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安生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6)
18株由临床分离的菌株用 API 20C 法鉴定为新型隐球菌,再测试尿素酶、酚氧化物酶为阳性,全部菌株均不同化硝酸盐。18株中3株可在 CGB 培养基上生长,血清分型为B 型,属格特变种。其它15株血清分型为 AD 相似文献
2.
李安生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4)
83株新生隐球菌分离自12例免疫正常的患者,"例AIDS和5例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其中80株分离自脑脊液/血液,另2株分别分离自肺组织和痰。使用CGB培养基和分型血清作血清分型,并根据临床资料比较两个变种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核糖体基因内间隔区(IGS)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快速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方法 选取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IGS中变异度最高的Ⅰ区(IGS1)为靶点,经ClustalW2多重比对,并结合Oligo6软件在不同序列位点设计针对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引物用于多重PCR分析。通过51株新生隐球菌(VNⅠ-VNⅣ和VNB基因型)和41株格特隐球菌(VGⅠ-VGⅣ基因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并将该方法与已报道的CGB显色培养和采用特异性引物GPA1A、CLA4D和SOD1gattii扩增格鲁比变种、新生变种和格特隐球菌的单一引物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IGS的多重PCR分析成功鉴定所有92株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对其他常见致病酵母的扩增均阴性,显示所设计引物较高的特异性;已报道的基于GPA1A和CLA4D引物PCR分别在鉴定2株和1株格特隐球菌时出现假阳性结果;CGB培养基在鉴定1株格鲁比变种和1株新生变种时出现假阳性结果。上述方法在鉴定时均未出现假阴性结果。结论 建立的多重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格鲁比变种、AD杂合子和格特隐球菌,且优于已报道的单一引物PCR 或CGB显色培养法。 相似文献
4.
李和莲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6)
近来据文献报导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attii)可发生在艾滋病患者及非流行区,且与新生隐球菌新型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neoformans)所致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经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体的鉴定、分布和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作者对此作了研究。 患者来源于墨西哥国立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研究所。1989~1994年共有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隐球菌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用二 相似文献
5.
吴绍熙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8,(3)
艾滋病诱发隐球菌性脑膜炎者甚多见,主要由新型隐球菌所引起,作者首次报告由新型隐球菌格蒂变种所引起的一例.患者为扎伊尔28岁异性恋男性,铜矿工人,因突发阵发性剧烈头痛二日入院,伴神志模糊、尿沉渣检查有许多红,白细胞,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5/mm~3,蛋白55mg//dl,糖67mg/dl,涂片印度墨汁染色找到带荚膜的圆及棒形菌,沙氏葡萄糖琼脂37℃有新型隐球菌生长,经鉴定为格 相似文献
6.
林敏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3)
皮肤隐球菌感染常是免疫功能受损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或肺部感染而引起的播散性感染的一种表现。已报告主要由种植或外伤引起的原发性皮肤感染,可见于有免疫抑制的患者,偶有由新生隐球菌新型变种引起的免疫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7.
新生隐球菌根据传统的分类方法和以往的观点,血清型AD型新生隐球菌一直被视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但事实上,AD型新生隐球菌无论在地区分布、致病特征等方面,均与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中的A型和D型有明显不同[2,3].本文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核酸序列分析,首次发现新生隐球菌AD型28S rDNA基因型与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的A、D型不同,而与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B、C型完全一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新型隐球菌的实验诊断,主要是通过培养、生化试验及动物接种如小白鼠颅内或腹腔内注射等,以鉴定其致病性。全过程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本文介绍自制兔抗隐球菌抗血清凝集试验,快速鉴定隐球菌的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1.自制兔抗隐球菌抗血清:本室临床分离保留菌株,按孙常省法制备兔抗隐球菌 相似文献
9.
沈永年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3)
新生隐球菌存在于各种自然来源,包括鸽粪、水果与蔬菜,如宠物的粪便及动物园饲养鸟的粪便、热带树木木屑、苹果、石榴、木瓜、胡萝卜和马铃薯等,而新生隐球菌gattii变种也曾从树木如某些热带橡树(Eucalypeus camaldulensis)及蝙蝠的粪便、马蜂的巢穴中分离出,其中在世界范围报导鸽粪还是其主要来源。但对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隐球菌变种问ITS序列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真菌核糖体基L大1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学分析来研究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的地位及变种问ITS序列的差异.方法 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12株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标准株的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基因库等数据库中11株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ITS序列,用CLUSTAL W1.83软件多重比对分析序列的差别,MEGA3.1软件处理数据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 新生隐球菌变种之间ITS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存在6种亚型;gattii变种ITS序列存在4种亚型.中国发现的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S8012与gattii变种在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但仍属于变种内差异.结论 我国发现的上海变种S8012归入gattii变种的ITSC型,原gattii变种RV20186归人gattii变种的ITSF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不同变种在原发性小鼠新生隐球菌皮肤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我们建立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感染模型的方法,将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标准野生株B3501与格特变种标准株ATCC32609分别皮内接种于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损真菌培养与组织病理检查确证感染。观察2种隐球菌感染的病程,比较皮损形成与消退的平均时间。结果:2种变种的新生隐球菌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后,可以在免疫抑制与非抑制的BALB/c小鼠皮肤上产生丘疹、结节、溃疡、传染性软疣样皮损,皮损可以自愈,真菌培养与病理确证为隐球菌感染。2种菌株只在免疫正常小鼠的皮损形成时间上存在差异。结论:新生变种与格特变种的新生隐球菌均可以造成BALB/c小鼠相似的皮肤感染。推测2种变种对原发性皮肤感染的致病力可能无差异,新生变种发病较多可能与其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新型隐球菌核型的脉冲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脉冲电泳技术分离了包括3个变种、5种血清型在内的20株新型隐球菌染色体DNA,发现其基因组由10~12条染色体组成,大小在0.4~2.1Mb之间,总长度约15Mb。特别是注意到电泳核型与血清型之间有相关性,并观察到菌株间的带型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提示电泳核型分析可作为变种鉴别和种内分型的新的基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宁枫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1)
先前的研究显示除了鸟粪外,新生隐球菌还可寄生于死亡或腐败的树叶和树干上,近年来也有从多种活树树干洞穴中分离出该菌的报道,有人认为新生隐球菌所寄生的树并不是特定的。作者从4种树(无花果属、山扁豆树、芒果树及陶土树)的树干洞穴中采集标本,标本为洞穴内壁上的纤维状并失去颜色的腐木。标本 相似文献
17.
林桦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6,(4)
新型隐球菌仅有培养基上菌株超微结构的检查,而直接电镜检查脑背液(CSF)中的新型隐球菌尚未见有报告。本文报告一例SLE患者因每日服80mg强的松龙4个月,结果并发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乃对其(CSF)中的隐球菌作了透射电镜检查,并与直接涂片及培养的菌相比较。取患者治疗(以两性霉素B20mg/d及5-氟胞嘧啶800mg/d)前及治疗后的10及20天CSF沉淀物分别作镜检、培养及电镜观察。并以培养基上生长的菌作电镜观察对照。结果:直接镜检:治疗前可见到大量菌,呈球形,外围以 相似文献
18.
19.
郭宁如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0,(3)
许多报告提及不少非洲国家与艾滋病(AIDS)相关的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很高。因此,中非国家的许多学者将隐球菌感染视为AIDS的一个指征。新型隐球菌及其变种一向只能发现于户外的鸽、鸡等粪中,但室内的灰尘、空气中也可分离到。本文作者对布隆迪城市的20例与AIDS相关的隐球菌病患者室外土壤及尘埃标本作了检查,同时也检查了3例患者室周围的鸽粪;另外,对19例患者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