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解剖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尺腕关节的关系.方法 采用12具成人截肢手术新鲜上肢标本,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组成及各成份的形态、走行及附着点,并研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与桡尺远侧关节及尺腕关节的关系.结果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成份包括三角纤维软骨盘(TFC)、半月板近似物、远侧桡尺背侧韧带、远侧桡尺掌侧韧带、尺侧腕伸肌下键鞘、腕尺侧副韧带、尺三角韧带、桡尺三角韧带和尺月韧带.其中,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与近排腕骨间的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止点互相融合,三者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类似一角形关系结构.结论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是腕部解剖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多种坚韧组织复合体,作为整体来维持桡尺远侧关节及尺腕关节的稳定性;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和月三角骨间韧带共同在维持尺腕关节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146例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患者进行疗效分析。方法:按照急慢性损伤施以不同治疗措施,6周后进行Robbins腕关节评分。结果:146例患者优102例,良21例,可14例,差9例,总优良率为84.25%。其中急性损伤的57例治疗后评分均在8分以上,慢性损伤中有9例因为病程过长,治疗效果较差。结论:腕三角软骨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治疗效果良好;慢性损伤易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尚清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9)
目的 观察健侧阳谷穴留针运动配合局部放血治疗三角软骨盘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6例三角软骨盘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健侧腕关节阳谷穴留针,伤侧腕关节进行屈伸、内收外展运动,活动度到可活动最大范围,同时配合局部放血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腕关节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采用Mayo评分法.结果 经过治疗后,治愈率高达94.44%;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1.79±3.13)分、功能状态为(21.43±3.34)分、活动范围为(20.48±4.62)分、握力评分为(20.56±4.39)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健侧阳谷穴留针运动配合局部放血治疗三角软骨盘损伤可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高腕关节功能状态,增加活动范围和握力,其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其中,无明显外伤史29例,有外伤史21例。采用自旋回波(SE)、快速自旋回波(FSE)、梯度回波(FET)和反转恢复(STIR)序列成像,常规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结果 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在MRI影像上均有异常表现,其中软骨信号异常改变8例,软骨局限性变薄或碎裂7例,骨软骨压迹3例,软骨凹凸不平(皱褶)7例,软骨连续性中断16例,软骨缺损6例,软骨缺损伴关节内游离软骨体3例;还发现关节镜无法观察到的骨挫伤、隐匿性骨折等改变。结论低场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检查诊断中具有价廉、无创、显现率及诊断率高等优势,可较好地评价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范围及程度,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关节镜手术结果和MRI图像,评价MRI不同序列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采用5种序列扫描:SE序列T1WI、梯度回波序列GRE、FSE序列T2WI、快速反转恢复压脂序列STIR、三维压脂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对结果与关节镜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5种序列诊断软骨损伤的准确度有明显差异,3D-FS-SPGR准确度最高,Kap-pa值为0.780。其次为T1WI,Kappa值为0.671。FSET2WI,Kappa值为0.662。STIR,Kappa值为0.593。GRE,Kappa值为0.511。结论 3D-FS-SPGR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为最高,必须与其他序列检查相结合;关节软骨下骨髓信号异常对关节软骨损伤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MRI水激励(WE)技术在显示膝关节软骨的价值.方法 应用WE序列(T1-FLASH-WE)及脂肪抑制序列(T1-FLASH-FS)对25例志愿者及32例疑诊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单膝关节进行检查,获得膝关节各软骨的3D图像,并利用3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横断面和冠状面3D重建.分析T1-FLASH-WE及T1-FLASH-FS序列对软骨病变的显示及检出能力,计算其对关节软骨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两种序列在显示膝关节软骨SNR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FLASH-WE和T1-FLASH-FS显示软骨与关节液的CNR为(82.7±1.3)vs.(142.5±2.1),软骨与骨皮质的CNR为(143.6±2.8)vs.(161.8±3.6),软骨与骨髓的CNR为(145.9±2.6)vs.(168.7±3.7),软骨与肌肉的CNR为(54.3±3.4)vs.(48.6±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FLASH-WE序列可以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的结构,可作为膝关节软骨成像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FS-3D-FISP扫描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能力,为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对临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成像,对MR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 与关节镜对照,34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MR检查结果:FS-3D-FISP序列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7%、Kappa值为0.818.结论 FS-3D-FISP序列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关节软骨损伤的三维成像有利于临床术前对重度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立体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猪关节软骨损伤MR成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MR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关节软骨损伤病变的能力及测量病变大小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新鲜猪膝关节,以外科方法制作2~4级的关节软骨损伤标本并进行MR扫描,最后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并测量,与标本的实际测量结果相对照. 结果 按照1、1.5、3 mm扫描层厚分组,3、4级损伤的SSD三维重建图像测量值的平均百分误差比较,P<0.01.SSD和MIP 2种三维重建方式测量误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测量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1).SSD三维重建图像对4级损伤测量的百分误差最小.3、4级损伤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测量关节软骨病变大小在1 mm扫描层厚的SSD三维重建图像上较二维磁共振图像更为准确(P<0.05). 结论 三维重建测量误差的大小与MR扫描层厚、三维重建方式、损伤区的大小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程度等有关.关节软骨的三维重建图像能够较真实的反映关节软骨表面的不规则形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纵韧带损伤的MRI影像学分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65例胸腰椎骨折手术前后MRI影像回顾性分析,对后纵韧带损伤MRI分级,分析手术前后后纵韧带损伤分级与椎管间接减压效率间的关系。手术探查后纵韧带损伤情况,进一步验证后纵韧带MRI分级与术中探查的一致性。结果 MRI检查可显示后纵韧带损伤程度,Ⅰ级损伤为韧带走形方向改变,Ⅱ级损伤为韧带部分撕裂,Ⅲ级损伤为韧带完全断裂。后纵韧带术前分级与术中探查具有极高一致性,MRI分级与间接椎管减压效率密切相关。结论MR检查是明确后纵韧带损伤程度的检查技术,后纵韧带损伤MR程度分级有助评价胸腰椎中柱损伤情况,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对评价胸腰椎损伤的间接椎管减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金属结扎丝对头部MRI的影响及Propeller技术在消除头部金属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上颌前牙因外伤松动、脱位的患者,用金属结扎丝结扎固定后分别用FSE序列Tl加权像,普通EPI扩散加权成像序列(EPIDWI)、Propeller扩散加权成像序列(Propeller DWI)成像并进行对比。结果10例患者在FSE序列T1加权像矢状面MRI中均有重度的磁敏感伪影;普通EPIDWI序列颅脑解剖组织处有明显的磁敏感伪影;Propeller DWI技术能明显减少磁敏感伪影生成满意的影像。结论金属结扎丝对颌面部及颅脑MR成像有较大的影响;Propeller DWI成像技术能明显消除磁敏感伪影获得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理想影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39-142
目的探究颈髓损伤的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46例疑似颈髓损伤患者(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以及同期4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46例疑似颈髓损伤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均实施常规MRI与DTI技术检查,对比46例疑似患者及40例体检者的MRI与DTI技术检查结果、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诊断颈髓损伤的准确率为97.56%,将该检测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可知,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表现与DTI技术诊断颈髓损伤的敏感度为97.50%(39/40),特异度为66.67%(4/6);40例颈髓损伤患者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但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急性颈髓压迫组、慢性颈髓压迫组、颈髓慢性压迫合并急性压迫组患者之间的ADC值和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髓损伤患者采取常规MRI与DTI技术检查进行诊断切实可行,可为临床医师诊断颈髓损伤及其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脊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脊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并与最终手术等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MRI在韧带、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软组织、椎体挫伤方面的诊断均优于CT,而CT在椎弓骨折及骨折线方面优于MRI,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者在脊柱曲度变化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在韧带、脊髓、神经根损伤及脊髓、椎体挫伤中的诊断价值要高于CT,但在无移位的骨折线方面次于CT,两者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原发性帕金森(PD)的临床表现与MRI的区别。方法 对19例VPS和15例PD进行临床特征与MRI表现的综合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VPS以四肢强直-行走困难为主(89.5%),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病改变,包括基底节区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100%),PD以一侧或双侧肢体震颤为主(93.3%),MRI有部分表现为脑萎缩(40%)或苍白球钙化(33.3%)。结论 VPS的临床表现与MRI改变不同于PD,治疗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秦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5):41-43
目的探讨小灶性脑挫伤MRI检查特定序列的价值和检查时机选择的意义。方法使用安科0.2TOPEN WARK II扫描机,选择SE序列,颅脑横断面扫描,层厚10mm;扫描参数:T1WI TR300/TE19ms;轻度T2WITR1600-1800/TE80ms;重度T2WI TR5000/TE102ms。检查时间:外伤后12-72小时。脑内挫伤灶界定在3-15mm。对79例小灶性脑挫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小灶性脑挫伤于伤后12-72小时,采用轻度T2WI易被检出,病变发生于灰质区、白质区或灰白质交界区,呈小片状等T1长T2信号。病变可多发。结论合理选择脑外伤的MRI检查时间和扫描序列,可更准确的显示脑内小挫伤灶。 相似文献
18.
MRI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和损伤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前交叉韧带正常和1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正常的前交叉韧带在矢状位上呈一连续笔直的T1WI、12WI均为低信号的带状影.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4例(韧带内形成假瘤1例),韧带外形不规则4例、韧带水平走向2例和韧带信号增高9例.结论 MRI是一种首选的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