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探索La(NO3)3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m(Bull.)Pers.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生化机制。方法:在猴头菌丝发酵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a(NO3)3接种培养7d后,测定菌丝生长量及菌丝生长期间胞外酶的活性。结果:0.75-1.5mmol/L的La(NO3)3可显著提高猴头菌丝的生长;0.005-2.0mmol/L的La(NO3)3可提高猴头菌丝生长期间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及蛋白质的含量,且当La(NO3)3浓度为1.0mmol/L、0.75mmol/L时,这3种酶的活性及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结论0.75-1.5mmol/L的La(NO3)3促进菌丝分泌胞外蛋白,从而提高了猴头菌丝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酶活性的提高又提高又促进菌丝的生长。因此,在培养猴头菌丝时,可在培养液中加入0.75-1.5mmol/L的La(NO3)3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便秘患者血清NO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在肛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正常人和 85例便秘患者进行血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NO-2 /NO-3 )水平及肛肠动力学进行检测 ,分析两组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 虚症便秘患者血清中NO含量 (12 3 .9± 3 3 .8μmol/L)比正常组 (66.8± 17.7μmol/L)显著增高 (t =9.747,P <0 .0 1)。结论 便秘患者血清中NO过高可导致肛肠动力减低 ,呈弛缓性。  相似文献   

3.
拟炎症高NO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信号分子 NO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所经由的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探索炎症急性期肝细胞高 NO的生物学意义 ,及药物可能作用的新靶点。方法 :采用 NO供体硝普钠 (SNP)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高 NO环境 ,Griess法测定 NO的特异氧化终产物 NO2 - / NO3- 。测定肝细胞中 c GMP的浓度和肝细胞培养液中 GSNO的浓度 ,由此分别了解在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模型 ,NO经由 c GMP通路信号转导 ,还是经由非 c GMP通路信号转导的途径。结果 :1.5 4 3mmol/ L SNP释放 NO达峰值分别为 ,以 2 5 mmol/ L GSH为 NO释放通路 ,30 min时为 (0 .6 3± 0 .0 6 ) mmol/ L ;以 2 5 mmol/ L L - Cys为活性巯基通路 ,2 5 min时为 (0 .98± 0 .11) mmol/ L。 SNP与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共孵育过程中 ,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及 SNP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 c GM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培养液中 GSNO浓度也有增高。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NO供体 SNP在含有巯基(GSH和 Cys)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可持续释放 NO,通过 c GMP依赖性通路和 c GMP非依赖性通路—— GSNO通路进行信号转导 ,影响下游生物学效应靶点  相似文献   

4.
性激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性激素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产妇分娩后 6h内的脐带内皮细胞进行培养 ,以Griess测定培养液中NO2 含量间接反映NO生成量 ,分别测定加入 0 .0 0 1μmol/L ,0 .1μmol/L和 10 μmol/L的 17β E2 ,P、T刺激细胞 10min、30min、6 0min时NO2 含量 ,以 1ml无钙镁盐液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17β 雌二醇浓度为 0 .0 0 1μmol/L、0 .1μmol/L、10 μmol /L单独作用于内皮细胞 10min和 30min时 ,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5 ) ,但刺激 6 0min时无明显作用 (P >0 .0 5 ) ;与孕激素 (0 .0 0 1μmol/L、0 .10 μmol/L、10 μmol /L)分别联合应用 ,作用于内皮细胞 10min、30min和 6 0min ,都能显著抑制雌激素刺激内皮细胞释放NO(P <0 .0 5 )。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 ,孕激素和雄激素对内皮细胞释放NO的作用不同。结论 :雌激素能够通过NO途径产生血管舒张作用 ,孕激素可能通过抑制NO的释放而抑制雌激素舒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γ射线对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以及从细胞水平探讨灵芝多糖的抗辐射作用。方法加不同剂量灵芝多糖的NIH3T3细胞在60Coγ射线15Gy照射12h后收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各周期百分率及凋亡率。结果照射剂量为15Gy阳性对照细胞组G0~G1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52.76%,与阴性对照组(90.09%)对比,P<0.01;加药剂量50mg/L组、100mg/L组、150mg/L组的G0~G1期细胞数分别占细胞总数66.17%、71.73%、76.1%,与阳性对照组对比,50mg/L组为P<0.05,100mg/L组和150mg/L组P<0.01有很显著性差异。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0.4%,照射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均为0。结论15Gy60Coγ射线照射促进NIH3T3细胞增殖,0~15Gy照射后12h内不能促进细胞凋亡;加不同剂量灵芝多糖后均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受损细胞不能增殖,实现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浆NO、Lpo、ET-1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学锋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70-1071
目的 :探讨 NO、L po及 ET-1在肝硬化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放射免疫分析法 ,分别测定了 3 0例肝硬化患者中的 NO、Lpo和 ET-1水平 ,并与 8例正常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 NO、Lpo及 ET-1分别为 ( 1 .3 4± 0 .2 5) μmol/ L、( 0 .48± 0 .0 8) μmol/ L及 ( 1 7.51± 3 .56 ) pg/ L,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的 ( 0 .6 6± 0 .1 8)μmol/ L、( 0 .3 2± 0 .0 7)μmol/ L及 ( 6 .0 7± 1 .45) pg/ L,且NO、L po及 ET-1的含量与肝功能分级平行。结论 :NO、Lpo及 ET-1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单甲基-精氨酸(L-NMMA)与过量氟化钠(NaF)共培养对小鼠颅顶前成骨(MC3T3E1)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只含培养基)、NaF染毒组(0、0.5、1.0、2.0、4.0、8.0 mmol/L)及L-NMMA染毒组(0、5、10、20、40、80 mol/L),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筛选最佳染氟浓度和最佳L-NMMA用药浓度;再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对照组(0.0 mmol/L NaF)、低氟组(1.0 mmol/L NaF)、高氟组(4.0 mmol/L NaF)、低氟+L-NMMA组(1.0 mmol/L NaF+20μmol/L L-NMMA)、高氟+L-NMMA组(4.0 mmol/L NaF+20μmol/L L-NMMA)、L-NMMA组(20μmol/L L-NMMA),处理24 h,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中NO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iNOS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2....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光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药物活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一氧化氮(NO)吸光型生物传感器,并将之用于考察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药物的活性.方法 以Al2O3/SiO2为载体,溶胶凝胶法固定细胞色素C(Cyt C),组装传感池,通过紫外分光光度(UV)法考察该传感池在酸化的细胞培养液中对NO的响应性能.测定含有γ-干扰素(IFN-γ)、脂多糖(LPS)、以及以上述溶液为阳性对照的硫酸海藻多糖、香菇多糖、甘露聚糖肽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结论 传感池抗干扰能力强,在酸化的培养液中,NO在20.0 μmol/L~180.0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9),检测限为5.0 μmol/L,日内精密度(RSD)=3.5%,日间RSD=7.9%.三种培养液中的NO含量分别为(12.24±3.39) μmol/L、(8.51±0.19) μmol/L、(8.23±0.26) μmol/L.与传统Griess法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传感器法可以对细胞培养液中的NO进行半定量分析,作为药物活性初筛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NO和NOS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及NO合成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老年性白内障 (30例 )和正常晶状体 (15例 )中NO和NOS的含量。结果 正常晶状体中NO平均含量为 (5 3.33± 13.335 ) μmol/L ,NOS的平均含量为 (0 .0 6 0± 0 .0 2 6 )u/mg蛋白 ,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NO和NOS的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NO和NOS的含量增高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有关 ,高浓度的NO可对晶状体产生很强的氧化损害。  相似文献   

10.
对 175例心脑血管病变患者检测血浆脂蛋白 (a) [L p(a) ]、氧化低密度酯蛋白 (OXL DL )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及服用氟伐他汀前后的血浓度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观察组 L p(a)、OXL DL;较对照组增高 ,NO较对照组下降 (P<0 .0 5 ) ;氟伐他汀使用前后对照 ,用药后 L p(a)、OXL DL 减低 ,NO增高 ,前后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L p(a)、OXL DL和 NO可预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氟伐他汀酶确具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用Na3+-YAG激光治疗耳鼻咽喉常见疾病286例,疗效满意。激光手术较常规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反应轻,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以反式肉桂醇为原料,经Sharpless不对称环氧化,产生所需的两个手性碳(2S,3S)后,产物经氧化、酯化即得标题产 物(-)-(2R,3S)-3-苯基-2,3-环氧丙酸甲酯(1),三步总收率28.4%,所得产物的ee值>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转谷氨酰胺酶3 (transglutaminase 3,TGM3)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预测HCC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HCC患者标本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8例HCC患者癌和癌旁TGM3表达差异,利用组织芯片染色结果及临床随访资料对92例HCC患者行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探究TGM3不同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shRNA下调HCC细胞系Huh7和97H的TGM3表达水平,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分析干扰后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MAPK/EPK、NF-κB信号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TGM3在HCC中高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TGM3高表达组的中位复发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均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15.00个月vs.49.25个月,P<0.05;38.63个月vs.未达到;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GM3表达水平是HCC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2.31,P=0.029;HR=2.78,P=0.009)。体内外实验表明TGM3表达下调可以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TGM3下调使AKT、ERK、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cleaved caspase 3水平增高,EMT相关指标E-钙黏素表达增加,N-钙黏素、纤维连接蛋白及波形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TGM3可能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和EMT过程促进HCC的增殖和侵袭,并可作为HC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局部复发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局部复发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1月~2002年3月,采用常规放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24例,常规外照射40Gy/20次/4周后进行适形放疗,治疗剂量为28Gy/7次/15d。结果 随访期内肿瘤局部控制率91.7%(22/24)。3例病人死亡,其中2例死于远处转移,1例死于全身衰竭。5例伴有神经损伤。再程放疗所致急性放射反应轻。结论 鼻咽癌局部复发患者采用适形放疗取得满意的局部控制率,放射反应较轻.远期疗效及放射损伤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硝酸镧抑瘤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硝酸镧对Hep-2喉癌细胞体外增殖生长的影响。方法:在体外硝酸镧浓度为0.05mmol/L-3.2mmol/L的培养条件下,采用MTT实验检测喉癌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及测定喉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结果:在0.4mmol/L-3.2mmol/L范围内,硝酸镧增加喉癌细胞生长抑制与降低其克隆形成率。结论:硝酸镧在体外培养中对喉癌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能促其向良性分化。  相似文献   

17.
以L-苯丙氨酸为原料制备N-叔丁基-1,2,3,4四-氢异喹啉-3(S)甲-酰胺(T ICC),后者经铑/氧化铝催化加氢制备N-叔丁基(4aS,8aS)十-氢异喹啉-3(S)甲-酰胺(DH IQ)。1H-NMR、M S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GC-M S分析产物中的异构体;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DH IQ的绝对构型;旋光度的测定表明DH IQ产物的光学纯度达到了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NOD小鼠在1,25(OH)2D3治疗前后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讨1.25(OH)2D3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 NOD小鼠(19只)用环磷酰胺诱发建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1.25(OH)2D3治疗组及糖尿病模型组,每组6只.观察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糖尿病小鼠血糖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稀疏,肌丝扭曲部分断裂,z线增宽,M线、H带模糊不清.线粒体肿胀变形,嵴稀疏,排列紊乱,基底膜增厚,间质胶原纤维增生.1.25(OH)2D3治疗组小鼠心肌细胞中,肌丝排列整齐,结构清晰,肌纤维无明显断裂,线粒体肿胀较未治疗组明显减轻,心肌内微血管基底膜较模型组薄. 结论 1.25(OH)2D3可减轻实验性Ⅰ型糖尿病小鼠心肌超微结构的病变,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CAR) in cardiotoxicity infected by coxsackieviras B3. Methods A toxic cellular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vitro by adding myocarditic coxsackievirus B3 (CVB3m) into the culture of neonatal mouse cardiomyocytes. 48 h later, the cardiomy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CVB3m, and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s. CVB3m-mediated myocytopathic effect of above three groups was observed after further culturing for 48h. At the same time, the cardiomyocytes' viability of above three groups was assessed by MTT assay. Results The degree of cytopathic effect(CPE) of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VB3m group ( P 〈 0. 01 )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ell viability in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 compared with CVB3m group( P 〈 0. 01 ).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CAR antibody + CVB3m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AR antibody possesse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VB3m infected cardiomyoctyes, which indicates that CAR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cardiotoxicity infected by CVB3m.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抗早孕药抗孕唑(DL-111lT)的合成路线及在多种动物中的抗早孕活性.抗孕唑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早孕菌,它是由2-乙基苯甲酰肼(6)和3-甲氧基苯甲亚胺酸乙酯(7)反应而得.中间体(7)的制备,以3-甲氧基笨甲酸(13)为起始原料,经氯化亚矾处理,后再与氨气反应,经相转移脱水反应和于乙醇中用氯化氢处理而得.另一中间体(6)的制备是以2-乙酰基苯甲酸(9)为原料,经氩化、甲酯化和肼解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