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发生于长骨骨端(胫骨上端3例、股骨下端7例),以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周围无明显骨质硬化,内无钙化;7例发生于脊柱(颈椎1例、胸椎2例、骶椎4例),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发生于骶椎者,多位于骶椎1~2水平(2例位于骶1,2例位于骶2)。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MRI能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准确率,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评价X线平片、CT和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非管状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检查.结果 大部分病变表现具有长管状骨病变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膨胀性囊性骨质破坏8例,溶骨性骨质破坏9例,偏心性邻关节生长5例,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有硬化边1例.结论 X线平片可作为诊断非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的初步筛选方法,CT和MRI可为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原发性肿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复习,系统地介绍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X线、CT和MRI的表现特点,认为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典型的X线表现为长管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皂泡样、达关节软骨下骨边界清楚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典型的CT表现为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连续性完整或栅栏状中断,肿瘤的边缘可有程度不等、断续的骨质硬化,肿瘤内可见有短小的骨嵴;典型的MRI表现为长骨骨端偏心性、达关节软骨下骨的异常信号区,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混杂,可出现液一液平,肿瘤的边缘有一相对比较规则的、由于周围骨质硬化引起的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的线状影;影像学检查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生于椎体、骨盆等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CT、MRI表现,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椎体4例,髂骨3例,耻骨2例,跟骨2例,坐骨及下颌骨各1例。结果:发生于脊柱部位者均累及单个椎体,其余部位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囊性膨胀性改变5例,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同时伴有软组织肿块4例。结论: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X线、CT、MRI 3种影像学表现有利于定性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脊柱骨巨细胞瘤(G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由病理证实的脊柱GCT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7~69岁,平均32.6岁)。所有病例拍摄病变节段X线正侧位片,22例行CT检查,16例有MRI检查。结果发生于颈椎1例,胸椎10例,腰椎6例,骶椎13例,其中术后复发7例,肺转移1例。X线平片表现为侵袭性溶骨破坏及椎体压缩改变;CT主要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和较大软组织肿块;其MRI表现T1WI多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特点。结论结合X线平片、CT、MRI等影像检查可对脊柱GCT做出明确诊断。CT和MRI可提供更多信息,对临床分期、手术方案制订及术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底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病变均位于颞骨和蝶骨,CT表现为不规则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相应颅骨呈溶骨性和膨胀性骨质破坏,肿块外周多有骨性包壳存在。肿瘤MRI信号不具特征性,但MRI检查有助于观察病灶与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CT、MRI增强扫描后肿块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表现有助于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总结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20例GCTTS患者X线、CT、MRI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经病理或手术证实。10例行X线检查,9例行CT平扫检查,4例同时行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关节CT造影检查,19例行MRI平扫。结果7例X线平片骨质破坏,2例仅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见硬化边,关节间隙正常,均未见钙化及骨膜反应。CT平扫关节周围等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8例见明显骨质破坏;1例骨质可见硬化边,均未见钙化及骨膜反应。关节CT造影及增强扫描肿块呈中度至明显的不均匀强化。T1WI 14例与骨骼肌信号对比呈等信号,内见斑点状低信号,5例呈稍低信号;T2WI与骨骼肌信号对比13例呈混杂信号,内见线条状低信号,6例呈高信号。结论GCTTS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X线、CT显示邻近骨质压迫吸收、侵蚀性改变,MRI能够反映GCTTS内部的双低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影像学表现以增加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12年11月14例经手术病理组织证实的GCTTS患者X线、CT、MRI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行X线平片检查,6例行CT平扫检查,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X线平片显示局部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或轻度侵蚀破坏;CT表现为关节周围肌间隙内局限性软组织肿块,部分呈分叶状,明显跨关节生长,无明显钙化征象及骨膜反应;MRI表现为病灶在T1WI多呈较低信号,内可见条片状更低信号影,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病灶与邻近肌腱关系密切,局部骨皮质可受侵.结论 腱鞘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9.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诗农  李琦  吴振华 《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58-1361
目的:分析骨盆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CT及MRI征象,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包括7例复发)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①X线平片表现:囊状骨质破坏15例,单纯溶骨性破坏8例,"多房性"骨质破坏6例。②CT表现:18例呈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11例呈单纯溶骨性破坏,未见骨膨胀扩张征象;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均出现轻度至中度的强化。③MRI表现:6例MRT1WI上均呈等信号、低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高混杂信号。结论:骨盆巨细胞瘤的影学表现为膨胀性溶骨破坏,与长骨巨细胞瘤比较除膨胀更为显著外,余无明显差异;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需综合运用X线平片、CT及MRI并与临床表现相结合,且能够提高骨盆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张立华  袁慧书 《放射学实践》2015,(10):1036-1039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异同点,以提高对此两种肿瘤的认识。方法:对7例病理确诊的腱鞘巨细胞瘤和30例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比较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的异同点。结果:7例腱鞘巨细胞瘤中5例位于颈椎以小关节为中心,2例位于胸椎椎体:3例呈膨胀性骨质骨破坏,5例骨破坏区周围见硬化边;30例骨巨细胞瘤中10例位于颈椎、14例位于胸椎、6例位于腰椎,18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27例肿瘤主体位于椎体,3例位于附件,2例骨破坏周围可见硬化边;肿瘤骨破坏部位有统计学差异、骨质破坏形式二组无统计学差异;硬化边形成与否具有统计学差异;4例腱鞘巨细胞瘤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3例呈混杂信号;5例进行增强扫描:1例呈中等强化,4例明显强化;20例骨巨细胞瘤在T2WI呈等低信号,8例呈混杂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21例进行增强扫描:8例呈明显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增强,1例轻度强化;二组肿瘤的MRI信号、增强特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和骨巨细胞瘤骨破坏形式、MRI信号及增强无统计学差异,而病变部位及硬化形成与否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骨巨细胞瘤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骨巨细胞瘤(GCT)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CT继发ABC的X线、CT、MRI和病理学资料,分析和总结其影像征象。结果12例中6例病变发生于长管状骨,6例发生于盆骨。12例病变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10例呈偏心性破坏,2例为中心性破坏;4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6例骨皮质中断,4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2例。10例行MR平扫和增强检查,均呈多囊的囊实性膨胀性肿块,8例为边缘性实性结节,2例为实性基础上的广泛囊变,全部患者均可见多个液一液平面,7例出现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内可见局灶性含铁血黄素沉着。8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3D)多平面重组(MPR),病变显示为囊实性肿块,骨皮质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5例,6例肿块内出现液.液平面,全部肿块实质性部分和囊壁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3例肿块内可见增粗迂曲的供血动脉,未发现动静脉畸形。12例手术所见和术后病理显示肿块均由多发含血的囊腔和实性部分组成,病理诊断结果均为GCT伴发ABC,其中Ⅱ级GCTl0例,Ⅲ级2例。结论GCT伴发ABC并不少见,充分理解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并选择恰当的影像检查方法(X线+MRI或X线+CT)对其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组织巨细胞瘤(GCT-ST)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硬膜外GCT-ST的平扫CT、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并行文献复习。结果颅底CT平扫显示左侧颞部多囊性低密度影,呈分叶状,内部见高密度分隔,邻近左侧颞骨局部骨质变薄、毛糙。MRI显示左侧颞部囊性肿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 FLAIR呈等信号,其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检查可见病变边缘及分隔强化。结论颅内硬膜外GCT-ST罕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MRI征象,提高对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主要影像表现为膨胀性改变、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低到高不均匀信号.结论:MRI检查对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X线、CT和MRI表现。结果:5例单骨病变(锁骨、肋骨、股骨、髂骨及胸椎),1例多骨病变(颈椎),临床上局部疼痛和肿胀为主而全身症状轻或无,CT均示肿块的最大长径大于同层骨皮质中断的长度。骨皮质膨胀,厚薄不均。MR表现T2WI以中低信号为主,脊柱病变不破坏椎间盘。结论:X线诊断困难,CT及MR检查具备一定的特异性,结合临床,多数骨原发性淋巴瘤可正确诊断,最终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的CT、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GCT的CT、MRI表现.结果 10例GCT位于右侧4例,左侧6例.肿瘤最大径平均6.1 cm.全部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呈圆形或卵圆形7例,不完整呈分叶状3例;肿瘤呈囊实性8例,实性2例.7例CT检查,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平均CT值为35HU.3例行MRI检查,实性成分T1WI呈等信号,T2 WI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所有肿瘤实性成分增强后均呈中等程度强化.合并子宫内膜增生5例,腹水6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及肌瘤1例.10例GCT术前均未能作出正确诊断.结论 典型的GCT多呈囊实性,包膜完整,边界清楚,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易合并子宫内膜增生及少量腹水.因对该肿瘤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肿瘤缺乏典型的影像表现、阅片不够仔细等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邹飞  杨建新  汤敏  周红炎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6):1000-1003,1006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one,PLB)相关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细胞学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LB患者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 7例患者2例单骨发病,5例多骨发病,最常累及股骨、髂骨,骨质破坏以浸润型为主,骨皮质可见T2WI高信号"肿瘤通道",周围软组织肿块多巨大,累及关节者,关节间隙保持正常。结论 PLB与其它恶性骨肿瘤鉴别困难,但具有以下特点:全身症状轻、溶骨型骨质破坏(尤其长骨远端)伴或不伴骨膜反应及骨皮质增厚、软组织肿块明显而骨质破坏轻微、病变有包绕关节趋势(关节间隙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7.
The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six cases of giant cell tumor the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es obtained with various pulse sequences and field strengths were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and plain roentgenograms. MRI was superior to CT and plain films in demonstrating areas of tissue inhomogeneity within the tumor as well as soft tissue extension. CT was superior in demonstrating cortical thinning. Multiplanar imaging capability and visualization of articular cartilage may demonstrate intra-articular tumor spread. The characteristic MRI findings with short TR/TE (T1-weighting) and long TR/TE (T2-weighting) are described. We also describe one case where serial MR scans were used to assess response to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对照,提高对GCTT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GCTTS患者的临床资料、MRI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38例患者中局限型23例,弥漫型15例;MRI表现23例局限型GCTTS,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与骨骼肌信号相比,T1WI序列11例呈等信号,7例呈等或低信号,5例呈低信号,T2WI-FS序列17例呈高或低混杂信号,6例呈低信号。15例弥漫型GTCCS,其中6例弥漫型为术后复发,表现为关节旁多发形态欠规则软组织肿块,与周围肌腱、血管、韧带分界不清,邻近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与骨骼肌信号相比,T1WI序列呈等或低信号,T2WI-FS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镜下见较多组织细胞样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并见散在泡沫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GCTTS具有一定特征性的MRI影像表现,反映病理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