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梅  蓝玉进  张琳  李越 《中国药房》2008,19(35):2737-2739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增加;各类抗肿瘤药销售金额排序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稳居第1位;枸橼酸他莫昔芬3年中DDDs始终处在第1位;国产药、注射剂、"医保"类抗肿瘤药在我院使用频率较高。结论:我院抗肿瘤药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2010-2012年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等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他类抗肿瘤药销售金额连续3年列第1位;紫杉醇、多西他赛作为临床一线抗肿瘤药,其2011年和2012年的销售金额均位于前3位。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是铂类、中成药类抗肿瘤药及植物来源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结论:我院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基本符合目前我国恶性肿瘤药治疗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2002~2004年我院抗肿瘤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晔  邹金棋 《中国药师》2006,9(6):538-540
目的:分析我院3年来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为该类药物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3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剂型、类别,并对抗肿瘤药的DUI值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主要为注射剂,其它类和抗肿瘤辅助药的销售金额占6成以上。24种药品中有11种DUI值超过1.0。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使用是否合理需要经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8~2009年住院患者抗肿瘤用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霞 《海峡药学》2011,23(2):163-166
统计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类别、国产与进口药品销售变化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且明显高于年度用药总金额的增长幅度;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的销售金额与使用品种均遥遥领先;两年来香菇多糖、胸腺肽α1销售金额均排序前3位;国产、注射剂、"医保"类抗肿瘤药在我院使用频率较高。说明我院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靶向制剂和前体药物逐渐成为药物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童本定  丁年羊  魏青 《中国药房》2012,(42):3960-3963
目的:评价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等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中成药类抗肿瘤药销售金额连续3年列第1位。在临床一线抗肿瘤药中,多西他赛、紫杉醇销售金额连续3年列前3位。DDDs排序靠前的主要是中成药类、激素类抗肿瘤药。结论:中成药类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与DDDs排均位居前列。我院抗肿瘤药应用现状基本符合当前我国肿瘤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0~2004年抗肿瘤药使用分析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院抗肿瘤药物用药的现状和趋势做出评价。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抗肿瘤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抗肿瘤辅助治疗药格拉司琼连续5年销售金额名列第一;5年中抗雌激素类抗肿瘤药他莫昔芬用药频度排名稳居榜首,其他类抗肿瘤药顺铂位居第二;国产药物销售金额始终最大;医保类药物具有较高使用率。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结构基本合理;推广和使用国产药物,利于降低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4年7月~2007年6月抗肿瘤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春生 《中国药房》2008,19(32):2494-2496
目的:评价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7年6月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销售金额2004~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抗肿瘤辅助药应用比例较大;一些新型抗肿瘤植物药、抗代谢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结论:我院抗肿瘤药品种基本固定,抗肿瘤植物药、单克隆抗体药和基因工程药物将成为日后治疗肿瘤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8.
周虹  ;蔡文杰  ;林志强 《中国药房》2014,(46):4325-4328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结合我院肿瘤分类构成情况,采用用药频度(DDDs)和金额排序法对2011-2013年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年度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构成排序均居前3位。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及其衍生物、抗代谢药和其他抗肿瘤药各年度销售金额均居前3位,约占总销售金额的80%;多西他赛、紫杉醇销售金额连续3年均居前3位;各年度DDDs排序前3位均为卡培他滨、替吉奥、氟尿嘧啶。结论:我院抗肿瘤用药倾向于抗代谢药,而紫杉烷类、铂类应用也较多,但分子靶向药品种少、市场份额小。  相似文献   

9.
2006~2007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肿瘤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2006~2007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药理分类和用药日均费用等情况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增长率低于用药总金额的增长率;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和抗肿瘤辅助药用药金额较高,紫杉醇的销售金额连续两年位于首位;2007年多数抗肿瘤药的用药日均费用较上年有明显下降。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将逐年增长,植物药及其衍生物、辅助治疗药及其他抗肿瘤药将是未来我院肿瘤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永霞  姚静玲  丁国武 《中国药房》2009,(17):1295-1297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的出库数量、销售金额、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一直位居前列,各年度销售金额占西药总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5.91%、28.16%、31.16%和33.00%,呈逐年增长趋势;剂型多为注射剂,各年度分别占抗肿瘤药总品种的75.40%、79.80%、80.50%和78.12%;国产药占绝对优势。结论:我院应进一步规范抗肿瘤药及抗肿瘤辅助药应用,促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及用药趋势。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抗肿瘤药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应用抗肿瘤药7大类的品种数呈上升趋势。抗肿瘤药在2006年销售金额和DDC都呈最大,DDDs呈迅速下降趋势。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逐渐基本合理,符合国内临床抗肿瘤药用药趋势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26):3627-3631
目的:分析北京、上海、成都三城市42家医院抗肿瘤药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城市42家医院2012-2016年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城市抗肿瘤药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销售金额在三城市中居首位,上海年均增长率最高。三城市5年抗肿瘤药销售金额排名中,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均进入了各城市销售金额排名前10位。北京、上海和成都销售金额排名首位的药品分别为胸腺五肽、他克莫司和胸腺法新。抗肿瘤药各亚类中,北京、成都2012-2014年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的销售金额均居首位,2015-2016年抗代谢药的销售金额居首位,且北京高于成都;上海2012-2016年均以抗代谢药销售金额居首位。三城市2012-2014年各抗肿瘤药亚类销售金额最高的是其他抗肿瘤及辅助治疗药,2015-2016年是抗代谢药。相关治疗药物中,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和镇痛药的销售金额均排名靠前;DDDs前10名中,激素类抗肿瘤药最多,烷化剂仅环磷酰胺进入排名。结论:三城市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增长趋势平稳;抗代谢药、激素类和植物来源的抗肿瘤药使用越来越多;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我院药库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相关信息,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09-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金额分别是1160.40、1526.93、1692.73万元,2010年增幅31.59%,2011年增幅10.86%。3年内,中药注射剂年销售金额占当年全部中成药总销售金额的份额维持在30%左右,抗肿瘤药年销售金额增幅最大,接近8%。消癌平注射液年销售金额3年均排名第1,分别是212.34、296.33、369.34万元。DDDs较大的主要是活血类中药注射剂;而抗肿瘤药则相反。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总体较合理,但抗肿瘤类需要适当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20):2751-2755
目的: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抗肿瘤辅助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2013年我院肿瘤科抗肿瘤辅助药品种、剂型、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药物利用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肿瘤辅助药以注射剂为主;国产药各年度销售金额占抗肿瘤辅助药总销售金额比例均达80%左右;抗肿瘤辅助药主要为对症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各年度药品同步性较好,但个别药品存在超量使用情况。结论:抗肿瘤辅助药购药数量与用药人数同步性较好,但个别药物存在超量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年中,抗肿瘤药销售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香菇多糖DDDs排名稳居榜首,多西他赛销售金额位于前2位。结论我院抗肿瘤药品种基本保持稳定,并具有价格更合理、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我院抗肿瘤药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年度肿瘤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收治肿瘤患者中肺癌发病率为第1位,抗肿瘤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年销售金额排序连续3年居第1位的为紫杉醇类,DDDs排序居第1位的为乌苯美司。结论:我院应进一步规范抗肿瘤药的应用,促进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9年抗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6-2009年抗肿瘤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上升,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6-2009年,抗肿瘤药物占全院用药金额比例分别为12.11%、13.96%、14.39%、14.34%,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其他抗肿瘤药与辅助治疗药的销售金额排序均位于抗肿瘤药物的前2位。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用药现状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消耗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销售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2007—2009年抗肿瘤药销售总金额分别为1 892.12、2 340.27、2 569.31万元,2008、2009年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3.68%和35.79%;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注射用重组白介素-2和注射用硼替佐米。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逐渐基本合理,符合国内临床抗肿瘤药用药趋势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9.
蒋学文  刘同华  枉前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10,(14):1271-1273
目的:评价我院静脉用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和药物经济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我院2007~2009年静脉用抗肿瘤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来我院静脉用抗肿瘤药用量及销售金额呈快速上升趋势,其DDDs与整体销售金额排序差异较大,如多西他赛注射液等。植物来源静脉用抗肿瘤药所占比例较大,占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中的50%。结论:我院静脉用抗肿瘤药品种基本保持稳定,在临床应用中发展迅速,并向价格更合理、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更小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8—2010年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液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抗肿瘤中药注射液的应用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中药注射液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结果:2008—2010年抗肿瘤中药注射液销售金额分别占抗肿瘤药销售金额的13.03%1、3.68%、17.44%。近年来,康艾注射液销售金额约占抗肿瘤中药注射液销售金额的1/2,艾迪注射液DDDs排序一直居前位,榄香烯注射液和康莱特注射液DDDs排序一直居末位。结论:抗肿瘤谱较广,兼有增强免疫、镇痛作用的抗肿瘤中药注射药物临床使用较多,价格低的更易受到医生和患者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