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瘦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 :受试对象 12 0例 ,分为对照组 30例 (男 18,女 12 )、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男 18,女 12 ) ,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男 18,女 12 )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 30例 (男 18,女 12 ) ,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Ⅳ型胶原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及PDR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6 91± 1 87μg/L ,7 83± 2 11μg/L ,9 5 6± 2 4 3μg/L和 11 6 9± 2 5 7μg/L ,经协方差分析排除体重指数的影响 ,PDR组血清瘦素浓度高于NPDR组 (t=2 15 ,p<0 0 5 )、无视网膜病变组 (t=2 71,p <0 0 1)及对照组 (t =3 5 0 ,p <0 0 0 1) ;NPDR组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 (t=2 2 3,p <0 0 5 )及对照组 (t=2 75 ,p<0 0 1)。血清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5 ;r=0 2 8,p<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升高 ,且增高的幅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瘦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与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组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各 30例 ,其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包括糖尿病肾病 2 5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2例 ,同时合并DN与DR者 7例。检测血清瘦素、胰岛素及血糖浓度 ,分析瘦素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组及微血管病变组血清瘦素浓度分别为 (7 2 0± 2 11) μl/L、(7 95± 3 78) μg/L及 (10 2 6± 4 37)μg/L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t=2 .18,P <0 0 5 )及对照组 (t=2 .71,P <0 0 1) ,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瘦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胰岛素呈正相关 (r =0 .2 9,P <0 0 5 ;r =0 .34,P <0 .0 1)。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血清瘦素浓度升高 ,瘦素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与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将 334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有血管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 (10 8例 )、大血管并发症组 (10 4例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2 2例 )。观察不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10 5例 )比较。结果表明血清vWF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为 0 82± 0 38U mL ;无并发症组 1 15± 0 39U mL ;大血管并发症组 1 30± 0 4 6U mL ;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组 1 5 1± 0 5 0U mL ;血清vWF水平随血管并发症增多而上升 ,各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既与是否患有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P <0 0 5 ) ,也与是否患有大血管病变呈非常显著相关 (P <0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分别与vWF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 )。本研究提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此变化随着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4.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GMP - 140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本文选取糖尿病无肾脏病组 (DM组 ) 144例 (平均病程 2 5 .5± 18.6个月 ) ,糖尿病有肾脏病变组 (DN组 ) 80例 (平均病程5 8.7± 31.6个月 ) ,以及 5 0名对照组。用放免法分别测定其血小板GMP - 140和血α1-MG、β2 -MG ;层析柱法测HBA1C ;生化法测FBG、PBG、Ch、TG、HDL、FG ;放免法测 2 4h尿ALB、IgG、α1-MG和 β2 -MG。经计算机软件处理测定结果 ,进行t检验 ,并对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N组血小板GMP - 140、FG、DBP、TG、HBA1C和PBG水平 ,明显高于DM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0 .0 0 1) ;DN组的HDL、SBP和FBG与DM组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0 .0 0 1)。对 80例DN患者的血小板GMP - 140与TG、DBP和HBA1C等 ,作多因素回归分析 (P <0 .0 1)。本文提示 :(1)血小板GMP - 140含量明显增高 ,能够准确反映血小板活化、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倾向 ,以及血小板大量活化 ,参与了肾脏微血管病变。 (2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血TG、Ch和HBA1C是引起血小板活性增强的独立因素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紊乱使血小板活性增强。 (3)血压升高可加速DN的形成和发展 ,对血小板GMP - 140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流改变与其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5年和≥15年者各17例。用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RH)的方法,以左前臂皮肤为测定点,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记录阻断前、中、后的皮肤微血流值。结果:短病程组的皮肤微血流最大值明显高于长病程组(27.83±8.83比18.07±6.91,P<0.01);短病程组的皮肤微血管反应性充血速率明显大于长病程组(2.62±1.50比1.57±0.96,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前臂皮肤微血管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 3 3 4名 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合并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 3 2人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 ,并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无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55人作为无并发症组 ,观察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年龄相接近的正常对照组 ( 4 0例 )比较。结果 :血清vWF水平正常对照组 0 .92U± 0 .44U/ml;无并发症组 1.15U± 0 .42U /ml ;微血管并发症组 1.3 7U± 0 .44U/ml;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空腹血糖分别与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ExpB分别为 3 .0 2 3 ,1.3 3 7,P <0 .0 5~ 0 .0 1) ,以vWF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分别与vWF呈显著独立正相关 (B =0 .53 ,0 .3 5,0 .2 9,P <0 .0 5~ 0 .0 1)。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此变化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以vWF升高所反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肌损害与糖尿病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糖尿病对心肌损害的有无及其影响机制。采用RIA法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清Mb的含量,结果疾病组:69.8±48.4ng/ml,正常对照组:28.1±18.7ng/ml,呈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损害可能由于心肌代谢底物浓度的改变,心肌代谢紊乱、点状坏死、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者血清的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及补体 (C3、C4 )水平 .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5 0例静脉吸毒者和 40例健康对照组IgG、IgA和IgM及C3、C4 值作比较 .结果 吸毒组IgG(2 1.2 9±7.13g/L)、IgM(3.14± 1.35g/L)及补体C3(1.82± 0 .48g/L)、C4 (0 .5 1± 0 .12g/L) ,与对照组IgG(12 .82± 2 .17g/L)、IgM(1.81± 0 .70g/L)及补体C3(1.0 2± 0 .2 9g/L)、C4 (0 .32± 0 .0 84g/L)比较 ,极显著增高 (p <0 .0 1) ,并且吸毒组的IgA(2 .44± 0 .95g/L)比对照组IgA(2 .0 0± 0 .83g/L)显著增高 (p<0 .0 5 ) .结论 静脉吸毒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异常 ,与伴发感染有关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尿Ⅳ型胶原变化及其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30例对照组及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Ⅳ型胶原浓度,并与由SPECT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尿Ⅳ型胶原浓度均高于正常人,DN患者进一步增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DN初期尿白蛋白浓度正常时,血、尿Ⅳ型胶原及GFR已明显升高(分别为98.2±43.5ng/m l,86.7±35.6ng/m l和135.6±41.4m l/m in);经降糖治疗后血ⅣC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血、尿Ⅳ型胶原检测可用于DN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Ⅳ型胶原(CⅣ)、尿Tamm-Horsfall蛋白(THP)、白蛋白(Alb)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分析,分别对76例2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CⅣ、尿THP、Alb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方法检测在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BDR)、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与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各组间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1;<0.01;<0.01)。结论:血清CⅣ、尿THP、Alb检测可作为预测2型DM患者DR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212例糖尿病患者慢性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5年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对北京地区 2 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 5年随访 ,以了解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情况。方法 :分别对体重指数 (BMI)、血压、心电图、眼底、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进行分组检查。结果 :2 12例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由 1995年 8.0 %升高至 2 0 0 0年 14 .2 % (P >0 .0 5) ;脑卒中患病率由1995年 7.5%升高至 2 0 0 0年 8.5% (P >0 .0 5) ;糖尿病肾病由 1995年 2 9.2 %升高至 2 0 0 0年 4 7.2 % (P <0 .0 1) ;糖尿病视网膜患病率由 1995年 9.0 %升高至 2 0 0 0年 2 4 .5% (P <0 .0 1)。 2 12例糖尿病患者按血压 <14 0 /90mmHg和血压≥ 14 0 /90mmHg分组随访 ,发现其脑卒中、糖尿病肾病患病率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随病程延长明显增多 ,糖尿病时大血管并发症亦随病程延长有增加趋势。对此应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尤其是降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情况 ,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15 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性 72例 ,女性 81例。年龄 5 7.0± 10 .0岁 ,病程 8.2± 7.5年。所有病例均由眼科医生散瞳查眼底 ,部分行荧光造影检查 ,确诊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采用放免法检测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确诊有无尿病肾病(DN) ,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液粘度并观察其甲襞微循环情况 ,包括微血管形成、微血管流态和微血管周围状态。所有资料用SPSS 6 .0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5 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D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Ⅳ型胶原(Ⅳ-C)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83例正常人尿Ⅳ-C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RI A)检测24h尿白蛋白排泄(UAE)水平。结果:尿Ⅳ-C浓度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没有差别,在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浓度亦增加,糖尿病患者尿Ⅳ-C浓度与UAE有相关性(P<0.01)。结论:尿Ⅳ-C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良好指标,与UAE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鼠肌成纤维细胞(C2C12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激活的影响,探讨其内在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GF-β1(0、1、5、10 μg/L)干预C2C12细胞24 h,200 pmol/L Smad3基因短干扰RNA(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 h,用ELISA 方法测定MMP-2及其活性型MMP-2。结果:(1) 0、1、5、10 μg/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24 h,ELISA检测总MMP-2的结果(μg/L)分别为177±20、180±15、171±18、179±28,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活性型MMP-2分别为23.09±4.37、14.42±2.30、9.50±1.18、4.48±0.69,比较差异显著(P<0.01)。(2) 5 μg/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4 h、12 h和24 h,总MMP-2 ELISA值分别为160±16(对照组)/157±17(干预组)、174±6/174±16、187±12/189±18, 不同时点干预组总MMP-2 值比较无差异,P>0.05;活性型MMP-2 值分别为:16.92±1.26(对照组) /16.53±2.56(干预组)、22.70±3.03/8.00±2.02、23.15±2.66/9.39±2.60,干预组活性型MMP-2值比较有差异,P<0.01。(3)200 pmol/L siRNA-Smad3转染C2C12细胞24 h,再用5 μg/L TGF-β1干预C2C12细胞24 h, 活性型MMP-2值分别是20.80±1.53(siRNA-control,空白对照组)、9.82±2.18(siRNA-control+5 μg/L TGF-β1,内对照组)、20.09±2.27(siRNA-Smad3+5 μg/L TGF-β1,实验组);实验组和内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GF-β1并不影响C2C12细胞分泌MMP2,但显著抑制MMP-2的活化;siRNA-Smad3阻断Smad3信号转导可以消除TGF-β1对MMP-2活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纤维蛋白原 (FIB)及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型糖尿病人 10 4例根据病史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行如下分组 :无并发症组 5 3例 (男 2 6例 ,女 2 7例 )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5 1例(男 2 5例 ,女 2 7例 ) ,正常对照组 5 6例 (男 2 8例 ,女 2 8例 )。三组分别采用硫酸胺比浊法及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 (EUA)分别进行FIB、vWF的测定 ,并测定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vWF、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较无并发症组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血浆FIB及vWF水平的升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细胞因子 [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全身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 ,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我们通过测定不同视网膜病变期患者血清中 VEGF水平 ,观察 VEGF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糖尿病患者 5 2例 ,诊断依照 1985年 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全国眼底病学组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分为 :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 (SDR) 4 1例 ,年龄 6 1.1± 10 .9岁 ;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PDR)组 11例 ,年龄6 3.1± 18.9岁 ;无视网膜病变 (NDR) 33例 ,…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型糖尿病 (DM)发病率高 ,DM微血管并发症为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为大血管病的一般危险因素[1] ,其与微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少见报告。为此 ,我们探讨了高血压对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16 2例 2型DM患者 (男 6 4例 ,女 98例 )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 5 3.32± 7.98岁。DM的诊断依据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标准[2 ] 。微血管病变以糖尿病肾病 (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为代表[3 ] 。其中DN诊断以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大于 2 0ug/min为依据 (放射免疫方法 ) ;DR诊…  相似文献   

18.
张怡玲  马悦  田丽 《免疫学杂志》2001,17(3):240-240
有关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很多 ,其中非肾小球损伤如间质纤维化促进糖尿病的进展 [1 ] 近年来倍受关注。本文则对 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和尿层粘连蛋白(lam inin,L N)进行检测并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 39例 ,男 17例 ,女 2 2例。按肾受累程度分 :1无肾受累组 ,平均年龄 6 2± 10岁 ,尿白蛋白排泄率 <2 0 μg/ m in;2肾受累组 ,平均年龄 6 1± 9岁 ,尿白蛋白排泄率 >2 0μg/ min,内生肌酐清除率 >70 m L / m in;3肾功能不全组 ,平均年龄 6 2± 7岁 ,内生肌酐清除率 <70m L / min。正常对照 10例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尿TGF-β1、Ⅳ胶原(Ⅳ-C)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1例2型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微量白蛋白尿组(Ⅱ)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尿TGF-β1和Ⅳ-C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NC)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各组患者尿TGF-β1和Ⅳ-C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UAER增加其水平亦呈逐年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尿TGF-β1与尿Ⅳ-C、UAER及尿α1-m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GF-β1和Ⅳ-C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DM患者尿TGF-β1和Ⅳ-C的含量,不仅可作为诊断DN早期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DN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GHbA1C)的水平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GHbA1C)、RIA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和β2 -微球蛋白 (β2 -m)。结果 :当糖尿病患者血GHbA1C正常时 ,其尿mAlb及 β2 -m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随着血GHbA1C水平的增高 ,其尿mAlb及 β2 -m水平随之明显高于正常人 (P <0 0 1) ,并随血GHbA1C水平的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 ;糖尿病患者血GHbA1C水平与尿mAlb及 β2 -m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向关系 ,不同血GHbA1C水平患者之间的尿mAlb及 β2 -m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GH bA1C水平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GHbA1C、mAlb及 β2 -m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