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2):16-18
运用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厥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该体系有6大证型,即厥阴热证、厥阴寒证、厥阴虚证、厥阴血证、厥阴气郁证、厥阴水气证等;二是厥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厥阴病本证与厥阴病本证相兼以及厥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厥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少阴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肾膀胱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厥阴不治,求之阳明"见于《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作此论断,意在说明厥阴经病证既可从脾治疗,也可从胃治疗。本文阐释了"厥阴不治,求之阳明"含义,进而从厥阴经的生理病理特点、厥阴病证的治则理论,解析其理论依据,最后归纳了从阳明辨治厥阴病证的病机特点,并通过探讨痉厥、中风、黄疸、臌胀、消渴的治疗思路,举例说明"厥阴不治,求之阳明"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厥阴病是急性热病中的一个危重病证。其性质如何?应具备哪些主要脉证?应怎样治疗?《伤寒论》厥阴病篇是否清楚地反映了厥阴病的全部内容?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前提,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历代医家对《伤寒论》厥阴病篇大多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或将厥阴篇的内容都说成是厥阴病,或认为厥阴篇杂乱无章,从而怀疑它的实际存在。现不揣谫陋,扼要谈谈一孔之见,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4.
周鑫  李志 《江西中医药》2021,52(11):14-16
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新冠肺炎与仲景所言的"伤寒病"多有契合之处.其一,二者起病受"非时之气"的影响,均发生在以寒为主的气候条件下.其二,新冠肺炎各临床分型证候特点与六经病证有相似之处:轻型、普通型为初感病邪或正气强盛,似邪气犯表之太阳病;重型患者为寒邪入里化热化燥,与少阳、阳明病证颇为相似;邪气内陷、正气衰微的危重型则似少阴及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5.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19,18(6):7-10
运用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有6大证型,即太阴热证、太阴寒证、太阴虚证、太阴血证、太阴气郁证、太阴痰湿证等;二是太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有太阴病本证与太阴病本证相兼、太阴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太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阳明病证、某些肝胆病证、某些心肾病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太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中辨治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厥阴是六经之末,病情发展到厥阴,即病变已到了后期阶段,病变后期寒热混杂,虚实互见,他经他脏病证亦屡出迭见,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或规律。厥阴篇病情复杂,主要表现是寒热挟杂和厥热胜复,但厥阴篇所述病变证治,重点却是厥、利、呕、哕这四大类证。笔者就此四大类证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四大类证多为他经他脏之病,非厥阴经本病,故称其为"类证"。但对类证证治则作了详尽分析,因为笔者认为这四大类证实际上多为杂病杂证,为临床之所常见,不可必认为是伤寒后期才出现,这是笔者在研读中所谓的阐微之见。  相似文献   

7.
伤寒厥阴病与医易理论探微荣蓉,李重恩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063000)主题词厥阴病/中医病机,六经病证/分析《伤寒论》中厥阴病,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医学术上争论的热门话题,为探究厥阴病,古今医家从各种不同角度研究厥阴病。厥阴病排在六经之末,也是历代...  相似文献   

8.
潘宗奇  蔡陈浩  邓宏 《新中医》2012,(8):198-199
《伤寒论》其开创了辨证论治先河,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辨证,即三阳病症(太阳、阳明、少阳)和三阴病症(太阴、少阴、厥阴),内涵丰富,体系完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有理有法。六经辨证在后世医家看来,是仲景辨外感病的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各科疾病均常出现病机病证与六经病相符的情况,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和"异病同治"原则,  相似文献   

9.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10.
考《古本康平伤寒论》厥阴病提纲原文之"吐蛔"二字为小字旁注,并非正文;且从厥阴病原文本意的角度考虑,亦无法将厥阴病限定为蛔虫病范畴;又据六经病提纲证之共同描述规律以及《金匮要略》、《脉经》中有关厥阴病原文的记载,皆可证"蛔"字为衍文。由此可知,厥阴病期间或可伴发蛔虫病,但并非必然出现,而翻刻宋版《伤寒论》原文"食则吐蛔"便将"吐蛔"一证必然化、固定化,这样不利于对厥阴病本意之理解。  相似文献   

11.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20,19(1):13-16
运用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6大证型,即少阴热证、少阴寒证、少阴虚证、少阴血证、少阴气郁证、少阴痰湿证;二是少阴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阴病本证与少阴病本证相兼、少阴病本证与太阳阳阳少阳太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阴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证、某些脾胃证、某些肝胆证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伤寒论>厥阴病篇进行分析,从病证特点上把厥阴病分成足厥阴肝的该经病证以及阴阳消长不相顺接而出现的厥证、厥热胜复证两个层次.认为二者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病理上局部脏腑的功能失调,可以导致整体阴阳失衡为病;反之整体的阴阳失调,同样可以导致局部脏腑功能失常为病.  相似文献   

13.
伤寒以六经辨证为纲,其中厥阴肝经为三明之尽,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厥阴病多为阴阳交错、寒热错杂之证;又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内寄相火,为阴尽阳生之脏,其病多为伤寒末期,病机复杂,病情危重。因此,探讨仲景治疗厥阴寒热错杂证的用药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治疗疑难杂证,无疑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观伤寒厥阴病,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证仅立三方:一为治蛔厥并主久利的乌海丸,一为治寒热格拒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为治邪陷阳郁的麻黄升麻汤。观其用药,少则几味,多则十几味;其用量,轻重悬殊;其配方,寒热并用者有之,五味兼…  相似文献   

14.
运用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少阳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证型,即少阳热证、少阳寒证、少阳虚证和少阳寒热夹虚证;二是少阳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即少阳病本证与少阳病本证相兼、少阳病本证与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等;三是少阳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太阳病有类似少阳病、某些悬饮证有类似少阳病、某些肾膀胱病证有类似少阳病的表现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厥阴病证候复杂多变,诸多医家对厥阴病实质一直争论不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厥阴病实质在于肝失疏泄、阳气郁闭,并据此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厥阴病提纲、主证和主方.第326条作为厥阴病提纲,能够充分反映厥阴病实质.厥阴病主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证,证候表现为厥、利、呕、哕、厥热胜复、痉、神志昏厥等,主方为乌梅丸,诸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厥阴病诸论。方法:查阅文献,进行梳理归类。结果:《伤寒论》厥阴病篇因条文语意难明,病证变化多端,诸多医家对此争论颇多,一时间难以定论。目前有关厥阴病的论述有从阴阳论说、从寒热论说、从阳郁论说和其他一些论说,笔者推崇胡希恕先生的"凡辨证为不表不里之阴证皆可归为厥阴病范围"的思想。结论:厥阴病诸论说为进一步研究厥阴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1984,(9)
厥阴病主要是肝的病变,同时心包亦受影响。厥阴病证情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可以用“寒热错杂,虚实相因”来概括。引起厥阴发病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他经误治转属;二是风寒直中。根据厥阴病证候表现,大致可分为三种证型:一是上热下寒的寒热错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为医家争论的焦点,篇中条文所述证候寒热杂错繁复,其意难明,故而成"千古疑案"。本文以《伤寒论》厥阴病篇原文为基准,将厥阴病分为真厥阴和类厥阴,探讨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厥阴病历来被认为是六经传变之末,而真厥阴病为阴阳离脱隔绝的终末状态,真厥阴病又包含真寒厥和真热厥两个不同证候,其治法迥异,如若反治、误治则病笃危殆。因而临床上欲以仲景法度治疗危急重症,研究真厥阴病的形成及其证治规律则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之条文,论述了什么是厥阴,《伤寒论》中厥阴病之性质,其本证、变证、鉴别及其证治。从而认为“厥”有二个不同概念:一是文字义,二是病证名。不能将六经中的厥阴之“厥”与厥证之“厥”相混淆。  相似文献   

20.
厥阴病病机为气血两虚、阴阳之气不足特别是下焦阳气不足,病性为虚寒。凡"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阴病,厥阴病本证是上热下寒之证,吴茱萸汤证与当归四逆汤证非典型的厥阴病证,为厥阴杂病。厥阴病可转为阳明病、少阳病和少阴病,也可不传变,通过本身阴阳之气的恢复而在本经痊愈。厥阴病的痊愈以阳气恢复为主导,但是如果厥阴阳气回复太过则又生他变,最常见的为咽痛、脓血及下血。将厥阴病的本证、杂病、坏病和转入他经的方证分清,可知厥阴病治法为"辛苦酸甘"并用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