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表明,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国内外对病毒性肝炎采用免疫治疗已有报道,但其疗效尚难肯定。本文应用转移因子(TF)治疗22例病毒性肝炎,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sAg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F)变化情况进行疗效观察。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院门诊的22例病毒性肝炎病人,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1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6例,后者4例合并肝硬化;男16例,女6例;病程1~18年。  相似文献   

2.
夏敦年  周镇先  武军 《河北医学》2006,12(11):1195-1196
肝脏是蛋白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 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测定值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情况,所以他们常被作为判断肝损害的灵敏指标.为了解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在肝病中的情况,对住院及门诊的139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进行了上述两蛋白的检测,并对各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转铁蛋白(TF)对病毒性肝炎诊断各自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肝胆之间在组织发生、解剖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研究愈来愈关注.为了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胆系损害的关系,我们对35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180例非肝病患者进行了肝胆系统B超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合理营养任仲轩附属三院传染科(050051)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营养;饮食;能量代谢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患者的合理营养与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营养,对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  相似文献   

5.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其中肝性脑病、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4%、34.6%、30.2%、22.2%和21.8%;无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为78.7%,非常显著高于有并发症者(13.7%),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越多,其存活率也越低;125例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死亡,单纯肝性脑病、单纯感染和单纯消化道出血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3.9%、68.4%和46.2%.结论绝大多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预后差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罗蓉 《海南医学》2007,18(4):131-131
本文对14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壁进行超声观察,旨在探讨胆囊壁声像图表现与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证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结果 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28.62%),好转386例(69.93%),仅5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IgE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药物性肝损害的之间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4例药物性肝炎损害和32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E含量,采用血液五分类计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E含量低于药物性肝损害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组亦低于药物性肝损害组。结论药物性肝损伤存在血清IgE含量升高,检测血清IgE含量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药物性肝损害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Zn,Cu二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及其各临床类型患者的Zn、Cu含量均比正常人低(P<0.001),Zn/Cu比值均高于正常人。本文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Zn、Cu浓度下降与比值上升临床关系及发病机理上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3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2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高。结论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PLT、MPV和PDW等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附54例调查分析林安娣,柴正杰,顾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患者除了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本文试用有关心理量表对一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  相似文献   

13.
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 d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作为肝脏疾病生化检查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对GGT与肝癌的关系有较多的报道,但对GGT与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报道较少。2002年l~9月对18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了血清GGT。的检测,结合临床和其它生化指标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GGT改变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超声观察到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运壁厚度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作了超声检查,观察有否胆囊壁增厚,同时查血清ALT。结果58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有44例ALT>70U、胆囊壁厚度>4mm与60例ALT<25U、胆囊壁厚度<3mm的健康体检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ALT呈正相关关系,在疾病的诊断和恢复期的判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PHA治疗16例及TF治疗32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两者近期疗效相近,但远期疗效PHA治疗组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类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肝区不适、肝功能损害等,部分患者可伴有黄疸Ⅲ。本文就1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声像图改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胆囊声像图表现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IL-18水平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检测对照组、病毒性肝炎患者组血清IL-18水平。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急性肝炎、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及重症肝炎中的任意两组间血清IL-18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中未检出差别。结论:IL-18在病毒性肝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1963—1972年有关澳大利亚抗原的发现、研究近况及其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简要介绍Au(?)抗原的理化特性和类病毒性质。评价了Au_2抗原本质研究的假说,实验室检验法,影响检出率的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和其他有肝脏病损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在世界各地居民中的分布,Au_1抗原携带者问题,输血问题,Au抗体的产生、分布和防治病毒性肝炎问题,灭活Au_1抗原的自动免疫问题,以及应用组织器官培养法研究Au_1抗原和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关系等。最后,作者还指出了Au_1抗原的实验室检验,在协助诊断和防治病毒性肝炎工作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肝脏、胎盘损伤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1例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患者P-selectin、sICAM-1和IL-8水平。③结果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患者P-selectin、sICAM-1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且病情越重其升高水平越明显。④结论检测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患者P-selectin、sICAM-1和IL-8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蛋白、人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关系。方法 采用1s快速肝穿刺法对3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0例病毒标志物阴性对照组取肝组织标本,行HE和铁染色后镜检;同时分别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对照组和病毒性肝炎患者比较,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差异显著(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测定值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铁及血清铁蛋白与Ⅳ型胶原具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血清铁r=0.614,P=0.026;血清铁蛋白r=0.549,P=0.019)。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合并有肝铁过载,肝功能损害程度严重的患者肝组织有明显铁颗粒沉积。结论 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测定值可以作为病毒性肝炎患者铁过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