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倍他乐克(metoprolol)是一种心脏选择性无内源交感活性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为证实倍他乐克对老年人室性早搏(室早)的治疗效果,我们用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技术以慢心律进行对照,观察了倍他乐克(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产)治疗老年人室早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24小时早搏的昼夜分布是否呈周期性这一问题,我们对40例频发性室早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白天和夜间平均每小时的室早数分别为43.65±9.80,25.7±11.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天(7—23小时)平均每小时室早数高于夜间(0—6时)。发现室早频数有明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们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对100例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观察了肌苷的疗效,现将结果服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本组100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60例;年龄15—75岁,平均40±16岁。临床诊断:心肌炎或其后遗症可能50例,冠心病50例,所有患者均有较频繁的室性早搏(室早),部分有成对、成串、多源室早及短阵室速;病程10天至10年不等,平均30.2±4.8个月。在应用肌苷前1周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且均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服药后1周作第2  相似文献   

4.
李树岩  李淑梅  艾永顺  王杰 《吉林医学》2005,26(12):1306-1307
目的:报道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对2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9例室早起源右室流出道,其中间隔部为13例,游离壁6例;4例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例为左冠状动脉窦口内,2例为流出道主动脉瓣下。21例患者消融一次成功,平均放电(4.6±3.3)次。2例患者为二次消融成功。24h动态心电记录术前、术后室早总数为(20846±3288)次/24h和(102±62)次/24h(n=16,P<0.00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2±4.5)个月。结论: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早搏可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用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80例室性早搏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倍他乐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同时予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次.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和倍他乐克片,对照组(倍他乐克):口服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次.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症状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用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比单用倍他乐克疗效明显增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 C. G)监测。结果显示:检出总阳性率为97.3%。其中,显著窦性心动过缓34%,过早搏动64%,心肌缺血31%,室性早搏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早搏伴R—ON—T现象(指室早的R波落在前一窦性心动的T波上)l例、Ⅱ°Ⅱ型窦室房传导阻滞并短暂性窦性静止1例(最长间距达4.3秒),随访2个月后,其中猝死者3例,上述结果表明:24小时D. C. G监测能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能预报老年人的某些心脏危险病征。  相似文献   

7.
室性早搏是慢型克山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今对174例慢型克山病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探讨慢型克山病并发室性早搏的规律。 1.室性早搏检出率:174例心电图有异常表现者129例(74.1%)。发生室性早搏77例(检出率44.3%),其中频发室早39例,占22.4%。其它多为单源性室早,有些克山病人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仅  相似文献   

8.
<正> 室性早博(以下简称室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心肌缺血性疾病常见的一种合并症。为探讨其发病规律,我们对24例心肌缺血合并室早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材料本组24例,劳力型心绞痛20例,卧位型心绞痛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45—79岁,平均61岁。病人符合下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Lown室性早搏分级标准,收集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中27例有复杂型室性早搏发作.现将其昼夜发作频度的监测情况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7例,年龄42~81岁,平均61岁.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HP43420A型动态心电分析仪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  相似文献   

10.
查娟娟  孙贻平 《上海医学》1989,12(12):720-721
室性心律失常中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发生率甚高。我们选择本院1988年6月~12月间24小时Helter检测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的313例患者(包括门急诊和住院病例,占同时检测人数的67.31%)为研究对象,旨在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我们应用阿托品(或654-2)、氨茶碱、胺碘酮联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频发室性早搏(室早)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住院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18~62岁,平均42岁。病程6天~5年,冠心病14例,高血压病5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采用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参考标准。室早经Holter监测证实为Lown氏Ⅱ~+~Ⅳ级A。所有病人治疗前后采用美国惠普公司HP43420B型动态心电仪,选择MV_1、MV_5导联,全信息记录24h心电资料。证实窦性心律+室早,24h室早总数均≥14500次(平均>10次/min)。心率50次/min,最快65次/min,心率<60次/min者均做阿托品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步长稳心颗粒(9克/次,3次/日)与倍他乐克(6.25mg-25mg/次,2次/日)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倍他乐克(6.25mg-25mg/次,2次/日)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明显优于单用倍他乐克组。  相似文献   

13.
孙影  周淑平 《吉林医学》2011,(36):7702-7703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联合小剂量地西泮的疗效。方法:对于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的患者分别给予:①治疗组为前2周采取倍他乐克联合小剂量地西泮加常规治疗(倍他乐克12.5~25 mg,口服,2次/d,地西泮2.5 mg,口服,1次/d,加改善心肌供血、抗血小板、降脂治疗),后2周采取倍他乐克加常规治疗(倍他乐克12.5~25 mg,口服,2次/d,加改善心肌供血、抗血小板、降脂治疗);②对照组为倍他乐克加常规治疗(倍他乐克12.5~25 mg,口服,2次/d,加改善心肌供血、抗血小板、降脂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均明显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早搏次数也明显减少。结论:倍他乐克联合小剂量地西泮组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疏肝解郁方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方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疏肝解郁组(治疗组)30例,倍他乐克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临床症状和室性早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0例),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0例)。临床评价30例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疏肝解郁方用于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 ,难以发现更多、更完整的与室早有关的心电图资料 ,而 2 4h动态心电图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尤其是高危室早 (L own- Wolf分级法≥ 级者 )在特殊的临床状态下可引起心律失常死亡 (arrhythmic death) [1 ,2 ] 。为此 ,我们对 1116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室性早搏患者的资料 ,进行病因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4年 7月~ 2 0 0 0年 4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35 0 0例中 ,凡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室早 1次以上作为入选对象 ,共 1116例 ,男 72 1例 (6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估测病理性室早的作用.方法:选择静息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室早患者240例,进行24小时DCG检查,选择MV1、MV3、MV5导联全信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资料,患者详细记录活动日志和睡眠情况.结果:184例心脏病患者室早频度18~25921次/24小时,有18例(该组9 8%)室早<100次/24小时,18例中lown室早分级>3级4例,伴有复杂室上性心律失常4例,缺血型ST-T改变6例.本组lown分级>2级170例(2例60例,3级46例,4A级42例,4B级22例).56例非心脏病患者,室早频度20~603次/24小时,有28例(该组50%)室早100~603次/24小时,无1例lown分级>3级.按lown分级程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88 65,P<0 001).心脏病组室早发生最多(每小时室早数)时间在活动和睡眠中分别为150例和34例.非心脏病组室早发生最多的时间在活动中和睡眠中分别为5例和53例,两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X2=51 21,P<0 001).结论:在动态心电图上对室早的评价和预后的评估,不能完全依照普通心电图的诊断标准.还应对照日志,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正确地对室早进行评价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对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频发、症状明显、无器质心脏病室性早搏、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72例,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17809±798)次/24h,其中流出道室早69例,左室特发性室速2例,左游离壁室早1例,均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72例室早第一次消融成功68例(占94.4%);流出道室早中,右室流出道60例,第一次消融成功59例(占98.3%),术后发生股动脉血肿1例。随访期间复发3例,复发率为4.28%。消融后一个月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348±79)次/24h(P〈0.01)。随访期间无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顽固性室早患者,施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室性早搏(下称室早)系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本文将曾在我院住院,有心电图证实,并经选择的70例老年人室早患者,就其病因、预后、药物治疗诸问题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中一些问题作简要讨论,供同道们商榷。一般资料一、病例选择标准:1.选择我院近20年来,60岁以上,常规心电图证实有室早的住院患者。2.除外急性心肌梗塞、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手术中或术后所致的室早。3.按 Lown 和 Wolf 的室早分类法,选择Ⅱ级以上的室早患者。  相似文献   

19.
徐飞洪 《海南医学》2002,13(4):37-38
室性早搏 (室早 )是心律失常的常见表现之一。临床上确定室早的病因将其区分为器质性室早或功能性室早 ,有助于治疗及判定预后。我院近 5年来收治室早 2 30例 ,现将其病因特点分析如下。1 材料与分析本文 2 30例室早经心电图检查确诊。 2 30例中男 134例 ,女 96例 ,平均年龄 4 5岁。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将其病因分为二类 :(1)器质性室早 :室早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75例 ,其中男4 4例 ,女 31例 ,年龄在 5 0岁以上 4 4例 ,5 0岁以下 31例。经分析可见 ,心脏疾病分别为 :风湿性心脏病 2 3例 (30 7% ) ,冠心病 2 0例 (2 6 .7% ) ,病毒…  相似文献   

20.
刘蔚  裴飚 《医学综述》1996,2(7):379-380
本文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探讨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特点。1 对象和方法病例选用近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2例,男86例,女26例,年龄36岁~82岁,平均60.5岁±10.8岁。对照组为门诊或住院患者,经全面体格检查、胸部X线、静息心电图等检查除外冠心病者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2岁~74岁,平均54.3岁±11.6岁。冠心病的诊断采用1979年ISFC/WHO的诊断标准,并除外已接受抗心律失常治疗者,也不包括合并房颤者和急性心肌梗塞者。全部病例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其室性早搏的发生情况,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根据Lown分级标准,并以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