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降糖消脂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降糖降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降糖消脂片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糖降脂作用,为临床治疗T2DM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饲大鼠4周,诱发胰岛素抵抗(IR),再按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5 mg.kg-1ip,诱发高血糖症,造成T2DM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降糖消脂片高、中、低(8,4,2 g.kg-1)剂量组、二甲双胍片(0.2 g.kg-1)组和金芪降糖片(2 g.kg-1)组,连续ig给药8周后杀检,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进行胰腺和肝脏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在高脂高糖饮食4周时发生高胰岛素血症伴TC增高,成功诱发出IR。STZ ip后造成T2DM大鼠模型。口服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消脂片高剂量组FBG明显降低(P<0.01),降糖率达到31.23%,INS水平显著增高(P<0.05),TG明显降低(P<0.01),中剂量组TG及TC明显降低(P<0.01~P<0.05),各剂量组TNF-α有降低的趋势;病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胰岛数明显增多(P<0.05),中、低剂量组肝脂肪变性明显改善(P<0.05)。结论:降糖消脂片对T2DM模型大鼠有明显的降糖、降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降糖消脂片对转基因小鼠降糖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糖尿病肥胖小鼠模型,观察降糖消脂片对其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KK-Ay转基因小鼠,高脂饲料喂养,造成糖尿病肥胖小鼠模型。对照组为同龄C57小鼠,成模的KK-Ay小鼠分为:模型组、吡格咧酮组(8mg/kg)、降糖消脂片大剂量组(简称降糖消脂大组,10g/kg)、降糖消脂片中剂量组(简称降糖消脂中组,5g/kg)、降糖消脂片小剂量组(简称降糖消脂小组,2.5 g/kg),每组11只。灌胃给药8周。每周称体重及摄食量,隔周测血糖(FBG)。药后8周测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INS)、瘦素(Lep);取肝脏、脂肪称重,计算其脏器指数;并对肝脏的脂肪变性进行分级、计数胰岛数目及脂肪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消脂大、中、小组体重明显减轻、摄食量明显下降(P<0.05,P<0.01);降糖消脂大组从第6周开始,FBG明显下降(P<0.01);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降糖消脂大、中、小组的TG、INS明显下降(P<0.05,P<0.01);降糖消脂大组Lep有所下降(P<005);降糖消脂大、中、小组肝脏和脂肪指数明显降低、胰岛数目明显增多(P<0.05,P<0.01);降糖消脂大、中组的脂肪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P<0.01);降糖消脂大组肝脏的脂肪变性明显改善(P<0.05)。结论 降糖消脂片对KK Ay糖尿病肥胖小鼠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降糖消脂片对肥胖模型大鼠Lee's指数、血脂及病理形态学等指标的影响,研究其药理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18周,造成肥胖大鼠模型。普通饲料组为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3 g/kg)、辛伐他汀组(4 mg/kg)、降糖消脂片高、中、低剂量组(8、4、2 g生药/kg)。12只/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1次/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体质量及摄食量的变化,测定Lee's指数、血脂及游离脂肪酸(FFA),并对肝脏和脂肪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比较,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大鼠肥胖症状明显减轻、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0.01);Lee's指数明显降低(P0.05~0.01)、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TC/HDL-C有所降低(P0.05);低剂量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有所降低(P0.05);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FFA明显降低(P0.01);病理结果显示: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的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减轻;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 :降糖消脂片有明显减重、降脂、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FFA,改善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0例,随机分2组。治疗组110例,男,5 3例,女5 7例;年龄3 0~70岁,平均5 1 4岁;糖尿病病程:1~15年,平均7 8年。对照组70例,其中男41例,女2 9例;年龄3 2~71岁,平均5 0 5岁;糖尿病病程1~16年,平均7 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 2 诊断标准 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均诊断为2型糖尿病。2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降糖消脂胶囊。主要成分有:黄芪、熟地、水蛭、麦冬、大黄、桃仁、赤芍、虫等组成,提纯浓缩加工成胶囊每粒胶囊相当于生药1g ,每次6粒,每…  相似文献   

5.
降糖明目片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进亮  徐小新  姚沛雨  王鑫 《光明中医》2010,25(12):2217-2218
目的观察中药降糖明目片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法。方法治疗组患者60例120只眼,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降糖明目片,每次4~6片,每日3次。对照组40例80只眼,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和血明目片,每次5片,每日3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和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治疗组60例经3个月治疗后显效2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对照组40例经3个月治疗后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8例。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和视网膜病变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糖明目片用于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疗效稳定、费用低廉、服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糖明目片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采用降糖明目片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并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人均予以饮食控制及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加用和血明目片5片,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加用降糖明目片5片,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病变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FBG、PBG、HbAl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FBG、PBG均有显著性差异、而HbAlc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各项指标虽有改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余各项指标的改善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有效降血糖的基础上,运用降糖明目片治疗,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降糖消瘀方治疗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标准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降糖消瘀方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降糖消瘀方,1剂/天,分2次早晚服用;二甲双胍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250~500 mg,3次/天,均以2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降糖消瘀方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63.78%,略优于二甲双胍组的57.84%,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降糖消瘀方组治疗后FBG、2小时PBG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糖消瘀方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5);安全性检查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降糖消瘀方在降血糖效果上与二甲双胍组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上优于二甲双胍组,对于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糖消脂片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降脂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个月,建立IR大鼠模型。70只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吡格咧酮组5 mg·kg-1、阳性药辛伐他汀组4 mg·kg-1、降糖消脂片剂量分别为生药8,4,2 g·kg-1,10只/组,连续灌胃给药(ig) 2个月,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组为正常对照组。分批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正糖钳实验)。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取肝和胰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作病理切片,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 模型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正常组,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IR;降糖消脂片高、中剂量组的GIR比模型组明显增加,IR明显改善;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TG下降极其明显;高剂量组TC比模型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LDL-C明显降低;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SOD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高剂量组肝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降糖消脂片各剂量组肝脏、胰腺的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降糖消脂片具有明显的改善IR及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合视网膜血管的消化方法,探讨一种稳定可重复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方法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另设正常组,36周后取材固定,分别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及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三种方法消化视网膜血管,观察并对比三种方法制作的铺片效果;对铺片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毛细血管面积密度及内皮细胞/周细胞数比值的变化。结果胶原酶消化程度不足以显示出视网膜血管结构;胰蛋白酶消化法残存较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不能完全显示视网膜血管网;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能完整显示出视网膜血管网,形态结构清晰,可以观察血管的面积分布、管径变化及管壁细胞结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毛细血管排列紊乱,毛细血管面积密度显著升高(P<0.01);内皮细胞增生,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数与周细胞数比值升高(P<0.01)。结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是最适合视网膜血管的消化方法,结合良好规范的操作技巧可以稳定的重复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脂降糖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体重配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用调脂降糖片干预治疗,以二甲双胍片作为阳性对照。8周后采用血糖钳技术检测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计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值(HDL-C/ T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对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调脂降糖片治疗后大鼠TC、TG、HDL-C/TC、FINS、FFAs显著下降,而ISI、GIR明显增加,其作用与二甲双胍片基本相似。结论调脂降糖片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糖、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降糖消脂片的成型工艺并建立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外观、脆碎度、崩解时限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降糖消脂片的成型工艺。采用HPLC测定降糖 消脂片中熊果酸含量,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90:10),柱温2 ℃,检测波长215 nm。结果: 以15%预胶化淀粉+5%乳糖为填充剂,92%乙醇为润湿剂,内外各加3%交联聚维酮为崩解剂,0.3%硬脂酸镁为润滑剂。熊果酸进样量在0.398~3.980 μg 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6.96%;样品中熊果酸质量分数2.22 mg·g-1结论: 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2.
消脂降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脂降糖丸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消脂降糖丸,每次6克,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参芪降糖颗粒,每次3g,每日3次,2组均6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分别测定血脂三项,血液流变学,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比较2种药物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2组比较非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改变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胰岛素抵抗有关指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脂降糖丸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糖消脂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胰岛及肝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喂饲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按25 mg.kg-1体重2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 in,STZ)诱发高血糖症,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动物分为模型组、高、中、低剂量降糖消脂胶囊治疗组、阳性药二甲双胍组、阳性药金芪降糖片组和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2个月后杀检,进行胰腺和肝脏形态学观察。结果: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其中降糖消脂中、低剂量组的肝脂肪变性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降糖消脂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胰岛数明显增多,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糖消脂胶囊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胰岛病变及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降糖消脂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获取降糖消脂片各药味的化学成分,于Swis...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M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治疗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1)针刺可提高STZ诱发DM大鼠的生存质量,其体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针刺治疗后DM大鼠的血糖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针刺治疗可改变周细胞核的形态和减少其衰亡。治疗组周细胞数目明显高于模型组,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仍低于正常组。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抑制周细胞衰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降糖消脂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的足细胞裂隙隔膜相关蛋白基因NPHS1、NPHS2多态性及其与激素敏感性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联。方法 共收集MCD病例94例,其中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8例(SSNS组),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6例(SRNS组)。分别从上述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得基因组DNA进行序列分析测定,分析候选基因NPHS1、NPHS2的多态性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联。结果 (1)NPHS1-3(G349A)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改变,NPHS2-5(G686A、C695T)位点未发现基因多态性改变;(2)SRNS组NPHS1-3(G349A)基因型AA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SSNS组(P<0.05);(3)SSNS组气阳虚证比例多于SRNS组,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比例低于SRN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NS组风湿证比例明显高于SRNS组,而血瘀证比例明显低于SRNS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因型GG、AA、GA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HS1纯合突变AA和等位基因A与MCD的SRNS有关联;风湿证患者偏于对激素敏感,血瘀证患者偏于对激素不敏感;未发现NPHS1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DJC)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的影响。方法:取大鼠55只,分为2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按35 mg·kg-1给大鼠ip链脲佐菌素(STZ)溶液1次。造模成功后,再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10 mg·kg-1),DJC高、低剂量组(1.08,0.54 g·kg-1)。除模型组和正常组外,药物组连续ig 8周。称取质量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肾脏、肾皮质,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并观察肾脏病变程度,测定各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U-m Alb),血肌肝(SCr),肾重比。结果: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足突广泛融合甚至消失,足突裂孔数减少,基底膜内发现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胞浆内线粒体明显减少,嵴有断裂部分,有空泡变性,并且有脂滴沉积;DJC高、低剂量组足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基底膜增厚不明显,足突增宽、部分有融合,与正常组相近;吡格列酮组足细胞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肾脏病理报告显示,模型组毛细血管袢结构欠清,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内细胞数增加,系膜区明显增宽,基膜增厚,肾小球囊腔增大,呈空泡变性,肾间质血管增生,可见明显的炎细胞浸润。用药后DJC高、低组剂量组肾脏病变不显著,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清晰,高剂量组改变程度优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DJC高、低剂量组U-m Alb显著降低(P<0.01),肾重比下降(P<0.01,P<0.01),SCr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明显减轻了糖尿病大鼠的足细胞损伤,改善了肾脏病变程度,降低了U-m Alb,提示本方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