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纵隔肿瘤因其生物学特点多为良性而且包膜完整,较易完整切除。1999年5月—2009年3月,我院胸外科用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的方法完成了12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取得了良好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1994年7月-2008年10月45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均经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5例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瘤平均直径4.06cm,术中出血量(108.28±137.27)mL,拔管时间(1.64±0.85)d,术后胸管引流(256.20±178.45)mL,术后住院时间(6.96±3.35)d,1例出现并发症。随访1月-14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对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特别是后纵隔的神经源性肿瘤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神经源性肿瘤,在小切口辅助下也能安全完成,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背部小切口切除哑铃型神经源性后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 1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采用胸腔镜联合背部小切口切除,背部小切口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胸腔镜辅助下切除肿瘤椎管外部分。结果 11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一例出现血胸、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损伤及脑脊漏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胸腔镜联合背部小切口切除哑铃型神经源性后纵隔肿瘤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颅外神经源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5.
Liu C  Zhang J  Jia WQ  Hou RG  Chen X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95-2497
目的 探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56例病人中51例行显微手术,5例腹膜后行常规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在保留神经功能及邻近的重要血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全切除50例(89%),次全切除5例(8.9%),1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病人因神经纤维布满肿瘤无法分离,只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3例,肢体疼痛2例,局部感觉障碍7例,声音嘶哑5例,同侧面瘫伴同侧眼睑闭合不全1例,Horner综合征2例.获得随访36例(64%),随访半年至10年,34例未见原位复发,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建立在熟悉的局部解剖关系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基础之上的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能改善病人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邻近肿瘤的重要血管神经的保护及尽可能解剖显露瘤体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吴津 《中国医疗前沿》2013,(19):65-65,80
目的:探讨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48例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前方入路手术、后方入路手术及前后方联合入路手术。结果41例良性患者均采用边缘性切除,有1例死亡,40例中有37例保留了一侧骶神经。术后7例患者出现腔内积血,5例出现轻重不同的脑脊液漏。复发8例,5例死亡,无瘤生存2例。结论应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及良恶性情况决定骶骨区神经源性肿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40例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来源神经、临床表现、病理及其治疗。40例中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5例,神经纤维瘤病5例。神经纤维瘤及神经鞘瘤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头皮,神经纤维瘤病以头面部巨大肿块为主。认为臂丛神经是头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神经之一,彻底切除肿物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重要神经受侵犯而切除后,应行神经端端吻合术。  相似文献   

9.
眶内神经源性肿瘤在眼眶肿瘤中比较少见,约占12%.为了提高对该类病的认识,现将本文收治的15例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健  雷跃昌等 《铁道医学》2001,29(5):327-32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对血胸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1例血胸病人采用电视胸腔镜经胸壁戳孔进行胸内出血灶电灼止血、钛夹止血、心包开窗引流、切割缝合器切除较大裂伤肺组织等微创手术。结果:病人均痊愈出院,无一例中转开胸。术后胸腔引流量少,胸管留置时间短,创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作为一项全新技术,较常规开胸手术有许多优点,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加深对气管支气管原发良性肿瘤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2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3例、错构瘤5例、平滑肌瘤9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多形性腺瘤2例。患者早期症状隐匿、不典型,伴有不同时间的误诊。气管5例、支气管17例;影像上均为腔内生长,3例呈铸形堵塞管腔、19例呈类圆形结节;边缘光滑,均呈广基底,不伴有气管支气管管壁增厚,轻中度强化。结论 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罕见,当患者反复咳嗽、咳痰、治疗不佳时,应进一步排查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其在CT上主要表现为腔内生长结节,表面光滑,体积较小,不伴有管壁的增厚,但可呈宽基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口服阿托品及腮腺区加压包扎时间的长短对预防腮腺切除术后涎瘘发生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行腮腺切除的病例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每组27例.A组,B组患者术后三餐前半小时均口服阿托品,但A组腮腺区术后加压包扎3d,B组腮腺加压包扎10d.C组,D组患者均未口服阿托品,C组腮腺区加压包扎3d,D组加压包扎10d.术后随访1个月,观察术区是否有涎瘘发生.结果 4组涎瘘发生率分别为7.41﹪,3.70﹪,3.70﹪,3.70﹪;B组,C组,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组和其他3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切除术后,在相同加压包扎时间内,是否口服阿托品对预防涎瘘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而给予患者相同的药物处理方法后,加压包扎的时间在3d时已经明显地减少涎瘘的发生率,过长的加压包扎无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舌根-会厌部良性肿瘤的微波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舌根-会厌部良性肿瘤经口腔径路的手术治疗方法,对舌根淋巴管瘤3例,血管瘤8例,会厌囊肿17例在直接喉镜或支撑喉镜下采用微波进行热凝,气化治疗。28例患者均1次治愈,术后无1例发生大出血等并嫌下;对其中的24例分别随访6-43个月,无1例复发,亦无舌根感觉迟钝、吞咽障碍、呛咳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认为采用微波技术经口腔径路治疗舌根-会厌部良性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尤其是其操作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冯金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4):140-141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会厌良性肿物治疗咽异感症的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4月,2010年4月对48例以咽异物感为主症的会厌良性肿物患者行全麻支撑喉镜下切除会厌肿物。结果术后病理囊肿42例,淋巴组织增生4例,血管瘤2例;术后未出现出血、喉水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诊6个月~1年,治愈46例(95.8%),好转2例(4.2%),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会厌良性肿物是患者咽异物感常见的原因;会厌囊肿比例占大多数;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会厌良性肿物治疗咽异感症疗效确切、安全、损伤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胸骨肿瘤切除术后胸大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2007年收治的9例胸骨肿瘤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形成的胸壁缺损采用胸大肌修复重建。结果9例胸骨肿瘤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胸壁畸形,轻度反常呼吸,无呼吸循环并发症。结论胸骨肿瘤适宜手术切除,但术后一般缺损较大,特别是胸骨全部切除,在修复重建时,采取游离胸大肌对拢缝合,可有效重建胸壁,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时,体位固定方式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疗的132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82例)双手十指交叉置于专用臂托上,B组患者(50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根据患者的BMI分为1组(偏瘦)、2组(正常)和3组(超重)。首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使用自动骨性配准结合手动微调,计算出x、y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和不同BMI的摆位差异。结果B组患者x方向摆位误差小于A组(P<0.05);B3组患者x方向摆位误差小于A3组(P<0.05)。在y和z方向上,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对摆位误差有影响,采用双手体侧位固定方式引起的摆位误差较小。患者BMI越大,摆位误差差异越明显,超重患者更宜选用双手体侧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池良杰  曾长青  黄良祥 《中外医疗》2013,(27):31+33-3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约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 mL,术后平均恢复排气时间26 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 d,术后没有出现胃出血、切缘瘘、腹腔感染及胃腔狭窄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5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胃间质瘤行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乳晕缘切口与传统手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乳房美观的影响. 方法 选取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乳晕缘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口,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乳房美观满意度和乳房表面美观程度.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乳房形状(2. 81 ± 0. 12)分、切口瘢痕(2. 93 ± 0. 10)分、色素沉着(2. 89 ± 0. 08)分及乳头乳晕感觉(2. 85 ± 0. 14)分,对照组患者乳房形状(2. 17 ± 0. 20)分、切口瘢痕(1. 89 ± 0. 28)分、色素沉着(2. 03 ± 0. 26)分及乳头乳晕感觉(2. 18 ± 0. 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乳晕缘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术后瘢痕不明显,最大程度的保留乳房表面美观效果,不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肾动脉阻力指数比率(RIR)在鉴别单侧肾脏良恶性肿瘤的使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82例肾脏肿瘤患者和同数量的正常人双肾动脉,测定其阻力指数(RI),然后计算阻力指数比值(RIR),手术后将病理证实为良、恶性肿瘤的病例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结果恶性组与良性组及对照组平均RIR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与良性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双肾动脉RIR≥1.10作为一个量化值,为单侧肾脏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阴阳失衡、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病机、证治分型及经方治疗。[方法]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溯源“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寒热错杂病因病机的演化过程,并汇通中西,充分认识西医抗肿瘤多元治疗进一步对机体阴阳、寒热平衡的影响,以《伤寒论》为指导,运用八纲及脏腑辨证探讨其经方论治,并以临床验案佐证。[结果] 恶性肿瘤病机冗杂,临床表现多具有矛盾性和寒热错杂的特点,辨治颇为棘手,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从阴阳、寒热失调认识并辨治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开寒热错杂辨证论治之先河,通过参悟仲景思想,认为治疗上可从清肺温脾、清肝温肾、清温中焦、清肠温肾等立法,代表经方包括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所附肺癌放疗后放射性皮炎验案,其证型归属于脾阳亏虚夹痰热蕴肺之证,治以上清肺热,下温脾寒,方予麻黄升麻汤加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阴阳失衡、寒热错杂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病机及临床表现,临证中常运用经方治以寒温并用、平调阴阳,患者多有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