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8月12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程度分两种类型:Ⅰ型局部浸润型,Ⅱ型广泛浸润型或癌性穿孔并内瘘形成。本组12例均行手术治疗,分别采取姑息性手术2例,右半结肠连同十二指肠浸润灶局部切除9例,右半结肠连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1例.十二指肠缺损单纯修补6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术后无肠瘘及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根据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不同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改善病情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经验,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年来多原发性大肠癌14例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同时癌9例,异时癌5例。14例共37个癌灶,分布部位:乙状结肠8个,脾曲6个,横结肠6个,肝曲5个,升结肠3个,降结肠2个,直肠4个,盲肠3个。病理类型:腺癌19个,管状腺癌7个,黏液腺癌7个,乳头状腺癌2个,未分化癌1个,息肉恶变1个。Dukes分期:B期26个,C期10个,D期1个。14例中21例次手术,半结肠切除11例次,扩大左半结肠切除5例次,结肠次全切除2例次,全结肠切除2例次,姑息性切除1例次;无手术死亡。14例均随访1~19年,3例死于脑出血或自然死亡,11例至今生存4~17年。结论:多原发性大肠癌,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手术,预后好,异时癌比同时癌效果好。术式选择以半结肠或扩大半结肠切除为主,必要时才考虑全结肠切除。术后应定期结肠镜随访。  相似文献   

3.
胰头癌侵犯胰后大血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胰后大血管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切除受侵犯血管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 2 5例胰头癌及 1例复发性十二指肠癌胰后大血管受侵犯者。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胰瘘 4例 ,胆瘘 2例 ,均经保守疗法治愈。无血管手术并发症发生。 2 6例获随访2 .5~ 6 .5 (中位时间 4.5 )年 ,平均生存期为 5 6个月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6 .1% ,88.4%和5 7.5 %。结论  ( 1)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作为术前诊断血管受侵犯的实用、可靠方法。 ( 2 )胰头癌侵犯血管时 ,应积极采用切除受侵犯血管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合理、安全、有效、可行 ,能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作者等采用Roux-en-Y吻合术治疗十二指肠疾病18例,其中十二指肠严重损伤5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5例.十二指肠肿瘤3例,P-j综合征2例.十二指肠淤滞症2例,十二指脖梗阻坏死1例。死亡率和瘘发生率均为5.6%。作者认为本术式适应于十二指肠肠壁缺损性病变和十二指肠肠腔梗阻性病变的治疗。其优点主要是对十二指肠肠壁缺损修补同时形成有效的十二指肠腔内减压,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肝曲癌侵犯门静脉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right hemicolectomy,RH)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血管端端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2004-2011年吉林大学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行右半结肠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术后血管进行端端吻合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肿瘤完全切除,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结肠肝曲癌极易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及(或)门静脉,行右半结肠癌根治切除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切除后均未间置人工血管进行端端吻合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自1990--2004年,我们共对16例结肠肝曲癌侵犯十二指肠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外科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对近5年间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发生手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胆瘘5例,腹腔内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而愈,无手术死亡。在行肿瘤切除术的20例中,15例获随访,存活最短时间为11个月,最长时间3年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年9个月,1年生存率86.7%(13/15), 3年生存率13.3%(2/15)。其他各种内外引流术式16例,术后生存5~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短期内黄疸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不能切除者应力争行各种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诊断和治疗手段。结果 病理类型为腺癌42例、平滑肌肉瘤4例、类癌1例;好发部位为降段(35例),尤其是乳头区(28例)。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上腹疼痛、黄疸、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体重减轻。诊断手段为纤维胃十二指肠内镜、胃肠钡餐、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B超及CT检查。本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和姑息性手术20例。手术死亡率2.2%(1/45),术后并发症20.0%(9/4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Ⅰ-Ⅲ期腺癌治疗效果好,3,5年生存率分别达50.0%和31.8%,姑息性手术无获得长期生存者。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依据B超、CT和ERCP诊断,对无远处转移的肿瘤应积极争取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晚期肿瘤可行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辅助下的结肠直肠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腹腔镜下为 2例直肠中下段癌行全直肠系膜切除 ,为 1例乙状结肠癌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为 1例结肠肝曲肿瘤行手助腹腔镜结肠肝曲肿瘤切除术。结果 :4例手术均获成功 ,无死亡病例 ,无并发症发生 ,手术平均 16 0min ,平均失血 4 0ml(10~ 10 0ml)。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的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临床表现为急腹症时诊断治疗和误诊误治、漏诊漏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18例结肠癌中呈急腹症表现56例的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56例结肠癌临床表现为腹内脏器急性炎症型27例,急性肠梗阻型18例,急性消化道出血型7例,急性腹内脏器穿孔型3例,急性腹内脏器缺血型1例;术前确诊33例,误诊23例均在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确诊;56例均经手术治疗,属右半结肠癌40例(盲肠癌3例、回盲部癌5例、升结肠癌24例、结肠肝曲癌8例),其中伴肠梗阻9例,出血4例,结肠穿孔1例。左半结肠癌16例(横结肠中份偏左侧癌1例,结肠脾曲癌5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5例),其中伴肠梗阻9例,出血3例,结肠穿孔2例;病理报告结肠腺癌38例,粘液癌13例,未分化癌5例。盲肠癌伴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例、阑尾脓肿1例),回盲部癌伴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升结肠癌伴阑尾炎3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结肠脾曲癌侵犯胰腺脾脏2例,其中伴胰腺炎1例,脾梗塞1例;56例术后临床治愈出院39例,好转10例,死亡7例。结论结肠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明显,由于癌肿所在部位及临近受侵犯脏器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呈多样性,容易误诊及漏诊,但只要医生加强责任心,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重视,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了解其发生、发展及演变经过,借助必要的辅助检查,大多数病例术前是可以确诊的;结肠癌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临床表现:黄疸9例,上腹部痛7例, 消化道出血6例,上腹部包块3例,呕吐1例。结果:诊断手段及确诊率: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83.3%(15/18);十二指肠X线低张造影检出率为82.3%(14/17);9例行腹部CT检查,7例显示肿瘤;1例行 MRI检查,显示肿瘤。手术治疗16例,肿瘤切除率68.8%(11/16)。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及区域肿大淋巴结切除1例,十二指肠球部加部分胃切除术1例,胃肠、胆肠吻合术5例,根治性切除率为62.5%(10/16)。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9/10),40.0%(4/10),30.0%(3/10)。行胃肠、胆肠吻合术后生存期时间6~15个月。结论: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能诊断各段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获得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癌侵犯胃肠道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儿月至2004年8月期间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伴有胃肠道侵犯的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并于扫描前饮入对比剂使上消化道充盈。结果8例中有2例胃窦受侵。6例十二指肠受侵,3例结肠肝曲受侵。术前CT诊断较为肯定的有2例胃窦和4例十二指肠受侵,表现为胆囊与受侵器官之间脂肪间隙不清、受侵处胃肠壁增厚、肿块形成、管腔狭窄等征象;对3例结肠肝曲受侵CT均不能肯定诊断。结论CT对判断胆囊癌是否侵犯胃和十二指肠有一定作用。但是对结肠肝曲受侵较难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1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1年间收治的 14 6例原发性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情况。 14 6例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行不规则肝切除 99例 ,半肝切除 2 8例 ,右三叶切除 4例 ,包括术前行TACE后获得二期切除 19例 ;6例同时行门静脉切开取栓术。另 15例仅行活检 DDS ,术中行DDS治疗者 10 5例。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0 .3 % ,术后 1个月内病死率1.4% ,术后 1,3 ,5年和 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5 6.6% ,3 0 .2 % ,14 .4%和 2 .1%。结论 巨大肝癌仍以手术切除为主 ,疗效满意。结合TACE、门静脉取栓和DDS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 对10年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 8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部位 :乳头区 64例 ,降段 11例 ,其他部位 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 (5 7例 ) ,黄疸 (5 3例 )和消化道出血 (4 1例 )。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 (72例 ) ,胃肠道间质瘤 (5例 ) ,恶性淋巴瘤 (3例 )次之。 3 6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 ,3 1例行姑息性手术 ,15例未进行外科治疗。本组病例随访患者 5a生存率 2 .4%。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 ,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 ,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15.
中央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目的 总结特殊部位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32例瘤体位于肝中央区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均采用包膜外剥离术,全部肝海绵状血管瘤均被成功切除,术中出血量50~10 000mL,12例患者术中进行了输血,输血量400~4 000mL。术后发生胆漏(1例)、膈下积液(1例)和右侧胸腔积液(3例)等并发症5例(15.6%)。术后死亡1例(3.1%)。随访26例,平均随访(3.09±0.93)年,血管瘤无复发。结论 熟悉肝脏的解剖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包膜外剥离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气钡造影13例,10例(769%)诊断肿瘤;十二指肠镜检查14例,发现肿瘤13例(93%)。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者11例,占50%。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6例,有2例生存已达6年。良性肿瘤7例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已有2例生存12年。结论内窥镜及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