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太子参别名米参童、参、孩儿参等。来源于石竹科植物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 Pax ex Pazet Hoffro的干燥块根。一、应用历史太子参之名最早见于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记述。沿用到解放后,浙江杭洲一带药店所售却以辽参(人参)之小者为太子参。由此看来,本草太子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隋以前记载人参文献的考证,认为人参的本字为“薓”,“参”字不是人参的象形字;“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之原因,是上党所产人参被用在墓葬中替代生人受过,未被纳入仙药之内。陶注对上党人参的描述,“其意止以根言之”,其主要的特征是“形长而黄,状如防风”;《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小品方》等所用人参可能为桔梗科党参,而东汉以降上党人参、辽参、高丽参统称为“人参”,至清《本草从新》始予区别,上党人参简称党参,辽参及高丽人参等仍袭人参之称。  相似文献   

3.
<正> 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rhaphanorhiza(Hemsl.)Pax.是石竹科的一种植物。它的塊根呈紡綞形,能供药用。因其特別对兒童出虚汗煎服有效,故民間又称为“孩兒参”庵种参镌谖夜揭?尚未見有記載;在“本草綱目拾遺”內所載的“太子参”,系指辽参小者而言,並非同种。现在中医用太子参作虚弱强壯滋补剂,因此,我們特地訪問了江苏省中医院,知道可以用来代替人参。因它的价格較人参便宜得多,剂量虽多用些,还适于劳动人民的經济条件。該院並以太子参等制成“参味合剂”,用来治疗“神經衰弱”。我們又向南京药材公司了解,去年镇江、南京二郊区所栽培的太子参实际产量与計划生产指标,相差尚大,以全部产量,單供江苏省应用,尚感不足,可見应用的广泛和栽培的迫切了。太子参为南京特产药物之一。解放前因濫伐森林結果,野生苗逐漸稀少。虽然南京近郊  相似文献   

4.
人参芦为五加科多年生植物人参(Radix.Ginseng)根顶端残留的根茎。本文所指的人参芦包括红参、生晒参、新开河参、别直参等各种商品人参的芦头。据中医传统理论。所代文献都把参芦作为涌吐痰涎药收载在册。适用于虚人痰涎宿食阻滞之证。如《海药本草》载:“人参采根用时去其芦头,不去者吐人。”《本草纲目》载:“人参芦苦温,无毒,吐虚劳痰饮。”《本经逢原》  相似文献   

5.
西北的参叶     
参叶俗称“人参叶”、但西北产的参叶則非人参叶,与本草綱目拾遺所載“辽参之叶”不同。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土参(竹节人参)或鈕子七之叶,为多年生草本,自生于山地树林或山坡背蔭地帶的山岩間。莖高尺許,叶为掌狀复叶,小叶3—5片,叶柄長,輪生,小叶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边緣有鋸齿。夏日莖梢开細花,淡綠色,排列成繖形花序。花后結实,球  相似文献   

6.
人参、西洋参、党参、明党参、太子参、沙参、竹节参为医家常用的具有补益作用的参名药物。但几种药物有的来源相同,有的功效近似,有的可互相代用,还有的过去为一种,后来药物品种发生了变迁成为两种药物。为了更明确其之间的区别,特作以下鉴别。 人参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野生的为野山参,人工栽培的为国植参。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故有吉林参和辽参之称。本品性味甘温,微有苦味,入心脾肺经,为补气第一要药。《本经》有“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的…  相似文献   

7.
邹荫甲 《中草药》2006,(6):466-467
桔梗科党参在明代以前的历代本草中没有记载,亦无该植物图,表明了明代以前党参并未入药。清代《本经逢源》、《本草从新》、《本草求真》等著作中不同程度地记载了在上党产人参逐渐绝迹时应用新出党参代替人参的情况和经验,并认为两者功效不同。清代《潞安府志》在党参项下的记述也证实了上党“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参”。个别医家失之祥察,将古之人参与今之党参混为一谈是毫无根据的。党参系蔓生茎与人参一茎直上,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大相径庭。现保存在日本奈良寺正仓院中的中国唐代人参实物标本为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而不是党参提供了铁证。在阅读古今本草著作时,应分析其所用“上党人参”、“上党参”、“党参”等名称的真正所指。今之党参并非古之人参。  相似文献   

8.
在我医院处方中,时有开“辽参”者。药房有付与人参,也有付与沙参。二者价格相差悬殊,往往引起患者怀疑,经查阅山东医学院编《中药方剂学》,“辽参”是“人参”的别称,又名“辽东参”、“吉林参”,主产辽宁省而得名,简称“辽参”。而“辽沙参”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的根,属北沙参类,辽宁也有分布。由于“辽参”与“辽沙参”仅差少一字,且同产辽  相似文献   

9.
太子参古称人参之小者,今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为清补之品,既能益气,又可养阴,适用于脾肺亏虚气阴不足者。但药力薄弱,需较大剂量,持续服用,方能见效。黄芪甘,微温。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作用。常用于脾肺气虚之证,而对中气下陷引起的久泻脱  相似文献   

10.
人参(Radix Ginseng)东北土名“棒槌”,名列关东三宝之首。本品为五加科(Alariaceae)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古医籍载]人参原名为蓡(音参,或省作蓡。)《说文》云:“蓡,药草,出上党祲者也”。《吴普本草》云“人参,一名土精,精者星也”。《春秋说题辞》云:“星之为之言精也。”《春秋运斗枢》云:“摇光星散而为人参。”所谓也就是人蓡、人祲、土精,其名意义并非指其形状。人参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一名人衔,一名鬼盖。《吴普本草》亦称其为黄  相似文献   

11.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茎,人参芦又称“参艼”。历代《本草》将人参芦列入催吐剂中,故临床应用人参时将芦头去掉。每市斤人参按去掉芦头一两计算,河北省一年则弃去人参芦三千斤,全国的数字就更大了。《中草药》1982年第8期及《中成药研究》1981  相似文献   

12.
人参小考     
陈修源 《江西中医药》1992,23(3):44-45,48
当今之人参,是指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 Mep.而党参是指桔梗科植物Codonopsis Pilosula(Fraach)Nannf.古之情况如何?有人认为:“唐以前方书所载‘人参’,实为今之党参。唐初,上党改称潞州。时五加科人参始引我国,古之人参则改称潞党参。”(见《中医报》1988年12月7日《古“人参”考》)近代不少学者也有同样的看法,如:曾有南冉北张之称的近代名中医河北张锡纯1924年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人参解”认为:“人参种类不一,但古所用的人参,方书皆谓出于上党,即今党参是也。”1926年谢观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在人参条下说.“古之人参即今太行山脉之党参,至长白山之参,金元以来,方渐用之,以其力厚于党参,故人参之名,渐移于此。”其实,这些结论是错误  相似文献   

13.
胡世林《古代人参名实考》一文已指出古代人参即今之五加科人参。然而近来仍有学者根据《吴普本草》和《本草经集注》(以下简称《集注》)的论述,得出古之人参乃今桔梗科党参的结论。笔者在胡氏考证的基础上。再补充考辨如下。古代人参植物及药材形态《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人参条下未见对原植物及药材形态的描述,论者即以《吴普本草》和《集注》的描述为据。《吴普本草》人参条“或  相似文献   

14.
人参小议     
人参,古名人(艹漫)(音参),始出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入药。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自古以来,以其大补元气为人们所公认。但是,人参的活血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笔者重新提出这个观点,供同道参考,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人参的活血作用,古代本草早有记述。明《本草蒙筌》曰:人参“定喘咳,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雷公炮制药性解、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合编》曰:人参“补气活血,止渴生津……气行而血因以活矣  相似文献   

15.
略谈“三参”在临床的辨证应用吉林省镇赉县医院(137300)刘芹,丁积仁主题词人参/治疗应用,党参/治疗应用,太子参/治疗应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都是常用的补益中药,它们是三种不同科属的药物。人参是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味甘微苦,生者性平,熟则性温。功能...  相似文献   

16.
泡参和田七的功效浅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精旗  王晓萍 《陕西中医》2002,23(10):938-939
泡参田七丸为传统中药保健品 ,在南洋一带颇受人们青睐。为了使人们了解泡参、田七的功效 ,兹参阅有关资料概述于后。   1 泡参 泡参即西洋参 ,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lum L . )的干燥根 ,原产美国及加拿大 ,亦称美国人参、花旗参。由于人们常将其切成薄片泡服以进补 ,故以“泡参”称之。中国最早记载的是 175 7年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从新》云 :“西洋人参 ,苦 ,微甘 ,寒。味厚气薄 ,补肺降火 ,生津液 ,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出大石洋佛兰西”。 190 9年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云 :“西洋参 ,性凉而补 ,凡欲用人参而不…  相似文献   

17.
李敏  贾君君  张钰苓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82-1784
中药材品种的多基源性自古有之,在《唐本草》、《本草拾遗》等本草著作中多有记载,《图经本草》、《证类本草》等书中一药数图甚多,如《证类本草)中蓬羲茂有温州蓬获茂和端州蓬狡茂两图,人参有充州人参、潞州人参、滁州人参、威胜军人参四图。在中药材品种的发展变迁中,一  相似文献   

18.
1 稆豆的考证  稆豆始出于陈藏器《本草拾遗》,《证类本草》[1 ]引《本草拾遗》云 :“稆豆 ,味甘、温 ,无毒。炒令黑 ,及热投酒中 ,渐渐饮之 ,去贼风风痹 ,妇人产后冷血。堪作酱。生田野 ,小黑”。《尔雅》云 :“戎菽一名驴豆 ,一名 豆”。《本草图经》曰 :“大豆有黑白二种 ,黑者入药、白者不用。其紧小者为雄豆 ,入药尤佳”。寇宗 《本草衍义》[2 ]生大豆条曰 :“有绿、褐、黑三种 ,亦有大小两等。其大者出浙江、湖南、湖北 ,黑小者生他处。今用小者 ,力更佳”。其“小者”即《本草拾遗》称稆豆 ,寇宗 称“黑小者生他处”说明寇氏不…  相似文献   

19.
人参本草史考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永明 《中成药》2001,23(5):384-386
目的: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吴普本草》及其以前文献所载人参当是桔梗科党参;公元3世纪第1批五加科人参进入中原,此后和桔梗科党参同称作人参而混用于临床;在人参本草史中桔梗科党参始终占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子参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或米参,为常用补气中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省。具有益气生津、补肺健脾之功效,功用与人参相仿,但以“清补”见长,特点为益气但不升提,生津但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