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过程,研究质量控制程度,保障医疗过程中输血安全。方法:探讨血型实验室在输血时控制质量的现有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实施的要点。结果:血型实验室没有出现例如配血不当、血液中存在传染病等情况,安全事故急剧减少。结论: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输血检验能够有效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血型实验室工作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临床输血在抢救患者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输血之前,需要鉴定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还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这是确保病人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过去传统方法是盐水交叉配血,它只能检测完全抗体,近年来为了临床输血更安全,要求配血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达到取长补短,发挥高效的作用.我科采用盐水交叉配血和凝聚胺试验交叉配血联合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血前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的临床输血安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458例,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并统计分析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特异性及输血情况。结果458例患者中筛查发现有9例显示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97%;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ABO血型患者3例且皆为抗-M抗体,而Rh血型患者6例,抗-E、抗-D、抗-DC抗体均为2例,经交叉配血试验后根据患者实际输血,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于输血治疗前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可为患者选择更适合的血液制品提供科学参考,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血站接受的各医院血库或输血科送来疑难配血原因及解决方法,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在宝安血站接受的各医院血库或输血科送来的各种原因交叉配血不符合的疑难配血标本共计60例的输血前检查和输血相关记录资料。结果:在所送检的疑难配血样本中,主要发现有ABO血型的疑难配血12例、盐水介质疑难配血15例、IgG并IgM冷凝集素疑难配血12例、IgG性质抗体疑难配血12例和药物性抗体疑难配血9例共5种类型。结论: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确定,确定血型后输入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在配血试验中,注意避免37℃不反应的抗体对配血的干扰。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应筛选抗体,并鉴定抗体筛选阳性的样本,受血者输入相应抗原(-)的交叉配血相容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输血中,由Rh血型系统引起配血不合问题比较多.Rh血型系统有5种红细胞抗原,抗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D>E>c>C>e,其中抗-c、抗-E是D抗原阳性人中最常见的通过妊娠和输血产生的抗体[1],现发现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冷凝集素对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吸收放散清除患者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冷凝集素后,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热放散和对血浆进行冷吸收放后,患者血型鉴定为A型,RhD阳性,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均为阴性。结论:吸收放散可清除冷凝集的干扰,便于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而影响到输血的安全治疗效果,甚至直接危及患者健康,稍有不慎将可能发生无法弥补的过失.笔者针对临床输血过程中一些常见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所致的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确保输血安全.1临床输血中常见的不规范行为1.1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某医院的护士在为两个患者采集血标本前,违反抽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一管"制度,将输血前患者的配型血标本和急查血常规及凝血机制患者的血标本弄错,幸亏准备输血的患者在血库有血型记录,经重新核对后及时发现这一错误,才避免了一起严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1].另有报道某医院在为一名"O"型血女患者手术时,对其输入了2单位"AB"型血液,导致病人出现溶血反应,经48h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8.
手术前,临床医生对术前病人进行动员开展自身输血,这种自身输血有效地避免了输同种异体血而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为病人节约了医疗费用,有效解决了血源紧张和特殊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疑难配血原因及输血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难配血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疑难配血原因,并寻找针对性的输血处理方式。结果:造成疑难配血的原因多样,主要包括不规则抗体阳性、自身抗体阳性、ABO血型抗原减弱、ABO血型抗体减弱、ABO亚型与A2B。结论:促使疑难配血出现的原因多种,临床上要及早将原因找出,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对策,在进行输血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信息进行仔细了解,然后再对其血型进行正确鉴定,对输血安全性与交叉配血安全性进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血型鉴定困难和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输血患者提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阳性者,找出原因并做好交叉配血,保证病人及时安全的用血非常重要。方法:对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136例备血、输血患者血浆(或血清)标本中,检出含不规则抗体者12例,阳性率0.56%。其中包括抗-D2例、抗-E4例、抗-C3例、抗-C2例、抗-e1例。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 有关血型变异的病例,国内外均有报导,笔者遇见一例,现将病例简要报告如下,同时就血型变异的影响因素及输血前后注意的问题做一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董富臣,男,56岁,1988年5月因肺癌在我院外一科住院。血型为“O”型,曾先后输“O”型血数个,均无不良反应发生;1988年8月再次输血前与“O”型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发现次侧有明显的凝集现象,复查患者血型则变为“B”型,反向定型仍为“B”型,后与“B”型血做交叉试验为阴性,输血300ml未发生不良反应;输入“B”型血后复查血型仍为“B”。因病人病情恶化死亡,故无法继续观察血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研究患者血型分布与Rh阴性红细胞输血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今年鉴定患者ABO及Rh血型的资料。结果:34815例患者中血型分布特点为O型>B型>A型>AB型,且Rh阴性63例,占0.18%。47例Rh阴性患者需要备血,22例行异体输血,人均用量2.30U。结论:由于存在术前备血但是术后未输血导致血液浪费的情况,建议建立相对预案提高血液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人类血型学已应用到输血、器官移植、肿瘤学、法医学、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尤其是输血,他成了现代治疗学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手段.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而错误血型的血液一旦输入,则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笔者回顾性分析多年工作中所观察的20例造成ABO血型定型错误的原因与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电子配血是在红细胞ABO、Rh血型鉴定及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的基础上,将供血者的血液信息和受血者的血液信息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系统为受血者选择相容性血液输注,而不再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血样进行血型免疫学配血实验。电子配血准确、高效、便捷的特点已经引起了临床输血相关领域的关注;本科室对我院临床用血患者进行了模拟电子配血应用,并于常规免疫学配血结果进行比对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血样标本1.1.1受血者血样标本:本院住院可能输血患者的枸盐酸钠抗凝血3-4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6月6日至2016年6月6日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搜集来自献血站的4份血液标本和4例需输血的受血者,在受血者进行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而配血试验使用凝聚胺法检测,分析4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结果:从研究结果分析,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能够发现受血者自身抗体和免疫抗体情况,且比抗人球蛋白方法在Rh血型判断的敏感性更高,但凝聚胺法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会漏诊一些血型系统的抗体,如KIDD(Kidd抗原)血型系统和KELL(Kell抗原)血型系统。结论: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介绍患儿 ,男 ,6个月 ,2 0 0 4年 5月因进行性贫血入院。患儿无任何输血史和黄疸史 ,由于在 3d内血红蛋白从 10 0g/L降为 6 0 g/L ,RBC降为 2 .0 4× 10 12 L-1,为纠正贫血 ,当晚申请输血。遂进行血清学检查。血型正反定型、交叉配血、吸收放散试验均按文献 [1]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17.
在正常情况下,输血要求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同。若供受血之间的血型不匹配就会使输入的红细胞(RBC)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导致受血者发生溶血或非溶血反应,这不仅会对临床生化检验中形成千扰与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输血前进行衄型检测以及保证血型检测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最近采用酶解法 ,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这对缓解血源紧张形势 ,以及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战争等特殊环境下的血液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血型改造实现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分析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探讨提前识别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及临床输血的意义。 方法:纳入 2018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于河南宏力医院输血科行血型鉴定但于交叉配血时出现 O 型红细胞全凝集的受试者 12例,经反定型鉴定确定血型影响因素为抗–M抗体,直接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IAT)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证实抗– M 抗体对血型鉴定的影响,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影响消除,后再采用正反定型确认已处 理的红细胞和血清,患者的交叉配血采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交配血试验和 DAT 卡式配血试验完成。其后回顾 性分析手术围术期输血患者输血反应。 结果:12 例受试者中正反定型不符 11 例,正反定型相符 1 例,但反定型 DAT 复查 时发现 ABO 细胞管对照凝集,而自身细胞对照管均未见凝集现象。经抗体鉴定均检出抗 –M 抗体,且其中 7 例检出免疫球 蛋白(Ig)M + IgG 抗体。9 例受试者交叉配血,其中 4 例均有输注血液成分,但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且输血后均输注有效。 结论:抗 –M 抗体可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但这类血清在经吸收、放散试验及凝聚胺等方法处理后,可消除 抗 –M 抗体带来的干扰,获得正确血型鉴定结果。在血型鉴定时增加 O 型红细胞对照管则可明显提高抗 –M 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Rh阴性患者输血时只能输注Rh阴性血,当输入Rh阳性血时,体内会产生抗D抗体,第2次再输入Rh阳性血时会产生Rh血型不合的迟发性溶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