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蚊虫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蚊虫传播的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等疾病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目前防治蚊虫危害的主要办法就是使用化学杀虫剂和蚊虫驱避剂。化学杀虫剂奏效快,能防治多种病媒生物,适用于较大范围应用。但化学杀虫剂引起的蚊虫抗药性和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日趋严重。蚊虫驱避剂是一类能使蚊虫无法识别、发现其叮咬目标,从而远离潜在目标的物质,与杀虫剂相比,它的特点是非杀死蚊虫,因此在抗药性的产生和环境友好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病媒生物控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对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特别是对尚无有效疫苗控制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一个非常重要的防控手段[1],也是预防绝大多数媒介生物性疾病如疟疾等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措施[2].尽管目前许多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人类与病媒生物及其相关传染病之间的斗争却无丝毫减弱之势[3].  相似文献   

3.
病媒生物可传播鼠疫、黄热病、疟疾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等多种重要的虫媒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病媒生物的防制意义重大。蓖麻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有望作为一种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但其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研究甚少。本文就蓖麻提取物在病媒生物防制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并阐明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7月16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该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其中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控制病媒生物。病媒生物骚扰、叮咬、传播疾病,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生活。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都由病媒生物传播。近年来登革热疫情已逼近上海市,连续2年出现了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2018年4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卫生害虫中,蚊虫是传播疾病种类最多的一类昆虫。据不完全统计,经蚊虫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其他各种脑炎达20多种。蚊虫骚扰人群,不但影响休息,还严重影响旅游业。因此控制蚊虫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主要的灭蚊手段仍然是使用化学杀虫剂。众所周知,即使是低毒的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也会造成危害。因此寻找减少或替代化学杀虫剂使用的方法就成为害虫控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热带疾病,病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依据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报告,2014年台湾地区共累计15 765登革热病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来源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诺鲁、缅甸、柬埔寨、法属玻里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印度、中国大陆及吐瓦鲁。台湾地区自1945年至1980年并无登革热报告病例,1981年在屏东县硫球村发生登革热流行,1987年左本岛屏东县东港村发生流行病例,1988在南部地区发生大流行。卫生及环保部门推动全面性登革热防治,除各级政府部门外也推动民间社团、小区等进行病媒蚊孳生源清除,发生疫情的居家及工作场所周围50 m内立即喷洒杀虫剂灭蚊,1989年即有效遏制登革热,至2001年止,平均年病例都维持在300例以下,得到相当成功的控制。但2002年又在台湾南部地区大流行,当年病例超过5 000例。究其原因是埃及伊蚊对杀虫剂有了高度的抗药性,对氯菊酯抗药性高达300倍以上,虽然一再喷洒杀虫剂也无法控制带病毒的病媒蚊,造成后续的防治困难,因此拟就埃及伊蚊及白纹伊蚊的抗药性发展及病媒蚊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评估天津市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发生的风险,避免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风险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和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级。结果2008--2012年天津市蚊和鼠密度监测结果显示,鼠密度呈逐年下降(0.64%~0.19%),捕获鼠鼠疫F1抗体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均为阴性,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2011年为0.85%,2012年为阴性;蚊密度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4.11、15.04、16.64、18.82和11.09只/(灯·h),近年来蚊虫携带病原微生物检测均为阴性。天津市蚊媒传播的主要疾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及鼠类传播的疾病鼠疫、HFRS的发生流行尚属低风险级别。结论天津市存在发生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风险,日常应加强媒介生物密度及主要媒介病原生物携带的监测,对居民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适量储备相关药械,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丰富的气候条件、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的病原、宿主动物和病媒生物,导致病媒传播疾病广泛分布和频繁发生,对我国人群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是病媒传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根本措施。20世纪之前,鉴于人类对病媒生物认识不足,致使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相对迟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得到重视和加强,但也走过一些弯路[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加强了病媒生物监  相似文献   

9.
病媒生物(veetor)也称媒介生物,一般指可传播人类疾病的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中的蚊、蝇、虱、蚤、白蛉等及蛛形纲中的蜱、螨等。广义上,病媒生物包括一切可以作为病原体终宿主和中问宿主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啮齿动物等。对应的,虫媒病(veetor-borne disease)包括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纯人类传染病和由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啮齿动物起主要传播作用的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0.
昆虫抗药性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昆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估计传染病中有2/3由媒介昆虫传播。世界史上闻名的虫媒传染病如鼠疫、斑疹伤寒、黄热病、疟疾等都曾造成广泛的流行,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当今世界随着人类交往的日益频繁,发现许多新的和重新出现的由媒介昆虫传播的疾病。目前,主要的媒介昆虫都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到1992年为止,52种按蚊;39种库蚊、体虱、臭虫、锥春;8种蚤和9种蜱对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另一些重要的昆虫如蝇,蟑螂等也产生了抗性[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