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52例小肠梗阻患者,均在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肠梗阻导管。结果应用介入技术放置肠梗阻导管技术成功率为100%,肠梗阻导管头端均成功置放在Treiz韧带远端空肠内,平均操作时间6 min。49例减压后梗阻完全解除,有效率为94.2%;日引流量1 500~3 600 ml。患者仅有轻度鼻部不适或轻度疼痛,7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恶心、呕吐。无腹部疼痛、胃肠道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DSA引导下应用介入技术放置经鼻肠梗阻导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经内镜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应用,通过精细化操作,提高支架置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方法收集整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3.6±3.6)岁。均在X线透视下经内镜置入支架,成功解除梗阻后进行后续治疗。 结果25例患者经内镜成功放入支架,梗阻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或消失,未发生支架脱落、肠道穿孔、大量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肠道完全梗阻,导丝不能通过而放弃支架置入。19例患者7~10 d后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切除术、6例患者因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而行永久性内置支架姑息性治疗。 结论通过内镜支架置入术的术前精细准备及术中细致化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外科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在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X线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泛影葡胺治疗的8例腹腔术后早期(30天内)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分析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率、梗阻解除率、梗阻解除时间、肠梗阻导管留置时长、随访复发结果及置管并发症。结果 置管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及梗阻解除率均为100%(8/8);梗阻解除平均时长3.75±1.58天;肠梗阻导管留置平均时长6.63±2.13天;随访时间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93个月,复发率12.5%(1/8);置管并发症包括鼻部疼痛、鼻腔少量出血以及轻度的恶心、呕吐。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儿童腹腔术后早期肠梗阻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人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胃镜辅助下放入鼻肠减压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管效果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平均时间19.4min,成功率100%,导管头端到达梗阻上方的平均时间4.3d,经造影观察均能明确病变部位并对病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置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有显著缓解,引流量增加,腹围减少;7例患者经减压治疗后小肠梗阻完全缓解,6例需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均能依据导管头端位置准确定位。结论鼻肠减压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胃镜辅助置人鼻肠减压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本组26例均经以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腹痛腹胀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全组病例于6~21 d(平均16d)治愈出院。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肠梗阻全程护理的措施及程序。 方法对22例肿瘤患者化疗相关药物所诱发的肠梗阻,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配合采用协助病情观察、心理疏导、鼻胃管的置入及胃肠减压护理、口腔护理、中心静脉置管及护理、润肠通便及香油的应用、腹部按摩联合热疗、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10项措施依序全程护理。 结果22例肠梗阻患者于1~11天梗阻解除21例(95.45%),中位缓解时间为5天;死亡1例(4.55%)。 结论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肠梗阻只要及时明确诊断,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10项措施依序全程护理,均于一周左右较顺利恢复,但若延误诊治则难以逆转。其护理措施及程序值得探讨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选取69例适合非手术治疗的不完全肠梗阻患者,回顾治疗过程,并着重表述促进消化道梗阻解除,减轻腹胀和肠内应用抗菌药物的措施。结果69例患者中48例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结论老年人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伴发病较多见,机体反应性差,选择非手术治疗更有利于老年患者。应用生长抑素可抑制消化液的生成,减轻腹胀;同时经静脉和肠道内给于抗菌药物能更好地防治肠道细菌移位和腹腔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后安置肠梗阻导管,观察肠梗阻缓解的各项临床指标,即腹胀、腹痛、腹围变化、腹部立卧位平片气液平消失的时间和非手术率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肠梗阻完全缓解者21例,时间24~240 h,其中外科手术后所致黏连性肠梗阻16例,克罗恩病1例,肠结核1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小肠柿石2例。非手术率75.0%。肠梗阻未能缓解转外科行手术治疗7例,包括结肠肿瘤3例,小肠癌1例,小肠内疝1例,肠道淋巴瘤1例,小肠巨大粪石1例。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不全性肠梗阻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非手术率,为外科手术病变部位定位。  相似文献   

9.
慢性假性肠梗阻综合征为具有肠梗阻症状及体征而无肠腔机械性梗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手术治疗后粘连易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往往造成诊断困难,可能被迫需多次剖腹探查,故对手术治疗多持慎重态度。笔者于1992~1996年,在本科住院及门诊病例中,以植曲平胃散会红霉素治疗慢性假性肠梗阻综合征1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3例患者中糖尿病性胃轻瘫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3~78岁,平均63岁;病程豆~12年,平均6年;经胃镜或X线检查无慢性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胃轻度扩张,蠕动减慢,排空迟缓、巨大结肠症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比较使用该方法后的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0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梗阻病例54例,其中25例给予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治疗后20例实施手术切除并一期吻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使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后择期手术组(观察组)和急诊手术组(对照组)Ⅰ期手术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25例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经准备后,其中20例行腹腔镜肿瘤根治术并Ⅰ期吻合,Ⅰ期吻合率为80%,与对照组的37.9%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围手术期,两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96.00 mL±18.38mL,术后通气时间为67.60 h±3.72 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8 mL±22.01 mL和72.30 h±3.77 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结直肠癌梗阻,可以提高Ⅰ期吻合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内镜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和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或肠梗阻导管治疗26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患者。其梗阻的部位分别为直肠14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1例。结果 26例结直肠癌性梗阻中,20例放置金属支架,成功18例;6例放置肠梗阻导管,成功6例,总的操作成功率为92.3%(24/26)。操作成功的24例中。1例无效,23例术后1~2 d梗阻症状缓解或消除,临床有效率为88.5%(23/26)。其中13例为永久性姑息治疗,10例经内镜治疗解除梗阻后7~10d行1期肿瘤切除,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伴盆腔广泛转移者治疗失败,1例乙状结肠癌广泛转移者术中穿孔而急诊行Hartmann术。1例术后6周支架移位,导致梗阻复发。置入第2根支架后缓解。1例术后1个月粪块堵塞支架。以探条及网篮疏通后缓解。结论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或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避免行结肠造瘘术,显著降低患者的创伤和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将鼻胃镜经鼻插入2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亲水性超滑导丝至空肠,退出鼻胃镜,将肠梗阻导管沿导丝送入空肠上段,充盈前气囊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有无缓解、腹围缩小情况及24 h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28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10~35 min,留管时间为3~18 d。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引流量480~1 550 mL,平均885 mL;置管24 h后患者腹围(79.1%±20.3%)显著小于置管前(100%,P〈0.05)。可见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简便、易行,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梗阻为外科常见疾病,病因繁多,诊治方法各不相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于腹部手术后1~3 w以内,因其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均较困难.近年来,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对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8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4.
李琳  周振理 《山东医药》2011,51(16):47-48
目的利用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观察肠梗阻梗阻解除后中药四君子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梗阻2 d组、自然恢复2 d组、中药治疗2 d组、自然恢复4 d组、中药治疗4 d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梗阻解除后2、4 d时IL-2、TNF-α、IgG、IgM、IgA、补体C3、C4、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肠梗阻解除后2、4 d IL-2升高,TNF-α降低,中药治疗组较自然恢复组更明显(P〈0.05);IgG、IgM、IgA、C3、C4在梗阻解除后下降(P〈0.05),而中药治疗组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CD4+T细胞、CD4+/CD8+比值在梗阻解除后不断下降(P〈0.05),而中药治疗组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CD8+T细胞反之。结论中药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对肠梗阻后仍然存在的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诊治原则。方法对2005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34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主要变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患者于9-33 d恢复肠道功能,平均17.3 d。2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4.8 d。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具有典型的特点,在糖尿病患者中更易发现,且病程较长,在围手术期监测和控制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DBE)在诊断和治疗小肠不全性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04/2011-09,对107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了DBE检查,并选择部分患者进行DBE镜下治疗.结果:10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共接受DBE检查189例次(经口检查122例,经肛门检查67例,其中双侧对接检查45例).共有98例明确了梗阻原因,诊断率为91.6%(98/107).对其中64例患者(56例为发现小肠巨大息肉的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8例为良性小肠狭窄患者)共进行了175例次镜下治疗:包括小肠息肉切除167例次,扩张治疗8例次.50例患者(78.1%,息肉切除45例,扩张治疗5例)经内镜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消失或缓解.189例次DBE检查或治疗过程中出现3例小肠穿孔,2例引起血色素下降的消化系出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7%(5/189).结论:DBE对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并能对部分患者提供镜下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在不完全小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蒋立新 《山东医药》2009,49(48):55-5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电解质液、维持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3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75.6%),解除肠梗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梗阻减压导管对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对6例肠梗阻患者应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结果经2~5d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6例急性肠梗阻症状均缓解,均可限期行腹腔镜或开腹一期切除和吻合,术后随访1~6个月,中位数2个月,未见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用于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肠造瘘口和二期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高龄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57例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高龄患者,对治疗效果与预后结果进行评价。按梗阻部位不同分为A组(近段梗阻)61例,B组(远段梗阻)96例。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高血压、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量≥500 ml,结肠穿孔腹膜炎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伴肠梗阻的高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采取积极措施,早诊断早治疗,积极纠正术前并发症可提高结直肠癌伴肠梗阻的高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并分析接受化疗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发生肠梗阻的发病影响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纳入分析2013年9月至2020年2月378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化疗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梗阻组(51例)和非梗阻组(327例)。收集的数据包括化疗用药、病理组织分类、临床分期、转移部位、有无腹膜转移、梗阻发生时间、手术史、距离手术时间、治疗后转归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在治疗或随访期间发生肠梗阻。接受不同化学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肠梗阻的情况不同;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与出现腹膜转移的比例有明显相关性(P=0.028);肠梗阻多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考虑为恶性肠梗阻者占92.3%,肠梗阻的转归与距离手术时间有明显相关性(P=0.033),与化疗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0.001);肠梗阻缓解时间与前期接受化疗的疗效有明显相关性(P=0.017),与化疗后发生梗阻的时间也明显相关(P=0.012)。结论 化疗后肠梗阻的发生与化疗药物的毒性、胃肠道机能状况、手术史、肿瘤负荷、腹腔/腹膜转移等均有关,肠梗阻的转归与前期化疗的疗效、距离手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