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阳春砂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琛  陈程  周光雄  叶文才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10-2412
目的 研究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 C18柱色谱等手段对阳春砂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阳春砂仁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脑(1)、β-谷甾醇(2)、乙酸龙脑酯(3)、香草酸(4)、原儿茶酸(5)、槲皮素(6)、异槲皮苷(7)、3, 3′, 4, 4′-四羟基联苯(8)、β-胡萝卜苷(9)、对甲氧基桂皮酸(10)、对羟基桂皮酸(11)。结论 化合物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益智Alpinia oxyphylla仁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益智仁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杨芽黄素(tectochrysin,Ⅱ)、益智酮甲(yakuchinone A,Ⅲ)、益智醇C(oxyphyllol C,Ⅳ)、刺参酮(oplopanone,Ⅴ)、7-表-香科酮(7-epi-teucrenone,Ⅵ)、胡萝卜苷棕榈酸酯(Ⅶ)、胡萝卜苷(Ⅷ)。结论 化合物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也是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益智仁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7个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的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通过光谱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命名为益智新醇(neonootkatol,Ⅶ),其它6个成分为杨芽黄素(tec-tochrysin,Ⅱ),益智酮甲(yakuchinoneA,Ⅳ),益智酮乙(yakuchinoneB,Ⅴ)和诺卡酮(nootka-tone,Ⅵ),β-谷自醇(Ⅰ),胡萝卜甙(Ⅲ),后2者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郁李仁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苷类及矿物元素等,其中黄酮类与脂肪酸类成分具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部分黄酮类、氨基酸类、氰类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此外,药理学研究表明,郁李仁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惊厥、降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和镇咳等作用,能够用于治疗便秘、水肿、呼吸道等疾病。对郁李仁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作用进行综述,可为郁李仁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夹竹桃,学名Nerium indicum Mill(又名Nerium oleander Lour.和Nerium odorum Soland),原产伊朗,移植我国,欧洲、日本等地均有栽培,本草綱目(1596)和本草綱目拾遺(1765)均未收載,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1849)則記載頗詳。由此可見夹竹桃移植我国并不久,在我国一向亦未作药用。夹竹桃成分的研究,早在1840年Landerer有过报告,他自欧洲产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提得苦味胶树脂。1861年,Lukomski自同种植物中得二“生物硷”,并名之为oleandrin和pseudocurarin。  相似文献   

7.
香加皮为萝科植物杠柳P erip loca sep iumBunge的干燥根皮,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日本对其抗肿瘤S180作用进行过一些研究,显示其有一定的抗肿瘤S180效果,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根皮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  相似文献   

8.
自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中分得五个三萜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结果,鉴定为柴胡皂甙a(Saikosaponin a),柴胡皂甙C(Saikosaponin C),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 d),6″-o-乙酰柴胡皂甙a(6″-o-acetyl-Saikosaponin a)和6″-O-乙酰柴胡皂甙d(6″-O-acetyl-saikosoponin d),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溶剂法提取得到水溶性部位,色谱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并利用其理化常数和波谱法鉴定及解析单体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板蓝根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到3个水溶性成分。结论 解析和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正丁基-D-塔格糖苷(β-n-butyl-D-tagatopyranoside,Ⅰ)、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Ⅱ)、苯甲酸(benzoicacid,Ⅲ)。其中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杨靖华  马妮  李良  汪云松 《医学教育探索》2000,(12):898-898,943
大将军Lobelia clavata E.Wimm.是半边莲科半边莲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腮腺炎、跌打损伤、风湿痛、痧症,全草或根、叶(有毒)药用,分布于云南西南部至南部,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明确该植物的活性成分及其在该属植物中的化学分类学意义,我们从云南省西双版纳采集大将军全草,预  相似文献   

11.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天麻中的弱极性成分。方法 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薄层层析分离,光谱分析鉴定结果。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他们分别为:对差劲苄基乙基醚(I),β-谷甾醇(Ⅱ),棕榈酸(Ⅲ),2,2’-亚甲基-二(6-叔丁基-4-甲基苯酚)(Ⅳ),对羟苄基甲醚(Ⅴ),邻苯二甲酸二甲酯(Ⅵ)和对羟基苯甲醛(Ⅶ)。结论 化合物Ⅳ和Ⅵ为天麻中首次报道成分,其中,化合物Ⅳ为四取代苯的二聚体,为首次从天麻属及兰科植物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2.
苦丁茶的同名异物有10多种,本文研究品种属木樨科女贞属紫茎女贞LigustrumpurpurascesY.C.Yang,民间以叶代条,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本品种化学成分未见报道,同属植物的研究报道合连翘甙,P-羟基苯乙醇,紫丁香甙,4-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甙[1-4],同科其它属植物中还分离出acteoside[5]。据报道acteoside对负荷紧张的小鼠性行为和记忆力下降有显著抑制作用[6],对脂肪氧合酶使花生四烯酸转变为5-羟基二十烷四烯酸(5-HETE)和白介质(LTB4)有选择抑制作用[7]我们对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得到了5个化合…  相似文献   

13.
天南星味苦、辛 ,性温 ,有毒。是临床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散结消肿的常用药 ,用于顽痰咳嗽 ,胸膈胀闷 ,眩晕 ,中风 ,口眼歪斜 ,癫痫及破伤风等 ,外用治疗痈肿及蛇虫咬伤。为寻找其生理活性成分 ,对天南星根茎进行系统化学成分研究 ,从天南星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得到 7个化合物 ,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三十烷酸、β-谷甾醇、没食子酸乙酯、四十烷烃、胡萝卜苷、没食子酸、二十六烷酸 ,其中化合物没食子酸乙酯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1 仪器与材料测熔点用 Dresden HMK型显微熔点仪 ,温度未校正 ;红外为 Magna- IRTM…  相似文献   

14.
蝼蛄是一味药用历史悠久的动物药。蝼蛄性寒,味咸,入大、小肠,膀胱经,主治各种水肿,大、小便不利,尿潴留,泌尿系统结石等杂症。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Burmeister为我国的广布种,也是蝼蛄药材的主要商品品种,对于它的化学成分除氨基酸、微量元素外,其他成分尚未见报道。为了对其进行品质评价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笔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研究,首次从中分得脂肪酸和甾醇两大类13种化合物及苯乙酸。  相似文献   

15.
石菖蒲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对石菖蒲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harmadex LH-20柱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根茎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细辛醚(Ⅰ)、α-细辛醚(Ⅱ)、β-谷甾醇(Ⅲ)、豆甾醇(Ⅳ)、galgravin(Ⅴ)、veraguensin(Ⅵ)、2,4,5-三甲氧基苯甲酸(Ⅶ)、桉脂素(Ⅷ)。结论化合物Ⅴ、Ⅵ和Ⅷ为首次从菖蒲属植物中分得,并且是首次从菖蒲属植物中分得单环氧、双环氧木脂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16.
17.
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全草,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江西、福建、广西、广东等省区;越南也有.  相似文献   

18.
伞形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在埃及食品和医药工业中有重要作用,在民间医学也有广泛应用,其中莳萝Anethum graveolens L.、旱芹Apium graveolen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L.的果实,芝麻菜Eruca sativa Mill的种子常用于利尿。研究表明。这些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含有挥发油、甾醇和三萜类成分,碳水化合物和甙类,鞣质及黄酮,仅芝麻菜种子中含芥子油甙。将这些植物组织粉碎,经石油醚脱脂,70%乙醇冷渗,提取液50℃真空浓缩。挥发油由种子或果实经水蒸气蒸馏制得。干燥的醇提物配成适宜浓度的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9.
葛花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花蕾,广泛分布于湖南、河南、广东等省。具有解酒醒脾的功效,主治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等症。葛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异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1]。药理研究发现,葛花所含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解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川楝 Melia toosendan 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对氯仿层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色谱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楝子氯仿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十烷-15-醇(1)、豆甾醇(2)、β-谷甾醇(3)、Δ5,6异川楝素(4)、壬酸十五醇酯(5)、己酸十三烷-(12-甲基)-2-醇酯(6)。结论 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命名为Δ5,6异川楝素(Δ5,6-isotoosendanin),化合物 1、2、5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