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西特有的前胡属植物冯山前胡Peucedanum mashanense根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烽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R)-(+)-亥茅酚(Ⅰ),3′(S)-(-)-亥(Ⅱ),褐煤酸(Ⅲ)和甘露醇(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继前报作者又从蒿属植物万年蒿中(氯仿萃取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和经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分)分得七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Ⅰ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化合物Ⅱ为异秦皮定(isofraxidin),化合物Ⅲ为琥珀酸(succinicacid),化合物Ⅳ为sugere-osid,化合物Ⅴ为万年蒿甙C(sacrosidec),化合物Ⅵ为邻羟基桂皮酸酯甙(o-hydroxy-cinnamoyl-β-D-glucopyranoside)和化合物Ⅶ为6-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樱草甙(6-methoxy-coumarin-7-hydro-xylprimeveraside),后者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从芦笋茎皮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二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胡菌卜苷(Ⅳ),亚莫苷元-3-O-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Ⅴ),asparasaponinⅡ(Ⅳ),asparasaponinⅠ(Ⅶ)。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螺旋皂苷。  相似文献   

4.
从百合科植物韭Allium tuberosum Rottler种子中分离并鉴定子个含氮化合物:N-顺式-阿魏酰基-3甲基多巴胺(1),N-反式阿魏酰基-3-甲基多巴胺(Ⅱ),N-反式-香豆酰酷胺(Ⅲ),甲酰吲哚(Ⅳ)和-3-吡啶闳酸(Ⅴ),其中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韭子碱甲(tuberosine,A),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5.
采用层析分离技术,从刺蒺藜Tribuls terrestris果实中分离出2种甾体皂苷,利用各种光谱分析,鉴定为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Ⅰ)和海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Ⅱ)。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刺蒺藜果实中分得,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蒺藜原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从大戟科植物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s L.全草中分离出6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鉴定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氧基鞣花酸(3、3',4-tri-ome-thlellagic acid,Ⅱ)、丁二酸(Ⅲ)、阿魏酸(Ⅳ)、胡萝卜甙(Ⅴ)和没食子酸(Ⅵ).其中Ⅱ、Ⅲ、Ⅳ及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从广西特有的前胡属植物马山前胡Peucedanummashanense根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R)-(+)-亥茅酚(Ⅰ),3'(S)-(-)-亥茅酚(Ⅱ),褐煤酸(Ⅲ)和甘露醇(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海南青牛胆非生物碱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防己科植物的一个新种——海南青牛胆(TinosporaHainanesisH.S.LoetZ.X.Li)的藤茎中又分得2个非生物碱化合物,经光谱解析,鉴定为丁香甙(syringin)和20-羟基蜕皮素(20-hy-droxyecdysone)。丁香甙为首次从青牛胆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中药密蒙花(Buddleiaofficinalis)的抗菌消炎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对花蕾的亲脂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齐墩果-13(18)-烯-3-酮(1),δ-香树脂醇(2),大戟烷-8,24-二烯-3-醇乙酸酯(3),α-菠甾醇(4),半乳糖醇(5)和香豆酸(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化合物1是首次从天然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0.
从糙苏Phlomis umbrosa全草的脂溶性部位共分得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1-Ο-b-葡萄 糖-2-O-顺-二十碳烯-9-酸-甘油酯(I),甘油酸甘油三酯(Ⅱ),齐墩果酸(Ⅲ),马斯里酸(Ⅳ),熊果 酸(V),2a-羟基-熊果酸(Ⅵ),3a-羟基-熊果酸(Ⅶ),β-谷甾醇葡萄糖苷(Ⅷ),2,6-二聚果糖(Ⅹ),D- 果糖(Ⅹ),D-吡喃葡萄糖(ⅩⅠ),豆甾醇(ⅩⅡ),β-谷甾醇(ⅩⅢ),油酸(ⅩⅣ),亚油酸(ⅩⅤ),月桂酸 (Ⅵ)。其中化合物 Ⅰ、Ⅱ、Ⅲ、Ⅳ、Ⅵ、Ⅶ、Ⅸ、ⅩⅡ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Ⅰ为一新的天然产 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分析和化学转化等方法确定。  相似文献   

11.
白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白蔹Ampclopsis japouica(Thunb.)Makino块根中分离出7种化合物,细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及化学 方法分别鉴定为正二十五烷(I)、三十烷酸(Ⅱ)、二十八烷酸(Ⅲ)、β-谷甾醇(Ⅳ)、豆甾醇(Ⅴ)、槲皮素(Ⅵ)和豆甾醇-β-D-葡萄糖甙(Ⅶ),除β-谷甾醇外,其他化俣物均为首次从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2.
从大戟科植物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茎叶中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5,7-dimethoxycoumarin,1),β-谷甾醇(Ⅱ),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已醇酯[1,2-benzenedicarboxylicacidbis(2-ethylhexyl)ester,Ⅲ),正十八烷酸(octadecylicacid,Ⅳ),丁香酸(syringicacid,Ⅴ),阿魏酸(ferulicacid,Ⅵ),胡萝卜甙(Ⅶ)和芦丁(Ⅷ)。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蒋毅  李鹤 《医学教育探索》1996,(2):73-74,89
从卫予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8个单体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中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扁蒴藤素(Pristimerin,Ⅰ,β-谷甾醇(Ⅱ)β-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正三十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14.
从土茯苓Smilaxglabra根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Ⅱ),上茯苓甙(Ⅲ),琥珀酸(Ⅳ),棕榈酸(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胡萝卜甙(Ⅶ)及豆甾醇和谷甾醇的混合物(Ⅷ,Ⅸ)(化合物Ⅰ另文报道)。Ⅲ为一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一鼠李糖甙,命名为土茯苓甙。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卷叶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母的干燥鳞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提取和层析进行成分分离。运用化学和现代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R,25S)-solanidane-3β-醇(Ⅰ)、胸苷(Ⅱ)和腺苷(Ⅲ)。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得,腺苷具有抑制由PAF诱导的血小板集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从黑参根中分得2个去甲基单萜苷,edichlaris-lactone-1-O-β-D-glcoside(Ⅰ);ning-pogosideB(Ⅱ)。上述化合物系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得。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以及其相对构型主要通过IR、MS、NMR光谱,包括2DNMR和NOEsy技术确定。  相似文献   

17.
从中越猕猴桃Actinidia indochinensis的根部中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I),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Ⅱ),24-hydroxytormentric acid(Ⅲ),熊果酸(Ⅳ)和β-谷甾醇(Ⅴ),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其中化合物Ⅲ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豆科野决明属植物牧马豆ThermopsislanceolataR.Br.的全草中分得6个生物碱。经物理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黄华碱(Ⅰ),13-羟基黄华碱(Ⅱ),金雀花碱(Ⅲ),N-甲基金雀花碱(Ⅳ),5,6-dehydrolupanine(Ⅴ)和N-(3-氧代丁基)金雀花碱(Ⅵ)。其中化合物Ⅱ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从峨眉雪胆Hemsleyaemiensis块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a-L-吡喃阿拉伯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Ⅰ)、竹节参甙Ⅳα(Ⅰ)、雪胆皂甙Ma1(Ⅲ)、雪胆皂甙G1(Ⅳ)、雪胆皂式H1(Ⅴ)、雪胆甲素(Ⅵ)和雪胆乙素(Ⅶ)。这些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雪胆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首次从毛莨科植物尖萼耧斗菜Aquilegiaoxysepala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中4个为氧化阿朴菲生物碱即lysicamine(Ⅰ),isomoschatoline(Ⅱ),liridine(Ⅲ),oxostephaniene(Ⅳ),另2个为胡眩苷(Ⅴ)和β-谷甾醇(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