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HPLC法测定11种葡萄属植物低聚茋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合理利用和评价本届药用植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藏边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谱学方法结合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藏边大黄干燥根与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18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1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大黄素(4)、芦荟大黄素(5)、波叶素(6)、胡萝卜苷(7)、d-儿茶素(8)、反-3,5,3′,4′-四羟基茋(9)、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反式-3,5,3′,4′-四羟基茋-4′-O-β-D-(6″-O-p-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11)、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大黄素甲醚-1和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a和13b)、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蔗糖(15)。同时得到一种大黄酸类似物,因量少未得到最终的结构确定。结论 化合物11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波叶苷(rheoside),化合物13a和13b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乌苏里藜芦Veratrum nigrum var.ussuriens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溶剂分配和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包括1D和2D)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7-甲氧基-2-(3′-羟基-2′,5′-二甲氧基苯基)苯骈呋喃(Ⅰ)、白藜芦醇(Ⅱ)、3,5,2′,4′-四羟基茋(Ⅲ)、β-谷甾醇(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藜芦呋喃素;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文冠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文冠木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pharmadexLH-20柱层析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结果从文冠木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β-谷甾醇(3)、豆甾醇(4)、大黄素(5)、2,5-二甲氧基苯醌(6)、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1、2和5为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得,并且是首次从文冠果属植物中分得蒽醌类成分,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文冠木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天胡荽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 得到4个化合物,即豆甾醇(stigmasterol,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染料木素(genistein,3)、大豆素(daidzein,4).结论 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日本厚朴Magnolia obovata Thunberg叶中分得5个具血小板凝集抑制活性的阿朴啡生物碱:N-乙酰番荔枝碱(1)、N-乙酰基木番荔枝碱(2)、N-甲酰番荔枝碱(3)、鹅掌楸碱(4)和毛叶含笑碱(5)。化合物2和3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两色紫金牛的活性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两色紫金牛脂溶性部位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11-O-(3‘,5‘-二羟基-4‘-甲氧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2),11-O-(3‘,4‘,5‘-三羟基没食子酰基)-岩白菜素(3),β-谷甾醇(4)和豆甾醇(5).结论 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拳参为蓼科属植物PolygonumbistortaL.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之功[1]。其化学成分报道较少,近年曾报道从拳参95%乙醇提取物中鉴定了酚酸、黄酮类化合物[2,3],本实验进一步从中得到4个化合物,即(3-甲氧基酰胺基-4-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3-methoxycarbonylamino-4-methyl-phenyl)-cabamicacidmethylester,]、(3-甲氧基酰胺基-2-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3-methoxycar-bonylamino-2-methyl-phenyl)-cabamicacidmethy-lester,]、阿魏酸(freulicacid,)和山柰酚(kaempferol,)。其中和为首次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仪器与材料日本YanacoM…  相似文献   

9.
植化研究     
337 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cilicica中的松香烷型二萜和三萜酸及其抗利什曼原虫活性[英]/Tan N…∥Phytochemistry.-2002,61(8).-881~884有研究显示,鼠尾草属植物中的某些二萜和三萜化合物具较强的抗利什曼原虫活性。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该属植物S.cilicica根的丙酮提取物中分得2个新的二萜化合物7-羟基-12-甲氧基-20-去甲-1,5(10),7,9,12-五烯-6,14-二酮-松香烷(1)和8,12-二烯-11,14-二酮-松香烷(2);还分得5个已知化合物熊果酸(3)、齐墩果酸(4)、铁锈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菝葜 Smilax china 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菝葜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菝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7个: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Ⅰ)、黄杞苷(Ⅱ)、异黄杞苷(Ⅲ)、双氢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Ⅴ)、落新妇苷(Ⅵ)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 白藜芦醇苷(Ⅷ)、 藨草素A (scirpusin A,Ⅸ)、 白藜芦醇(Ⅹ)和2,4,3′,5′-四羟基茋(Ⅺ)。结论 化合物Ⅳ~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Ⅸ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玄参科穗花属植物勒马回[Pseudolysimachion linariifolium subsp.dilatatum(NakaiKitagawa)D.Y.Ho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3,4-dimethoxybenzoic acid(1)、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2)、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3)、4-hydroxyphenethyl tetradecanoate(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作者曾从红厚壳属植物 C.panciflorumA.C.Smith(藤黄科)中分得新的双苯并呋喃化合物 calophyfuran 和两个新咄酮化合物pancixanthone A 和 B。在继续研究中从该植物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到一个新双黄酮化合物 pancibiflavonol(1)和6个已知的双黄酮化合物。作者报道了化合物1的分离和鉴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采自阿尔及利亚的一种桉属植物E.occidentalis的叶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酮化合物(1)和3个已知成分(2~4),研究了化合物1和2对HL-60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对印度药用植物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体外筛选中发现2种茉莉花属植物.Jasminum azoricum var.tra-vancorense(Ⅰ)及素馨花 J.grandiflorum L.(Ⅱ)的提取物对 ACE 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作者以体外检测 ACE 抑制活性为导向,从植物Ⅰ地上部分提取物中分得3个低聚环  相似文献   

15.
土耳其民间用鼠尾草属植物治疗胃病和感冒,还具有防腐、抗菌、驱风、利尿、止血和解痉等活性。该属植物的根主要含有松香烷型二萜,地上部分则主要含三萜和黄酮类化合物。作者曾研究了该属植物叙利亚鼠尾草(拟) Salvia syriaca L.的地上部分。在此,作者报道从其根部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二萜成分:铁锈醇(1)、4-dehydrosalv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樟科红叶木姜子Litsea rubescens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叶木姜子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姜素(1)、生松素(2)、槲皮素(3)、儿茶素(4)、山柰酚(5)、肉桂酸(6)、4-methoxy-6-styryl-pyran-2-one(7)、香草醛(8)、香草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藤(蝶形花科油麻藤属植物大果油麻藤的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提取分离纯化手段,分别从其干燥藤茎的95%乙醇提取物和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果 经过化学及波谱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β胡萝卜苷(5)、维太菊苷(6)、芒柄花素(7)、染料木苷(8)、大豆苷(9).结论 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血藤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灰毛豆属植物灰毛豆Tephrosia purpurea枝叶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常用硅胶柱和凝胶色谱色谱手段和核磁共振谱与质谱分析方法以及通过对照文献,对灰毛豆属植物T.purpurea的枝叶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结果 从灰毛豆属T.purpurea枝叶中共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pumilanol(1),tephrocandidin A(2),tephrospiroketone I(3),1β-hydroxy-6,7α-dihydroxyeudesm-4(15)-ene(4),calophione A(5),(+)-lariciresinol-9′-stearate(6),tephroapollin D(7),cineroside A(8),hookerianin(9),(2S)-5-hydroxy-7,4′-di-O-(γ,γ-dimethylallyl)flavanone(10),tephrospirolactone(11),candirone(12).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鞭苔属植物含有大量倍半萜及芳香族化合物,其中有些已显示多种药理活性。作者从该属植物Bazzania decrescens中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和1新的花侧柏烷型倍半萜化合物(1),从B.mada-gassa中分得1新的cyclomyltaylane型倍半萜(2)和1个新的菖蒲二烯醇(3),讨论了cyclomyltaylane型  相似文献   

20.
薄叶鸢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从鸢尾属植物薄叶鸢尾(lris leptophylla Lingel.)根茎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硅胶往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从鸢尾属植物薄叶鸢尾中分离其化学成分。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异黄酮类成分,分别为: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I)、德鸢尾苷元irilone(Ⅱ)、野鸢尾苷iridin(Ⅲ)、鸢尾苷tectoridin(Ⅳ)、德鸢尾苷irilone-4′-glucoside(Ⅴ),其余3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十八烷基酸(Ⅷ)。这些化合物都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