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夏津县县医院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7月对夏津县县医院305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8.85%的医务人员曾经受到各种医疗锐器损伤,护理人员明显高于其他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中.针刺伤占43.62%,刀割伤占28.19%,安瓿等碎玻璃伤占16.78%。[结论]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率较高,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5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 46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505人、654人次,发生率20.47%、人次发生率26.51%;其中护士437人次、实习生58人次和医师139人次,分别占66.82%、8.87%和21.25%,是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29.05%、21.10%、11.01%;加药、医疗废物处置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3.00%、9.63%、9.33%;在已知暴露源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10.24%,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5.20%。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强化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内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锐器伤的措施。方法收集3年内锐器伤害员工120例资料,对受伤者的职业分布、受伤地点、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伤后的处理措施、锐器伤害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受伤人员中受伤率最高为护士占57.50%,造成伤害的锐器种类主要为注射器针头占54.17%,锐器明确污染的占45%,锐器伤害后初步和进一步处理达100%,锐器伤害后追踪达100%。追踪结果显示,锐器伤害的员工经处理后未发现感染的病例。结论锐器伤害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锐器伤的发生。损伤后及时而正确的处理是由预防损伤导致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正>医务人员锐器伤是指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锐器包括缝针、刀、剪、玻璃碎片等所造成的意外伤害[1]。在我国,有调查显示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平均值达到10.7%[2]。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是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最主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锐器伤[1]。我国每年临床有80.6%~88.9%的护理人员受到不同频率的锐器伤,远高于国外24%~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管理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医务人员医疗锐器损伤发生情况。结果2012年1-12月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共130人其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121名、占93.08%,皮肤黏膜接触8人、占6.15%,离体残肢端刺伤1人、占0.77%;内外科病房和门诊输液厅是锐器伤主要发生场所;各种诊疗穿刺和注射、采血操作是常见的锐器伤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者占首位为33.06%;一级暴露7人、占5.79%,二级暴露114人、占94.21%。所有医疗锐器损伤的医务人员经追踪观察,无一人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结论医疗锐器伤是医疗操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遵守操作规程,重视自身的防护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锐器伤的处置方式和费用的变化,为持续改进医疗锐器伤的重点人群监测、报告管理、暴露后应急处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处置620次医疗锐器伤的全部登记数据,利用SPSS19.0对医疗锐器伤发生的次数及处置情况、暴露源的分布、处置锐器伤的费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平均每年处置医疗锐器伤62次,十年中未发生因医疗锐器伤造成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护士(46.2%)、年轻医务人员更容易发生医疗锐器伤,少数医务人员(8.3%)曾多次发生医疗锐器伤;各种暴露源中,乙肝最多(60.6%),暴露源不详的比例逐渐增多;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锐器伤后,只需进行化验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接种疫苗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该医院处置医疗锐器伤的年均费用为21936.72元,次均费用为353.82元。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医疗锐器伤的报告管理,规范应急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因医疗锐器伤导致的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区域临床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锐器伤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以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别、执业类别、损伤发生类别、发生地点、暴露特点、操作环节、医疗器具等多因素设计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表,对2012-2017年医院报告登记的2246例次锐器伤进行流行病学及统计学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医务人员锐器伤主要发生于动静脉拔针(24.31%)、针头入锐器盒(18.57%)、手术缝针(13.40%)、药物配制(9.17%)、静脉注射(7.79%)等操作过程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31,P0.001);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频率最高的地点主要是普通病房、急诊室、静配中心和输液室;输液器钢针(44.84%)、手术缝针(10.51%)、静脉留置针(8.59%)、真空采血针(8.33%)和玻璃碎片(2.54%)等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16,P0.001);锐器致伤以轻度为主,大部分病例(2141例,占95.33%)经治疗或观察后治愈。结论防控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危害,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务人员认知和锐器伤处理流程,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疗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55名医务人员,在一年中发生职业伤害的47人进行登记处理及血清学检测。[结果]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发生率为3.75%,47人中发生锐器伤42人,其他职业伤害为5人,分别占89.4%和10.6%,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通过监测、管理,增强了医务人员主动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9.
国外护士锐器伤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 ,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1] 。国外许多研究显示 ,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为此 ,2 0 0 0年在日本召开的以“护士职业安全与健康”为主题的亚洲工作论坛中就特别提出要重视预防护士工作过程中的锐器伤。但国内相关研究还很少[2 - 4] ,为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就国外锐器伤的发生与防治现状作一综述。1 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特征与危险因素1 1 锐器伤的危害目前已证实 2 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接种传播 ,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情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某基层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84名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职业、科室、工作年限、原因、锐器种类、锐器污染情况及处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84例医务人员有锐器损伤史,锐器伤发生的次数因职业、科室、工作年限等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护士的锐器伤发生的构成比最高,为73.81%;手术室(麻醉科)构成比为39.29%;低年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构成比为51.19%。引起锐器伤最常见的原因以操作者整理器具或进行伤口缝合或执行注射操作时刺伤自己为主,分别为29.76%、25.00%、22.62%;引起锐器伤的锐器种类以注射针头(含头皮针)的构成比最高,为51.19%;其次为手术缝针占23.81%。明确污染源的占62.07%,其中HBV占50.57%。84例锐器伤经追踪监测8个月无一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结论要降低医务人员的锐器损伤率,必须针对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适宜的防护对策。应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增加必要的设备,避免和尽量减少医疗锐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根据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务人员填报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回顾性调查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详细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医务人员2年中共发生锐器伤192人次,其中护士、医生和工勤的发生率分别为94.27%、4.17%和1.56%,发生锐器损伤的物品种类以头皮针为主占57.29%,其次为一般丢弃注射针占21.88%。发生锐器损伤的环节以整理或清理物品为主占50.52%,其次为他人意外扎伤占18.23%。发生锐器伤后,立即按锐器伤紧急处理流程进行完整处理占89.58%。结论儿科护士尤其是实习护士、新入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针对高危人群高危环节重点培训,强化标准预防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真实情况与特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内有机会接触锐器的所有医务人员采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11年5月1-31日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的1257名医务人员共发生锐器伤128人,锐器伤发生率10.18%,发生182人次,人均0.14次;护士发生最高,有106人次,占58.24%,其次为医师54人次,占29.6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注射器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发生锐器伤危险因素在医疗废物处置中最多,其次为抽血和补液配制;发生锐器损伤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有3例.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原因、环节、人群分布、锐器种类及相关血液、体液暴露源情况等,分析出锐器伤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有效践行医院内的职业安全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锐器伤的174名临床医务人员,逐一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对4年的监测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生锐器伤的174名临床医务人员中,护士比例最高,占53.45%,其次为医师,占40.23%;手术室内发生锐器伤最多,占36.20%;导致伤害的锐器物以缝合针和注射器针头为主,分别占32.76%、32.18%;工龄≤10年及男性的医务人员更易发生针刺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白班时段更易发生锐器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主要以手术科室为主,发生刺伤最多的锐器以缝合针、注射器针头最多见,是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锐器伤基线调查来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山东省感染控制中心发布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个院区的3 365名医务人员在2012年10月1-31日发生的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18名医务人员发生了锐器伤,锐器伤发生率6.48%,其中护士135名,占61.93%;锐器伤发生最多的场所为普通病房和口腔科,分别占26.01%和15.54%;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回套针帽、医疗废物处置和静脉注射;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器具为头皮钢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中有61.58%参加过培训,然而上报率仅为8.45%。结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注射、执行标准预防对预防锐器伤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5-2009年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05-2009年锐器伤的情况,探讨解决办法. 方法 收集5年共196份医疗锐器伤登记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96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中工龄<5年的发生率最高,占63.3%;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最大,占51.5%;引起锐器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由操作者不小心刺伤自己,占68.4%;引起锐器伤最常见的锐器为注射针头占33.2%,其次为输液头皮针头占24.0%;明确污染源的占92.8%,其中乙型肝炎最多占64.8%,其次是梅毒占16.8%. 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按照操作常规进行规范安全的操作,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科学制定职业防护制度。方法对医院2009年9月-2010年8月发生锐器伤的131名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25份。结果 125名医务人员共发生372人次损伤,平均每人发生2.98次;药物配制中心的护士平均每人发生锐器伤24.29次;64.00%的锐器伤发生在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主要发生在加药、手术操作、回套针帽、处理医疗垃圾和拔针时;78.05%的护士、11.11%的医师能正确进行锐器伤的现场处理;72.80%的医务人员有害怕和(或)恐惧心理;95.20%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或很需要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结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必须提高意识,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医院要加大防护投入,采用药物集中配制,使用安全器具,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多种预防干预措施实施的有效作用。方法对医院2011年(干预前)、2012年(干预后)各898名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依据医院2年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数据直报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后锐器伤分别发生56、29人次,发生率分别为6.2%、3.2%,上报率为33.9%、55.2%;实习生和护士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较高,干预前分别为10.8%、8.2%,干预后为5.5%、4.2%;干预前手术室锐器伤发生最多,占42.8%;其次为普通病房占39.3%,干预后普通病房锐器伤发生最多,占34.5%,其次为手术室、ICU均为24.1%,其他科室均为14.2%;干预前后锐器伤发生以整理及传递手术器械最多,分别占19.6%及20.7%,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预防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6-2017年上海市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管理的现状。方法选择上海市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1所医院,通过上海市院内感染网络直报监测系统,要求监测医院的医务人员的锐器伤须在24h内登记上报,统计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结果调查期间共计101所医院3815例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二级和三级综合医院分别占比为42.07%(1 605/3 815)、41.31%(1 576/3 815);按工作年限中以≤5、6~10、11~20、>21年占比分别为72.03%(2 748/3 815)、10.83%(413/3 815)、12.58%(480/3 815)、4.56%(174/3 815);工作类别和职称中以护士和医生为主;暴露地点以普通病房最多为41.34%(1 577/3 815),其次为手术室18.06%(689/3 815);2016年与2017年不同器械类型引起锐器伤的分布情况不同,其中以针头最多(P<0.001)。损伤多发生于多步骤使用过程中各步骤之间及器械使用后处理前,分别为43.41%(1 656/3 815)和38.11%(1 454/3 815);75.47%(2 879/3 815)锐器伤能识别患者源、77.46%(2 955/3 815)的锐器伤的器械为污染器械、69.96%(2 669/3 815)为血液可见;证实暴露源中患有艾滋7例、梅毒11例、乙肝31例等血源性传染病;发生锐器伤后75.62%(2 885/3 815)向防保科报告,58.87%(2 246/3 815)的锐器伤未佩戴手套防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强化标准预防理念是监管锐器伤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江爱英  阎丽  陈卫平 《现代保健》2012,(25):143-144
目的: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笔者所在医院54例锐器伤的登记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龄低于5年的工作人员发生锐器伤所占比例最高,占87.1%;发生锐器伤人群中护士比例居首位,高达72.2%,其次是实习护生14.8%,医生9.3%;致锐器伤的操作环节以拔除针头时和输液结束拔除针头后处理过程中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4.8%和12.9%,其次是抽血和套回针帽发生率,分别为5.6%,手术缝合皮肤和处理医疗废物时发生率分别为3.7%。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健全锐器伤上报制度,定时跟踪随访,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部队人员平时因伤住院情况及致伤因素 ,预防部队伤害的发生。 [方法 ]选择某部队医院 1999~2 0 0 3年住院军人伤员的全部病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某部队年均因伤入院率为 1 65 % ,住院 ( 17 8± 14 5 )d ,战士伤员占 92 45 %。军龄以 1年和 2年者居多 ,占 5 5 87%和 2 9 96%。四肢骨折、组织肌肉损伤和关节损伤居前 3位 ,分别占 2 3 3 4%、17 85 %和 16 93 % ;训练伤主要发生在 1~ 6月和 12月 ,其中摔伤、扭伤、过度劳累分别占 5 9 11%、18 2 2 %、9 3 1% ;非训练伤 5~ 10月较多 ,其中摔伤、撞击伤、锐器伤分别占 2 1 0 5 %、19 47%、12 43 %。 [结论 ]训练伤是部队伤害的主要因素 ,战士是发生伤害的重点人群 ,平时应科学训练 ,做好易伤部位的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