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积累国人资料,现将升结肠、横结肠异位一例报导如下: 女尸约18岁,开腹所见结肠右曲位于脊柱左侧胃大弯下方。升结肠于右髂嵴处起自盲肠斜行向左上至胃大弯下方,横过脊柱于其左侧缘腹主脉前方急转向下形成结肠“右曲”。横结肠于左髂窝形成一“U”字形游离肠袢,然后在左髂嵴水平处紧贴降结肠前方上升至脾门处再急转向后下形成结肠左曲移行于降结肠。(横结肠游离肠袢在左髂窝  相似文献   

2.
盲肠、阑尾位于盆腔膀胱与直肠之间者少见.这种盲肠及阑尾异位与腹、盆腔手术有密切关系.材料为成年男尸,约45岁,身高155cm.肢体发育正常,腹盆部无手术疤痕,剖腹后,右骼窝不见盲肠、阑尾及升结肠.可见部分小肠、系膜.整个肠管光滑无粘连.1 盲肠异位 盲肠和阑尾均位于盆腔中部膀胱与直肠之间,盲肠上部在骶骨尖端右侧接升结肠,盲肠中部与下部嵌在膀胱与直肠之间,长约6.5cm,盲肠起始部及阑尾在直肠和膀胱左侧.盲肠血液供应为回结肠动脉分出的直肠动脉供应.阑尾自盲肠内侧壁起始先斜向左上,然后呈“C”字形弯向左下,属回肠后位,长7.8cm其根部体表投影不在麦氏点,而在两侧髂前下棘连线左侧中外1/3深方2.5cm处,阑尾系膜呈三角形,其血液供应为回肠动脉分出阑尾动脉.  相似文献   

3.
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与降结肠并列于脊柱左侧者少见。这种肠管异位与腹部手术有密切关系,现将我们在尸解中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成年男尸,约30岁,身高156cm。肢体发育正常。腹部无手术疤痕。剖腹后,见全部小肠位于右腹部,全部大肠位于左腹部,整个肠  相似文献   

4.
在制作标本中,发现一例盲肠高位、升结肠极短、横结肠偏左上、乙状结肠位置偏右且急转弯。这种变异对阑尾炎的诊断、乙状结肠镜检查和结肠有关手术治疗有参考意义,现报告如下: 男童尸,约二岁半,身长740mm。 一、盲肠高位:盲肠和阑尾均在右髂窝之  相似文献   

5.
<正> 结肠异位已有过报导。现将在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进修期间,发现一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盲肠异位报导如下。成年男尸,身长约180厘米。腹部未见有手术疤痕。结肠右曲、横结肠、结肠左曲位置均正常。降结肠自脾曲起紧贴腹后壁起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斜向右髂窝,与小肠系膜根平行,二者相距约20毫米。于右髂血管上方处转向上、在盲肠后与其重叠,其最高点距髂嵴上45毫米,然后转向下内,在髂嵴上方移行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自右向左于中线附近转入小骨盆,乙状结肠系膜附着小肠系膜下方和骼血管处,此段系膜长在30—45毫米之间。  相似文献   

6.
男性童尸,年龄7岁.阑尾长约7.5cnm直径0.5cm.其根部位于盲肠下端的后内方,并沿盲肠内缘下降,因其系膜较短,盘曲一周,末端游离于腹膜腔中.阑尾根部与盲肠的结合点.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位置,约相当于右锁骨中线和肋弓之交点与脐连线的外、中1/3的交界处.阑尾动脉与一般记载相似,由回结肠动脉发出,经回肠末端之后,沿狭小的阑尾系膜游离缘伸向阑尾末端并分支至阑尾.盲肠较为巨大,长9.2cm内径5cm无内容物,属腹膜内位,活动度好,盲肠近端居右肋弓下,贴于腹前壁之内面、肝右叶下方、由前向后下外侧伸展,达右侧腹后壁,约平第三腰椎高度反折向上,移行于升结肠.升结肠较短,上升达肝右叶下方转为结肠右曲.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1例移动性盲肠、升结肠,同时存在小肠系膜根变异.经查阅有关文献,此类变异较少见.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发育中等,腹部未见手术切口的疤痕.胃的位置正常,肝脏较正常约高一肋.盲肠、升结肠位置正常,但两者均被腹膜包被,可活动.阑尾位于盲肠后位,长7.5 cm,管径0.7 cm.小肠系膜根上端起于第2腰椎左侧,略斜向右上至于第1腰椎右侧,向右上倾斜约30°,系膜根长6.7 cm.小肠系膜最长处19.7 cm,升结肠系膜最长处15.8 cm.十二指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结构位置正常.  相似文献   

8.
因盲肠和升结肠的系膜过长,移动度大和机能失调所引起的病症称为盲肠、升结肠游动症。近年来,本病症文献报道较少,而临床表现各异,手术前较难确诊,现将我们自1989~1996年间诊治的11例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右位乙状结肠并腹膜后升结肠、盲肠、阑尾炎1例胡少群①唐朝梓①向宇红①患者,男性,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腹肌不紧张,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血常规呈急性炎症表现。术中见右下腹有一结...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0小时入院。体检:右下腹麦氏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部有腹肌紧张。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取右下腹麦氏切口。切开腹膜时见腹膜与其深部的结缔组织紧密附着,很难分开。即在原切口内侧1cm处另行切开腹膜。顺利打开腹腔,见腹腔内无炎性渗出物,亦无大网膜移行。在腹腔内靠外侧可见升结肠。沿升结肠带向下寻找阑尾时见结肠带逐渐变宽、最终与侧腹膜融为一体,无任何间隙和分界。在结肠带与侧腹膜融合部的上方可见回肠未端与结肠相连接,欲探查结肠旁沟时见升结肠一侧肠壁与前腹膜纵向紧密粘着,不能剥离。术者在初次切开腹膜处的外侧1cm再次切开腹膜,见有稀薄脓性分泌物从切口涌出。吸净脓液,见阑尾在此切口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一例多发性异常,此例系男性,年龄约50岁,营养发育中等。此例不但有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同时伴有心脏静脉系异常,盲肠异位。一、本例在主动脉弓的凸缘从右向左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异常之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末端之右后壁,然后斜向右上,跨越第三、第四胸椎体前方,于食道与脊柱之间行向第一胸椎体右缘进入斜角肌间隙。右颈总动脉于气管左缘发自主动脉弓凸缘,斜越气管前方至右侧。据历来文献记载;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从右侧向左侧依次直接超自主动脉弓的异常现象,国内首先是胡振之报道过一例,后又有詹樾、张为龙等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异位合并盲肠至横结肠中段游离较少见,且多无典型临床表现,术前很难确诊。最近我们遇到一例,现介绍如下:患者女性,43岁。于1988年8月1日以“急性胃扩张”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肠管明显胀气,经探查证实为右半结肠。向下延长切口4cm,见整个右半结肠位于中腹部,系膜长  相似文献   

13.
肝下高位盲肠阑尾合并升结肠缺如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在解剖1具男尸时,发现回盲部位于肝右叶下方,升结肠缺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8岁。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施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位于右髂窝,在回盲部结肠带汇聚点未找到阑尾。于是把切口向上延长,沿升结肠向上找寻,于升结肠中段外后侧可扪及与升结肠平行的条索状物,在该处切开后腹膜,游离升结肠后壁找到  相似文献   

15.
盲肠缺失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者男性,43岁,汉族,因腹痛36小时于83年7月24日,由卫生所初诊为急性阑尾炎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时,未找到阑尾,转请娄底地区人民医院会诊。在术中发现回肠末端连着侧腹膜,切开侧腹膜,发现回肠和升结肠为直  相似文献   

16.
左骼窝内盲肠、阑尾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教学中观察一例位于左髂窝内的盲肠、阑尾。报道如下,成年男尸,打开腹膜腔,见盲肠位于左骼窝内,长7.0cm,直径7.9cm,为腹膜内位。回肠末端行至左下腹部,约平髂嵴高度连于盲肠左上部,盲肠和回肠末端均被腹膜包裹并形成一个共同的系膜。盲肠前面有小肠及肠系膜覆盖,后邻乙状结肠。阑尾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壁,其体表投影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附近,阑尾全长4.5cm,直径0.9cm,位于回肠末端后方,乙状  相似文献   

17.
甲状旁腺、胸腺异位一例朱华月邓锦文彭万来王喜存患者男,19岁,9天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颈前有一鸽蛋大无痛性肿物于1996年9月23日入院。临床检查:右甲状腺处触及一圆形肿物,2.5cm×3.0cm大小。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检查:右甲状腺叶内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1岁,腹痛、腹胀伴便闭二天于89年7月入院。初诊为机械性肠梗阻暂行保守治疗。入院第二日出现弥漫型腹膜炎,腹穿抽出少许血性液体;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而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血性液体约100ml;盲肠、升结肠游离于膜腔,贴近右侧前腹壁,其后见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肝下盲肠异位伴腹膜外阑尾少见,作者在手术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9岁,因转移性右腹部疼痛不适1周,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行走时右腰部疼痛不适2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8.2℃,急性痛苦面容,被动右侧屈曲体位。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13岁,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收治入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取麦氏切口进腹腔,见大网膜下移包裹回盲部,推开大网膜,见回育部无游离阑尾。仔细探查见盲肠后外侧浆膜下有一条索状,质地稍硬,为盲肠浆膜下阑尾。切开盲肠浆膜见阑尾充血水肿,分离阑尾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