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慢性HBV感染病人中发生肝损害的危险性是众所周知的,对这种感染的有效治疗非常必要。拉米夫定正被研究用于有免疫抑制的HBV感染病人。该作者报道了一个骨髓移值后慢性活动性乙肝病人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反应。此病人24岁,女性,于1992年6月接受了与其HLA相同的姐姐的骨髓移植。移植前她的HBV状况表明HBV没有活动性感染(HBsAb阳性,HBcAbIgG阳性,HBeAb阳性)。骨髓移植4个月后,出现轻微的慢生肝脏GVHD,由此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此后针对HBV的抗体完全消失,2年后出现急性黄疸性肝炎,HBsAg阳性,HNVDNA含量达高水平,HBeAg阳性,HBc…  相似文献   

2.
数种核苷酸类似物被用于抗慢生HBV感染获一定疗效后,拉米夫定似乎是最有效的。对拉米夫定的观察集中在核苷酸代谢和拉米夫定的分子作用以及临床研究结果上。该作者报道了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HBV感染的试验结果,报道了肝局部移植术前或术后HBV再感染的治疗和在免疫抑制下的慢性HBV的治疗。在用不同的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以及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应用方面也着重进行了探讨。虽然拉米夫定在治疗开始时对大多数病人似乎是高效的,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病毒多聚酶突变株耐药性的发生却是一个棘手的临床问题。耐药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拉米夫定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明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长期慢性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抗病毒疗法可有效治疗HBV感染。抗病毒治疗包括应用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2′-脱氧-3′硫胞苷,3TC)。虽然有HBV对拉米夫定产生抗药性的报道,但HBV耐药突变株的详细报道一直未见。该作者报告一个包括HBV多聚酶基因500bp区域的DNA序列资料。HBV多聚酶基因取自20例对拉米夫定有抗药性的病人。分析这些硷基资料发现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有两个氨基酸替换型。第组病人血清HBVDNA的第552位残基改变,使蛋氨酸被缬氨酸取代,随之而来的是第528位改变使蛋氨酸取代亮氨酸。第组病人仅…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YMDD变异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用200例HBV DNA、HbeAg阳性,血清ALT异常的.HBV肝炎患者,服拉米夫定(100mg/d)24个月。用PCR(FQ-PCR)检测HBVDNA,分析乙肝病毒野生型YMDD及突变耐药型YIDD/YVDD,HBV基因分型。结果 200例慢性乙肝病人C基因型占39%,B基因型占26%,D基因型占22%,B+C混合基因型占10%,其他占3%,包括1例出现YIDD耐药株。服拉米夫定12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6%;24个月后,YMDD变异率为15%。结论 乙肝病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次为B型及D型;服拉米夫定后大多数病人的DNA水平日月显降低,拉米夫定治疗可加速病毒YMDD变异发生,且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YMDD突变与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九代清源口服液单用及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清除HBV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8例CHB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九代清源口服液治疗组(简称九代组)、拉米夫定治疗组(简称拉米夫定组)和九代清源口服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简称联合组),每组各36例病人。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9、12个月及随访期第3、6、12个月进行实验室ALT、HBVM和HBVDNA检查。结果治疗12个月和随访12个月时,联合组ALT复常例数、HBVDNA转阴例数、HBeAg转阴例数、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44%、861%、556%、528%、750%和833%、722%、472%、472%、722%,明显优于九代组和拉米夫定组(均P<005或P<001)。九代组和拉米夫定组比较,疗效相似,各期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九代清源口服液单用和联用均有一定的抗HBV作用,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CHB病人,疗效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小鼠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HBV感染组(尾静脉高压注射rAAV8-1.3HBV病毒载体1×10~(11) vg/只),HBV感染+拉米夫定喂养组(拉米夫定150 mg/kg),分别于6周、12周和18周麻醉后处死6只小鼠。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全自动生化仪以及ELISA检测血清相关生化指标以及RBP4含量;ELISA检测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因子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RBP4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HBV感染组小鼠血清中HbsAg均保持较高水平且阳性率稳定在80%以上,小鼠血清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V感染小鼠模型构建成功;感染组小鼠肝脏组织中TNF-α以及IL-6水平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其中第12周、18周时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此外,感染组小鼠肝脏组织中RBP4蛋白以及RBP4 mRNA的表达水平均随感染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其水平在第6周、12周、18周均要低于正常组以及拉米夫定喂养组(P0.05)。结论 HBV感染小鼠后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的变化及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重组人HBcAg作为刺激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25例CHB轻、中度患者外周血抗病毒治疗前后分泌IFNγ的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的频率。用即时定量荧光PCR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CHB轻、中度患者治疗前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值为(47.30±25.50)SFCs/1×106PBMC,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显著降低(23.10±18.45SFCs/1×106PBMC,P<0.05)。动态观察的8例CHB轻、中度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高于治疗后;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降低,2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的患者(除1例外)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高于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的患者。结论炎症期CHB轻、中度患者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反应高于炎症缓解期。  相似文献   

9.
肝脏移植后有各种类型的合并症.由于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有相当比例是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终末性肝病患者,而且肝脏移植供体也包括相当数量的HBV标志阳性的人群,因此肝脏移植后有再发HBV感染的问题.肝脏供体的HBV标志类型、HBV DNA是否已经发生变异、以及是否经过合适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都是影响肝脏移植患者发生HBV再感染的重要因素.拉米夫定,以及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是预防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尽管拉米夫定对于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抗病毒疗效不满意,且易出现HBV DNA的YMDD基因变异,但探索拉米夫定为主的联合抗HBV治疗方案可能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临床疗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7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第一阶段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共12周,分为拉米夫定组(n=54)和安慰剂组(n=18);第二阶段为开放研究,所有病人均服用拉米夫定100mg/d至104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肝功、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病毒YMDD变异等。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12周时,HBV 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1%对6%,P<0.01),ALT持续复常率也高于安慰剂组(65%对11%,P<0.05);治疗52周时,两组病人总的HBV DNA阴转率为785,ALT持续复常率为39%,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2%和6.1%;治疗104周时,两组病人总的HBV DNA阴转率36%,ALT持续复常率为33%,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2.2%和6.1%。两组病人总的YMDD变异率在52周时为13.7%,104周时为39.7%。第一阶段拉米夫定和安慰剂组不良瓜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100mg/d可以迅速降低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安全性良好。但应严密监测以及时发现YMDD病毒变异引起的HBV DNA反跳。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疗程中出现HBV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 0例 ,HBVDNA阳性 ,治疗前HBeAg均阳性 ,给予拉米夫定 10 0mg d ,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 3个月、治疗 6个月、治疗 9个月、治疗 12个月等 5个时相点血清HBVDNA水平 ,在HBVDNA转阴的基础条件下 ,如果某时相点出现了HBVDNA反跳 ,则认为在该时相点发生了YMDD变异。健康献血员作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健康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 5个时相点及健康献血员血清IL 12、IL 2、IFN γ、IL 4、IL 10水平 ,检测结果以pg ml为单位。计算与健康对照校对后的IFN γ IL 4比值作为TH平衡指标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一年药物治疗10名患者产生耐药突变,耐药率19.6%(10/51),产生突变阳性标本病毒载量>105拷贝/ml.药物治疗后产生突变>6个月.10例突变病毒株中,552密码子处突变9例,528密码子处突变3例,密码子555中未发现突变.5例血清存在混合感染,其中4例为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的混合,野生型病毒所占比例皆在40%以下.1例血清出现在(4,4)位点的密码子ATT与(3,3)位点密码子TTG两种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病毒并行产生同步增长.(3,3)突变类型首次报道.结论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病毒载量>105拷贝/ml.主要发生在YMDD区,且存在两种突变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是一个新的2′3′二脱氧胞嘧啶类似物,可在体内外有效地抑制HBV复制。为评估拉米夫定的效果和安全性,该作者在中国HBsAg携带者中进行了单盲安慰剂(6例病人)给拉米夫定25mg/天、100mg/天或300mg/天口服治疗共4周(每种剂量12例病人)。密切监测病人的临床、生化、血清学指标直到药物治疗后4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全部(36例)病人体内HBVDNA含量减少者大于90%(与对照组比P<0.001)虽然25mg/天拉米夫定的疗效稍低于100mg/(P=0.11)和300mg(P=0.005)组,但它仍在治疗后第4周引起94%HBVDNA抑制。停止治疗后4周内HBVDNA值回到治疗前…  相似文献   

14.
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对HBV慢性感染抗病毒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和单用泛昔洛韦治疗组32例,和单用α-干扰素29例和单用拉米夫定28例两个对照组,对比观察三组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泛昔洛韦血清HBV DNA阴转率40.62%(13/32),HBeAg阴转率21.88%(7/32);对照组α-干扰素血清HBV DNA阴转率37.93%(11/29),HBeAg阴转率41.38%(12/29);拉米夫定血清HBV DNA阴转率67.90%(19/28),HBeAg阴转率21.43%(6/28)。治疗组HBV DNA阴转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平均1.3个月,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泛昔洛韦治疗HBV慢性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肝脏移植后有各种类型的合并症。由于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有相当比例是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终末性肝病患者,而且肝脏移植供体也包括相当数量的HBV标志阳性的人群,因此肝脏移植后有再发HBV感染的问题。肝脏供体的HBV标志类型、HBVDNA是否已经发生变异、以及是否经过合适的预防性抗病毒治疗,都是影响肝脏移植患者发生HBV再感染的重要因素。拉米夫定,以及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病毒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是预防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尽管拉米夫定对于肝脏移植后再发HBV感染的抗病毒疗效不满意,且易出现HBV DNA的YMDD基因变异,但探索拉米夫定为主的联合抗HBV治疗方案可能是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PCR-RFLP检测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拉米夫定抗HBV感染中聚合酶YMDD变异方法。方法 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过程中HBV DNA由阴性再次转为阳性患者及HBV DNA始终保持阳性的血清达1年或1年以上,用3对引物扩增HBV P基因的C区,扩增产物分别用3个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酶切结果用8.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检测HBV YMDD变异,同时血清用全自动测序仪检测YMDD变异。分析比较两者结果。结果 35例病人,包括33例HBV DNA再次阳性患者,2例用药1年HBV DNA未转阴。14例病人出现YMDD变异。PCR-RFLP结果为6例YVDD变异、4例YIDD、1例YI/MDD、21例YMDD与测序一致。另3例PCR-RFLP结果为YI/VDD,即混合变异,测序报告为2例YIDD、1例YVDD,分析相应的测序图,存在混合变异。并把YIDD与YVDD变异的血清混合,行PCR-RFLP,结果与YI/VDD一致。结论 用PCR-RFLP能快速、简便、灵敏地检测YMDD变异。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及其机理。方法对拉米夫定治疗的2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分析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并对各HBV基因型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结果HBV基因型B型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率为40.6%,C基因型的应答率为21.2%,两组应答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B基因型的HBeAg的血清转换率为26.3%,C基因型为12.4%,统计学方法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期间的YMDD变异发生率B基因型组为13.2%,C基因型组为37.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B基因型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其疗效机理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C基因型容易发生YMDD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PCR结合酶切的方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的产生,并与PCR产物克隆后测序相结合。了解此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同时用此方法筛查50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耐药株的发生情况。方法 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治疗时间9个月-24个月,设计错配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快速检测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Tyrosine-Methionine-Aspartic acid-Aspartic acid,YMDD)变异株的发生情况,对筛检耐药株阳性的标本应用PCR产物克隆后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在50例服用拉米夫定患者中发现9斧正患者在用药超过9个月时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YMDD变异株),其中YIDD变异5例,YVDD变异4例,后者有3例合并有1526M突变。结论 本方法在检测YMDD变异方面具人快速简便的特点,经克隆后测序证实,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T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是否会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方法 选择34例HLA-A2 CHB患者,其中19例患者行干扰素-a治疗,另15例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后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经体外诱导扩增,以HepG2.2.15细胞和HepG2细胞作靶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 在接受干扰素-a或拉米夫定治疗后,CHB患者HBV特异性CTL活性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显示,干扰素-a治疗组CTL活性增强持续的时间较使用拉米夫定的治疗组长。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能短暂地增强CHB患者HBV特异性CTL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干扰素 α 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肝 )期间 ,患者血清中HBV-DNA定量的动态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5.8例慢性乙肝患者皮下注射干扰素 α-2a3MIU 次 ,每周 3次 ,疗程 6个月。观察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和丙氨酸转氨酶 (ALT)的动态变化。结果 完全有效组治疗 1个月后 ,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显著降低 [(3 99± 0.91)log1.0 ],明显低于部分有效组[(5.6 3± 1.31)log1 0 ]和无效组 [(6.6 9± 1.4 2 )log1 0 ],(P <0.0 5 )。疗效不同的 3组患者经过 1个月的治疗 ,血清中HBV DNA定量分别下降 (2.5 0± 0.4 4 )log1 0 、(1 6 2± 1.12 )log1 0 和 (1 0 5± 1.35 )log1 0 。通过多因素分析 ,用干扰素 α-2a治疗 1个月后患者血清中HBV DNA阴转 ,提示干扰素 α-2a的疗效好 ;治疗前ALT高水平和无家族史也与其疗效好相关。结论 患者治疗 1个月后血清中HBV DNA定量是预测干扰素 α 2a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