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眼轴(AL)、屈光度、前房深度(ACD)及角膜屈光力的相互关系及高度近视的成因。方法将高度近视患者191例(375眼)分为3组:A组为高度近视43眼(-6.25~-10.00D),B组为超高度近视(-10.25~-15.00D)116眼,C组为超高度近视(≥-15.25D)216眼,分别测量3组患者AL、屈光度、ACD及角膜屈光力K1、K2值,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A组AL(26.68±1.50)mm、B组(28.46±1.44)mm、C组(31.01±1.84)mm,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屈光力K1、K2值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DSCVA)随屈光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A、B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屈光度与AL呈正相关(r=0.382、0463、0.592,P<0.05或P<0.01);C组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K1、K2值及ACD呈正相关(r=0.184、0.208、0.306,P<0.05或P<0.01);A、B、C组AL与角膜屈光力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角膜屈光力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探讨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屈光力、眼轴与近视程度的关系。利用A超、角膜地形图仪测定688只近视眼的上述参数,分低度、中度、高度、超刘度近视4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近视程度增高,眼轴相应延长,两者呈高度正相关;角膜中央屈光力相对保持稳定;角膜有变薄趋势,但变化幅度很小。眼轴测定有助于近视程度与近视手术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近视屈光度与眼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近视屈光度的变化与眼轴长短变化的关系,探讨近视屈光度与眼轴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双眼近视或近视并有轻微散光患者的资料,分别测量其双眼眼轴长度,比较低度、中高度近视眼轴长与屈光度的区别,再随机从中选取30例患者做1年随访,观察不同程度近视屈光度与眼轴变化的区别。结果中、高度近视眼的眼轴普遍比低度近视眼的眼轴长,眼轴越长则近视屈光度变化越快。结论眼轴长是近视形成的一个因素,眼轴的增长与近视屈光度的增长呈正相关,近视屈光度与眼轴的增长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赵玲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12):1155-1156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眼轴与屈光度关系。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门诊患者 1 0 0例 (2 0 0只眼 ) ,屈光度在- 6 .0 0~ - 1 5 .0 0D之间进行眼轴长测定。结果 ①高度近视眼矫正视力随屈光度增加而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②随着近视眼眼轴延长 ,屈光度增加。结论 高度近视可使眼球发生一系列病变 ,眼轴延长只是其中一项因素 ,可导致视功能受损。高度近视眼已超出屈光不正范围 ,是一种综合性眼病 ,要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规则性的相关关系。
方法:对近视患者眼1472只(其中男性眼715只,女性眼757只)、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61只和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58只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角膜平均屈光力(ACP)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的相关关系。
结果:ACP与SRI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和0.131,P<0.01);PRK术后1年,ACP与SRI之间无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077,P=0.330);LASIK术后1年, ACP与SRI之间无相关关系(偏相关
系数为-0.070,P=0.385)。
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规则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屈光手术可以改变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测量近视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 ,分析角膜屈光力、眼轴和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PRK治疗的患者中 ,根据屈光度将 2 78例 (538只眼 )患者分成低、中、高和超高度四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定角膜屈光力 ,A型超声波测定眼轴及角膜中央厚度 ,数据用Exce 197软件计算处理。结果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 (4 4 0 1± 1 54D)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 (4 3 10± 1 4 0D) ,P <0 .0 1。 (角膜总屈光力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 ;角膜中央厚度与屈光度的大小无关 ,各屈光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眼轴随屈光度的增大而延长 ,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在近视眼中 ,眼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度数越高 ,眼轴越长 ,而角膜屈光力不起作用或作用甚微。角膜中央厚度与近视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回汉族近视眼青年角膜厚度及角膜屈光力的调查马俊成,祁明信,丁晓琴,继东元,柏学民1992年4月至10月,我们对要求行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的近视眼患者进行了角膜厚度及角膜屈光力的测定;1临床资料本次共调查243人,483只眼。其中男125人,249只眼,女... 相似文献
10.
探讨眼轴、角膜屈光力和眼压对近视度的影响。方法对301眼不同程度近视患者的眼轴、角膜屈光力和眼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1眼近视眼轴平均为(25.48±1.21)mm,低、中、高、超高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中央屈光力为(42.39±1.64)D,低度与中、高、超高度组间及中、高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超高度与中、高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眼压为(13.04±2.88)mmHg,超高度近视组眼压明显升高,超高度与中、高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近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除眼轴明显延长外,角膜屈光力亦明显增加,超高度近视眼压明显升高,提示角膜的薄弱、眼压的升高对近视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使用美国产DGH-4000型A超扫描角膜测度仪及国产KN-1500型A型眼轴测定仪测量近视患者326人,611眼,结果:眼轴长度随近视度数增加而延长,相近近视度数的男性眼轴比女性长;随近视度数增长,角膜中央厚度并不相应减小。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因此角膜厚度与近视度数无关,眼轴长度与近视度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发生夜间眩光的手术前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术后至少6月以上的55位(108眼)双眼高度近视患者(等值球镜-6.0D以上)进行夜间眩光发生情况的调查。患者术前等值球镜(SE)-8.32(s=1.96)D(-6.0D~-15.87D),所有手术均为标准的LASIK手术,调查时间为术后6~12月间,平均8.8(s=1.6)月。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患者发生术后夜间眩光的危险因素。【结果】55位患者中,18(32.7%)位患者发生了夜间眩光,几乎所有的眩光患者均为双眼对称性发生。发生眩光眼和无眩光眼在暗瞳孔直径、拟矫正的等值球镜和是否采用过渡区切削上有显著差异(P=0.00,0.01,0.04)。对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暗瞳孔直径、拟矫正的等值球镜以及无过渡区切削是发生夜间眩光的显著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瞳孔直径为最显著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达3.23倍。而最小光区直径对术后的夜间眩光的预测性不大(P〉0.05)。【结论】对于非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暗瞳孔直径、试图矫正的屈光度以及是否采用过渡区切削为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夜间眩光的显著危险因素, 当最小光区直径在5mm以上时。光区大小与夜间眩光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发生夜间眩光的手术前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术后至少6月以上的55位(108眼)双眼高度近视患者(等值球镜-6.0D以上)进行夜间眩光发生情况的调查。患者术前等值球镜(SE)-8.32(s=1.96)D(-6.0D~-15.87D),所有手术均为标准的LASIK手术,调查时间为术后6~12月间,平均8.8(s=1.6)月。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患者发生术后夜间眩光的危险因素。【结果】55位患者中,18(32.7%)位患者发生了夜间眩光,几乎所有的眩光患者均为双眼对称性发生。发生眩光眼和无眩光眼在暗瞳孔直径、拟矫正的等值球镜和是否采用过渡区切削上有显著差异(P=0.00,0.01,0.04)。对上述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暗瞳孔直径、拟矫正的等值球镜以及无过渡区切削是发生夜间眩光的显著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瞳孔直径为最显著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达3.23倍。而最小光区直径对术后的夜间眩光的预测性不大(P〉0.05)。【结论】对于非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暗瞳孔直径、试图矫正的屈光度以及是否采用过渡区切削为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夜间眩光的显著危险因素, 当最小光区直径在5mm以上时。光区大小与夜间眩光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视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近视眼与眼内压相关关系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近视眼与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内在联系。方法 :随机选取非青光眼性近视眼病人 148例 (2 70眼 ) ,除给予常规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视野等检查外 ,还均给予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测量、自动验光仪散瞳验光、A型超声波眼轴测量检查 ,并对上述病人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眼内压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视患者的眼内压与患者性别、眼别、年龄、视力无关 ;近视眼病人眼内压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 (r =0 .18,P<0 .0 1,Y^ =4.85 +0 .44X ) ;中、低度近视组眼压均值无显著性差异 (t =1.5 6,P >0 .0 5 ) ,高度近视组眼压均值 (16.6± 2 .42 )mmHg高于中度近视组 (15 .3 3± 2 .77)mmHg。两组差异显著 (t =2 .75 ,P <0 .0 1) ;随眼内压增高 ,眼轴长度≥ 2 6mm者所占百分比有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在非青光眼性近视眼 ,其屈光状态、眼轴长度与眼内压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尤其是随着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和眼内压的增加 ,这种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对眼压值偏高的近视眼或高度近视眼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60例120只眼高度近视6年时间的观察,初步提出矫正视力继续下降是高度近视进行性的指征,6年间矫正视力下降的数字是进行速度,高度近视“进行性”的原因是眼底变性,眼轴延长及屈光度增加,高眼压及青光眼和其他并发症,建议对高度近视患者注意检查矫正眼压,以早期发现严重损害视功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观看视屏终端(Visual or Video display terminal VDT)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方法:参加研究者来自同一中学12岁~14岁学生,设置对照组:295名非近视者,近视组:303名近视者;近视眼组用1%阿托品点眼根据调(?)麻痹后屈光的不同变化确定假性近视组74名,混合性近视组79名,<-6D真性近视组150名。问卷调查观看VDT情况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 /PC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常观看VDT率3个近视组均比对照组要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6);屏幕大小亦可能是有意义的因素(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取31例(62眼)高度近视患者,对其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进行治疗。结果:31例高度近视患者经过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后,上皮愈合的平均时间为(3.56±1.5)d,术后第1天0级疼痛的眼数为25,占40.32%;Ⅰ级疼痛的眼数为18,占29.03%;Ⅱ级疼痛的眼数为16,占25.81%;Ⅲ级疼痛的眼数为3,占4.84%。术后半月平均裸眼视力为0.80±0.15;一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3±0.2;三个月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95±0.31。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杜献芳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4):448-450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8月于该院行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80眼)患者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性提高,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矫正屈光度范围广、视力恢复快、疗效稳定、比较经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