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重要办法。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α-干扰素、托米夫定和阿德福书酯。其中,α-干扰素(α-IFN)在临床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α-IFN制剂半衰期短(3~8小时),需要反复多次注射,容易诱发干扰素抗体的产生,病人依从性差.为了改进α-IFN制剂.研究人员制备了α-IFN与聚己二醇(Peg)的交联物,称为长效干扰素。 相似文献
2.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每年有超过100万的CHB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治疗CHB的药物包括普通α-干扰素(IFNα)、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a,PEG IFNα-2a,商品名:Pegasys^TM派罗欣)、拉米夫定以及新的核苷类似物阿德福韦。最近进行的几项多中心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EG IFNα-2a单独治疗CHB,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普通干扰素或拉米夫定,已先后获欧盟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及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方法将85例丙氨酸转氨酶(ALT)〉2×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给予PEG-IFNu-2a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12个月,3个月无治疗应答者停药,观察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6、12、18、24个月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对治疗应答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及停药后6、12、18、24个月的完全应答率与HBeAg阴性组患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治疗前ALT〉5×ULN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与ALT〉(2~5)×ULN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前HBVDNA栽量水平(低、中、高3个组),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G-IFNa-2a对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应答,血清ALT〉5×ULN的患者,PEG-IFNa-2a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α-2a(PEG INFα-2a)治疗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HBeAg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选择80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Fα-2a组和IFNα-1b组。结果:治疗6月时,PEG INFα-2a组HBeAg血清转换率(54.3%)高于IFNα-1b组(29.7%),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57.1%和32.4%.P<0.05。停药6月后,持续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62.9%和37.8%,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差异无显著性,为62.9%和45.9%,停药后6月,两组的联合应答率分别为60.0%和35.1%,差异有显著性,P<0.05。PEG INFα-2a组有3例病人HBsAg阴转,而IFN α-1b组仅有1例病人HBsAg阴转。两组有相似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重要的不良事件。结论:PEG INF α-2a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IFN—1b.耐受性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ULN和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度≥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方法,33例ALT<2ULN肝组织学炎症≥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16例和恩替卡韦对照组17例,分别接受48周的治疗.治疗24周、48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8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是68.8%和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基线相比,分别下降(2.71±1.43)lg copies/mL和(2.88±1.03)lg 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有1例HBsAg阴转,恩替卡韦组没有1例HBsAg阴转或血清转换.成对活检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和恩替卡韦组肝组织学改善分别是37.5%和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治疗后肝组织内HBsAg、HBcAg量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ALT<2 ULN且肝组织学检查≥G2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和组织学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诺福韦酯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乙肝e抗原转阴率、乙...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十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BSCO、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等,并追查了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09年5月:纳入聚乙二醇十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比较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根据疗程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n=688),其中4个研究疗程为48周,2个研究为24周,我们按疗程进行了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d,48周)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均高于普通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180ug/d,24周)仅在HBV—DNA阴转率方面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RR=1.44,95%CI(1.01,2.05)].但HBeAg阴转事、HBeAg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8周疗程的聚二乙醇干扰素效果优于普通干扰素,24周疗程的聚二乙醇干扰素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优于普通干扰素,其他方面与普通干扰素相当。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故上述结论在临床使用时应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8.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照组给予干扰素a-2a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毒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白细胞减少的程度及体重减轻高于治疗组(P<0.05),余不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干扰素a-2a,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究其与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HBV-pgRNA)、HBV-RNA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2月初次确诊的36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6个月的CHB患者血清;使用化学发光法HBsAg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HBsAg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血清HBV-DNA、HBV-pgRNA、HBV-RNA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BV-pgRNA、HBV-RNA与HBsA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HB患者血清HBsAg、HBV-DNA发生明显降低,HBV-pgRNA、HBV-RNA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HBV-pgRNA、HBV-RNA均与HBsAg呈显著的正相关(r=0.751、0.702,均P<0.05);治疗后血清HBV-pgRNA、HBV-RNA与HBsAg也呈正相关(r=0.420、0.625,均P<0.05)...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肌注α-2b干扰素6 MIU,每周3次,两组均按体重同时口服利巴韦林900~1 200 mg,每天1次,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24、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治疗,观察组的早期应答率为76.0%,持续应答率为68.0%,均高于对照组的48.0%和40.0%(均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失眠、骨髓抑制等,观察组失眠发生率60.0%,较对照组高(P<0.05),消化道症状发生率44.0%,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优于普通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180μg/周,皮下注射,共48周,并联合使用利巴韦林胶囊口服,450mg,每日2次。停药观察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48周、72周,各检测HCV-RNA、抗HCV、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0例完成48周治疗,ALT复常率70%,HCVRNA转阴率60%,应答率为80%。10例完成24周随访, ALT复常率80%,HCVRNA转阴率50%,应答率为60%,复发率10%。结论: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目前认为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75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新乡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B组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治疗,C组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对三组患者HBs Ag血清水平、HBe Ag血清水平、ALT水平、HBV DNA水平、HBe 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C组患者的HBs Ag含量与A组、B组患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HBe Ag、ALT、HBV DNA水平与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HBe Ag血清转换率为66.67%,与A、B组的41.67%、3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ALT复常率为91.67%,与A、B组的68.33%、7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为96.67%,与A、B组患者的51.67%、73.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与A、B组患者的15.00%、1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目前认为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株洲市一医院75例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分析,对比不同类型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普通α-2b干扰素(IFN)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36例给予普通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每次5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 28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1.0 μ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均为52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组与PEG IFN组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52.8%、60.7%;部分应答率分别为27.8%、21.4%;无应答率分别为19.4%、1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普通干扰素α-2b组,PEG-IFN α-2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分别是81.7%、85.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干扰素α-2b组与PEG-IFN α-2b组在52周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9.3%、57.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不同剂型的α-2b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答率相似,普通干扰素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DNA(HBV-DNA)、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HBV-DNA、免疫功能指标(CD4+、CD19+、CD8+)以及炎症因子[干扰素-γ(IFN-γ)、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HBV-DNA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CD4+水平升高,CD19+、CD8+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19+、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8.
经过采取以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预防策略,我国HBsAg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低到2006年的7.18%,即已由HBV感染高流行区过渡到中流行区(HBsAg<8%)。我国的丙型肝炎由于对血液传播途径阻断的预防,丙型肝炎的标化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3.2%降低到2006年的0.49%,考虑到某些特殊人群因素,估计我国丙型肝炎约有1000万人。我国的肝炎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新发的HBV感染者减少,但已经获得慢性HBV感染者所致的疾病负担仍重,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三部曲仍然威胁着已感染HBV/HCV的人群。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优化给予了大力资助。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预后,而且可以减少卫生经济负担。因此,亚太、欧洲和美国及我国最新乙肝/丙肝治疗指南均强调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丙肝治疗的关键。目前国际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目前主要是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可使相当部分人群获得治愈的良好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是肝病及相关专业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刊约请部分多年从事慢性肝病诊治的专家,就慢性肝病相关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指南对规范化诊疗给出建议。本期中的文章限于篇幅,内容虽远非全面和系统,但希望能提供给基层临床医生具体实践中的指导。尤其关于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干扰素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的关注焦点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临床肝脏病专科医生及相关专业医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多项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显著疗效。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就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乙型、丙型肝炎是临床的常见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注射液(商品名:派罗欣)是近年研发的一种新型干扰素,因其在血液中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故又称为长效干扰素,它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高的完全应答率。因此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一。临床治疗中,按传统排气注射法存在残留药液。为此,笔者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注射液的注射方法进行了改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