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 32 7例和对照组 380例 ,并将病例与对照配对 93对。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差异 ,并进一步利用病例对照配对研究 ,对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5 7,P <0 0 1)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中、高浓度构成不同 ,病例组低浓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高浓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x2 =6 6 0 1,P <0 0 1) ;病例对照配对分析表明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有关 ,与非低浓度组相比 ,低浓度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1 0 5倍 (OR =2 0 5 ,x2 =6 2 2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脑梗死的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60岁以上的健康体检患者,完善胆红素、血脂等各项血液学检查,采用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狭窄率≥50%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为非狭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胆红素水平、血脂等各个因素间有无差异。结果 258例患者中狭窄组98例,非狭窄组160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以总胆红素水平的三分位区间为分层基准,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比率随着胆红素水平的下降从23.47%而逐渐上升到45.92%(P=0.017)。调整混杀因素后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颅内大血管狭窄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血清胆红素患者发生颅内大血管狭窄的风险是高水平的血清胆红素患者的3.180倍(OR=3.18,P=0.003,95%CI为1.497~6.758)。结论低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存在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发病与血清胆红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314例和对照组313例,两组均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比较两组间总胆红素浓度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总胆红素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结果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总胆红素浓度高低的构成比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胆红素值正常范围内,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可能在脑血管病的预防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与血清胆红素(bilirubin,Bil)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ACI住院患者66例设为ACI组;另选年龄及性别大致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2例设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并计算间接胆红素,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ACI组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中,轻型的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为低(P〈0.05);轻型与中、重型之间的水平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病情愈重,其降低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发病≤2周)患者177例,基本资料相匹配的非急性期脑梗死(发病〉2周)患者38例、对照组102例。检测各组入院〈72h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计算间接胆红素值,并检测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对急性期组于入院当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①脑梗死急性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期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间接胆红素水平仅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期组的三种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随着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增加,脑梗死急性期组三种胆红素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病后3个月,脑梗死急性期组中,预后良好(mRS为0~2分)者入院时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者(mRS为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与预后良好独立相关(OR=0.807,95%CI:0.718~0.907,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呈应激性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相关,但与预后良好有相关性。急性期胆红素水平的增高可能为机体对卒中事件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疾病(ATCI)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2009年发病72h以内的ATCI患者8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8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TBIL、DBIL、TC、TG、HDL-C及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TBIL、DBIL、H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部位发作的ATCI患者,其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指标无差异性(P0.05)。胆红素与血脂之间,FBIL、DBIL与TC、TG、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检测在ATCI的诊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再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1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轻度狭窄75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9例,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结果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比较9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超探及颈动脉斑块与TBIL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斑块阳性组较颈动脉斑块阴性组的TBIL浓度明显降低(P<0.001).以斑块阳性与否为应变量,以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P<0.05水平,年龄、TBIL先后进入模型.结论在糖尿病人群中,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动脉粥硬化斑块存在显著相关,提示低TBIL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内脂素(visfatin)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92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动脉内中膜(IMT)厚度和斑块回声特征分为三组,分别是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组)24例、稳定型斑块组(稳定组)40例、不稳定型斑块组(不稳定组)28例。选择同时期门诊体检的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同时对各组进行美国国家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功能评定,分析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正常、稳定、不稳定组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组血清visfatin及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稳定组(均P<0.05)。visfatin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9、0.41,P<0.05)。结论 visfatin及Hcy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子,高水平的visfatin及Hcy与脑梗死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清新蝶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蝶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方法对5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了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5.07±1.70μg/L比2.04±0.21μg/L,P<0.05)。结论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中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蝶呤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浓度;酶法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由公式求出;采用免疫法测定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的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指数;采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6.58±3.16mmolL和6.34±2.30mmolL)、空腹血胰岛素(13.6±9.1mIUL和13.4±8.1mIUL)、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9.2±2.3mmolL和9.2±2.5mmolL)、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99.0±54.3mIUL和98.4±53.9mIUL,)、收缩压(150.2±18.2mmHg和152.4±13.6mmHg)、舒张压(96.2±12.7mmHg和97.4±18.6mmHg)、甘油三酯(1.71±0.68mmolL和1.68±0.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29mmolL和3.01±0.40mmolL)、总胆固醇(5.11±0.35mmolL和4.98±0.34mmolL)、脂蛋白(a)(238±202mgL和234±217mg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880±350AUL和870±150AUL)和体质指数(26.5±1.1kgm2和26.3±2.0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20±0.24和4.19±1.02)、高密度脂蛋白(1.24±0.48mmolL和1.23±0.18mmolL)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80±160IUL和250±180I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的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水平与脑梗死关系。方法 测定 112例脑梗死患者及 4 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tHcy)、维生素B12 (VitB12 )和叶酸 (FA)水平。结果  ( 1)脑梗死组的血清tHcy平均水平 ( 17 10± 8 5 3)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 ( 11 18± 3 0 2 ) μmol/L ;( 2 )血清tHcy水平与FA与VitB12 水平均呈负相关 ;(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cy >15 0 μmol/L) ,经校正性别、年龄、吸烟、血脂、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后 ,脑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OR)为 4 78,[95 %可信区间 (CI)为 1 70~ 13 4 6 ]。结论  ( 1)血清tHcy水平升高可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度 ;( 2 )FA、VitB12 是tHcy的非遗传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30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内膜正常组、内膜损害组,测定二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膜损害组血清胆红素较内膜正常组显著为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展,血清胆红素为TIA患者颈动脉内膜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密切,低胆红素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33例脑梗死患者和92例对照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评分和管腔的狭窄率,作为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差异,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评分与血清铁蛋白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70.6%)较对照组(39.5%)明显增高,脑梗死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48.5±107.4μg/L比197.6±94.8μg/L,P<0.05);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主要危险因素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血压控制情况和年龄进入回归方程。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48(P<0.05);血清铁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earson积距相关系数为0.51(P<0.05)。结论脑梗死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铁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及对照组50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组TT基因型(36.8%比16.0%)及T等位基因频率(59.6%比3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677TT纯合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血清尿酸(UA)水平升高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功能下降等而引起血栓形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但血清UA水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清UA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98例,根据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非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58)和研究组(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140);另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将140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轻度56例、中度65例和重度19例。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轻、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536,95%CI(1.227,16.765)〕、糖尿病〔OR=7.243,95%CI(1.283,40.882)〕、LDL-C≥4.00 mmol/L〔OR=3.511,95%CI(1.994,12.407)〕、血清UA水平≥400μmol/L〔OR=3.762,95%CI(1.032,13.717)〕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轻度者,重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中度者(P<0.05)。结论血清UA水平≥400μmol/L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UA水平随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33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做对照。采用重氮苯磺酸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与各因素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