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明清文献中治疗阳痿的虫类药物处方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整理,探讨明清医家治疗阳痿的思路。方法:对《中华医典》进行全面检索,收集明清医家治疗阳痿的虫类处方,对药物分别按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按功效分析,明清医家治疗阳痿以补虚药为主占34.58%,尤其以补阳药为主占补虚药的56.25%;四气以温性药物比较多见,占53.64%;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占35.86%,其次辛味药占24.39%、之后为苦味药占20%;归经用药以肾经药最多占23.71%,其次分别是肝经19.44%、脾经16.16%、心经13.2%。结论:明清医家治疗阳痿的用药规律为:(1)认识趋于全面,用药涉及多脏腑;(2)攻补兼施,仍以温肾补阳为主;(3)虫药平肝补益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现代医家对脂肪肝的共识病名为基础,对明清医籍中脂肪肝的防治方药进行系统整理,寻找其用药规律,为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并丰富中医治疗思路。方法:以现代医家对脂肪肝的中医共识病名"积聚"为检索词对明清主要医籍进行检索,收录其防治方药,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明清医家在防治脂肪肝上以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温里药和泻下药为主,共计占60.29%。其中补虚药以健脾益气药居多,占补虚药的48%。结论:明清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主要是阳虚、气虚,实为气滞、血瘀、腹实。在治疗上注重祛邪兼顾扶正,祛邪偏重于理气活血兼顾通腑,扶正偏重于益气健脾温阳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脂肪肝用药规律。方法对2003年至2017年单味中药治疗脂肪肝动物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的频数与频率。结果单味治疗脂肪肝中药78味,其中四气以寒凉为多,累计频率50%;五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86.40%;归经以肝、脾(胃)、肺、肾为主,累计频率71.43%;功效以清热、祛痰(湿)、活血、补阳、利水、补气为主,累计频率80.09%。结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是肝脾失调致热滞痰瘀,治疗用药应标本兼治,通过清热化痰(湿)、行气活血,兼顾扶正(阳、气、阴虚)。  相似文献   

4.
张玉婷  易华  朱振华 《光明中医》2022,(16):2863-2867
目的 对近20年中药空气消毒的选方用药特点及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推广中药消毒,进而发挥中药空气消毒在防疫中的优势。方法 以“中药空气消毒”为检索关键词,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索引,检索近2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严格依据纳入标准对资料进行筛选,将所筛选的文献报道逐一录入数据库,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现代文献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对高频药物进行分析,总结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 按功效统计,化湿药使用频数最多,化湿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温里药、开窍药、补虚药7类药使用频数,占总比例的85.45%;按四气五味统计,温性药使用频数最高,寒性药次之,寒、温两性药使用频数占总比例的81.5%,临床用药注重辛苦甘三味的配伍应用;按归经统计,归经以入肺、胃、脾、肝、心经药物居多。结论 本研究统计显示,临床用药以化湿药、清热药、解表药使用频次最多,其中以苍术的使用频数最高,艾叶、藿香、连翘、佩兰、金银花、桂枝、丁香、白芷、板蓝根、贯众、石菖蒲次之,上12味药是中药空气消毒的首选用药;以药性看,凸显了以温、寒相伍,辛苦甘相配的用药特点;以归经论,中药空气消毒用药主归肺经,胃...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明清医家文献,明确不孕不育症中医常用中药及其四气、五味和归经,为临床实践提供经验。方法:用关键词对中国基本古籍库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建立明清种子方数据库并对原始文献进行规范化处理,整理和分析明清种子方治疗类别、剂型、药物组成、四气、五味和归经,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明清治疗不孕不育症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明清种子方剂235首,明清治疗不孕不育症文献中,1)常见剂型为丸剂;2)治疗类别主要为不孕;3)出现频率最高的方剂为五子衍宗丸;4)使用的药物主要是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5)使用药物的四气主要为温,五味主要为甘,归经主要为肾、脾、肝;6)常用药对为白芍、当归;药物组合为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结论:明清医家治疗不孕不育以丸药为主,治方思路针对肾、脾、肝以甘温补虚为主流,同时也兼以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此研究为现代临床治疗不孕不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本草类文献整理归纳分析,探讨调理三焦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能属性特点,为临床治疗三焦疾病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三焦”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数据库本草类中关于三焦的中药,筛选明确记载具有调节三焦功效的中药,采用Excel表格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味中药出现的频数,并对其调节三焦功能、记载年代、功效、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初步归纳出具有调节三焦功能中药的特点。结果:共筛选出91味中药。其中,通行三焦之气的中药材共31味;通调三焦水道功能的中药共10味;清三焦之火的中药有28味;具有补三焦功效的中药共19味,包括补气药、补阴药、补阳药、安神药、固精缩尿药以及清热药;治疗三焦血病的中药3味,为硇砂、凌霄花、忍冬藤。记载调理三焦中药的文献以明清时期居多。从四气来看,治疗三焦病的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药为主。从五味来看,药味频次较高的分别是甘、苦、辛。从归经角度看,治疗三焦中药以肺、脾、肾、胃、肝、心经居多。调节三焦功能主要包括畅达三焦之气、清三焦火(热)、补三焦、通利三焦水道、治疗三焦血病。结论:以三焦为依据治疗疾病的文献以明清为主,调理三焦的中药在四气、五味、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归纳<傅青主女科>调经方药,分析用药规律.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气味归经进行统计.结果 功效以益气助阳、滋阴养血为主,分别占到用药总数的26.6%和23.4%;四气以温性药物最多,占到用药总数的45.4%;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占到用药总数的41.9%;归经以归肝脾肾经的药物最多,分别占到用药总数的27.4%、26.3%、17.2%.结论 傅山先生在调经的治疗中肝、脾、肾三脏同补;"用药纯和,无一峻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王清任临证处方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王清任及对比医家所载方药的功效、归经、四性、五味进行统计对比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王清任使用补血、活血、止血药、平肝药较多;使用肝经、胆经、心经、心包经的药较多;使用温性、平性、辛味药较多。结论:王清任擅长使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9.
对赵炳南皮肤病87例医案用药从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清热药、苦寒药、心肝经药物使用最多。以方测证,概括出赵炳南以湿热立论,强调脏腑辨证,善从心肝火盛论治。突出清泄与宣透,凉血与解毒,健脾与清解,养血与敷布相配伍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脂肪肝现代共识病名追溯宋元明清文献中相关方药理论的研究。方法以现代医家共识的脂肪肝中医病名为依据,通过对宋元明清主要医籍中防治脂肪肝相关疾病的方药进行整理,并对其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宋元明清医家在"肝痞"的治疗中以补泄兼顾,标本兼治;从脾论治,助化蠲浊;辛开苦降,甘温并施为主。结论"肝痞"从虚论治、坚守即病防变的思想、以温补为主,不忘理气活血,为历代医家所共识,现代在此基础上又以消散之法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张仲景。肾系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方法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按照肾系所涉及到的疾病依次归类,统计肾系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频数前15位药物。结果功效用药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泻下药、收涩药等;四气用药依次为:温、寒、平、热、凉;五味用药依次为甘、辛、苦、咸、酸;归经用药依次为心经、脾经、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前15位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桂枝、生姜、芍药、大枣、白术、附子、干姜、泽泻、半夏、柴胡、人参、大黄、瓜蒌根。结论张仲景用药灵活严谨,就肾系用药规律概括为“调节开阖,扶正祛邪,寒温并用,尤重气化,培土治水,兼及整体,去宛陈荃,扶阳祛湿,发汗利尿,因证而施”40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医家心法》中的五行用药规律。方法:将《医学心法》记载的方药,按照功效、四气、五味等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建立数据库。统计其累计频数,分析其高频用药。结果:《医家心法》五行用药主要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解表药为主,四气多以温、平、寒为主,五味多以甘、辛、苦为主,第一归经多为心、脾、肝,第二归经多为肺、肾、脾、胃、心。结论:《医家心法》以甘温补虚为治疗大法,寒凉、苦辛为常用之法,归经多以心、脾、肺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对《妇科玉尺》中的调经方药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其用药规律,为临床调经提供更有价值的处方思路。方法:对其调经药物的频次、功效、气味归经、习惯性配伍等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用药组方特色。结果:调经方共72首,总用药频次524,用药129味;药性以温、平为主;五味以苦辛和甘味为多;归经以归肝、脾、心经药物最多。结论:调经药中最常用的单味药为当归、甘草、白芍、川芎等;所用药物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最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竹林寺女科证治》中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找出其用药规律并发掘其用药特色,窥知其证治思想,总结前人临证用药经验以指导今人临床。方法:以《竹林寺女科证治》为主要文献进行检索,搜集并整理书中论治月经周期异常的相关文献,统计其使用的方剂及药物,创建《竹林寺女科证治》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方药数据库。统计其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并进行综合数据分析;使用SPSS25.0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20首用于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方剂,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包括补气药、补血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等,具体高频药物分别为当归、川芎、香附、甘草、熟地黄、白芍、人参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四气类别包括为温(微温)类、(大寒)寒(微寒)等,五味包括苦味、辛味、甘味等,归经包括脾经、肝经、肾经等。核心药物为当归,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结论:对上述文献及方药的分析得出竹林僧医在治疗月经周期异常上强调扶正与祛邪并重,尤善调补气血之法;在调节脏腑功能方面,主张调脾为主,滋肾疏肝之药并用,采用先后天同补之法,益精补血。综上,数据分析结果切合传统调经理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挖掘分析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相关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收集、筛选相关文献,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版,对中医证候、中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配伍规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中医证候频次最高的是气阴两虚证;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张仲景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临床.方法 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按照心系统所涉及的疾病依次归类,统计心系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前15味药物.结果 功效用药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温里药、理气药、泻下药、活血化瘀药等.四气用药依次为:温、寒、平、热、凉.五味用药依次为:甘、辛、苦、咸、酸.归经用药依次为:心经、肺经、脾经、肝经、肾经.前1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桂枝、茯苓、大枣、生姜、半夏、人参、干姜、黄芩、白术、柴胡、枳实、芍药、瓜蒌、牡蛎、蜂蜜.结论 张仲景用药灵活而严谨,就心系用药规律可概括为“调其荣卫,以扶其元,治从五脏,尤重心脾,燮理阴阳,慎用阴柔,注重扶阳,不惧强毒,补中兼通,温化痰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张仲景脾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伤寒杂病论》中的条文,按照脾系统所涉及到的疾病依次归类,统计脾系用药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前十五味药物。结果功效用药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温里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等;四气用药依次为温、寒、平、热、凉;五味用药依次为甘、辛、苦、成、酸;归经用药依次为脾经、肺经、心经、肝经、肾经;前15味药物依次为甘草、生姜、半夏、大枣、干姜、芍药、人参、桂枝、附子、大黄、白术、茯苓、黄芩、枳实、厚朴、黄连。结论张仲景用药灵活严谨,其脾系用药规律概括为“回复纳运,调理升降,多用甘药,注重整体,寒温并用,以温为主,虚则太阴,实则阳明,兼顾虚实,苦辛通降”40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文献数据挖掘分析肝郁脾虚证异病同治临床用药规律,为"虚气留滞"创新病因病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检索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治疗肝郁脾虚证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证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内置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用药频次统计,并分析组方规律,演化获得新方。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651篇,涉及处方677首。方剂统计中,自拟方中以"疏肝健脾"或"健脾疏肝"命名的方剂出现频次最高(187),时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为逍遥散(62),经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方剂为四逆散(15);药物统计中,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柴胡、茯苓、白芍、白术、陈皮,药物四气五味以辛温、苦寒、甘平为主,归经以脾胃肝胆为主;通过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演化得到新处方15首。结论疏肝健脾法是临床肝郁脾虚证异病同治的基本治法,且用药规律为肝脾同治,更重实脾,治疗代表方剂为逍遥散、痛泻要方;该研究揭示了临床治疗肝郁脾虚证的用药规律,验证了"虚气留滞"病机理论下肝郁脾虚证"虚-郁-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2001-2020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肝论治CAG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文献中的组方用药进行挖掘。结果:筛选文献124篇,药方131频次,以柴胡疏肝散最多、柴芍六君子汤次之;中药135味,总频次1 410;中药四气以温、微寒最多,五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符合强关联规则的药对有“柴胡-白芍”及“白芍-甘草”等共16组;频次≥20的中药有17味,形成5个聚类群组;其中柴胡、白芍、香附、枳壳、陈皮、炙甘草为核心中药。结论:通过文献数据挖掘挖掘出的组方、常用中药、药对、聚类群组及核心中药等方药规律将为诊治CAG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的中医方药配伍规律。方法:检索1998年至2020年12月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对文献中采用的中药方剂和药味进行频数统计和逻辑分析,以获得首选药、常用药、首选性味、首选归经及首选功效。结果:共纳入40篇2型糖尿病文献,涉及方剂30种,包含药材 78种,总频次 244次,首选药是熟地黄和山药 (4.92%、4.92%),常用药为茯苓、甘草、麦冬及生地(P<0.05);首选归经是胃经 (56.97%),肺、肾归经次之 (52.46%、55.33%);首选五味是甘味 (73.36%),苦味也较常见 (38.11%),而首选四性是温性药 (38.11%),寒性药也较多 (33.20%);首选功效是清热滋阴 (50%),滋补肝肾和益气生津次之。结论:本统计结果可为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方药配伍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