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认识及早期临床诊断率,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对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6例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临床特征、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特点及临床诊断与误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系统临床症候、及时拟诊为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的仅3例,其余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误诊。患者早期临床表现为头晕、嗜睡、表情淡漠、记忆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与眼球运动障碍的不同组合,缺乏特征性;典型表现与文献报道的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一致,即为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与记忆、意识障碍等。颅脑核磁共振及其Flair成像检查显示其主要表现为内侧丘脑及侧脑室、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等脑组织对称性T2加权及Flair异常高信号,1例成为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者伴有广泛皮层T2加权及Flair异常高信号。4例临床康复患者的颅脑核磁共振及其Flair成像随访显示,其异常信号随临床表现好转而逐渐消失;1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访2年,颅脑异常信号无变化。经维生素B,补充治疗后1例死亡,1例成为持续性植物状态,另4例分别在治疗2周~1年后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非酒精中毒性韦尼克脑病患者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易被临床误诊,颅脑MRI及其Flair成像检查具有很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行低场MRI检查,并时其低场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广泛脑水肿5例,颅内出血1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9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7例。结论:低场MRI能准确的反映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4例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4例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患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包括起病诱因、临床表现、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头颅MRI检查结果、治疗情况等;随访2~6年,记录病情变化。结果 4例患儿起病前均无明确诱因,1例既往有癫痫病史,3例无其他病史。4例患儿均有共济失调症状,并不同表现为嗜睡、精神差、哭声弱、双侧眼睑下垂、视物模糊、右侧眼球内斜视、右侧眼球震颤、呕吐、抽搐等。4例患儿头颅MRI均表现为典型的韦尼克脑病影像学改变,即丘脑、顶盖、中脑导水管周围不同程度的对称性长T2信号。3例患儿起病至静脉补充维生素B1时间分别为9、16、10 d,剂量均为100 mg/d, 3 d后临床症状均改善,8 d后症状完全消失,随访4~6年未遗留后遗症;1例患儿起病2个月开始静脉补充维生素B1,100 mg/d,共15 d,临床症状无好转,规律康复治疗1年后仍有右侧眼球内斜视、眼球震颤、眼球运动不灵活和行走不稳等。结论 儿童非酒精性韦尼克脑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可无明确诱因及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乙醇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非乙醇中毒性Wernicke脑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眼震或共济失调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MRI表现为Ⅲ、Ⅳ脑室、双侧丘脑内侧、中脑顶盖区及中脑导水管周围对称性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以T2 FLAIR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称性异常高信号影为特征。经补充维生素B1后明显好转2例,1例死亡。结论非乙醇中毒性Wernicke脑病具有特征性MRI表现,T2 FLAIR成像及DWI对其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及早补充维生素B1则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MRI显示6例双侧对称性枕叶白质受累,其中4例双侧额叶顶叶白质受累,1例同时累及中脑和丘脑,1例累及尾状核头;病灶形态不规则,特征表现为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脑回样异常信号.CT显示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治疗5~20 d复查,6例病灶部分消失,1例完全消失,2例出现转化灶.结论:结合临床特点和后部脑白质损害为主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RPLS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磁共振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磁共振 (MRI)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诊断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2 6例患者的MRI扫描结果。结果 根据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不同时间的MRI影像特点 ,将其分为 :①早期表现 :脑水肿 5例 ,灰白质分界消失 3例 ,大脑皮质层层状坏死 1例 ,颅内出血 1例。②晚期表现 :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脱髓鞘改变 12例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7例 ,广泛脑损害 7例 ,脑萎缩 4例。结论 MRI对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具有高度敏感性 ,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少见的双侧腹内侧丘脑综合征(Bilateral Ventromedial Thalamic Syndrome,BVTS),就其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告1例BVTS临床表现及检查资料。结果:本病为双侧腹内侧(中线旁)丘脑梗塞引起,MRI上为双侧中线旁丘脑对称性分布的蝶形长T1长T2信号。结论:根据BVTS的临床表现和MRI的特点,可以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与核磁共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 2 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的临床与MRI表现。结果TOBS多为卒中样起病 ,以中脑、丘脑、小脑缺血症状为常见临床表现 ,而病灶在MRI上表现为小脑、丘脑最多 ,中脑次之 ,病灶多为双侧对称。TOBS为一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脑血管病 ,MRI对确诊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基底节区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头MRI证实为双侧基底节区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8例均以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姿势反射异常等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头MR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的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结论双侧基底节缺氧性脑病与皮层下型分水岭梗死(CWI)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HIE患儿MRI影像资料.结果:17例轻度HIE患儿MRI表现为T1WI呈皮层下斑点状及弯曲条状高信号,1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中度HIE患儿20例T1WI表现为两额叶深部对称性点状高信号,4例表现为两侧脑室边缘条状高信号;9例重度HIE患儿均有脑梗死,不同程度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积水等表现,2例为基底节点状高信号伴脑室内出血,1例T1WI表现为丘脑区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伴内囊后肢低信号及侧脑室边缘条状信号.结论:低场强MRI可准确反映新生儿HIE的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