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江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7):1032-1033
目的对心肌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定时、定量分析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风险预测提供较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用116例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按时间段0~4h、~8h、~12h、~24h、~48h、~3d、~5d的血清检测cTnⅠ与Mb水平,同时对照46例正常血清进行结果比较并进行评估。结果AMI中cTnⅠ和Mb联合检测是合理的检测指标。结论CTnⅠ与Mb联合检测敏感性比单项检测要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冠心病人:稳定性型心绞痛(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于入院后即刻取血测定其血清IMA、hs-CRP及cTnⅠ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MI组三项指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的IMA与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UAP组比较AMI组的hs-CRP和cTn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IM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灵敏诊断指标;IMA、hs-CRP和cTnⅠ联合检测可评估ACS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指导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肌酸激酶(CK-MB),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IMI)的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方法:对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Ⅰ,Mb和CK-MB和Mb水平,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Ⅰ,CK-MB和MI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6%,83.9%和76.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cTnⅠ和Mb联合检AMI对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0%,阴性预期值为88.0%;同时检测CK-MB。结果相同。结论:cTnⅠ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MI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动态变化,探讨血清cTnⅠ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法检测34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观察组)术前,术后6、12、24、48、72h和32例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对照组)术前,术后12h的血清cTnⅠ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活性。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cTnⅠ水平和CK—M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h血清cTnⅠ水平和CK—MB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血清CK—MB活性术后6h开始升高,术后12~24h达高峰,术后48~72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血清cTnⅠ水平术后6h开始升高,术后12h达高峰,术后72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12h血清cTnI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K—MB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可引起心肌损伤。血清cTnⅠ水平检测优于血清CK—MB活性。血清cTnⅠ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肌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cTnI、CK-MB、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36例(观察组)与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在AMI发病的不同时间段,观察组血清cTnI、CK-MB、Mb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发病6-12h、12-18h和18h-24h的cTnI、CK-MB、Mb动态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05,P〈0.01);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优于单一检查(P〈0.05或P〈0.01),且血清cTrd特异性最高。结论血清cTnI、CK.MB、Mb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可提示AMI的发生、发展;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陛均优于单一检查的敏感眭,而特异眭以cTnI为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AMI患者 H-FABP、IMA及CK-MB、cTnT、Mb各指标在入院即刻、4 h、8 h、12 h、24 h 5个时间点的水平。结果在入院即刻(0 h),H-FABP 和 IMA 的敏感性优于 CK-MB、cTnT、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4 h时间点时,H-FABP、IMA、Mb的敏感性高于CK-MB、cTnT (P<0.05)。5种指标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院12 h及24 h,CK-MB、cTnT的敏感性达到峰值,与IMA、H-FABP敏感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H-FABP、IMA在发病8 h以内的早期胸痛患者中,诊断 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检测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对其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因胸痛拟诊冠心病患者114例,其中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患者34例为NIC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41例为UA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39例为AMI组,62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NICP组、UA组、AMI组胸痛发作3、6h血清中IMA、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图评估IMA、H-FABP、cTnⅠ以及IMA与H-FABP联合对ACS的诊断效能。结果胸痛发作3、6h,AMI组患者血清IMA[(87.48±16.17)、(92.63±14.70)u/mL]、H-FABP水平[(24.06±13.12)、(28.83±13.33)μg/L]均高于UA组[IMA(80.00±11.91)、(84.21±13.01)u/mL、H-FABP(17.19±6.11)、(18.96±6.95)μg/L]、NICP组[IMA(66.18±13.23)、(67.68±13.30)u/mL、H-FABP(2.97±1.18)、(3.35±1.23)μg/L]和对照组[IMA(63.40±8.83)u/mL、H-FABP(3.22±1.24)μg/L](P0.05),UA组高于NICP组和对照组(P0.05),NIC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3h时AMI组、UA组、NICP组和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AMI组血清cTnⅠ水平[(0.436±0.359)μg/L]高于UA组[(0.041±0.037)μg/L]、NICP组[(0.033±0.029)μg/L和对照组[(0.031±0.018)μg/L](P0.05),UA组、NICP组和对照组血清c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3、6h,血清IMA和H-FABP检测对ACS诊断的灵敏度[IMA(82.5%、85.9%)、H-FABP(81.3%、83.3%)]、阴性预测值[IMA(65.8%、72.1%)、H-FABP(69.4%、74.5%)]均明显高于cTnⅠ[灵敏度(10.0%、62.8%)、阴性预测值(30.8%、55.4%)](P0.05),且IMA联合H-FABP检测诊断ACS的灵敏度(97.5%、98.7%)、阴性预测值(93.1%、96.9%)均高于IMA、H-FABP、cTnⅠ单独检测(P0.05);当IMA最佳截断值为77.8u/mL时,诊断ACS的AUC为0.843(95%CI:0.790~0.888),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77.9%;H-FABP诊断ACS的AUC为0.920(95%CI:0.884~0.955),灵敏度为81.7%、特异度为100.0%。结论 IMA、H-FABP在心肌损伤早期(3h)即升高,检测IMA、H-FABP可对ACS进行危险分层,并排除NICP,联合检测IMA和H-FABP可提高诊断ACS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及脂联素(APN)水平,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胸痛发作在6h内的疑似AMI患者180例,其中108例确诊为AMI患者(AMI组),余72例患者为非AMI(NAMI组),同期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IMA(游离钴比色法)及APN(ELISA法)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AMI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41,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3,P〈0.01);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NAMI组(t=10.711,P〈0.01),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NAMI组(t=7.109,P〈0.01)。NAMI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5.079,P〈0.01),血清AP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016,P〉0.05)。早期AMI患者血清IMA水平与血清APN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9,P〈0.01)。结论:早期AMI患者血清IMA与血清APN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疑似早期AMI患者血清IMA与APN水平有助于AMI的早期临床诊断,也有利于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olublelectin-likeoxidizedLDLreceptor-1,sLox-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68例,按发病至采血时间间隔分为3h以内和3-6h两组,另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CS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sLox-1、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肌红蛋白(myobin,Myo)水平。对各指标单独及“sLox-1+cTnⅠ”和“Myo+cTnⅠ”联合检测诊断ACS的诊断性能进行评价。结果ACS患者在发病3h以内和发病3-6h的血清sLox-1、cTnⅠ和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病3h内血清sLox-1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敏感性(82.8%)、特异性(95.0%)等诊断性能参数均优于cTnⅠ和Myo。发病3h以内及3-6”sLox-1+cTnⅠ”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和0.971,且各诊断性能参数多优于“Myo+cTnⅠ”联合检测。结论血清sLox-1水平诊断发病早期AC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cTnⅠ联合检测时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Ⅰ(cW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酸(UA)含量变化的测定,探讨阻止AMI的发生发展,达到抢救生命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监测76例AMI患者cTnⅠ、hs—CRP,UA水平。结果单纯AMI患者cTnⅠ、hs—CRP,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合并二型糖尿病者(T2DM)hs-CRP,UA高于单纯AMI组(P〈0.05),而合并T2DM者心肌肌钙蛋白Ⅰ与单纯AM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Ⅰ、uA和hs-CRP与AM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cTnⅠ、hs-CRP和UA联合检测,有助于对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Ⅰ(cTn 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胸痛患者113例,3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胸痛发作至采血时间窗分为3h以内组52例和3~6h组61例;根据临床最后确诊分为非缺血性胸痛组(NICP)31例和ACS组82例,其中ACS组又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18例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13例;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方法测定血清IMA,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和cTn Ⅰ.采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分析比较各组患者IMA、D-二聚体、cTn Ⅰ水平变化,并采用x2检验分析评价其单独和联合应用对ACS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结果 ACS患者中的UA组、NSTEMI组、STEMI组血清IMA水平分别为(0.722±0.181)、(0.601±0.122)、(0.631±0.153)吸光度单位(ABSU)、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0.485±0.124)、(0.571±0.181)、(0.748±0.094) mg/L,血清cTn Ⅰ水平分别为(0.076±0.027)、(0.059±0.038)、(0.065±0.015) μg/L,均高于NICP组[血清IMA(0.338±0.065) ABSU、血浆D-二聚体(0.368±0.078) mg/L、血清cTnⅠ (0.022 ±0.007) μg/L]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MA (0.292±0.058) ABSU、血浆D-二聚体(0.267±0.052) mg/L、血清cTnⅠ (0.029±0.0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13、3.289和3.521,P均<0.05).胸痛3h以内组和3~6h组ACS患者血清IMA水平分别为(0.665±0.104)、(0.520±0.073)ABSU,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92±0.058) ABS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8,P<0.05).胸痛3~6h组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cTn Ⅰ水平分别为(0.634±0.213) mg/L和(0.079±0.032)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267±0.052) mg/L及(0.029±0.01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4.24和3.46,p值均<0.05).单独应用IMA诊断ACS的敏感度为85.36%、特异度为70.97%、准确性为81.42%,IMA、D-二聚体及cTn Ⅰ联合应用诊断ACS的敏感度为97.56%,特异度为58.06%、准确性为86.73%.结论 血清IMA是ACS发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优于cTn Ⅰ和血浆D-二聚体对ACS发病早期的心肌缺血诊断作用.联合检测IMA、D-二聚体及cTn Ⅰ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ACS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床边快检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二项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96例疑似ACS患者的血液标本,在不同时段,同时进行cTnⅠ和Mb的测定。结果:在确诊的87例AMI早期诊断中,cTnⅠ阳性出现滞后,3h内测定的阳性率为16.1%,显著低于Mb的阳性率(72.4%),P〈0.01;24h内测定cTnⅠ的阳性率为100%。结论:在急诊科床边快检cTnⅠ与Mb对AMI的早期诊断非常必要,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FABP与cTnI、CK、Mb、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中的lI缶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1例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这些患者血清中的cTnI、CK、Mb、CK—Mb,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25例,同期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H—FABP的诊断价值。结果:AMI组的H—FABP水平(73.35±56.73)μg/L最高,UAP组(13.50±5.64)μg/L次之(P〈0.01);NCCP组(4.07±3.27)μg/L与对照组(3.42±1.53)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ABP诊断AMI敏感性(96.7%)明显优于cTnI诊断敏感性74.5%(P〈0.05);H—FABP与cTnI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就更高达0.908。结论: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组的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CK-MB在AMI发生后2~6 h升高,12~24 h达到高峰;cTnI在2~6 h升高,12~24 h达到高峰,24~72 h依然升高,半衰期更长.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Ⅰ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急性胸痛来本院就诊的患者95例,在胸痛≤1h、3h、6h、12h、24h连续监测IMA、Mb、CK~MB、CTnI4项指标,观察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组入院:在胸痛≤1hIMA、Mb、CK—MB、CTnI敏感性分别为81.0%、38.1%、28.5%、14.2%,IMA敏感性与其他3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胸痛≤3h时IMA、Mb、CK—MB和CTnI4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5.3%,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早期,IMA是一个比较灵敏的指标,IMA、Mb、CK—MB、CTnI联合检测诊断缺血性心脏病,明显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MA)、肌红蛋白(Mb)和正常对照组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高唐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心内科就诊且确诊为AMI的11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研究组患者入院0.5 h、6 h、12 h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MA、Mb和cTnI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血清IMA、Mb和cTnI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指标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在患者入院0.5 h、6 h、12 h后,研究组血清IMA水平[(128.35±13.53)U/ml,(104.27±11.64)U/ml,(84.73±6.97)U/ml]、Mb水平[(161.83±15.64)μg/L,(311.44±40.92)μg/L,(470.45±46.81)μg/L],cTnI水平[(0.31±0.05)μg/L,(12.56±2.73)μg/L,(74.84±6.37)μg/L],与对照组血清IMA、Mb和cTnI水平[(32.34±3.57)U/ml,(51.47±8.53)μg/L,(0.27±0.03)μg/L]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2,52.21,67.46;均P<0.01)。在患者入院12 h后,IMA、Mb和cTnI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0.58%、86.65%、59.63%,特异度分别为45.14%、34.57%、88.32%,准确度分别为72.81%、75.48%、89.56%;IMA+Mb+cTnI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4.34%、91.56%、92.69%。IMA、Mb、cTnI单项检测及IMA+Mb+cTnI联合检测诊断AMI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618,0.582,0.822,0.914,IMA+Mb+cTnI的AUC最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优于IMA、Mb和cTnI单项检测。 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IMA、Mb和cTnI的联合检测,可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对早期排除和确定诊断AMI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水平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84例(ACS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根据胸痛发生时间将ACS组分为0~2、3~4、5~6、7~12、13~24 h 5个亚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GPBB、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结果 ACS组GPBB、cTnT、Mb水平分别是(5.74±2.67)、(1.10±2.18)、(276.30±378.26)ng/mL ,对照组分别是(3.25±0.77)、(0.01±0.01)、(35.85±10.73)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0~2 h组GPBB阳性率(76.47%)明显高于cTnT (35.29%)及 Mb(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 h组GPBB ROC曲线下面积(AUC)比cTnT、M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分别为0.922、0.732、0.823)。结论 GPBB可以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就诊的AMI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MyBP-C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Ⅰ、CK-MB、Myo浓度,分别对观察组入院时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小于4h患者与大于或等于4h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h患者与入院时的血清cMyBP-C、cTnⅠ、CK-MB和Myo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MyBP-C、cTnⅠ、CK-MB、Myo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大于或等于4h的患者与小于4h的患者相比血清cMyBP-C、cTnⅠ、CK-MB、Myo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小于4h的患者,血清cMyBP-C、CK-MB、Myo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Ⅰ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2h与入院时相比,血清cMyBP-C、CK-MB浓度下降,血清cTnⅠ、Myo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MyBPC、cTnⅠ、CK-MB和Myo在AMI患者中的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升高,血清cMyBP-C、CK-MB、Myo浓度在AMI患者发病4h内即开始升高,故可以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行急诊PCI术后12h血清cMyBP-C、CKMB浓度较入院时下降,故可以为PCI术后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8例AMI患者、4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1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血清中的cTnI、Mb、CK—MB的含量,与3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并对AMI患者在胸痛发生不同的7个时段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AMI患者入院时cTnI、Mb、CK—MB含量增高,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3%、71.4%、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I在sM组中未检出,在UAP组中阳性率为7.5%,且均值小于临界值。cTnI、Mb在AMI发生5h内呈显著升高,3项指标的高峰值在8~16h段,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I7d时血清中的含量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在AMI早期诊断价值上cTnI、Mb、CK—MB基本相同,Mb虽然敏感性高于CK—MB,但在非AMI疾病中也有一定阳性率,故特异性不如cTnl;而cTnI在血清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有独特的特异性和更宽的诊断时间窗,诊断有效性明显优于CK—MB,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各指标联合测定,可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排除AMI。  相似文献   

20.
胡娟玉  李礼 《江西医学检验》2014,(3):297-298,306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红蛋白(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AMI患者和50例对照者进行H-FABP 、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检测,并计算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AMI方面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在胸痛发作6 h内的AMI患者,H-FABP 和Mb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TnT (P<0.05)而且H-FABP 和Mb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联合H-FABP 和Mb检测是早期AMI的灵敏与可靠指标,对AMI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