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系动脉血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口流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血流随压力在中层内扩展,使中层出现进一步撕裂及解离的过程,是临床急危重症,死亡率极高,若未经诊治,48 h死亡率可高达50%[1].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报道年发病率在(25~30)/100万,但随着影像及诊疗技术的进步,临床病例数呈逐年增多趋势.主动脉夹层多以疼痛为首发症状,但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漏诊、误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也并不少见,有研究统计其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在17%~40%[2].由于卒中症状直观、变化迅速,因此因卒中症状将神经内科作为首诊科室或被急诊分诊至神经内科的夹层病例不在少数.现将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近3年收治的3例卒中样起病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以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点,提高神经内科医师对主动脉夹层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4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动脉夹层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常首诊于神经内科。结论 对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要及时完善血管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建议(1998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于1998年3月21日在北京怀柔召开了“全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基本治疗专家研讨会”,到会专家20余人,会上以1995年成都会议讨论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治疗的建议”为基础,结合目前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和修改,现发表如下,以供全国同道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治疗与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烟台山医院和毓璜顶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9例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史资料和影像学检查,总结抗凝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椎动脉夹层的血管再通情况. 结果 9例患者均表现为头晕或眩晕,其中5例有颈部剧烈活动诱因,7例起病时有枕部或后颈部疼痛;颅脑MRI多有小脑、脑干梗死或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DSA检查发现均为椎动脉夹层(V3段为主),其中5例为线样征或鼠尾征,1例双腔征,2例夹层闭塞,1例瘤样扩张.瘤样扩张患者直接行支架治疗,另8例患者经抗凝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DSA显示:3个月时4例再通,6个月时6例再通,12个月时仍为6例再通,余未通者行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平均随访18个月,患者均无脑卒中复发. 结论 临床上部分椎动脉夹层致青年脑卒中患者仅表现为枕部或后颈部疼痛不适,及时行脑血管检查对明确诊断至关重要;内科规范抗凝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改善血管状况;血管再通主要发生在抗凝治疗后6个月以内.  相似文献   

5.
动脉夹层是指血液在动脉压的作用下进入动脉壁夹层中.血管壁病理性夹层累及动脉的内膜并扩展到内膜和中膜之间时,可引起血管闭塞发生脑缺血;当夹层发生在中膜和外膜之间时,动脉壁膨出,发生动脉瘤样扩张,常导致脑出血.  相似文献   

6.
首发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表现的主动脉夹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以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为首发表现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5年中以ICVD为首发表现AD及所有AD合并IC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AD患者中合并脑血管病症状发生率为8/46(17.39%),均为ICVD,其中以ICVD为首发5/46(10.87%),误诊3例,误诊率为3/46(6.52%)。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突发疼痛、晕厥或休克,应及时行进一步检查,以排除AD。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脑动脉夹层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2013-12—2015-12确诊为脑动脉夹层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动脉夹层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预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动脉夹层组与非脑动脉夹层组间性别无显著差异(P=0.896);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中夹层组与非脑动脉夹层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01,P=0.003,P=0.007);2组间的起病诱因(动态静态),伴随头、面或颈部的疼痛,多处脑血管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4,P=0.000);2组入院时与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均有下降(P=0.000,P=0.000),2组出院3个月后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传统高危因素少、起病时有剧烈运动/外伤史、伴有头面或颈部的疼痛症状、脑血管病变较少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要高度怀疑脑动脉夹层引起.脑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病人可予抗血小板治疗,且预后较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因、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1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和高血压、妊娠、遗传等有关.结论 对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肢体血压不对称者要考虑AD的可能,尽快行相关检查确诊,减少漏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卒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依据临床和CT诊断标准,将48例信院病人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27例)和非腔隙性脑梗死组(21例)。两组病人均不含椎基底动脉系统和心源性栓塞所致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及行两则颈部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检测。结果:两组间脉压差和甘油三酯水平有显著差异(分别P〈0.001,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病灶同侧的颈动脉狭窄(≥50%)发生率为18.5%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因"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10天"于2010年4月22日入院。2010年4月12日患者吃晚饭时突然出现言语不能,但家人说话患者可以点头表示理解,伴右侧肢体无力,约30分钟后上述症状完全缓解,但患者出现胸痛、腹痛,疼痛剧烈,家属将患者送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肌标志物、血尿淀粉酶、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胸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结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结局。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观察急性期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和3个月的病死率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BarthelL指数。结果溶栓组急性期出现大量脑出血.全身性出血及症状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3.2%,19.4%和25.6%。随访3个月两组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溶栓组ADL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溶栓治疗可改善患者3个月时预后但急性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深入研究 ,超早期 (发病 6小时以内 )治疗已被公认。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只有极少数患者能进行超早期治疗。为了查找治疗延误的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们对本院 1997年 1月~ 2 0 0 0年12月收治的 2 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我院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2 3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 132例 ,女 10 6例 ,年龄 38~ 82岁 ,平均年龄6 3岁。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15例(6 .30 % ) ,高中或中专 36例(15 .13% ) ,初中 41例 (17.2 3% ) ,小…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首位疾病。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总人数接近3 000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笫三次人口死亡原因普查显示死于脑卒中者占22.43%。脑卒中具有发病急、救治时间紧迫,以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和花费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据总数的70%,但因为认识不足,院前延误,大多数病人错过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黄金救治期(发病后3~4小时)。  相似文献   

17.
<正>主动脉夹层十分严重,病死率高,如引起内脏及肢体缺血,病死率更高。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或胸背部突然出现持续性撕裂样剧痛,且疼痛部位随夹层进展的行径而改变。由于夹层破口位置及中层撕裂的范围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易漏诊和误诊。主动脉夹层致脊髓缺血及肢体缺血而收治神经内科病例较少,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1:女,67岁。急性活动状态下发病,以短暂性双下肢乏力伴腹痛2h于2011-07-10入院,患者在田间劳动时突  相似文献   

18.
急性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导致的截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1例截瘫为仅有症状的无痛性急性主动脉夹层,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的文献。结果:3%~5%的主动脉夹层病人合并截瘫,无痛性截瘫更为少见。截瘫大部分发生在下胸段及腰段,而发生在T4(一般认为的分水岭区)则少见。结论:主动脉夹层表现为无疼痛,而以截瘫为仅有的症状是非常少见的。截瘫发生在下胸段及腰段是因该部位脊髓前动脉侧支少,对Adam kiewicz动脉的依赖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单纯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余10例行支架取栓术。结果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19分,治疗后24 h评分降至3~9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2/13),病死率为7.7%(1/13)。12例存活病人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7个月;病人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DSA显示,病变支血管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在治疗时间窗内采用血管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极大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及护理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11-04—2011-10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采用动脉内介入溶栓法进行治疗,同时给予严密的护理方法,后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机体体征溶栓半小时后显效,24h后基本恢复18例,显著好转11例,好转10例,无变化6例,均无加重表现;1个月后基本恢复21例,显著好转13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均无加重表现。治疗前脑CT有低密度改变者5例,1个月后CT复查显示低密度区缩小明显。结论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具有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