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肾移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采用B超引导下肿瘤病灶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联合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 4例单病灶者经1次射频消融+2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3例存活,4-8a无复发,1例1a后复发,经再次治疗后存活,6a未复发;4例多病灶患者经2~3次射频消融并3~5次化疗栓塞,2-4a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均未发现肝外转移病灶。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术后常见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的35例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术后并发症、肝功能、肿瘤指标等进行分析,评估腹腔镜下行微波消融治疗肝原发肿瘤的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完全消融率达95.9%,术后肝功能(转氨酶指标)逐渐好转。术后1周,肿瘤指标甲胎蛋白(AFP)及异常凝血酶原均进行性下降。35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不适,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有29例患者出现低热,无需特殊处理自行恢复; 1例患者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 2例患者出现膈下包裹性积液。术后复查肝功能,35例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经护肝治疗后,转氨酶水平进行性下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本组患者术后未出现肝衰竭、胆汁渗漏、消化道穿孔等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取得与单纯手术切除相似的疗效,并能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在辅助肝癌微波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直接穿刺或通过腹腔镜向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在超声显示肝脏周围出现无回声区及肺脏遮盖病灶完整显示后对33例患者(35个肝癌病灶,27个距肝边缘5mm,8个因肺脏遮盖超声无法完整显示)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后1周内行超声检查,观察肝脏治疗区声像图变化及评价有无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时行增强CT或MR,并定期临床随访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两种方法注入生理盐水400~2000ml后,33例均成功形成人工腹水,肝脏周围均出现无回声区,8个肺脏遮盖的病灶均能完整显示。人工腹水灌注成功后对超声显示的35个肝癌病灶完成了经皮超声引导下穿刺消融治疗。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提示原病灶处均变为边界不清的混合回声区,4例患者出现少量右侧胸腔积液,均自行缓解,余31例无腹腔内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CT或MR显示34个肝癌病灶完全消融(34/35,97.1%);1个肝癌病灶残留,经再次人工腹水辅助消融治疗后肝癌病灶完全消融。随访期间13例肝内出现肝癌病灶复发,经再次消融治疗后随访1年,20例患者无瘤生存(20/33,60.6%)。结论人工腹水可安全有效辅助邻近肝边缘或受肺脏遮盖肝癌病灶的微波消融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烨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4):103-10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68例行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围术期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术治疗,术后1周内经对症治疗肝区疼痛、右上腹胀满等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示病灶均呈低密度改变,术前甲胎蛋白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为71%。本组无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术后1年存活率为80.4%,3年存活率为45.3%。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术后严密、周到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与手术再切除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微波消融治疗,B组给予手术再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输血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1、2、3、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A组治疗后肿瘤完全清除率为88.2%,B组为100%,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输血,住院时间为(7.2±0.9)d;B组治疗过程中输血500-2000ml,平均(768±153)ml,住院时间为(22.3±1.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术后1、2、3、5年复发率为41.2%,67.6%,79.4%,85.3%,B组则分别为38.2%,61.8%,76.5%,82.3%,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1、2、3、5年生存率为79.4%,61.8%,44.1%,26.5%,B组则分别为82.4%,64.7%,47.1%,32.4%,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手术再切除均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重要方式,两者治疗效果相近,但微波消融创伤小,恢复快,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腹水术辅助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5例人工腹水术辅助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共施行人工腹水术72次,注入液体量为1 500~3 000 ml。经治疗与护理后1例出现轻度并发症,表现为少量血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均好转出院。结论:人工腹水术辅助B超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安全、有效,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术后严密观察与精心护理为微波消融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人工胸、腹水在特殊部位肝癌热消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肝癌并进行热消融的患者131例,其中肝癌位于肝脏被膜下有47例,根据是否采用腹腔镜下人工腹水或胸、腹水辅助超声引导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采用腹腔镜下人工腹水或胸、腹水辅助超声引导肝脏被膜下肿瘤消融;B组22例,仅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脏被膜下肿瘤消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被膜下血肿、腹腔内出血、胸腔积液、肝脓肿和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肿瘤完全消融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A组出现胸腔积液1例,肝功能损害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B组肝被膜下血肿2例,腹腔内出血1例,胸腔积液5例,肝功能损害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9%。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P=0.023)。A组和B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6.8%和72.4%,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4,P=0.023);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人工胸、腹水辅助超声引导肝脏被膜下肿瘤热消融,以人工胸、腹水为媒介,结合了热消融与腹腔镜两项微创技术的优点,有效地提高了热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扩大了热消融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王楠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090-1092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采用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术围手术期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术治疗.术后1周内经对症治疗,肝区疼痛、右上腹胀满等症状消失.术后4周复查AFP数值,术前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为71%.术后4~8周随访CT增强扫描或超声,提示瘤体完全坏死、动脉血供消失;本组存活13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术后严密、周到的观察与护理,可保证手术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论手术前后Child-pu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下(LUS)超声发现新病灶2例共2个;术前AFP升高的15例患者术后12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四周复查增强CT,28个病灶完全消融,4个癌灶残留,再次行经皮热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12个月,2例复发(9.5%).结论 LC联合热消融使胆囊旁肝癌患者获得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论手术前后Child-pu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下(LUS)超声发现新病灶2例共2个;术前AFP升高的15例患者术后12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四周复查增强CT,28个病灶完全消融,4个癌灶残留,再次行经皮热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12个月,2例复发(9.5%).结论 LC联合热消融使胆囊旁肝癌患者获得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论手术前后Child-pu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下(LUS)超声发现新病灶2例共2个;术前AFP升高的15例患者术后12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四周复查增强CT,28个病灶完全消融,4个癌灶残留,再次行经皮热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12个月,2例复发(9.5%).结论 LC联合热消融使胆囊旁肝癌患者获得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指邻近胆囊、膈肌、心脏、肝门部、大血管等(即肿瘤距上述器官最短距离≤0.5cm)]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外科住院的特殊部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作为治疗组,并通过分层随机选取同期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微波消融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行B超,增强CT或MRI检查,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经微波消融术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坏死率分别为90.5%(19/21)、90.0%(18/20);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复查AFP,转阴率均为78.6%(11/14);治疗组与对照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21/21)、95.0%(20/21)、81.0%(17/21)、71.4%(15/21)和100.0%(20/20)、95.0%(19/20)、90.0%(18/20)、80.0%(16/20)。结论采用微波消融对特殊部位中晚期肝癌进行治疗确切有效,其疗效与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疗效接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热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下经皮热消融治疗各类胆囊旁肝癌21例共32个病灶,术后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增强CT,观察疗效。结论手术前后Child-pug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腹腔镜下(LUS)超声发现新病灶2例共2个;术前AFP升高的15例患者术后12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四周复查增强CT,28个病灶完全消融,4个癌灶残留,再次行经皮热消融后达完全消融。随访12个月,2例复发(9.5%)。结论LC联合热消融使胆囊旁肝癌患者获得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特殊部位肝癌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特殊部位肝癌患者,共73个病灶,分为两组对比观察:微波消融组(A组)和微波消融+无水乙醇联合治疗组(B组)。A组共32个,其中邻近大血管或胆管处6个,靠近膈肌或肝包膜处16个,邻近周围重要器官处10个;B组共41个,其中邻近大血管或胆管处9个,靠近膈肌或肝包膜处19个,邻近周围重要器官处13个;每组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同期行增强MRI进行比较。结果 (1)超声造影检查发现A组完全消融22个,未完全消融10个,完全消融率为68%;B组完全消融37个,未完全消融4个,完全消融率为90%。(2)增强MRI检查发现A组完全消融20个,未完全消融12个,完全消融率为62%;B组完全消融35个,未完全消融6个,完全消融率为85%。(3)A组与B组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发现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治疗特殊部位肝癌有较好的疗效,超声造影能实时动态观察肝癌血流灌注情况,对特殊部位肝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肝癌(SHCC)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SHCC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A组,将采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42例患者归为B组。比较两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血清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AFP、CEA、GPC3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患者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较为相似,而经皮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少,但易损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鹤壁市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行肝段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 d的肿瘤活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两组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 00%,2/40)低于对照组(20. 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14,P 0. 05)。结论 腹腔镜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用于老年原发性肝癌治疗中,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活性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5cm)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微波消融治疗19例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21例。于术前、术后30min、1d及7d采外周静脉血7ml,检测CD3、CD4、CD8及CD4/CD8及肝功能。结果:与术前相比,微波组术后7d内外周血免疫细胞CD3、CD4、CD8和CD4/C198无明显变化。而手术组术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较术前降低:CD3,术后30min、1d及7d均显著降低;CIM,术后30min及1d显著降低、且较微波组显著降低,7d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CD8,两组之间及组内各时点之间比较均无差异;CIM/CD8,术后30min及1d较术前降低,7d恢复,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微波消融治疗对肝功能的损伤较手术切除小。结论:与手术切除相比,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创伤小,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7d内)无明显影响,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肾错构瘤的合理性、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对6例肾错构瘤患者进行后腹腔镜直视下微波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接受3~5个点的微波消融(50W,每个点3~8min),手术平均时间55min,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1~3个月6例患者均行CT复查,均见肿瘤呈消融术后改变。结论后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肾错构瘤是可行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并可达到手术预期目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错构瘤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肝癌患者共21个结节采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果 20例患者,1次消融(含多点)18例,2次消融2例。20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CT、磁共振检查显示,直径≤5 cm肿瘤完全消融率为100%,1例8 cm肿瘤患者和1例6 cm肿瘤患者行第2次消融。本组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穿刺道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36个月,死亡5例,1、2、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80%、75%。结论微波消融术是治疗肝癌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对较大肿瘤局部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金明 《护士进修杂志》2014,(12):1108-110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和要点。方法对我院行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微创治疗技术的护理特点。结果本组12例患者腹腔镜下消融治疗顺利,无术后腹腔出血及胆汁渗漏并发症,术后2~5d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4~15d,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微波消融技术治疗肝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消融效果安全有效的优点。有针对性的细致、规范的观察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