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对两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及临床资料,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 r RNA 4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明确耳聋致病基因;结合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产前诊断中胎儿DNA受母体基因组的污染。结果家系1先证者系GJB2基因109GA/235del C复合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为SLC26A4 IVS7-2AG/946GT复合杂合突变;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家系1和家系2胎儿分别系109GA杂合突变携带者及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携带者。结论 GJB2基因109GA与235del C所形成的复合杂合突变可导致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DNA片段测序技术有助于寻找耳聋致病基因非热点突变,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能避免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孕期女性致聋基因携带率。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就诊于产科的孕期女性进行聋病基因筛查。结果 347名受试者中有16人检出基因突变,检出率为4.61%,其中GJB2突变8人,检出率为2.30%,5人为235delc杂合突变,3人为299del AT杂合突变;SLC26A4突变8人,检出率为2.30%,均为IVS7-2AG单杂合突变。上述16名受试者的丈夫均进行致聋基因筛查并测序,结果1对夫妇为SLC26A4 IVS7-2AG单杂合突变,1对夫妻为GJB2 299del AT单杂合突变,均进行羊水穿刺,胎儿均未获得父母携带的致聋基因。结论应将耳聋基因筛查列入产前筛查项目,可初步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减少聋儿出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耳聋基因SLC26A4的筛查,为耳聋基因常规筛查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本地新生儿5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同时采集脐带血,应用Mass 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系统对SLC26A4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结果在500例新生儿中,通过听力初筛和复筛共有8(2%)例未通过。基因筛查共有6(1.2%)例携带杂合突变,5(1%)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589GA杂合突变1(0.2)例,此6例新生儿均通过听力筛查。结论在新生儿中进行SLC26A4基因筛查,在早期可以发现耳聋基因易感位点携带者,可以弥补听力筛查的不足,并且能发现潜在可能的耳聋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以多重定量连接酶链反应(multiplex quantitative ligase chain reaction,MQ-LCR)为基础的聋病基因诊断技术,实现廉价、快捷、准确的检测目标.方法 针对GJB2基因230delC、299-300delAT,mtDNA A1555G,SLC26A4基因IVS7-2 A>G、2168A>G等5种突变类型设计相应的探针和引物,建立检测体系,从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眼耳鼻喉咽科门诊中随机选择感音神经性聋儿98例以及听力正常对照30名,遵循双盲法原则分别以MQ-LCR法和DNA测序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8例聋儿中发现聋病基因纯合或双突变48例,杂合突变31例,阴性19例,GJB2基因突变致病的占29.6%(29/98),mtDNAA1555G致聋的占4.08%(4/98),SLC26A4致聋的占15.31%(15/98).30名听力正常对照中发现杂合突变3例,阴性27例,其中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2例,IVS7-2A>G1例.经分析MQ-LCR和DNA测序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未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 所建立的MQ-LCR法检测聋病常见突变(235delC、299-300delAT、mtDNA A1555G、IVS7-2 A>G、2168A>G)具有价格便宜,操作快捷,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可应用于我国常见聋病基因的大规模筛查,为明确聋儿病因,降低聋生出生率提供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邢台市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初步掌握本地区NSHL患者线粒体SLC26A4基因的分布及突变特点,明确本地区病因以制定个性化的基因诊断策略,为耳聋基因筛查、临床分子诊断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入选对象EDTA-K2抗凝的静脉全血,分离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用于SLC26A4基因的检测。采用直接测序法对SLC26A4基因的20个外显子所在区域进行检测;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对所有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采用Gene Tool Lite 1.0软件将DNA测序得到的序列结果与NCBI网站检索到的mtDNA标准序列(NC-001807)进行比对分析,以筛查是否有突变位点的存在。结果河北邢台市特教学校110例NSHL学生中,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纯合突变的5例(占4.5%),携带SLC26A4基因ⅣS7-2AG杂合突变的7例(占6.4%);ⅣS7-2AG的纯合或复合杂合突变在这4种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中占10.9%。所有入选患者共包含38个突变体变异,其中包括新发现的6个异常的在SLC26A4基因突变:5个错义替换(p.V163L,p.G222S,p.A456D,p.N457I,p.C466Y)和一个无义突变(p.W472X)。结论邢台地区为遗传性NSHL耳聋的高发区,本组人群发现新的SLC26A4突变表明本地区聋人群体中的SLC26A4基因突变可能处于高发水平。因此,将SLC26A4基因作为邢台地区临床常规筛查项目,同时为进一步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以及基因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郑州市53 873名新生儿耳聋基因的变异情况及携带率。方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样, 用微阵列芯片检测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4个基因的15个位点。结果共筛查出2770例携带变异, 携带率为5.142%。1325例新生儿携带GJB2基因杂合变异, 携带率为2.459%;1071例(1.988%)携带SLC26A4基因杂合变异;205例(0.381%)携带GJB3基因杂合变异;120例(0.223%)携带12S rRNA基因均质或异质变异;5例携带GJB2纯合变异;2例携带SLC26A4纯合变异;5例携带GJB2复合杂合变异;4例携带SLC26A4复合杂合变异。33例同时携带两个基因的杂合变异。结论郑州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的变异频率依次为GJB2、SLC26A4、GJB3>12S rRNA, 常见的变异包括GJB2 235delC和SLC26A4 IVS7-2A>G, 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有助于发现先天性、迟发性及药物性耳聋, 及早开展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长沙地区GJB2或SLC26A4基因单杂合变异新生儿携带其他变异位点的情况, 探究该地区耳聋基因的变异谱。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462例携带GJB2和(或)SLC26A4基因单杂合变异的新生儿进行耳聋相关基因的外显子测序, 结合数据库和文献检索, 综合分析变异位点的致病性。结果在305例GJB2杂合变异者中, 有143人(46.49%)携带其他变异位点, 其中29人(9.51%)携带c.109G>A可能致病变异, 1人(6.48%)携带c.551G>A致病变异。在153例SLC26A4杂合变异者中, 2人(1.31%)携带c.281C>T变异, 1人(0.65%)携带c.15471548ins致病变异。在4例同时携带GJB2和SLC26A4变异的新生儿中, 2人分别携带c.109G>A和c.844T>C(临床意义不明)变异。结论长沙地区携带GJB2和SLC26A4单杂合变异的新生儿中, 其他变异位点的携带率较高, 应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耳聋基因杂合变异进行检测, 能够有效提高耳聋高风险新生儿的检出率, 丰富耳聋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研究苏南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及热点基因突变率,并探讨在苏南地区开展遗传性耳聋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收集11个耳聋家系的41例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对常见耳聋基因的15个突变位点(GJB_2:c.35delG,c.176-191del16bp,c.235delC,c.299-300delAT,GJB_3:c.538CT,SLC26A4:IVS7-2AG,c.1174 AT,c.1226 GA,c.1229 CT,c.1707+5 GA,c.1975 GC,c.2027 TA,c.2168 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1494 CT,1555 AG)进行检测。结果 41例耳聋家系样本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28例(68.29%),其中4例样本为GJB_2基因的c.235delC纯合突变,10例样本为GJB_2基因的c.235delC杂合突变,1例样本为GJB2基因的c.235delC和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复合杂合突变,2例携带SLC26A4基因c.299-300delAT杂合突变,2例样本为SLC26A4基因的IVS7-2AG纯合突变,5例携带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4例患儿为线粒体基因mt1555AG同质性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均未见异常。结论耳聋相关基因检测对耳聋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为患儿家庭提供再生育指导,从而有效的降低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谱及突变频率。方法对157例耳聋患儿,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线粒体12srRNA、SLC26A4和GJB3检测,检测位点包含以上4个基因的20个热点突变位点。结果157例耳聋患儿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67例,检出率42.68%,其中致病突变38例,包括17例GJB2c.235delC纯合突变,8例GJB2复合杂合突变,5例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和8例SLC26A4复合杂合突变。在各突变位点中检出率最高的是GJB2235delC39例,检出率31.85%,其次是SLC26A4IVS7-2AG19例,检出率12.10%。未检测出GJB3基因和mtDNA突变。有耳聋家族史患儿中有52.94%检出基因突变,与无耳聋家族史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9,P0.05)。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本地区耳聋患儿中常见致病基因,235delC和IVS7-2AG分别为GJB2和SLC26A4的主要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湖南省新生儿常见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及突变谱,为临床耳聋疾病防治、生育咨询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南长沙市、岳阳市、娄底市等10个地区共9957例新生儿足跟血血斑,采用微阵列芯片法(九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中国人群常见4种耳聋基因突变进行筛查,包括GJB2基因35 del G、176_191 del16、235 del C和299_300 del AT;SLC26A4基因IVS 7-2 AG和2168 AG;线粒体12S r RNA基因1555 AG和1494 CT,GJB3基因538 CT)。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共发现366例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的突变携带者225例,235纯合突变1例,突变携带率2.26%(225/9957);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88例,2168 AG纯合突变1例,突变携带率0.88%(88/9957);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突变携带者38例,突变携带率0.38%(38/9957);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10例,突变携带率0.1%(10/9957);双突变4例,双突变携带率0.04%(4/9957),分别是235杂合/1555均质1例,235/2168复合杂合1例,235 del C/IVS 7-2 AG双杂合突变2例。结论湖南省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其次SLC26A4基因突变,GJB3最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SLC26A4基因的突变情况,为临床上NSHL患者基因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PCR分别扩增SLC26A4基因的21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所得目的 片段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rgraphy,DHPLC)进行突变筛查,有异常峰形的样本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所选30例无血缘关系且GJB2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的NSHL患者中,共检测出10种SLC26A4基因变异,其中包括7种已知突变,2种未见报道的新突变(F572L和D87Y),及一种已知多态(Ivs11+47T>C),其中Ivs7-2A>G是最常见的突变,约占总突变的40%.结论 SLC26A4基因为仅次于GJB2的导致NSHL的相关基因,在(GJB2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的NSHL人群中SLC26A4基因的检出率达到23.3%,其中Ivs7-2A>G是其最常见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率及突变类型,为防聋治聋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芯片基因筛查技术,对2534例新生儿进行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 RNA 4个常见耳聋基因9个热点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 2534例新生儿中检测出基因突变134例,携带率5.29%,单基因杂合突变128例(GJB2基因突变76例,SLC26A4基因突变34例,GJB3基因突变9例,线粒体12Sr RNA基因突变9例),双基因突变3例(GJB2 235del C/SLC26A4 IVS7-2AG 2例,12S RNA 1555AG均质/SLC26A4 IVS7-2AG 1例),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3例。结论在马鞍山地区的新生儿中,耳聋基因GJB2和SLC26A4突变率较高,GJB3、线粒体12Sr RNA突变率较低。通过耳聋基因筛查,可预防和减少耳聋的发生,达到提高人口质量,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听力正常孕妇进行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明确本市孕妇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携带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耳聋患儿出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对青岛市崂山区655名孕妇进行常见的4个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线粒体DNA 12SrRNA、SLC26A4的15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筛查。结果本研究中听力正常且无耳聋家族史孕妇655人,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53例(8.1%),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5例(3.8%),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23例(3.5%),GJB3基因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0.5%),线粒体DNA12SrRNA均质突变携带者2例(0.3%)。GJB2基因235 del C杂合突变携带频率最高,为2.4%,SLC26A4基因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频率位居第二,为1.8%。结论对听力正常孕期女性开展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筛查,可为育龄父母提供产前咨询,在预防和控制遗传性耳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中国耳聋家系的SLC26A4基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确定一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对溶质转运蛋白家族26,成员4(solute carrier family 26,member 4;SLC26A4)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测序寻找突变。结果 在该家系先证者发现SLC26A4基因的N392Y、S448X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为S448X的杂合突变,其母亲为N392Y的杂合突变。结论 SLC26A4基因的N392Y、S448X复合杂合突变是导致该先证者耳聋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苏南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7个耳聋致病基因突变热点的突变频率,验证中国人群耳聋遗传病因筛查的SNaPshot技术平台的效能.方法 以125例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NaPshot技术,针对GJB2基因235delC和299-300delAT,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 A>G,线粒体DNA(mtDNA)1555A>G、7445 A>G和3243 A>G共7个突变热点在一个反应管中进行多重PCR后,单碱基荧光延伸标记,再采用ABI 3130遗传分析仪行毛细管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直接测序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验证基因分型结果.结果 (1)125例样本中,GJB2基因235delC突变频率为24.0%,299-300delAT突变频率为5.6%;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频率为15.2%,2168 A>G突变频率为3.2%;线粒体DNA 1555A>G突变频率为4.8%,7445 A>G突变频率为0.8%,未发现线粒体DNA 3243 A>G位点突变,7个热点综合突变频率为53.6%.(2)SNaPshot结果与直接测序或PCR-RFLP结果完全吻合,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1)苏南地区耳聋患者7个位点突变频率超过半数;(2)用SNaPshot技术筛查耳聋基因,在一个反应管中同时检测到了7个突变热点,其检测效能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怀孕期妇女和孕前检查妇女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以及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方法选取来我院做产检的怀孕期妇女和孕前检查妇女223例,孕期在19+6w前,用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耳聋基因GJB2、GJB3、mt DNA12S r RNA、SLC26A4常见的9个突变位点35del G、176de116、235de1C、299-300del AT、538CT、1555AG、1494CT、2168AG、IVS7-2AG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结果 223例孕期女性和孕前检查妇女中,共筛查出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者22例(9.86%),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11例(4.93%);mt DNA基因突变2例(0.90%);SLC26A4基因突变9例(4.04%);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其中有1例孕妇同时有GJB2 35del G杂合突变和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1例孕前检查妇女同时有GJB2 35del G和299-300del AT杂合突变。2例孕期女性携带线粒体基因1555 AG均质突变型(0.90%),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要终生严格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结论对怀孕期妇女和孕前检查妇女进行遗传性耳聋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可结合耳聋基因芯片进行筛选,可列入常规产前筛查,有效减少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筛查耳聋基因热点突变:GJB2基因的235delC、SLC26A4基因的IVS7-2A>G和线粒体12S rRNA(12S)基因1555 A>G达到快速诊断耳聋患者.方法 多重PCR扩增包括GJB2、SLC26A4及12S基因的3个片段,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是否存在相应位点的突变.结果 200例耳聋患者中,共检测出235delC纯合突变18例,杂合突变18例;IVS7-2A>G纯合突变2例,杂合突变13例;1555 A>G突变8例.检测结果均与测序结果相符合.3个热点突变基因的致病单体的检出率为21.7%,基因诊断率为14%.结论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耳聋患者的热点突变是一种快速、简便、高效、经济的耳聋致病基因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四川攀枝花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该地区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攀枝花地区74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 RNA及GJB3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74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22例带有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29.73%,其中GJB2基因235del C纯合突变8例,杂合突变7例,299del AT杂合突变1例,176del16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2例。结论攀枝花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以GJB2基因235del C突变、SLC26A4基因IVS7-2AG突变为主,对该地区耳聋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的筛查,采用正确的康复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该地区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基因芯片在本地区初筛的准确性,分析本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率及突变类型,为本地区的耳聋基因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4个耳聋基因15个突变位点[GJB2(c.35delG,c.176_191del16,c.235delC,c.299_300delAT),SLC26A4(c.IVS7-2AG,c.2168AG,c.1174AT,c.1226GA,c.IVS15+5GA,c.1975GC,c.2027TA,c.1229CT)GJB3(c.538CT),mt 12SrRNA(m.1555AG、m.1494CT)]基因芯片筛查,阳性位点同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基因芯片与测序法检测基因突变一致性为99.8%;宁波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总体突变率为5.47%,常见突变类型为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和SLC26A4 IVS7-2AG杂合突变;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突变率略高。结论基因芯片筛查联合测序技术可以准确检出耳聋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性耳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耳聋家系p.V37I(c.109GA)突变致病性及分析家系患者临床表型。方法收集6个GJB2基因p.V37I(c.109GA)突变耳聋患者及家系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运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家系耳聋患者进行GJB2、GJB3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以及线粒体m.1494CT、m.1555AG位点检测分析,另对家系5先证者行高通量全外显子序列检测。结果 6个家系均检出GJB2基因p.V37I突变,其中家系3、5为纯合突变,家系1、2、6先证者另复合GJB2基因c.235del C杂合突变,家系4患者另检出c.299-300del AT杂合突变;全部家系均未检出GJB3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外显子7和8、以及线粒体m.1494CT、m.1555AG位点突变,家系5先证者高通量全外显子序列检测结果亦提示GJB2基因p.V37I纯合突变为其致聋原因。结论 GJB2基因p.V37I突变具有一定致病性,该位点纯合突变可导致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而p.V37I突变复合c.299-300del AT、c.235del C杂合突变可导致中度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