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源性膀胱(NB)是脊髓损伤(SCI)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不同程度的排尿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膀胱功能训练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康复的重点。本文归纳了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用的康复手段,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鸥  宋涛 《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03-103,105
目的 探究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脊髓损伤而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病人,均来自2009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接收诊治病人,随机分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管理,观察组行间歇性导尿术.两组均给予规律饮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的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感染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2.5%),且残余尿量(97.16±8.35)少于对照组(328.38±18.53).结论 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极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采用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治疗2例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患者,2例均为男性,年龄14和24岁,病程6~20年,均为脊髓栓系综合征。2例术前均合并输尿管返流,均行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后自行间歇清洁导尿。结果2例患者术后血清肌酐水平降至正常,膀胱造影提示膀胱安全容量升高:2例病人术后均出现泌尿系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缓解。病人在护理指导下均可完成自家清洁导尿。结论乙状结肠膀胱扩大术可有效地扩大膀胱容量。降低充盈期末膀胱压力,使患者有一个安全的储尿环境,是治疗神经源性低顺应性膀胱的较好选择,但术后可能出现复杂的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开始-结束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照组39例患者,研究组39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比其观察指标: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证实了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影响,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康复医学中心收住的7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患者在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过程中,测定膀胱安全容量的同时寻找正确而安全的个体化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常规选择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平衡膀胱,但干预组达到平衡膀胱所需的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2、4、6、8周后泌尿系感染率分别为11.4%、8.6%、5.7%、2.9%,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5.7%、17.1%、11.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简易尿流动力学检测后,实行个体化膀胱功能常规训练方法,可有效恢复平衡膀胱并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1病因外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医源性损伤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脊髓受损[2]。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重建与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造成的相关症状的治疗及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57例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插管导尿及TDP理疗仪等.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及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小便功能项评分为(8.93±6.27)分、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3.7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16±6.82)分、67.86%(1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无张力性膀胱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张力性膀胱是指膀胱功能完全丧失,多出现在脊髓损伤的早期,逼尿肌麻痹内括约肌收缩,外括约肌松弛.主要表现为尿液潴留,膀胱高度充盈而不能排出.高位截瘫的病人因排尿障碍和持续导尿,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可以导致肾实质的损害,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感染与功能的恢复关系密切.因此,病人早期应预防泌尿系感染,后期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争取拔除导尿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4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细菌计数、膀胱容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残余尿量、细菌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尿路感染,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袁蓉  吕荣 《医疗装备》2010,23(10):84-85
膀胱神经性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外力作用于脊柱所造成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可导致一个阶段的膀胱失张力,呈弛缓状态。膀胱神经性损伤发生后膀胱或括约肌失去神经支配产生功能障碍,以至发生尿潴留。临床工作中,如不及时解决尿潴留将导致患者因高压排尿而致尿液返流,肾积水和肾功能的减退。临床上膀胱神经性损伤多由脊髓损伤(spinal aord injury,SCI)引起。本文探讨患者膀胱神经损伤后尿失禁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施定时定量饮水及定时导尿的护理,从而减少患者间歇导尿次数,促进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方法将60例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人,对观察组实施我科制定的饮水计划饮水,对照组按照常规制定的饮水计划饮水。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治疗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实施定时定量饮水及定时导尿,比以往的普通饮水法及间歇导尿恢复膀胱功能更迅速,患者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更高,实施饮水计划对恢复膀胱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先富 《健康研究》2012,32(2):97-99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7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尿液中白细胞和细菌计数情况.结果 通过中药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8周后患者膀胱容量显著增加(P<0.05),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1),尿中WBC计数、细菌计数显著减少(P<0.01).通过训练,17例患者中16例在21~ 55天建立反射性膀胱功能,达到排尿自理,不再需导尿.1例无自主排尿,需进行间歇导尿,但无泌尿系感染.结论 应用中药配合间歇导尿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增加排尿自理机会,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时间为2014年8月-2017年8月,其均为脊髓损伤所致,根据其就诊时间的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灸与康复护理联合干预,对比2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恢复情况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神经性膀胱患者干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均较干预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针灸与康复护理联合干预,可更好促进其疾病的恢复,将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对其膀胱功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自我改良膀胱冲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和分组研究的方式,从2019年2月-2020年2月这一时间段进行抽样,抽样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抽选数目为57例,将抽选到的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自我改良膀胱冲洗护理,为观察组。从患者护理前后膀胱功能、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四个方面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自我改良膀胱冲洗护理的作用。结果 实施护理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从膀胱功能评分、逼尿肌压力、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数据均较为接近,差异较小(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逼尿肌压力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自我改良膀胱冲洗方法,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进行治疗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138例,按照患者入院ID号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体针联合密集型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治疗40天后,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临床疗效和排尿日志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组的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和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针刺膀胱三角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间歇性导尿预防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18年1月-2019年4月的相关文献,纳入间歇导尿用于预防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检索公式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5.3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737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间歇性导尿组患者在膀胱功能恢复方面和尿残余量两方面均优于常规留置导尿组,间歇性导尿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率低于常规留置导尿组[RR=0.31,95%CI(0.24,0.40),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导尿与常规留置导尿相比能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但是纳入研究的仅为中文文献,仍需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间歇性导尿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应用中的效果。方法观察42例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术治疗前和治疗4 w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而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实验室检查中24 h尿沉渣检查和细菌计数等2项指标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间歇导尿术可促使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功能的恢复,并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更换永久性膀胱造瘘管导致前列腺部尿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3例因更换永久性膀胱造瘘管导致前列腺部尿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前列腺部尿道损伤患者均因造瘘管插入过深所致,其中9例因临床经验不足的实习医师操作不当所致.其中,10例患者伴有膀胱炎性反应,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例,膀胱挛缩患者1例,4例患者既往有前列腺部尿道损伤史.13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扎实的理论知识、深度测量法、注水试验、治疗膀胱炎性反应、膀胱功能锻炼、提高操作技能等可预防因更换永久性膀胱造瘘管导致的前列腺部尿道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5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方法,患者的各项身体功能均已恢复,且效果明显。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残余量分别为(274.2±177;121.3)ml、(99.4±177;43.2)ml,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55.2±177;112.4)d;不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残余量分别为(421.2±177;66.9)ml、(38.3±177;13.2)ml,留置导尿管时间为(41.4±177;3.6)d。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障碍,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间歇导尿和膀胱管理方案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膀胱管理方案,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以及尿路感染情况。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导尿和膀胱管理方案具有十分优异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