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冰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23-23
目的:对比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剖胸手术楔形肺切除治疗肺炎性假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肺炎性假瘤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12例行开胸手术(开胸组)。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2年均无复发。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稍增高。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用完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下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经验.方法对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系统淋巴结清扫术,均经术前或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54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肺叶切缘未见癌细胞;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并行淋巴结系统性清扫,其中右胸清扫淋巴结(13.4±1.1)个,左胸清扫淋巴结(11.5±1.5)个;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 surgery,VATS)时间(80~125)min,平均(98±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2.6)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2±1.8)d.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理干扰小,具有明确的微创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接受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对肺癌患者统计清扫淋巴结数目.结果 58例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有5例中转开胸.手术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纵隔肿瘤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该院收治的47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资料,根据采用的手术方法(正中开胸V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分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引时间、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正中开胸手术18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27例.其中胸腺瘤23例,占48.9%,畸胎瘤6例,占12.8%,神经源性肿瘤8例,占17%,其他纵隔肿瘤10例,占21.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出血量、胸引时间、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侧开胸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完成所有纵膈区域(除甲状腺)手术,应作为纵膈肿瘤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仍然以正中劈开胸骨行胸腺扩大切除为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a期NSCLC患者160例,其中80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8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开胸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3 a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开胸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11.3%,胸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0.05)。2组患者1、2、3 a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安全可靠,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孔电视胸腔镜与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将霍山县医院普胸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2例周围型NSCLC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60例)和标准开胸肺叶切除术组(6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效果(淋巴结清扫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围产期死亡;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率、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为(103. 9±40. 3)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日平均引流量为(79. 722±20. 676)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6. 223±1. 312) d,术后镇痛时间为(2. 671±0. 912) d,平均住院时间为(11. 887±3. 071) d;标准开胸组术中出血量为(254. 554±87. 158)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平均日引流量为(126. 363±33. 741) m 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3. 181±3. 257) d,术后镇痛时间为(9. 453±2. 176) d,平均住院时间为(20. 092±5. 514) d,两组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孔电视胸腔镜治疗周围型NSCLC能达到标准开胸手术的根治要求,且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对比观察两组术中各项指标,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置留时间、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置留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传统开胸术,电视胸腔镜术应用于创伤性血气胸的治疗中创伤小,操作快,安全性高,可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付鑫  吕婷婷  赵慧  孙国龙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11,(20):4095-4096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施行VATS下肺叶切除术及开胸肺叶切除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100~410 min,平均191.4 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11.67 ml;引流管留置时间2~15 d,平均6.03 d;术后拆线时间8~12 d,平均9.6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28 d。开胸组手术时间90~230 min,平均156.06 min;术中出血量100~1 000 ml,平均277.67 ml;引流管留置时间3~15 d,平均7.86 d;术后拆线时间9~20 d,平均10.6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83 d。两组五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VATS下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随着VATS下肺叶切除术技术的不断进步,VATS下肺叶切除术将成为治疗肺恶性肿瘤一项重要乃至主要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1.
Neurogenictumorisoneofthemostcommonmediastinaltumors.Althoughtheyaredifferentinclinicalbehaviors,allofthemneedtoberesected.Onehundredandtencasesofmediastinalneurogenictumor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1966to2000a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MATERIALANDMETHODSTherewere63maleand47femalepatientsinthisserieswitharatioof1.34∶1.Agerangedfrom5to67yearsold(averageof39.1yearsold).Eightynine(81%)wereunder50.Sixty?fourcases(58.2%)werediscoveredinroutinechestXrayfilmorduetootherdiscomfort.Fourty?sixp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09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胸腔巨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本组良性肿瘤35例,以神经节细胞瘤多见(12例),其次为脉管瘤(9例),畸胎瘤(8例);恶性肿瘤41例,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13例),其次为神经节母细胞瘤(7例)和淋巴瘤(7例)。参与随访的70例胸腔巨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75%;39例胸腔巨大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50%。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肿瘤胸腔内原发部位等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无相关性(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术后是否化疗则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有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切除是胸腔巨大良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胸腔巨大恶性肿瘤复发率、转移率高,预后差,术后结合化疗/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儿童胸腔巨大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患者性别、肿瘤胸腔内原发部位等与神经源性肿瘤预后无相关性,而患者年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病理类型、是否辅助化疗是神经源性肿瘤预后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9年11月,我院采用单操作孔VATS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其中胸腺瘤15例,胸腺囊肿6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1例。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92.7±16.2)min;术中出血(110.5±24.6)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1±1.3)d;术后住院时间(5.2±1.2)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瘤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行手术且病理证实为纵隔原发性神经源性肿瘤共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病理学形态和预后。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性78例(59.5%),女性53例(40.5%);有症状者59例(45.0%),无症状者72例(55.0%);肿瘤位于左后纵隔61例,右后纵隔69例,前纵隔1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98例(74.8%),VATS辅助胸部小切口手术5例(3.8%),开胸手术28例(21.4%)。除1例恶性神经鞘瘤行姑息性切除外,其他均完整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理类型显示良性神经鞘瘤98例(74.8%),神经节细胞瘤24例(18.3%),恶性神经鞘瘤2例(1.5%),神经纤维瘤2例(1.5%),副神经节瘤2例(1.5%),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todermal tumour,PNET)2例(1.5%),神经母细胞瘤1例(0.8%)。术后随访12~95个月,平均53个月,1例PNET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1例恶鞘姑息切除术后20天死亡,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其余均无瘤存活至2016年1月。结论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恶性肿瘤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在诊断和治疗胸腔良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2月期间112例接受VATS及VAMT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块清除术+肺裂伤修补术12例,血块清除术+肺大泡切除术4例,血块清除术+粘连带滋养血管结扎术7例,肺楔形切除术21例,脓胸清创术5例,早期纤维板剥离+脓胸病灶清除术4例,肺大泡结扎术及肺大泡切除术43例,肺叶切除术11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5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1例。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良性疾病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切口美观,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7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切除前列腺重量,显著多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观察组治疗后IPSS、RUV,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Qmax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Liu C  Zhang J  Jia WQ  Hou RG  Chen X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5):2495-2497
目的 探讨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5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56例病人中51例行显微手术,5例腹膜后行常规手术.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的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入路.在保留神经功能及邻近的重要血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全切除50例(89%),次全切除5例(8.9%),1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病人因神经纤维布满肿瘤无法分离,只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3例,肢体疼痛2例,局部感觉障碍7例,声音嘶哑5例,同侧面瘫伴同侧眼睑闭合不全1例,Horner综合征2例.获得随访36例(64%),随访半年至10年,34例未见原位复发,2例术后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无手术死亡.结论 建立在熟悉的局部解剖关系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基础之上的椎管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能改善病人症状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对邻近肿瘤的重要血管神经的保护及尽可能解剖显露瘤体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PH)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53例高危BP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拔尿管时间5~7 d,术后5例患者有暂时性尿失禁,经盆底肌肉训练后恢复正常。后尿道狭窄2例,经尿道扩张后恢复正常。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危BPH,疗效显著,围术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下两孔法与三孔法治疗良性胸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行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的良性胸部疾病患者94例,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行三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的良性胸部疾病患者87例,评估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术后1 d、5 d、7d)。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胸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三孔组比较,两孔组的胸腔引流量少,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后VAS评分(术后1 d、5 d、7 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孔法VATS治疗良性胸部疾病安全可行,可减轻患者疼痛,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优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求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住院的24例AHCM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以及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特点。结果所有病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V5R波振幅增高伴V2-V6导联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13例通过UCG检查发现心尖部室间隔及其左室后下壁增厚;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心尖部核素分布异常;左心室造影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5例呈“桃形”改变;5例磁共振及10例冠脉MSCT检查均发现心尖部肥厚为主表现,其中MSCT明确冠脉情况。结论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要注意心尖部位观察。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可采用,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根据病情来决定选择。近年来冠脉MSCT为临床AHCM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又一种方法,特别对AHCM与冠心病的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