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方一词虽源自后汉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但后世所称经方多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方剂。《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53首(含附方28首),去除重复方剂29首,两书共载方336首。  相似文献   

2.
仲景用茯苓探析安徽中医学院邓先瑜(230038)关键词张仲景,茶苓,药对茯苓首载《本经》,气味甘平,能补能泻,张仲景非常重视茯苓的应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中,56处用到茶苓,用茶苓组成的方剂达37首,半数左右用做主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伤等临...  相似文献   

3.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诚如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经方的...  相似文献   

4.
杨秀娟 《山西中医》2007,23(5):59-60
桂枝之用甚广,溯其源可推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论》载方112首,方中出现桂枝的有43首,占38.39%;《金匮要略》载方205首,含有桂枝的方剂有57首,占27.80%。现将笔者临证应用仲景桂枝类方的体会介绍如下。1和营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得麻黄、生姜,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  相似文献   

5.
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素有方书鼻祖之称。书中载方113首,(除禹余粮丸有名无方外,实为112方),立方用药悉有法度,组织配伍尽皆精妙,运用中药气味化合有独到之处,其中大多数方剂,经过后世医家的长期实践检验,证明疗效卓著,而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医组方的范例,秦伯未老中医认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本为一书,许多方剂均重复,主张应把研究重  相似文献   

6.
由张仲景所著,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次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方(缺1方),《金匮要略》载方226方,共计339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一词最早见于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明喻昌所云:“两书所载方剂是众法之宗,群方之祖”,  相似文献   

7.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中,运用细辛共计17方,其中《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12首(与《伤寒论》重复方除外),广泛地用于伤寒、杂病,配伍精当,曲尽其妙。兹将代表性的方剂,从六个方面探讨于后。辛温发散治风寒  相似文献   

8.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21首(包括两书重复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对仲景运用半夏的规律从七个方面讨论。一、宽中消痞借半夏降逆燥湿的功能,用于胸脘痞闷胀满,或呕吐、或心下疼痛等症。如《伤寒论》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载方112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大枣于《伤寒论》中入方40次,涉及六经病证,于《金匮要略》中入方43次,用于20余种疾病,可见仲景颇善用大枣.近代著名中医大家恽铁樵云:"凡研究药物,当从《伤寒论》方药入手,其次《金匮》,其次《千金》."兹将笔者对仲景应用大枣的几点认识探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大枣喜与姜(生姜、干姜)、桂同用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大枣除其重复者共63方,而姜、桂与大枣同用者就有56方,约占88.9%.  相似文献   

10.
吕永赟 《河北中医》2008,30(3):229-231
五苓散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5味药组成,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主治烦渴、水逆、霍乱等病证。《伤寒论》涉及原文共计11条,其中描述的症状主要有消渴、小便不利、呕吐、多汗、脉浮、发热等。历代医家皆有应用五苓散的经验记载,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黄煌  相似文献   

11.
古方临床新用心得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265600)张凤琴山东省蓬莱市登州卫生院(265600)孙玉齐半夏厚朴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首方剂。其药物组成有制半夏、厚朴、紫苏叶、茯苓、生姜。此方主要治疗因七情郁结,气机不畅,气滞痰凝,上逆于咽喉之间,以致...  相似文献   

12.
论仲景运用苓桂配伍治饮之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仲景运用茯苓与桂枝配伍治疗饮证的方剂有: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桂苓五味甘草汤、五苓散等。饮证之治疗,温阳则饮邪得化,渗利则饮邪得除。故仲景治饮,多用苓桂。二者相伍,同人中州。茯苓,其性平,其味淡,《本经》言其“益心脾”,健脾运湿,以化饮邪;且善“治胸胁逆气”、“心下结痛”等饮邪内停之症;又“利小便”,使饮邪有所去路。又施以  相似文献   

13.
茯苓易与他药配伍,治疗领域宽广,被历代医家推崇。《伤寒杂病论》中并没有茯苓单味药方剂,配伍后创制出诸多方剂;典型药对配伍为茯苓-桂枝、茯苓-白术以及茯苓-干姜。茯苓作用其一为安神定志,如酸枣仁汤;其二为淡渗水湿,如五苓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因其自身甘淡性平,所以可配伍到寒温不同属性方剂,发挥不同作用。经典配伍:茯苓+桂枝-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水饮上逆、茯苓+白术-甘姜苓术汤-湿邪困脾、茯苓+干姜-小半夏加茯苓汤-水邪内停。茯苓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用量有较大差异,单付药用量最大属苓桂甘枣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戎盐汤等,达半斤(125g);用量最少当属五苓散,只用十八铢(11.70g),平均用量在四两(45.9g)。汉代一两相当于当今15.625g,目下临床每付药茯苓用到45g也是有依据的。苓桂术甘汤为《伤寒论》运用茯苓名方,含"茯苓-桂枝""茯苓-白术"配伍,实脾土、燥脾湿,现代学者拓展用途,加味治疗内耳性眩晕、加活血益气药治疗充血性心衰、加宣肺解表药治疗小儿哮喘、与二至丸合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加活血益气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方剂中,运用半夏者共计47首。其中《伤寒论》中17首,《金匮要略》中30首。方剂以半夏为君或命名者,约21首(包括两书重叠运用者),其中《伤寒论》中5首,《金匮要略》中16首。兹就其有代表性的方剂,分六个方面试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其中散佚1首),《金匮要略》载方226首,两书共载方318首,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具有符合临床实际,临床疗效可靠等特点,故历经千百年而不衰。但医生难于驾驭,因此,深入地探讨仲景的用方思路,对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试从仲景用方思路多元性的角度,来探讨经方的应用思路。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同道给予斧正。  相似文献   

16.
浅析《金匮要略》妇科血证治法蒙阴县人民医院(276200)张家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250011)刘金星关键词金匮要略妇科血证辨证论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设三篇具体论述了妇科病的证治,载病近30种,列方35首(不包括附方和重复运用的方剂),理...  相似文献   

17.
试论仲景对方剂的命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05,25(8):11-12
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过历史的变迁,年移代革,渐被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记其方数,《伤寒论》载方114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两书共319方。通观其方之命名规律,可分为几类。笔者不揣鄙陋,将管窥之见奉于同道,以冀斧正。  相似文献   

18.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一般被认为是治疗梅核气的专方,这严重制约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方剂的适应范围应当依据方证来定。以方测证,半夏厚朴汤是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为底方,加入解表行气的苏叶、降逆化痰的厚朴而成,故半夏厚朴汤适用于水饮上逆所致咳症的治疗。文章不仅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出发阐述了水饮致咳的理论源流,而且从方证分析、医案举例方面论述了临床可运用半夏厚朴汤利饮降逆来治疗水饮上逆所致咳嗽。  相似文献   

19.
芍药作为药用的记载首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五十二病方》。迨东汉末年,张仲景集中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以芍药组成各种方剂。《伤寒论》有31方(包括通脉四逆汤中腹痛加芍药者),《金匮要略》有24方(除与《伤寒论》中重见者),均用芍药为主或为辅佐组方治疗多种病症,对后世医  相似文献   

20.
经方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方。《伤寒论》载方 113首 ,《金匮》前 2 2篇载方 2 0 5首 ,合计有 318方 (其中重复方 40余首 ,缺药物组成方 5首 )。经方经千百年临床应用其疗效是确切的 ,备受医家厚爱 ,尤其自汉后历代名医没有不精通经方者。喻昌称经方为 :“众法之宗 ,群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