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调查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本院180例川崎病患儿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不同家属及不同患儿情况的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分析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川崎病患儿家属中,120例(66.67%)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及情绪状态者的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发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复治及疾病类型患儿的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居住地、情绪状态及患儿的发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复治及疾病类型均是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家属疾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程度较高,且影响因素涉及家属与患儿的多方面,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川崎病护患关系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4月本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96名川崎病患儿照顾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宣教,观察者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即思维导图,床旁终端系统中和文字图片视频及PPT人文关怀方式等进行健康教育宣教,比较两组川崎病患儿照顾者住院时及出院时的焦虑程度、川崎病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率、满意率。结果:两组干预前S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观察组SAS均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指标:川崎病临床表现、护理关注重点、用药种类及耐药注意事项、出院健康教育及随访相关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经两组比较;观察组多元化健康教育护理后总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可降低川崎病患儿照顾者的焦虑程度、川崎病患儿照顾者的川崎病相关健康教育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方法:通过制定高血压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内容,实施限时,个案宣教,以学员为中心集中宣教、随机宣教,建立患者或家属间沟通式宣教,出院前健康指导卡片的应用等,观察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遵从率。结果: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实施,99%的患者能够掌握本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入院时38例吸烟患者均能保证以后不吸烟,所有患者均接受治疗饮食,98%患者及家属表示出院后将按健康教育内容指导今后的生活,36例嗜酒者均能做到限制饮酒量,8例喝浓茶者表示今后不喝浓茶。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提高遵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素敏 《河北医学》2013,19(4):629-631
目的:探讨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我科住院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以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原则,分入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每组均为40例。健康教育组于住院期间针对家属进行哮喘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出院后仍定期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常规组于住院期间对家属予以常规护理指导。两年后,通过出院记录和随访,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例数,哮喘完全控制率,及再住院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健康教育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95.0%)高于常规组(37.5%)(X2=11.3,P〈0.01);健康教育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率(2.5%)低于常规组(32.5%)(X2=12.5,P〈0.01);健康教育组患儿再住院率(2.5%)低于常规组(32.5%)(X2=12.5,P〈0.01)。结论:加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属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科学的防治和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使哮喘得到有效的控制,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丁浩萍 《河北医学》2008,14(4):475-477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2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包括高热的护理,皮肤粘膜的护理,心血管系统症状的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结果:42例患儿经过2周左右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均康复出院。结论:认真做好川崎病患儿的护理,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严重,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是目前儿童获得性心脏疾病的首要因素。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风湿性疾病的一种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的并发症,而关于川崎病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相关病例报道少见,其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相应的诊疗指南。本文就川崎病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儿童川崎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中选取40例,按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0例(常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统计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对川崎病治疗、预后康复以及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用于儿童川崎病优质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和依从性,还可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促进病人及早康复。方法:采取多阶段的健康教育,入院期、急性期、稳定期、出院期对家属病人实施同步健康教育。结果: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后比实施前病人发生肌萎缩、皮肤破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焦卉 《吉林医学》2008,29(22):2011-201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教育的最佳方法。方法:将62例作为实验组,按照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模式依次为:确定不同病情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共同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的方法,协同执行教育计划,分别于入院当天、住院期间、住院期间、出院后有目标地进行讲述及护理。将以往的5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对照组,按常规随机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实验组复发率15.3%,合并肾性紫癜率2.1%,相关知识掌握率95.3%,对护理工作满意率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和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293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合并有冠脉损害和没有合并冠脉损害的川崎病患儿、典型川崎病患儿和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与典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的高危因素。结果冠脉损害组患儿出现皮疹的比例为40.48%,出现嘴唇皲裂的比例为46.83%,均显著低于无冠脉损害的患儿(P均<0.05);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的月龄为(27.63±20.97)个月,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组患儿(32.05±21.74)个月(P<0.05);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入院前以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前的发热天数均显著多于典型川崎病组患儿(P均<0.05);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合并冠脉损害的比例为50.86%,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患儿合并冠脉损害的比例(P<0.05);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患儿年龄低于1岁的比例为23.73%,静脉丙种球蛋白前发热天数超过10d的比例为40.68%,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患儿(P均<0.05),而白细胞计数超过12×109/L的比例(66.10%)以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88.97±74.88)mg/L则均显著低于典型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患儿(P均<0.05)。结论年龄小、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前发热时间长是不完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对于年龄小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要重视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的应用,以及时确诊并早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患儿家长系统掌握高热惊厥有关知识,避免惊厥反复发作造成脑细胞损害,影响智力发育。方法:对20例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结果:随防19例家长能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正确掌握物理降温及退热用药知识,无惊厥再发生。1例因忽视体温观察超过39℃致使惊厥再次发生,家长对健康教育掌握及知晓率为95%。结论:做好高热惊厥患儿的出院健康教育,对预防高热惊厥再次发生,防止脑损害有积极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晓玲  朱然 《吉林医学》2010,(34):6290-6290
川崎病是一种非特异性全身血管炎性改变的疾病。80%发病在5岁以下,男:女为1.5:1。其发病趋势逐年上升,未经治疗其冠状动脉瘤的发病率可达15%-25%。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瘤可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缺血性心脏病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成为该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对32例川崎病住院患儿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及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且长期随访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不完全川崎病资料的诊治情况。结果25例患儿入院8d内确诊率为100%,平均确诊时间为住院第3.08天,其中第1天确诊7例(28%);2~4d确诊12例(48%);5~8d确诊6例(16%)。入院后4d内确诊率达76%。结论高度重视、全面分析及动态的实验室检查是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有无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分为研究组(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和对照组(未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统计记录所有患儿临床相关资料,对比两组临床相关资料差异性,分析儿童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川崎病患儿有42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52.50%;38例未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占47.50%。研究组在性别、年龄、体温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疾病类型、白细胞计数(WBC)>12×109/L、C反应蛋白(CRP)≥100 mg/L、血小板计数(PLT)>300×109/L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不完全川崎病、WBC>12×109/L、CRP≥100 mg/L、PLT>300×109/L使儿童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危险增加依次为3.462(1.379~8.691)倍、3.131(1.226~7.995)倍、4.026(1.452~11.159)倍、4.062(1.315~12.549)倍。结论:冠状动脉损害常见于不完全川崎病,川崎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其中WBC>12×109/L、CRP≥100 mg/L、PLT>300×109/L是并发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对于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应积极检测血清相关指标,并予以规范处理,以降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家属的规范健康教育流程.方法 选择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从患儿入院到出院不同时期对其家属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流程.结果 通过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知识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日常护理对患儿整个治疗过程的要求,掌握了坚持规律化疗、用药的重要性,使病人能定时复诊率达95%.结论 科学地对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家属进行科学规范化健康教育,是巩固治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对儿童川崎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8例儿童川崎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患儿采取个性化延续护理,29例患儿应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29例患儿家属并发症预防知识、预后康复知识以及相应的治疗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川崎病治疗中应用个性化延续护理可提升患儿家属健康教育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川崎病中的应用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川崎病可以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及患儿家属对疾病认知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且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崎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8例川崎病患儿先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脑电图轻中度异常11例。中重度异常4例。无重度异常,脑脊液细胞数增多3例,结论:川崎病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尤其累及神经系统,临床上应注意观察患儿全身变化情况,并予以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达到临床路径出院标准后继续随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科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诊管理,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降糖药物的使用、饮食方法、运动方式、自我监测血糖的护理.对照组(30例)未采用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诊管理,随诊一年后比较两组结果.结果:两组在按时检查率、正确用药率、饮食控制率、血糖自我检测率,患者满意度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定期护理患者血糖相对稳定,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及家属学会糖尿病自我管理,提高对糖尿病认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川崎病患儿分别采用单次和分次的方法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比较急性期症状缓解的差异。结果单次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急性期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分次的方法,冠状动脉的损害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分次的方法。结论:单次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明显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强调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专科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