分,实际上外湿与内湿也是相互影响的,如外湿循经而入,最易困阻脾阳,影响水湿运化,致内湿亦盛,内湿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虚之体运化不力,水湿易停,更易招惹外湿。  相似文献   

9.
中医所谓的"湿",为"六淫"邪气之一,其性质重浊粘腻,致病多阻滞气血运行,障碍脾的运化,在皮肤病的病因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下面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谈谈有关湿邪所致皮肤病的辨证论治问题。一、脾虚湿盛、蕴湿不化:临床多表现病程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食后脘腹胀满,大便常不成形,脉沉细或缓,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白滑。  相似文献   

10.
脾虚湿盛是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虚湿盛清浊不分则泄泻;脾虚湿盛水溢肌表则水肿;脾虚湿盛带脉不固则带下。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治病求本,异病同治,每或良效。  相似文献   

11.
<正> 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证候之一,在呼吸道发病率中占门诊人数的绝大多数。咳嗽有虚实之分,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外感多属实,内伤多屆虚;也有本虚标实或寒热湿浊错综复杂者。本文所论为内伤咳嗽。重点讨论脾虚湿盛,痰浊阻肺这一类型。脾虚湿盛、痰浊阻肺型的咳嗽是小儿时期的一个独特类型。多见于婴幼儿。发病原因一由先天禀受母体的湿热;二因后天喂养不当,过食生冷饮料食物,或睡眠踢被露腹,损伤脾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是脾肾阳虚,脾虚则失去运化水谷精微的作用,肾虚则影响分清泌浊的功能,从而致湿浊内困、化而成毒。现略述辨证施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湿盛证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而形成湿浊,阻碍气机或清阳,以身体困重,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叶天士《温热论》中说:“湿胜则阳微。”湿之为病,本不易出现阴伤的表现。今随师治疗湿盛阴虚患者1例,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培老中医认为久泄首当责之脾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反内生湿浊,湿浊困脾,清浊不分,升降失常,故致泄泻缠绵难愈,并常因饮食不洁或情志波动影响脾胃功能而致泄泻反复。治疗上自当以健脾助运为主,再视兼证化裁。临证中李老喜用七味白术散和参苓白术散二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乐毅敏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2):531-532
脾胃乃后天之本 ,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正如李东垣说 :“胃气一虚 ,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若脾胃亏虚 ,则气血精液生化不足 ,清窍空虚 ,易被六淫邪侵 ,或因脾胃亏损 ,复生风水痰湿上犯 ,则致疾患发生。1 脾胃与耳疾耳病常体现于脾虚湿浊内困。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 ,湿浊内生 ,邪毒滞留于耳窍。另一方面 ,脾虚 ,输布水谷精微失职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失于濡养而功能虚弱。湿浊犯于耳壳则流脓 ;湿浊停聚于耳道或耳壳则为湿疹 ;湿浊痹阻耳窍脉络 ,蒙蔽清窍则症见耳鸣、耳聋、眩晕等。如美尼尔氏综合征 ,从中医辨证 ,可分型为 :1髓海不足 ,耳…  相似文献   

16.
导师胡顺金认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于脾肾亏虚日久,气化功能不足,开阖升降失司,导致不能及时运化水湿及排出毒素,从而致使湿浊瘀血蕴结,形成因虚致实,虚中夹实的现象。在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针对CKD3~5期者,可将其证候分为脾虚湿盛夹瘀证、湿热内蕴夹瘀证、肝郁脾虚证以及阴虚内热夹瘀证等,分别运用不同经方加减,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泄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前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对泄泻的治疗 ,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值得我们去认真挖掘、研究。笔者通过学习古今文献资料 ,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 ,总结泄泻证治大法如下 ,请同道指正。泄泻多因湿 ,湿聚由脾虚《罗氏会约医镜·泄泻》谓 :“泻由脾湿 ,湿由脾虚。”脾虚与内湿互为因果 ,或因脾虚生湿 ,或因湿盛困土而致脾虚。脾虚生湿者多见于久泄 ,久泄之人脾胃素虚 ,脾司运化功能减弱 ,以致水湿不能及时传输 ,因虚而湿自内生 ,水湿留中 ,下注肠道而为泻。湿盛困土多见于暴泻 ,常因感受湿邪、过食生冷等因素而…  相似文献   

18.
在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时,我们常常会想到耳病责之于肾,鼻病专治于肺,但从临床实际看,脾胃在耳鼻咽喉疾病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正如李东垣所说:“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若脾胃亏虚,则气血精液生化不足,清窍空虚而易被六淫邪侵。或因脾胃亏损,复生风水痰湿上犯致病患而生。1 耳疾从脾胃论治脾胃在耳病中的作用常体现在脾虚湿浊内困。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湿浊内生,邪毒滞留于耳窍。另一方面,脾虚,输布水谷精微失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失于濡养而功能虚弱。湿浊犯于耳壳则流脓;湿浊停聚耳道或耳…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其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主要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多以儿童和老人多见。泄泻轻者可以自愈,重者可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泄泻,甚者可因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虚是2型糖尿病前期根本原因,脾虚致消,思虑、劳累或安逸过度,影响中焦脾胃气机,脾气内结,运化失司,燥热为标,阴虚为本,分为阴伤热盛、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及脾虚痰瘀等型。水精输化异常是糖尿病病理基础,痰浊水湿是胰岛素抵抗(IR)内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