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康复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时佩戴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每例患者患侧手功能在入组时和疗程2个月后分别进行Fugl—Meyer手功能(FMA)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P〈0.01);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2个月后简式Fugl—Meyer手功能评分和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合并上肢屈肌痉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配戴抑制器。结果 12周后两组均有疗效,但治疗组上肢运动有关的Fugl-Meyer评分、肩肘关节活动度评分、痉挛及AD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在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康复训练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偏瘫并出现上肢屈肌痉挛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训练,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肱二头肌痉挛评分[(2.25±0.48)分]、腕屈肌群痉挛评分[(2.36±0.3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51.36±6.01)分]、MBI评分[(62.09±8.65)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培强  苗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533-25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脑卒后肌肉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对40例脑卒中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电针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肌肉痉挛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治疗组临床治愈率(45%)高于对照组(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42,P&;lt;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状态的治疗中,电针与康复结合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肌肉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五子散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五子散包推熨及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一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P〈0.05)。结论:在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五子散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脑卒中后SHS能更好地缓解肩痛、手肿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肘肌痉挛的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伴患侧上肢肱二头肌痉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安慰性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IEMG[分别为(24.7±12.5)μV?s和(32.3±13.7)μV?s]、上肢FMA评分[分别(46.3±6.9)分和(41.4±7.7)分]及MBI评分[分别为(63.0±11.0)分和(56.2±11.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疗效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可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屈肘肌痉挛,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疗法值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肘伸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43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44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FMA-UM)以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肌电积分(i EMG)及协同收缩率比较。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ADL和FMA-UM评分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均上升,M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ADL和FMA-UM评分为(51.36±7.03)、(34.71±4.07)分,均高于对照组[(44.58±5.70)、(27.52±3.05)分],观察组MAS评分为(2.12±0.29)分,低于对照组[(3.19±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肘关节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i EMG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对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方法 80例屈肌痉挛并发肩关节半脱位的脑卒中患者,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组在康复时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治疗前后测量X线片肩峰至肱骨头间距(AHI),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AHI、改良Ashworth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佩戴简易上肢屈肌痉挛抑制器进行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脑卒中患者屈肌痉挛,减轻肩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正弦调制中频电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进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的咽水试验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6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弦调制中频电疗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肌电积分值(IEMG)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肘关节屈肌(肱二头肌)痉挛进行量化评定,并建立与改良Ashworth分级相对应的肌电积分值量化区间。方法 参照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将90例受试者进行分组,其中0级20例、Ⅰ级16例、Ⅰ16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记录上述受试者在肘关节持续被动屈伸时肱二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试者各Ashworth分级所对应的肌电积分值范围如下,Ashworth分级为0级对应1.3-12.Ⅰ(6.7±5.4)νV·s;Ⅰ级对应4.6-12.3(8.5±3.9)μV·s:Ⅰ级对应15.3—28.4(21.8±6.6)μV·s;Ⅱ级对应37.2—68.9(53.1±15.6)μV·s;Ⅲ级对应82.3—144.1(113.2±30.9)μV·s。除Ashworth分级为0级与Ⅰ级所对应的IEMG范围有重叠,IEMG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各Ashworth分级所对应的IEMG范围均无重叠,IEMG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积分值可对除Ashworth分级为Ⅰ级以外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屈肌痉挛进行客观评定及量化分级。  相似文献   

12.
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头针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对照组 ,每组 2 0例。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评分法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 ;针康组优于康复组、头针组 (P <0 .0 5)。结论头穴丛刺方法结合康复技术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松  刘飞  张保  李梦莹  王俊华  高峰 《中国康复》2019,34(5):231-234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sEMG)观察蝶形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蝶形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改良Ashworth量表(MAS)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肌张力大小,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肘、腕关节屈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蝶形浴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减轻因痉挛导致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运动想象(MI)的闭环式脑机接口(BCI)在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中的大脑运动皮质激活状态评估与治疗效果。方法:将6例有上肢手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I-BCI组(3例)和MI组(3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MIBCI组进行为期1个月,每周3次的闭环BCI的康复训练,MI组为同等量的运动想象训练。在治疗前和1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CI脑电评估,针对上肢手进行改良Ashworth评分(MAS)、上肢Fugl-Meyer评估(FMA)和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MI-BCI组在治疗结束后1周再进行一次脑电评估。结果:经过1个月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FMA、MSS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MI-BCI组较MI组在脑区激活上更为明显。结论:基于运动想象的闭环式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大脑的脑区激活,从而有利于其皮质重塑,促进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小组模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8周治疗后,2组患者FMA-UE、UEFT评分、M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UEFT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MBI指数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训练疗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