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超细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特点,并探寻对超细颗粒物浓度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采用TSI公司生产的超细颗粒物监测仪每天监测24 h 20~500 nm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20~100 nm粒径范围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平均值为5 920.43个/ cm3,30~50 nm粒径范围颗粒物占数量浓度比例最大,为23.49%,每天24 h 内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有中午及晚上两个高峰。结论: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北京市超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比以往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粒径为20~30 nm、>30~50 nm的超细颗粒物浓度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超细颗粒物数量浓度与温度、湿度及光照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尼莫地平脂肪乳,并对其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二步乳匀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肪乳,并对其pH值、粒径分布、Zeta电位、酸值、过氧化值和药物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所制备的乳剂外观呈乳白色,pH值为6.5-7.0,平均粒径约为180 nm,Zeta电位约为-45 mV,酸值为3.87 mmol/L,过氧化值符合规定,药物质量浓度约为0.8 mg/mL。结论自制尼莫地平脂肪乳的理化性质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查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纳米氧化铈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的毒性作用和对细胞的增殖影响;考察纳米氧化铈作用于细胞的生物效应是否存在剂量和粒径效应。方法:不同终浓度200、100、50、20、10、5、2.5、1.25、0.625μg/m L的20.8 nm Ce O2-NPs体外作用于96孔板中NR838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四种粒径20nm、50-100 nm、300-500 nm、1-5μm Ce O2分别以四种终浓度100、50、20、10μg/m L作用于NR8383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不同浓度20.8 nm Ce O2-NPs作用于NR838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除1.25、2.5、5μg/m L外,其他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100、200μg/m L最明显;有剂量效应。四种粒径四种浓度的纳米氧化铈作用于NR8383细胞,50-100 nm的20μg/m L浓度和1-5μm的50、10μg/m L浓度Ce O2-NPs抑制细胞增殖,但不明显;其他各组均促进细胞增殖,其中20 nm的20μg/m L,50-100 nm的50μg/m L、100μg/m L最明显。剂量尺寸效应不明显。结论:小粒径纳米氧化铈对NR838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无明显毒性;微米级氧化铈有些浓度下细胞存活率降低,可能对细胞造成毒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纳米SiO2粒子的特性及其在无细胞体系中的氧化能力,为医用纳米SiO2粒子体内外毒性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用透射电镜观测2种纳米SiO2粒子粒径、分散性、形状;用Zeta电位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子在不同介质(纯水、生理盐水、10% Tween 80溶液、RPMI 1640培养液、含1%胎牛血清的RPMI 1640细胞培养液,超声30 s)溶液及不同时间(0、24、48和72 h)的粒径分布及团聚状态;用DDCFH-DA法F检测粒子在无细胞体系中自发产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电镜结果显示,2种纳米SiO2粒子均呈球形,大小一致,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粒子平均粒径分别为(43.0±4.2)和(68.0±5.7)nm;在纯水、生理盐水、10% Tween 80溶液、RPMI 1640培养液及含1%胎牛血清的RPMI 1640细胞培养液中,Si-43 nm及Si-68 nm 粒子粒径变化很大,其中在生理盐水中的粒径最接近电镜结果,为74.0和96.7 nm。超声30 s后0、24、48和72 h时,Si-43 nm及Si-68 nm粒子粒径在生理盐水中不发生团聚;在含1%胎牛血清的RPMI 1640细胞培养液中发生团聚,形成相似大小的团聚体;在30~100 μg的质量范围内,2种粒子自发产生自由基的能力相似但很弱,相当于2.5 μmol•L-1左右H2O2当量。结论:一定粒径的纳米SiO2在细胞培养液中形成大粒径团聚体,粒子自身只有较弱的自发产生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脂肪乳剂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在肠外营养中应用,并与葡萄糖共同提供能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脂肪乳剂为大豆油,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肠外营养中仅使用大豆油脂肪乳剂可能不是最合理的。目前出现一种含橄榄油的新型脂肪乳剂,由80%的橄榄油和20%的大豆油混合而成,具有20%多不饱和脂肪酸和60%单不饱和脂肪酸,长期应用不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和降低脂质过氧化。该文对含橄榄油的新型脂肪乳剂在体外试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苯乙烯乳液聚合微观动力学以及聚合过程中胶粒直径及其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比较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单体用量条件下,产物胶乳的粒径分布,发现乳液聚合最终产物的粒径分布与成核期长短没有直接联系,而是取决于自由基进入胶粒的速率常数、稳态增长时间、胶粒中的平均自由基数目和胶粒的体积增长速率,胶乳单分散性随这些参量的增大而提高,从而解释了采用高温、高引发剂浓度以及长时间反应的条件对最终的胶粒尺寸分布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实验,找到了在20~500nm范围内控制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方法。在20~100nm的范围内,用一步法乳液聚合,通过改变单体用量和乳化剂浓度,制备了一系列粒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乳;在100~500nm的范围内,运用种子乳液聚合,通过改变溶胀单体与种子胶乳的用量比,也制得了不同粒径的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乳。  相似文献   

7.
超顺磁性葡聚糖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研制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制备葡聚糖包被的超顺磁氧化铁(SPIO)纳米粒子,并对其主要物理性质和磁学性质进行研究。探讨它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共沉淀法获得SPIO纳米粒子,分别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利用邻苯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浓度,同时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弛豫率等参数。结果 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所制备的葡聚糖磁性粒子主要为Fe3O4晶体,粒子体均粒径为85.9nm,氧化铁核心大小为15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其弛豫率和质量磁饱和度分别达到0.1567mmol/ms和80emu/gFe。结论 所制备的SPIO粒子稳定,其物理性质表明其具有作为磁共振造影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用均匀沉淀法在强制水解的反应体系中合成出均匀的SnO_2超微粒子。探讨了SnO_2超微粒子的形成和控制机理;考察了不同的操作参数对粒子性能的影响规律。合成的粒子呈棒状,单个颗粒的粒径为5.3nm,团聚体的粒径为25nm左右,单分散性能十分良好(几何标准偏差为1.4)。经800℃热处理转变成金红石型结构的SnO_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PPLA)自组装纳米微球浓度、微球粒径对溶血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按照国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IS010993.1-1997和GB/T16886.1-2001标准和要求进行,采用透析法,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进行粒径及Zeta电位检测,制备不同浓度、不同行粒径的PPLA自组装纳米微球.就制备的纳米微球采用水浴法及测量540 nm处光密度值并计算出纳米微球的溶血率.结果 随着微球浓度的增加,溶血率增加,粒径为960.8 nm的微球,在浓度为2.0 mg/mL时出现了轻度溶血;相同浓度(1.0 mg/mL或1.5 mg/mL)的微球,随着粒径(200 ~ 300 nm)的减小,溶血率增加,但都小于5%,可作注射用;在0.9% NaCl溶液中,PPLA纳米微球的临界溶血浓度为1.5~2.0 mg/mL,在此范围符合国家药物溶血标准.结论 纳米药物的纳米效应对其临床应用存在负面影响,粒径在纳米微球的溶血及其他性能评价存在显著影响,相同浓度下,微球的粒径越大,溶血率越小.  相似文献   

10.
脂质微粒作为基因药物载体,用于全身药物递送,目前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其中,脂质纳米微粒(lipid-based nanoparticles,NP)药物载体,在进行基因药物递送时,为克服体内的各种生理屏障,粒径需在100 nm以下,本文将重点介绍这类NP的配方和组装。NP作为一种核酸药物的脂质微粒递送载体,与阳离子脂质体/DNA复合物区别主要在于粒径大小,NP的粒径通常在100 nm以下。影响NP粒径的主要因素包括脂质的构成、脂质与核酸的比例,以及制备方法等。NP所递送的核酸主要包括质粒D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沟油与食用油中5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别。方法:选取不同种类的食用油5份和自制猪油1份(均称食用油),收集地沟油和煎炸老油各3份,准确称取各样品0.3~0.4 g,采用微波消解法制成可供测定的溶液,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Cu)、锌(Zn)、锰(Mn)、铅(Pb)和铁(Fe)的含量。结果:在实验选定浓度范围内,5种微量元素回收率为97.6%~102.4%,相对标准偏差为0.6%~2.5%。煎炸老油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大豆油相近;6种食用油中Cu、Zn、Mn和Pb的含量与地沟油差别不大;地沟油和煎炸老油中Fe的含量比6种食用油高(P<0.01)。结论:地沟油中Cu、Zn、Mn、Pb元素含量与食用油的含量差别不大,而Fe元素含量增高,可能因地沟油在炼制、运输过程中与铁制品长期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茶籽油对兔眼底动脉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即3个试验组(分别喂食添加茶籽油、花生油、橄榄油的高脂饲料)和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分别喂养2个月。实验前、实验1个月和实验2个月时分别从兔耳静脉抽血检测血脂。实验结束以后,处死动物,取眼底动脉标本,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血管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喂养高脂饲料的3组大白兔眼底动脉血管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生。花生油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较重,约占管壁的30%~50%。茶籽油组和橄榄油组血管内皮细胞轻微增生,约占管壁的5%~8%。结论:茶籽油和橄榄油对高脂饲料诱发的眼底动脉血管变性和粥样硬化作用较小,它们的作用效果与目前消费量最大的花生油相比则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对于日常的油类饮食提供了科学参考数据,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预防的营养康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健康成人24 h尿液细胞外囊泡(uEVs)数量、大小分布及个体间差异。方法利用液压透析滤过法分离9名
健康成年人24 h uEVs,通过western blot(WB)和透射电镜(TEM)技术验证uEVs的分离效果,应用BCA蛋白定量法及纳米微粒
跟踪分析技术分别对富集的uEVs样品进行蛋白定量测定和囊泡数量及大小分布的分析。结果TEM下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
一的囊泡。WB技术检测到外泌体的标记物—人肿瘤易感基因(TSG101)。9名健康成人24 h尿液分离的uEVs样品蛋白定量
范围为132.50~760.70 ng/mL。纳米微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结果显示24 h uEVs数量为(3.56~5.12)×1012个,CV=14.23%。24 h
分泌的uEVs中,直径在<40 nm范围内的囊泡占所检测到的总囊泡数的0.04~0.69%,数量为(1.80~26.49)×109 个;符合外泌体
直径范围(40~100 nm)的囊泡占总囊泡数的22.07%~42.08%,数量为(1.00~1.77)×1012个。符合微囊泡直径范围(100~1000 nm)
的囊泡约占总囊泡数的57.88%~77.85%,数量为(2.09~3.86)×1012个。结论新型液压透析滤过法能高效、便捷地实现大样本尿
液uEVs的分离。健康成人分泌的24 h uEVs个体间差异较小,是uEVs相关研究较理想的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改善人群油脂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0只SD系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含12%猪油饲料及含12%调和油(主要由豆油和菜油调制而成)饲料喂饲21d。结果猪油组(阳性对照)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TC/HDLc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础组(阴性对照,P<0.05);调和油组血清TC、甘油三酯(TG)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猪油组(P<0.05);调和油组血清TG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调和油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15.
环孢素脂质体滴眼液在兔眼组织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环孢素脂质体滴眼液在兔眼组织的吸收。方法  4 2只家兔 ,随机分成 0 .2 5、0 .5、1.0、2 .0、4 .0、6 .0、8.0h 7个时间组 ,每一时间组 6只家兔 (12只眼 ) ,右眼应用环孢素橄榄油滴眼液 ,左眼应用环孢素脂质体滴眼液。用药后分别在 7个时间点抽取房水 ,于 0 .5、1.0、2 .0h摘取眼球 ,分离角膜、虹膜、巩膜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各种组织中环孢素的含量 ,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脂质体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脂质体制剂吸收进入眼组织的环孢素浓度高于橄榄油制剂 ,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房水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 ,脂质体和橄榄油滴眼液的Tmax无显著性差异 ,但Cmax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脂质体滴眼液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橄榄油滴眼液组。结论 脂质体可以显著改善环孢素在眼部的吸收 ,提高药物在眼部各组织的分布及环孢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取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检测其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研究Mtb-EVs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胞内活性氧(ROS)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DC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超滤浓缩法分离获取Mtb-EVs,BCA法检测蛋白浓度,负染电镜检测Mtb-EVs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其粒径大小分布和浓度;无菌分离获取小鼠骨髓,经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 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 IL-4)联合诱导扩增出DC,并进行形态学及免疫表型鉴定;用不同剂量Mtb-EVs作用于DC,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DC胞内ROS水平,ELISA法检测DC细胞IL-1β和IL-6分泌。  结果  超滤浓缩法提取的Mtb-EVs为大小不等的球状囊泡结构,形态典型,直径约100 nm;NanoSight纳米颗粒追踪仪检测结果显示,粒径峰值98.5 nm,平均粒径110.2 nm,主要分布在68.4~155.7 nm之间,小于250 nm囊泡数量占总量98.39%;体外定向诱导扩增的细胞具有典型DC的形态特征,纯度可达85%以上,透射电镜可见DC表面有丰富微绒毛及放射状突起,胞浆均匀,核膜清晰;102、103、104 particles/cell Mtb-EVs处理DC后,ROS 水平与Mtb-EVs剂量呈正相关(r= 0.9694 , P<0.05),并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细胞释放产生IL-1β和IL-6(P<0.05)。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超滤浓缩法分离提取Mtb-EVs的技术流程,可得到形态完整、纯度较高、粒径分布集中的细胞外囊泡。同时,Mtb-EVs可以诱发DC胞内ROS水平上调,并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居民厨房内烹调烟雾冷凝物的DNA损伤作用,为全面评价烹调烟雾的遗传毒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非程序DNA合成方法,检测菜油、豆油的烹调烟雾冷凝物对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菜油烹调烟雾冷凝物在加S9、检测浓度为0.125mg·ml1及不加S9、检测浓度为0.250mg·ml1时,其cpm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豆油烹调烟雾冷凝物在加S9和不加S9两种情况下、检测浓度为0.250mg·ml1时,其cpm值与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种食用油烹调烟雾冷凝物的DNA放射比活性值均随测试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菜油和豆油的烹调烟雾冷凝物具有DNA损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7-(2-羟基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HEMC)疏水改性透明质酸(HA)制得光敏双亲大分子(HA-HEMC),并通过自组装形成了HA-HEMC胶体粒子。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了HA-HEMC的结构及取代度;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胶体粒子的性质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以HA-HEMC胶体粒子作为颗粒乳化剂稳定油水界面,研究了胶体粒子质量浓度、油相类型、水相pH和盐浓度对胶体粒子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A-HEMC可以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粒径约为236 nm的球形胶体粒子;该胶体粒子能够在较宽的pH范围内(3~11)稳定水包油型乳液且所得乳液有良好的耐盐性;此外,HA-HEMC胶体粒子还能稳定多种油-水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适合于高源速率沉淀过程的凝并生长动力学模型,系统地考察了操作参数对超细颗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凝并生长速率加快,粒径及分布均呈单调增大趋势;生长速率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在较高过饱和度之下,温度对合成粒子粒径影响很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粒径变大,分布变宽,并趋于“自保”形式。提出了液相化学合成法制备超细颗粒过程中颗粒性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