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3例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改良Raymond分级标准评价术后即刻的栓塞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第1次的动脉瘤随访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疗效情况。 结果43例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脉瘤共47枚,其中2例(4.6%)患者为多发动脉瘤,均成功栓塞。43例动脉瘤患者中1例(2.3%)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4.6%)术中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术后即刻闭塞情况:Ⅰ级栓塞35例(81.4%),Ⅱ级6例(13.9%),Ⅲ级2例(4.7%);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Ⅰ级栓塞40例(93.0%),Ⅱ级2例(7.0%),1例(2.3%)复发,后期予再栓塞治疗;术后1年mRs评分为0~2分有41例(95.3%)。 结论LVIS支架辅助下栓塞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共44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LVIS支架辅助栓塞13枚,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9枚,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2枚。术后即刻DSA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 级20枚,Ⅲ级2枚;栓塞有效率为95.5%。2例栓塞术中发生血栓事件,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动脉瘤2次破裂。术后随访4~19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2例,3~6分4例。30例(34枚)DSA复查,6枚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可改善预后,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并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11.1%,其中其中血栓栓塞12例,术后早期再破裂出血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早期硬膜下出血或远隔部位脑实质出血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Ⅲ~Ⅳ级、Hunt-Hess分级Ⅳ~Ⅴ级、宽颈动脉瘤、动脉瘤有小阜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提前做好术前预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及特点。方法24例患者术前头部CT或MRI检查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28个,其中1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2例患者各有2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2~5mm10个,6-15mm16个,16~25mm2个。Hunt~Hess分级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24例动脉瘤均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例患者的3个动脉瘤栓塞了2个,另1个行手术夹闭。结果临床治愈21例,偏瘫1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存活22例均恢复良好,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残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26例。结果 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1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中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1例术中再次破裂,最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无动脉瘤再破裂出血;5例复发,其中3例再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良好(0~2分)23例,预后差(3~6分)2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床突旁破裂动脉瘤仍存在挑战,常需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尽管存在一定复发率,但近期仍可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3例(89枚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使用LIVS支架90个,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1枚;支架全部与微导管平行释放,术中完全释放支架61枚,半释放支架28枚;栓塞后即刻DSA示,Raymond分级Ⅰ级64枚,Ⅱ级22枚,Ⅲ级3枚。术中发生血栓形成4例(3例为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随访4~36个月;DSA复查52例,6例由即刻栓塞Raymond Ⅱ级转变为Ⅰ级,3例复发;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 63例,2分 9例,3分及以上11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行、安全,疗效显著;但支架内血栓事件以及如何选择适当型号的支架,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治疗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自 1996年 9月 ,采用血管内治疗术治疗 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所致的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CVS)患者 ,现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2 8~ 6 0岁 ,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入院时Hunt Hess分级Ⅰ级 1例 ,Ⅱ级 3例 ,Ⅲ级 5例 ,Ⅳ级 1例 :头颅CT依据Fish分级 ,Ⅱ级 3例 ,Ⅲ 7例。 10例患者均为大脑前循环动脉瘤。SAH后 72小时以内均接受治疗 ,其中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 6例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 4例。术后均给予扩容升压、血液稀释 (3H)、脑保护剂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前交通破裂微小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6例均栓塞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术后GOS评分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6~12个月DSA随访显示无复发、再出血病人,次全栓塞5例完全闭塞。结论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风险较大,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采取相应手术技巧,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0d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行囊内栓塞.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行Glasgow预后评分(COS),治疗结果经,检验.结果 全组动脉瘤腔100%闭塞42例,95%闭塞者4例,90%闭塞者2例;其中100%闭塞的患者中A组22例,B组20例,两组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中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3例.A组GoS:ⅠI级10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3例;B组COS: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8.3%.术后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在中期(4-10d)并不是都伴有CVS;在该期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3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有37枚动脉瘤,其中28枚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9枚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完全栓塞30枚,次完全栓塞6枚,不完全栓塞1枚。2例Hunt—HessV级患者死亡;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术后出现再出血,经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未发生再出血和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宽颈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25个动脉瘤)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动脉瘤位置等情况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48个月, 根据DSA复查结果判断动脉瘤有无复发;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0~2分为预后良好, 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例均为单侧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闭塞夹层节段)10例,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5例。术后即刻Ⅰ级栓塞19例, Ⅱ级栓塞4例, Ⅲ级栓塞2例。术中无破裂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术后死亡3例, 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再出血1例, 术后出现小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1例, 基础疾病多合并重症肺炎死亡1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例, 预后不良4例。5例患者复发(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 4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 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血管内治疗和随访的资料。按Hunt-Kosnik分级,其中0级3例,Ⅰ~Ⅱ级14例,Ⅲ~Ⅳ级3例。共22个动脉瘤,其瘤体最长径均≤3 mm,其中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和眼动脉瘤分别为4个,大脑前动脉A2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和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各2个,脉络膜前、垂体上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各1个。采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22个动脉瘤,其中3个辅以支架,2个栓塞过程中临时使用球囊。结果 22个动脉瘤均被栓塞,其中6个(27.3%)达致密栓塞,余16个(72.7%)为不完全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解脱后部分脱出支架网眼1例,而后再置入1个支架将其贴在两层支架之间。20例患者临床随访6~36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比较安全,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5例患者进行了DSA检查,3例患者进行了CT血管造影检查,5例进行了头部CT检查(4例经术中证实为动脉瘤,1例术后经DSA证实为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骈周动脉动脉瘤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1例仅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需尽早行DSA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应首选开颅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夹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1例颅内夹层动脉瘤(共24枚)的临床资料。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单纯双LVIS支架栓塞治疗1例,单纯WILLIS覆膜支架栓塞1例,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弹簧圈结合胶水栓塞4例。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16例,Ⅱ级3例,Ⅲ级2例;栓塞有效率为87.4%(19/21)。术后随访6个月~2年,复发1例,再次栓塞治疗;其余20例均无复发。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分1例,2分2例,1分4例,0分14例。结论 对颅内夹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选择合适的栓塞治疗方式,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管内栓塞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16例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共38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6个动脉瘤在前循环,2例病人分别有1个动脉瘤在后循环。根据Hunt—Hess评分,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5例病人一次性将所有动脉瘤栓塞,1例仅栓塞责任动脉瘤,未能栓塞的动脉瘤二期手术夹闭。无死亡病例,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病例无再出血;预后按GOS评分,良好11例,轻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治疗责任动脉瘤;然后再根据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原则,选择性栓塞其它未破裂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3D-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Hunt-Hess分级:0级4例,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3例,Ⅴ级1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并随访。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2例,重残4例,死亡2例。术后随访26例行3D-DSA复查无颅内动脉瘤显影。术后脑积水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恢复正常。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病人病情、手术方式及操作技巧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1月栓塞治疗的37例(38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相对窄颈动脉瘤(瘤颈/瘤体<1/2)14枚,相对宽颈动脉瘤(瘤颈/瘤体≥1/2)18枚,绝对宽颈动脉瘤(瘤颈>4 mm)6枚。结果 栓塞后即刻DSA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栓塞34枚,Ⅱ级4枚。1例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术后病情加重死亡;1例术后出现载瘤动脉痉挛,1例术中出现血栓事件,经对症处理后治愈。术后随访6~18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3例,3~6分4例;预后良好率为89.1%。26例DSA随访显示动脉瘤未显影23例,复发3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有效的,但需要严格把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介入治疗的22例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在动脉瘤破裂后3 d内完成介入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单支架辅助栓塞10例,“双导管”技术辅助栓塞2例,双支架技术辅助栓塞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4例,Ⅱ级5例,Ⅲ级3例。无术中破裂出血、血栓事件等。1例大脑后动脉大动脉瘤术后4 d突发呼吸心跳停止死亡;其余21例随访3个月~1年,复查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GOS评分5分。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栓塞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创伤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