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次报道从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 (L.)G.Don茎的韧皮部中分离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该植物的一种内生真菌,并用TLC和HPLC对该菌的97CG3菌株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能产生抗癌药长春新碱成分。  相似文献   

2.
从中药浮萍的正品紫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黄酮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egenin-7-O-glucoside)和水犀草素-7-O-葡萄苷(leuteolin-7-O-glucoside),它们是紫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不同来源竹黄中多糖的量进行分析比较,可为竹黄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地点、不同寄主的16个竹黄样品中多糖量的变化。结果 竹黄中多糖的量与单个竹黄含多糖的量均在5月上中旬达到最大;临近地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多糖的量以湿度较高采样点的较高;大多数不同采样点短穗竹上寄生的竹黄中多糖的量有极显著差异,单个子座中的竹黄多糖与竹红菌甲素的量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5月上中旬是竹黄采收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4.
褐孔菌属(Xanthochrous)系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真菌,但国内外真菌分类学专家家对此菌属的划分存在争议,全面起见,本文综述了Xanthochrous、Fuscoporia、Phellinus、In-onotus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1化学成分研究1.1甾醇类化合物何坚等从P.yamanoi(Tamz)shaw中分离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等多个甾醇类成分[1]。刘玉红等从环棱褐孔菌[Xanthochrous nilgheriensis(Mont.)Teng]中分得了(22E,24S)-啤酒甾醇[(22E,24S)-cerevisterol][2]。从P.pomaceus中得到了麦角甾醇、麦角甾-7烯-3β-醇、麦角…  相似文献   

5.
从云南民族药竹红菌Hypocrella bambusae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痂囊腔菌素A(Elsinochrome A,1)、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2)、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3)、竹红菌丙素(Hypocrellin C,4)、1,8一二羟基蒽醌(1,8-Dihydroxy anthraquinone,5)、甘露醇(d—Mannitol,6)、尿囊素(Allantoin,7)、硬脂酸(Stearicacid,8)、麦角甾醇(Ergosterol,9),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peroxide,10),软脂酸单甘油酯(α—Monopalmitin,11),软脂酸(Palmaticacid,12)。其中痂囊腔菌素A(1)、竹红菌丙素(4)、1,8-二羟基蒽醌(5)、过氧化麦角甾醇(10)、软脂酸单甘油酯(11)均为首次从竹红菌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康定乌头Aconitum tatsinenense的块根中分得9个单体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印乌碱(indaconitine, Ⅰ),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 A,Ⅱ),dolichotine A(Ⅲ),8-乙酰-14-苯甲酰查斯曼宁(8-acetyl-14-benzoyl-chasmanine,Ⅳ),查斯曼尼丁(chasmaconitine,Ⅴ),滇乌碱(yunaconitine,Ⅵ),塔拉萨敏(talatisamine Ⅶ),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Ⅷ)和查斯曼宁(chasmanine,Ⅸ)。  相似文献   

7.
8.
骨碎补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Kunze)J.Sm.]的干燥根茎。槲蕨属植物主产于亚洲及大洋洲,其中2种产于非洲中部,1种产于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其余的分布于亚洲至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及太平洋的一些岛屿,该属在亚洲大陆最为  相似文献   

9.
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为萝藦科(Asclepiadaceae)杠柳属植物,中国主产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江苏等省区[1].杠柳的干燥根皮即中药"香加皮",又称"北五加皮".其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肝、肾、心经.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从狭苞橐吾根及根茎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无羁萜(Ⅰ)、泽兰素(Ⅱ)、羽扇醇(Ⅲ)、β-谷甾醇(Ⅳ)和胡萝卜苷(Ⅴ)。除化合物Ⅱ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刺革菌科桦褐孔菌、缝裂木层孔菌、松针层孔菌及鲍姆木层孔菌4种药用真菌rDNA ITS片段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中外同类真菌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方法对这4种药用真菌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 X、Mega3.1等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获得rDNA ITS1、ITS2和5.8SrDNA完整序列,桦褐孔菌、缝裂木层孔菌、松针层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的ITS1序列长度范围为244~324bp,ITS2序列长度范围为229~274bp。以圆瘤孢多孔菌(DQ200923)为外类群,用分子进化遗传分析软件得到了包括这4种药用真菌及GenBank中3个与这4种中3种相应真菌的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这一分析结果与来自形态学的鉴别结果相吻合。结论ITS序列可作为这4种药用真菌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紫萁的营养学和药理活性成分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结合现代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热点,论述了紫箕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10种药用天南星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GC-MS技术对国产胡芦巴油脂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鉴定了5 种脂肪酸甲酯和17 种油脂类成分,其中15 种成分为首次从胡芦巴中测得。分析结果为开发利用胡芦巴油脂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脑苷脂D(1)、腺苷(2)、(...  相似文献   

18.
闽产桑寄生科10种药材的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闽产桑寄生科10种药材的化学成分比较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陈玲朱贲峰王政峰桑寄生原名桑上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寄生高者二三尺……人言川蜀桑多,时有生者,他处鲜得,经自采或连桑采者乃可用。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报道从腺梗議莶地上部分分到5个化合物,根据IR、1H,13CNMR和MS等光谱测定鉴定为二香草基四氢呋喃(epoxyligna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丁香醛(syringic aldenyde,Ⅲ)2-氨基-3(3′-羟基-2′-甲氧苯基)-1-丙醇[2-amino-3(3′-hydroxy-2′-methoxyl phenyl)-1-propanol,Ⅳ],D-甘露醇(D-mannitol,Ⅴ),其中Ⅰ,Ⅲ,Ⅳ和Ⅴ系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