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骶骨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手术指征及术后并发症。方法:2000年12月至2006年6月我院共收治61例骶骨转移瘤患者,其中有骶尾部疼痛和/或下肢疼痛者57例,有骶髂关节不稳活动时疼痛加重者35例;下肢肌力减退17例,大小便功能异常12例。均采取手术治疗,2例肿瘤位于S3以下者行肿瘤完整切除;24例肿瘤位于S3以上且无骶髂关节不稳者行肿瘤刮除、神经根松解术;35例肿瘤位于S3以上并且有活动后疼痛症状加重者行肿瘤切刮、神经根松解、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按照数字分级法(NR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术后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情况、神经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大出血导致患者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首次清创后4例愈合,2例再次清创后愈合;神经损伤3例,术后出现下肢部分感觉运动缺失,随访期间无明显恢复;脑脊液漏4例,经绝对卧床、切口处加压包扎等措施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5个月。有疼痛症状者术前平均NRS评分为7.4分,术后平均为2.4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小便功能异常的12例患者中8例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3例和术前相比较变化不明显,1例症状加重;下肢肌力减退的患者中术后13例得到明显恢复,平均较术前提高2个等级。骶髂关节不稳行腰骶部内固定的35例患者中术后27例活动后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对有明显症状的骶骨转移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受压神经的功能,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干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13例14肢股骨干转移性肿瘤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6例;左侧股骨6肢、右侧股骨8肢;年龄50~83岁,平均68岁。12例患者为股骨单发转移病灶,另一例患者为双侧病理性骨折病例。濒临骨折患者5例,术前Mirls评分8~11分,平均9.4分。病理性骨折肢体9例。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示来源于肺癌7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1例,肾癌1例,胃肠道肿瘤1例,另1例患者未发现原发癌灶。髓内钉固定13肢,钢板固定1肢。术前术后对患者疼痛进行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3个月内进行下肢功能评分,采用Enneking评分系统。结果术后9例患者死亡,术后生存2~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8.7个月。其余4例分别随访1、4、6、7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前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neking功能评分9~28分,平均17.8分。9例患者在术后一周内可自行下床或借助助行器活动。另4例患者因综合体质较差仍需他人护理。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由于肿胀疼痛,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术。本组患者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股骨干转移性肿瘤患者可以选择覆盖股骨全长髓内钉内固定术,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之一,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骨盆转移瘤,特别是髋臼周围转移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乳腺癌23例,肺癌15例,肾癌13例,甲状腺癌3例,膀胱癌2例,前列腺癌3例,肝癌3例,胃肠道癌7例,妇科肿瘤3例,其他肿瘤3例,不明来源转移瘤13例;32例为骨盆孤立性转移灶,56例为多发性骨转移.单纯累及Ⅰ区18例患者,累及Ⅱ区50例,单纯累及Ⅲ区及Ⅳ区的各10例.肿瘤切除方法:行刮除术72例,整块切除16例.重建方式包括骨水泥填充或骨水泥结合斯氏针、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29例;重建髋关节50例;单纯肿瘤局部切除5例;4例患者因肿瘤巨大及严重疼痛行半盆截肢.结果 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中29例失随访,59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疼痛评分平均7.2分,手术治疗后86例(97.8%)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和行走能力恢复,术后疼痛评分平均3.5分.保肢病例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19.2分,涉及髋臼区的平均评分16.4分,非髋臼区患者23.5分.随访5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5.6个月.主要并发症包括,8例伤口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严重肺栓塞、2例假体脱位.结论 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手术目的是缓解疼痛,力求恢复和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手术方式以刮除后骨水泥填充为主.对于单发、预后较好的骨转移病灶,可行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4.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脊柱稳定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方法对29例脊柱转移眭肿瘤患者进行脊椎肿瘤切除减压,单纯植骨或钛网、人工椎体植骨加椎弓根钉棒或钢板螺钉内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均给予化疗、放疗和激素等综合治疗。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脊柱椎节的稳定性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6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其中12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问高度恢复。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外科疗效肯定,适应征具备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适应证选择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对22例患者施行了开放性后路椎管减压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5例为多发性骨髓瘤,17例为脊柱转移瘤.患者年龄36~75岁,平均5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背痛或腰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损害症状,平均疼痛VAS评分为7.4分(5~10分),55个以上椎体节段进行了治疗.术后第3天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 d内疼痛缓解,平均VAS评分降至1.8分,且术前神经损害情况改善.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平均注入量为4 m1(3~6 ml).12例术中出现骨水泥泄漏,5例在椎间隙,5例在椎旁静脉,2例椎管内渗漏.术后患者均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平均随访18个月(6~36个月),14例死于原发病,8例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此手术一次性完成椎管减压内固定,稳定脊柱,同时行椎体成形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对于体质较差,多椎体病变,椎体压缩骨折压迫脊髓,无法承受脊柱前路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椎体成形术及有限切除肿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术辅助立体定向放疗对脊柱转移性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0-01-2014-01,对26例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且伴有疼痛、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和有限切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予以立体定向放疗。记录手术出血量、并发症,进行术后2-24个月的随访,随访项目包括VAS、ODI和Frankel分级变化,复查肿瘤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经统计学比较,术后VAS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经过放疗后,止痛有效率达90%(9/10),渗漏率37.5%,其中1例出现瘫痪,1年内死亡率50%。经统计学比较,术后VAS及ODI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按Frankel分级,7例获得神经功能改善。1年内死亡率50%,2年内死亡率75%。未见内固定失效病例,2例患者局部肿瘤有增长,但因骨水泥阻挡作用未产生硬膜压迫。结论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椎体成形术及有限切除骨水泥填塞内固定手术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脊柱稳定性、部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较好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姑息手术治疗合并神经症状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采用姑息性病灶清除、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4例脊柱转移性肿瘤。结果1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死亡、术后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ASIA等级2例由A级改进为B级,2例由B级改进为C级,4例由C级改进为D级,1例由A级改进为C级,1例术前D级未改变。术后3例死于原发肿瘤(肝癌1例,肺癌2例),1例死于上颈椎肿瘤复发。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为(5.2±1.5)分,较术前(7.6±1.9)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神经症状的脊柱转移肿瘤,如身体条件允许,采用姑息手术治疗能在最小的创伤下,达到最有效的减压,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切除同时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肿瘤患者42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24~69岁,平均48.5岁。原发性肿瘤16例,转移瘤26例,所有患者行肿瘤切除同时后路内固定术。随访6个月~3年,平均19.5个月。主要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植骨融合及Cobb′s角纠正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失血量(1 200±125)mL,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或减轻。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前平均8.3分,术后6个月平均1.0分,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8例,D级18例,E级14例,术后半年C级4例,D级6例,E级3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为(35.4±7.3)分,(62.5±10.5)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脊柱结构稳定,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矢状面Cobb′s角均无丢失。所有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发肿瘤中2例骨巨细胞瘤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再次手术,术后5个月死亡。3例骨肉瘤和2例Ewings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2个月和14个月死于肺转移。转移性肿瘤中4例前列腺癌、6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8~12个月由于多器官转移死亡,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2例肾癌转移患者局部肿瘤复发放弃治疗后全身恶病质死亡。其余的患者至末次随访仍存活,生活质量可。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间等条件下,肿瘤切除同时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肿瘤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技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骶骨肿瘤患者采用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记录术中出血量,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及肿瘤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30~7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 400±1 656)ml,手术过程中无休克死亡。38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6个月后恢复;6例术后切口感染延迟愈合;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脊索瘤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3个月复发;1例尤因肉瘤患者13个月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和20个月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虽然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但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有利于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可早期活动,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U形钛板在前路腰骶段肿瘤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腰骶椎肿瘤患者均采取前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6例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自体髂骨植骨、钛板内固定,1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骨水泥填充、钛板内固定。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腰骶部疼痛及骶神经压迫症状均明显改善,6例良性肿瘤患者3个月后均达骨性融合;15例应用骨水泥填充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内置物位置良好无移位,1例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未坚持放化疗,3个月后局部复发,出现瘫痪症状,余13例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结论:前路腰骶段脊柱肿瘤切除后应用骨水泥或自体髂骨植骨加前路钛板内固定有利于维持脊柱及骨盆的连续性,可前路一期完成减压和稳定性重建,固定牢靠,创伤较小,是腰骶段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选择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疼痛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的54个椎体施行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术后1周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级。结果24例获得明显的疼痛症状缓解,4例获得轻度缓解,7例无改善。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9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平均随访(12.0±3.4)个月。术后1周优良率为68.6%,有效率为80.0%。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有效预防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方法5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5.3(50-74)岁,外伤性骨折4例,病理性骨折1例。并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各1例。均予PKP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发生骨水泥漏2例,无神经损伤表现。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椎体高度平均恢复86%(50%-95%)。疗效评价:优3例,良2例。术后除1例仍有疼痛外,4例疼痛消失。出院后平均随访2.3月,椎体高度无丢失,骨水泥形态无改变。结论对于老年人胸腰椎骨折而言,PKP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能够迅速改善临床症状,重建脊柱稳定性,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FA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87例行RFA治疗的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肠癌肝转移34例,直肠癌肝转移33例,胰腺癌肝转移12例,胃癌肝转移8例。采用生命质量评分和KPS评分分析患者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随访。术后6个月每月行超声造影或CT检查、复查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等。6个月后每2个月复查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1月。计数资料采用矿检验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7例患者中84例成功施行RFA治疗,3例因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放弃RFA治疗,其中结肠癌2例、胃癌1例。84例患者中,共存在129个转移癌;经过RFA治疗后,107个转移癌经1次RFA后超声造影显示完全无强化,转移瘤1次完全毁损率达82.95%(107/129);另22个转移癌因第1次RFA后有残留,均接受2次RFA治疗后被完全毁损。患者住院时间为(10.7±2.3)d(4~29d)。治疗前生命质量评分:60.7%(51/84)良好,22.6%(19/84)较好,10.7%(9/84)一般,6.0%(5/84)差;KPS评分:63.1%(53/84)改善,29.8%(25/84)稳定,7.1%(6/84)下降。治疗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排除15例死亡患者):78.2%(54/69)良好,11.6%(8/69)较好,5.8%(4/69)一般,4.4%(3/69)差。KPS评分:73.9%(51/69)的患者改善,21.7%(15/69)稳定,4.4%(3/69)下降。治疗前后患者生命质量及K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9.760,17.140,P〈0.05)。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结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8%、21.9%、6.3%,中位生存时间为21.5个月;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7%、27.3%、12.1%,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胰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1.7%、0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胃癌肝转移患者进行RFA治疗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4%、14.3%和0,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胰腺癌肝转移与胃癌肝转移患者接受RFA治疗后生存率显著低于结直肠癌患者(X2=9.169,P〈0.05)。结论对无法手术切除或者肝转移癌较小的患者,RFA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脊椎碎块切除、全脊椎大块切除和全脊椎整块切除3种方法治疗腰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0例腰椎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5-65岁,平均(49.50±9.97)岁;均为单节段孤立转移。肿瘤部位:L14例,L25例,L34例,L44例,L53例。Tomita分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6例,Ⅴ型4例。Tokuhashi评分12.50±1.97,所有患者有腰背部或下肢疼痛症状,疼痛视觉评分(VAS)为8.13±0.85。分别采用全脊椎碎块切除(A组7例)、全脊椎大块切除(B组7例)和全脊椎整块切除(C组6例)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等评价手术的创伤性;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的VAS评分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手术前后正侧位X线片评价手术实施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肿瘤的复发和死亡情况评价手术的后期效果。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50±7.8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A组分别为(6.14±0.68)h,(3 457.14±399.40)ml,(2 771.43±423.14)ml;B组分别为(4.93±0.61)h,(1 942.86±378.51)ml,(1 500.00±336.65)ml;C组分别为(4.17±0.67)h,(1341.67±361.13)ml,(916.67±321.66)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块切除术优于大块切除术,大块切除术优于碎块切除术。3种手术方式术后1周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正侧位X线片发现3种手术方式的实施效果都比较好。末次随访时A组复发4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甲状腺癌1例),死亡3例(肺癌2例,甲状腺癌1例);B组复发2例(乳腺癌与前列腺癌各1例),死亡3例(肺癌、乳腺癌和肾癌各1例);C组未见复发病例,死亡2例为肺癌。3种手术方式在肿瘤的复发和死亡情况方面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内同定结合放射性粒子~(125)I置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近期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08年3月收治17例脊柱转移肿瘤致脊柱不稳伴顽固性腰背部疼痛或神经根性疼痛不宜行肿瘤切除的患者,先经后路脊柱内固定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再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置入~(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7~39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3~26d起效,12例疼痛缓解(VAS评分<20mm),3例减轻(VAS评分20-40ram),2例无改善.11例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8例明显改善,2例无改善,1例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8个月死于肝脏衰竭,1例于术后15个月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存活.5例复查肿瘤生长得到抑制,无再发椎体转移.结论:对于转移瘤致脊柱不稳定,有顽同性疼痛又不宜行肿瘤切除者,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置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延缓肿瘤生长,同时避免脊柱的稳定性丧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ES)治疗腰椎肿瘤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腰椎肿瘤提供更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3年4月至2007年8月,行一期前后路TES治疗2l例腰椎肿瘤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28~69岁,平均47.6岁.腰椎原发性肿瘤13例,转移瘤8例(术前已切除原发病灶或同期切除病灶).病灶均为单节段,位于L_1 3例、L_2 3例、L_3 8例、L_4 5例、L_5 2例;按Enneking分期:原发良性肿瘤S3期8例,其中6例伴病理骨折;原发恶性肿瘤I A期3例,Ⅱ期2例;8例转移性肿瘤按Tokuhashi预后评分系统均小于8分,且预计生存时间大于半年以上.按Tomita外科分型,2型3例,3型7例,4型5例,5型5例,6型1例.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9例,E级7例.18例患者术后按病理类型给予相应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5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100 ml.术后随访1.0-5.5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其中14例疼痛完全消失,7例疼痛明显缓解.除2例转移性肿瘤术后12个月内死亡未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外,19例患者术后1年脊髓神经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C级1例,D级2例,E级16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50,P<0.01);原发腰椎肿瘤患者中,1例骨巨细胞瘤术后12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行局部病灶清理手术,1例骨肉瘤和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分别与术后13个月和18个月死于肺转移;转移性腰椎肿瘤患者中1例前列腺癌、1例肺癌的患者分别于术后7至12个月由于多器官转移死亡,1例肾癌转移患者局部肿瘤复发放弃治疗.其余的患者均存活至今,未发现局部复发和其他部位转移灶.结论 一期经前后联合人路TES治疗腰椎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在我科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42例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原发性肝癌35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性假瘤2例.术式:左外叶切除(Ⅱ,Ⅲ段肿瘤)19例、左半肝切除(Ⅳa,Ⅳb段肿瘤)5例,Ⅴ~Ⅶ段(Ⅴ~Ⅶ段肿瘤)部分肝切除18例.手术时间30 ~ 290(90±30) min,术中出血30 ~1 000 (350±80) mL,术后引流量为20 ~150 (64±15) mL/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5d,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2~3天,2~3d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总住院时间5~ 12 (8.5±1.7)d.未发生胆漏、大出血、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全组无死亡.随访35例肝细胞癌12个月以上,其中1例术后6个月、2例术后10个月出现肝内复发,其余均健在,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腹壁戳孔种植性转移等.结论 肝脏Ⅱ、Ⅲ、Ⅳb、Ⅴ~Ⅶ段的肿瘤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效果良好,其他部位的肿瘤如遇操作困难可视情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8.
Arterial embolization was performed for the relief of pain in 4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osseous metastases associated with extensive soft tissue tumors. Two patients had metastatic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nd renal pelvis, and 2 had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Three of the 4 patient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relief of pain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status. Decrease of tumor size or healing of osteolytic metastasis did not occur. Errant embolization occurred in one patient but did not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n 3 patients post-infarction pain occurred, but subsided within 36 hours. This therapeutic approach may be useful to control the pain associated with a massive advanced uroepithelial cance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治疗长骨骨干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6月,4例长骨骨干恶性肿瘤患者于我院接受骨干瘤段切除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手术。4例均为男性,年龄24~60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干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肺癌单发股骨干转移瘤1例,软组织腺泡状肉瘤胫骨干转移瘤1例,肾癌单发肱骨干转移瘤1例。结果获得随访16~40个月。截止末次随访时,4例患者患肢功能良好,MSTS评分平均为28.3分(27~30分)。均无局部复发。其中3例无瘤生存;1例胫骨干转移瘤患者术前已有肺转移,术后9个月出现脑转移,目前带瘤存活。结论肿瘤瘤段截除人工间置型假体置换术是治疗长骨骨干恶性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该术式能够达到安全的外科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保留良好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转移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对31例46个胸、腰椎椎体转移癌患者施行经皮椎弓根途径骨水泥注入,对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治疗前后评估、分级,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定,分别对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疼痛、神经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18例局麻药药效消失后疼痛缓解,8例48h疼痛缓解,2例1周疼痛缓解,1例4周后疼痛缓解,但有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1例出现肺部小栓塞灶。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预防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