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的脑CT、MRI表现与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明的脱髓鞘病变。本文报告经CT、MRI检查的 15例 ,并与临床对照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5例中 ,男 5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6 1岁 ,平均年龄 4 1岁。病程 12天~ 6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障碍 9例 ,言语障碍 8例 ,精神障碍 6例 ,视神经受累 12例 ,大小便失禁3例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升高 15例。全部病例均做CT平扫、增强检查及MRI检查。2 结果   15例中CT扫描发现脑部异常 8例 ,共检出 2 1个病灶。MRI检查T1WI发现脑部异常 11例 ,检出病灶 2 8个 ,T2 WI有脑部异…  相似文献   

2.
颅内软骨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MRI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颅内软骨瘤的CT、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中,肿瘤位于颅底4例,大脑凸面4例,大脑镰区、脑实质内各1例;CT上均见到明显的钙化且边缘清楚,密度多不均匀(9例),相邻骨质可受累(5例);于MRI上呈混杂信号(4例),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实质部分呈等长T1、长T2信号;CT增强扫描出现轻度强化4例,其中3例为延迟强化。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凸面及大脑镰区,多数伴有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延迟强化较有特点。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CT和/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该影像学资料,将影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1例并发有脊膜瘤.发病部位21例位于矢状窦旁,18例位于大脑镰旁,15例位于鞍区,13例为蝶骨嵴脑膜瘤,4例位于小脑幕,2例位于桥小脑角处.病理诊断:脑膜上皮型23例,移行型(混合型)15例,砂粒型10例,纤维型8例,微囊型5例,分泌型3例,血管型、透明细胞型、脊索型各2例,淋巴细胞丰富型、化生型和恶性脑膜瘤各1例.结论 CT和MRI对颅内脑膜瘤有重要真的诊断价值,平扫结合增强能提高非典型脑膜瘤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鞍区胶质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鞍区胶质瘤的CT和MRI特点及临床发病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胶质瘤8例,其中7例位于鞍上,1例位于鞍内。3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鞍上胶质瘤体积较大,呈不规则分叶状,边界光滑锐利,基本没有瘤周水肿,瘤内偏上方多发囊变,无明显钙化及出血,少数可沿视觉通路生长,CT平扫稍低或等密度,MRI检查T1WI呈稍低、低信号,T2WI高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可见显著强化。此外,临床上这些患者就诊时多有眼部症状.而均无下丘脑及垂体内分泌异常症状。鞍内胶质瘤位置偏后,瘤周无水肿,瘤内可有多发微囊变,无明显钙化及出血。结论鞍上胶质瘤有比较典型的CT和MRI特点,结合患者临床发病特点,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率;鞍内胶质瘤易误诊,对有多发微囊变的位置偏后的鞍内肿瘤,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MS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7~ 19岁,6例行MSCT平扫,10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影像及临床表现.结果 鞍区及鞍上池7例:M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外周带囊变,实质部分密度较高(CT值约40~ 48 HU),瘤周水肿不明显,MRI: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较高信号,垂体柄受累增粗,神经垂体及腺垂体萎缩或消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基底节及丘脑区肿瘤呈类圆形囊实性浅分叶状肿块,密度及信号不均,坏死灶大而瘤周水肿轻,增强扫描显著不均匀强化;松果体区肿瘤并脑室内转移2例:肿块呈浅分叶类圆形,信号及密度不均且包埋松果体钙化,外周带坏死较明显,1例侧脑室转移,1例经三脑室向两侧壁蔓延,侵犯垂体,幕上脑室均积水扩张明显,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 颅内原发性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以颅内中线结构附近多见,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rombosis,CVST)的CT与MRI影像特征,结合病因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资料,达到有效治疗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CVST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30例均行CT、MRI扫描。结果:CT平扫12例可见直接或间接征象,如静脉窦异常高密度影、皮层下出血性脑梗死等;18例未见确切异常表现,其中10例CT静脉成像(CTV)表现为颅内静脉窦充盈缺损及闭塞。MRI见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及静脉窦不显影或条状低信号影。MRI静脉成像(MRV)少部分有乙状窦、横窦、直窦闭塞表现,大部分以矢状窦闭塞为主要表现。结论:头颅CT扫描能简单、快速地检出急性CVST;而亚急性和慢性者,常规MRI及MRV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诊断CVST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和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头颅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肿瘤位于颅底者4例,大脑镰区者1例。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5例伴明显钙化,瘤周无水肿,4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MRI上肿块信号不均,实质部分T1Wl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杂信号,钙化部分T1Wl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石榴籽征"。结论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节细胞胶质瘤较少见,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肿瘤的0.4%~6.25%,多见于儿童和30岁以下成人[1],术前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1例节细胞胶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脑膜瘤的CT和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脑膜瘤双发16例,多发7例(平均4.7个),共61个肿瘤.CT平扫为颅内多发的等或略高密度病灶,MRI 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对颅内多发性脑膜瘤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MRI检查(菲利普的Achieva)者为33例、CT检查(东芝Aquilion16层)者为51例,观察两组在发病后6h内病变检出率及病残率、病死率的比较。结果MRI检查组6h内病变检出率为66.7%,显著高于CT检查组的5.9Vo(P〈O.05),且MRI检查组病残率、病死率分别为3.0%及0%,均显著低于CT检查组的9.8%及7.8%(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要将MRI检测作为早期病变检出的首要检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病情恶化,最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多发脑膜瘤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共栓出51个肿瘤,以直径小于1.5 cm者居多(占40/51),大脑凸面病灶周围水肿较明显.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T1 WI上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 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体部分均匀强化,边缘清楚,"硬脑膜尾征"在直径小于1.0 cm的肿瘤中出现的概率较小.结论:多发性脑膜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MRI可发现CT扫描漏检的小病灶,明确多发性脑膜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助于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小南  袁建华  王志平   《放射学实践》2009,24(3):305-30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发生在颈椎和胸椎椎间孔内的2例、颈部1例、枕部1例、纵隔1例、胸壁1例及下肢7例。结果: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光滑,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2例有邻近椎间孔扩大。CT显示肿瘤包膜密度高,包膜内肿瘤组织密度低于肌肉组织。MRI T1WI显示肿瘤呈中~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有不均匀强化。其中显示靶征4例,神经出入征3例,脂肪包绕征8例,脂肪尾征7例及脑脊液尾征1例。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I和CT资料。6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其中4例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行MR波谱检查。6例中5例行CT平扫。结果:6例中5例为单发,1例为弥漫性。病灶均位于或主要位于皮层区,单发者呈倒三角型表现。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于CT平扫上均为低密度影,1例可见钙化;其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和分隔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示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有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结论:瘤周无水肿、倒三角征和瘤内分隔为PNET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患者资料7例,男2例,女5例,年龄39~66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3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6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2例。结果 7例中,全瘤钙化者2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4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3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显示钙化性砂粒体型脑膜瘤的特征,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旨在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统计近10年内明确诊断的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检查表现。9例患者均于日本东芝系统Vantage XGV 1.5 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上检查。CT扫描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mation 6排多层螺旋CT机器,从颅底向颅顶连续扫描。结果多发性硬化好发年龄平均31.5岁(和之前文献报道一致),MRI检查敏感率超过CT,好发部位,9例中5例于脑内,2例发生于脊髓,2例脑与脊髓同时存在病灶。结论 MS年龄多在20~40之间。临床分为脑型、脊髓型、和脑脊髓型。通过临床及影像分析,降低了MS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脏面穿孔CT与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多种影像检查确诊的胆囊脏面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MDCT)与MRI表现,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胆囊脏面穿孔的CT与MRI表现包括胆囊壁异常、胆囊脏面穿孔所致肝脏异常和胆囊周围及右上腹腔异常。胆囊壁异常包括胆囊壁局部缺损或突出正常轮廓外,壁呈分层状。肝脏异常表现为肝脓肿或胆汁瘤形成,胆囊床周围肝实质动脉期异常强化。胆囊周围及上腹腔异常包括胆囊窝及右上腹腔包裹性积液,胃窦、十二指肠、结肠肝曲、右半横结肠壁及邻近肠系膜肿胀。结论MDCT和MRI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胆囊脏面穿孔的大体病理特征、累及范围和程度,为准确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7.
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附1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脑部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买为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和MRI脑部影像学表现。结果:TSC脑部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①室管膜下结节(12例),CT 上表现为多发高密度钙化结节,MRI上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1例,T1WI 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4例;②皮层及皮层下结节(9例),其CT表现为高密度钙化灶3例、低密度灶6例,MRI上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9例;③脑白质异常(6例),CT上表现为多发低密度灶4例,MRI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6例。5例行MRI增强扫描,示室管膜下结节呈中等强化,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异常信号均未见强化。结论:CT和MRI能较好显示结节性硬化脑部改变,CT对显示钙化结节较敏感,MRI对显示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和脑白质改变较敏感。  相似文献   

18.
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颅咽管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全部行CT检查,23例行MR扫描。结果肿瘤最大径2.0~9.0m,累及鞍上49例、鞍内3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1例;囊性肿瘤38例,囊实性20例,实性5例。结论依据肿瘤的CT和MRI特征,大多数颅咽管瘤能得到正确诊断,CT对诊断有困难者MRI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