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BD)是发生于胃肠道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为其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其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普遍认为IBD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改变等多因素所致。随着16S rRNA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及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计划的开展,人们对肠道微生物——"被遗忘的器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在IBD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重视。研究认为IBD患者中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精确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从而触发了基因易感个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因此,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恢复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稳态成为治疗IBD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就IBD患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现象、其与IBD发病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在IBD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迟雁 《临床荟萃》2016,31(8):857
炎症性肠病(IBD)是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对肠道微环境的改变发生持续的异常免疫反应,所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在IB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态的构成和作用、IBD患者微生态的改变以及与肠道微生态改变相关的治疗手段在IBD患者中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3.
缪应雷  黄华丽  王光耀 《临床荟萃》2008,23(19):1405-140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我国过去少见,但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其中尤以UC为多[1],提示IBD已经成为肠道主要疾病。但目前就国人IBD发病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IBD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环境、遗传、免疫所致的炎症反应等有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BD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肠道微血栓形成,进而引起肠粘膜坏死,促进溃疡形成,这可能为IBD致病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症状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通常需要终身治疗。经腹肠道超声(TUBS)已成为临床IBD疑诊患者筛查的首选影像技术,对确定IBD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发现腹部并发症、评估炎症活动性及治疗后随访均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口服肠道超声造影、经静脉超声造影等超声新技术扩大了TBUS在IBD中的应用能力;而新兴的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更有望使TBUS在疾病早期诊断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病因涉及肠道内环境(主要是肠道微生物)与易感个体间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肠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组成,其在维持肠道吸收必需营养物质与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并对其作出应答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各种因素引起的肠黏膜四种屏障功能受损在IBD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与IBD的关系,有望为治疗IBD 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就肠黏膜屏障损伤与IBD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防御素作为小肠腺泡底部潘氏细胞分泌的主要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杀菌、抗炎、抗病毒功能,对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维持和调节作用.近年发现防御素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联系紧密.现将近年来肠源性防御素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IB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爱平  欧阳钦 《华西医学》2005,20(2):401-402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氏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正常细菌的数鼍减少,若给患者补充正常细菌即益生菌,使肠道内菌群失调得到纠正,可使病情缓解。1992年Fuller将益生菌定义为:经饮食摄取的能促进宿主机体微生态平衡的活微生物。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防御素作为小肠腺泡底部潘氏细胞分泌的主要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杀菌、抗炎、抗病毒功能,对肠道的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非常重要的维持和调节作用.近年发现防御素和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联系紧密.现将近年来肠源性防御素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IBD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发病率在欧洲和北美地区最高,在亚洲等地区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3]。IBD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微生物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4-6]。  相似文献   

12.
林艳  郑长青 《华西医学》2015,(3):565-56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炎症反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在我国的发病率上升趋势也非常明显。现有的IBD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近年来干细胞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目前的研究多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治疗IBD。HSCT用于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包括基因治疗、直接参与受损肠黏膜修复及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等方面;MSC用于治疗IBD的可能机制包括在受损肠道局部定植参与修复、免疫调节功能及促进损伤局部微循环重建等功能。HSCT及MSC在IBD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前景和研究空间。现就干细胞在治疗IBD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发达国家IBD患病率较高,约为0.1%~0.2%.本病以肠道炎症和黏膜组织损伤为特征,目前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研究表明IBD患者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而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可重建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对IBD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目前FMT的临床运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粪菌移植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02-430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肠道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认为IBD是由于环境、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启动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引起肠道的炎症性改变。上述过程中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 kB,NF-kB)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且病程迁延,需要长期治疗,生存质量受损[1-2]。该病病因未明,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下,长期的疾病对患者的生理、情感、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特发性疾病,以肠道炎症为特征,并可反复发作。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为IBD的一种,可发生于肠道的任何部位,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形式不同,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并有多种肠外表现。CD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因素包括: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诱发、内在因素(如肠道通透性改变)以及免疫异常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在高发区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而且在全世界其他地区其发病率也有所增高。CD的诊断也面临着挑战,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可出现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约30%~40%的患者仅累及小肠,30%~40%可累及回…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4月17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和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消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0年协和-克利夫兰炎症性肠病(IBD)研讨会"在北京协和医院召开。来自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VictorFazio教授和沈博教授分别介绍了炎症性肠病的手术和内科治疗方法。沈博教授还就IBD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关系做了生动的评述。国内专家也从IBD整体  相似文献   

19.
5-羟色胺(5-HT)是重要的肠道神经递质,在肠嗜铬细胞及肠神经元中大量合成,又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当胃肠壁受到化学或物理刺激时,释放到血液中的5-HT增加。5-HT在胃肠道含量丰富,约占人体总含量的90%。  相似文献   

20.
内镜超声检查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其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内镜检查。内镜超声检查(endoscopic uhrasonography,EU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在IBD的诊断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其可清晰显示IBD肠壁各层次结构的改变及黏膜下脉管样结构,探查肠道及肛管周围组织,发现肠道周围肿大淋巴结及直肠、肛管周围并发症,并可利用超声多普勒功能探查病灶及周围血供情况,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IBD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