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其中又以双侧肢体末端对称性多发感觉运动神经病变(distal symmetric sensorimotor polyneuropathy,DSSP)最多见。进展性DSSP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防治极为困难。应用周围神经减压术可有效缓解DSSP症状,并有可能逆转DPN的自然病程,为DPN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由于糖代谢异常而受损的周围神经在肢体生理解剖狭窄处受卡压在DPN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周围神经减压术通过对神经进行松解减压,使肢体末端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得到缓解,为DPN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DPN的外科治疗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在我国可达50%~60%。病变主要累及双侧末梢神经,以感觉神经、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运动神经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疼痛、麻木、无力、烧灼感、针刺感及寒冷感,夜间重,有时难以忍受而影响睡眠。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与糖尿病肾病、眼病,习称"三联病症"。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表现为手足感觉异常如冷凉、麻木、疼痛、灼热及腹泻、泌汗异常等,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之一。70年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仅4%,近年来由于神经系统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检出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作为一种常常累及全身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其常表现为对称性感觉减退、肢体疼痛、麻木等.据Paul等[1]报道约54%的l型糖尿病和45%的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一种重要的足部溃疡和下肢截肢的危险因素[2].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闱神经病变(DPN )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致残率高,发生率更高,报道称50%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早期临床特征以感觉障碍为主,主要分布在四肢肢端,临床表现以对称性肢体疼痛、麻木、灼热或冰凉感为主,一般下肢较上肢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强调正确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情绪障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5例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糖尿病控制情况,对照组常规给予降糖药、神经营养药、止痛药、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20mg,1次/d,共14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变化,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PI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同时记录镇痛药物的等级,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评价糖尿病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HbA1c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HAMD评分(17.69±7.45)显著低于治疗前(26.82±9.66)及同期对照组(24.71±8.92)(P<0.05),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治疗组第14天NPIS评分(2.5±0.8)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4.8±1.1)和治疗前(6.0±2.2)(分别为P<0.05,P<0.01),镇痛药物的等级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不仅可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还有益于疼痛的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和F波检测在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排除脑卒中、腰颈椎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肌肉疾病,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神经病变体征而神经传导检测正常(Ⅰ组)32例、无神经病变体征神经传导检测正常(Ⅱ组)30例和神经传导异常(Ⅲ组)30例,与30名健康人行下肢SLSEP和F波测定.结果 胫神经SLSEP和F波各参数总异常率以Ⅰ组有神经病变体征肢体亚组(n=43)比例最高[97.7%(42/43)],Ⅰ组Fdur、N13传导速度(CV)、N24CV、N13-N24CV、N9-N24CV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值分别:5.887和6.780、-4.568和-5.062、-6.799和-6.905、-5.978和-5.609、-5.433和-5.190;均P<0.01);Ⅱ组Fdur和N13-N24CV异常肢体率[25.0%(15/60),23.3%(14/60)]与对照组[0,1. 7%(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17.143、12.876,均P=0.0050);Ⅲ组各参数异常肢体率与对照组比较,除N9-N24CV、N13波幅及N24波幅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9CV异常率最高[76.7%(46/60)].结论 SLSEP可以提供感觉纤维近端信息;SLSEP和F波联合使用可以提高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变的诊断率,对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诊断意义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年来收治90例2型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通过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起到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5—2012-08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血液病、过敏体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干预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8~85岁,平均(62.7±6.4)岁;病程4~27a,平均(13.2±3.5)a。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检测糖尿病感觉神经病患者运动单位,以期评估其下运动神经功能状态.方法 纳入54例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国际协作研究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住院患者,并根据尺神经传导异常结果分组:感觉异常组(即仅有感觉传导异常而运动传导正常)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感觉运动异常组(即感觉传导和运动传导均异常)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并与42名健康人对照.应用Keypoint4肌电诱发电位仪,计数各组小鱼际肌运动单位数目,同时记录54例DPN患者入院后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结果 感觉异常组、感觉运动异常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小鱼际肌运动单位数目分别为97.1±47.6、63.3±22.3、173.0±75.5(F=21.259,P=0.000);54例DPN患者小鱼际肌运动单位数目(84.0±42.8)与糖尿病病程(1个月至26年)呈负相关(r=0.414,P=0.002),与空腹血糖水平(5.0~20.4 mmol/L)无明显相关.结论 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存在着临床下运动神经损害,运动单位的丢失程度受糖尿病病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DPN)最常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1/3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PN,临床表现包括剧烈的神经性疼痛、乏力、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等,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病死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归因于糖、脂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神经轴突转运异常及  相似文献   

12.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依帕司他(唐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8例.给予唐林片50mg.3次/d口服.疗程4周。结果四肢麻木、肢体疼痛、感觉减退、畏寒、双足蚁行感、脚踏海绵感均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是93%、95%、94%、87%、100%、0、83%;38例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MCV、SCV)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快(P〈0.01);体感诱发电位(SEP)潜时N20、P40、N50均较治疗前显著减慢(P〈0.01)。结论唐林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体感诱发电位潜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把多元醇通路异常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联系起来。此外似乎还有神经再生和钠钙通道异常 ,转运金属等在发病中起作用。在动物模型中 ,早期并且足疗程地使用醛糖还原酶显示了逆转神经病变的希望 ,然而迄今为止在人体实验中这些被使用的药物似乎没有足够的效力。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显示了可能的逆转作用。对神经病性疼痛的治疗将会有更多选择。本综述将关注在糖尿病神经病领域的最新进展。在西方国家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能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残废的重要原因。一项研…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的患病率40%~90%不等,神经病变的发展常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其中有5%~10%的患者需行截肢手术,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17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一种血管源性生长因子,除了促进血管生成特性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营养作用,且在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显示出运用前景,现对这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1VEGF概述自1983年Dvorak等人发现了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 factor,VPF)继而…  相似文献   

15.
误诊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颞动脉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1岁.于4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颞部疼痛,以太阳穴处为重,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继而出现视物不清,入当地医院诊治.既往糖尿病病史12年,规律用药,血糖波动于10~12mmol/L.当地医院诊为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给予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凝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3天后,右眼视力丧失;7天后,右眼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当地医院再次诊为糖尿病眼肌麻痹,除继续原治疗方案,加用针灸等康复治疗.住院1个月,右眼视力仍为0,右眼除外展受限外,余各方向活动灵活.患者出院后,继续服药控制血糖.4天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左颞部疼痛,性质同前,急来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博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1kPa;神智清,言语流利,右颞浅动脉搏动减弱,右眼无光感,右眼外展受限,余各方向活动灵活.右眼瞳孔直径4mm,直接对光反应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左眼瞳孔直径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应均存在.左眼视力10cm数指.眼底视乳头边清,颜色略淡,动静脉比例为1∶2,未见出血点,余神经科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28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1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61%(17例)患者症状缓解,3%(1例)患者症状无变化。结论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可有效帮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辨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显著。临床表现为四肢末梢对称性感觉麻木,蚁行,灼热或肢冷如冰,呈针刺,钻凿样疼痛,且夜间加重,白天或行走后减轻,也有的肢体痿软,步履困难。治疗本病的西药虽不断出现,但确切疗效尚缺乏长期,并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并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将逐年升高。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该病早期的常见表现有肢体麻木、对称性下肢疼痛、刺痛甚至剧痛,部分患可出现单肢周围神经或脊神经分布区域剧烈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给患带来巨大痛苦,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故以控制饮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根本措施,同时辅以针对病因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桡神经的超声特征及电生理表现,企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35例及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35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作对照,所有受检者行桡神经超声检查及神经传导检测.结果: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桡神经超声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平行线状低回声结构消失,神经外膜增厚分界不清;神经传导检测提示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均有异常,且SCV更为敏感,异常率更高;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超声及神经传导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与神经传导检查两者结合,可以从功能及形态学两方面更明确地为临床提供糖尿病患者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依据和判断病变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主要探讨的是神经肌电图在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进行分组,包括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1-10年)和C组(病程〈1年)。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正中、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运动传导速度),SCV(感觉传导速度)以及胫神经H反射和尺神经f波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80例,其中A组57例,B组65例,C组58例。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9.104,P=0.011)、尺神经(χ2=9.335,P=0.009)、腓总神经(χ2=9.898,P=0.007)的M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的正中神经(χ2=13.44,P=0.001)、尺神经(χ2=13.56,P=0.001)、腓总神经(χ2=24.09,P=0.000)的SCV异常比例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三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比例存在显著的差异(χ2=19.12,P=0.000),且病程越长,异常率越高。而尺神经F波异常比例并无统计学差异(χ2=3.152,P=0.207)。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越长,相应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CV、SCV中的异常比例,以及胫神经的H反射异常检出率越高。结合尺神经F波可早期客观检测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近端损害,提高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