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中药在Srcophularianingpoensis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C(Ⅰ),cistanosideD(Ⅱ),acteoside(Ⅲ)和decaffeoy-lacteoside(Ⅳ)。其中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紫菀AstertataricusL.f.根及根茎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sh-ionone,friedelin,epi-friedelanol,stigmasterol,friedel-3-ene,aurantiamideacetate,用晶体X衍射确证了friedel-3-ene的结构,stigmasterol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后两者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从中药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中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东莨菪内酯,2,6-二甲氯基对苯醌 ,七叶同酯,异落叶松树脂醇,β-谷旮醇,胡萝卜苷,异鼠李素03芸香糖苷,水仙苷和芦丁,除Ⅱ和Ⅵ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从黑参根中分得2个去甲基单萜苷,edichlaris-lactone-1-O-β-D-glcoside(Ⅰ);ning-pogosideB(Ⅱ)。上述化合物系首次从马先蒿属植物中分得。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以及其相对构型主要通过IR、MS、NMR光谱,包括2DNMR和NOEsy技术确定。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利用多种层析技术,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果实的醇提物中分得5个化合物。根据包括2D-NMR在内的各种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苦瓜脑苷(momor-cerebroside,Ⅰ)、大豆脑苷Ⅰ(soya-cerebrosideⅠ,Ⅱ)、苦瓜亭(charantin,Ⅲ)、尿嘧啶(uracil,Ⅳ)及β-谷甾醇。其中化合物Ⅰ、Ⅱ为本属中首次分得;化合物Ⅲ为文献报道的降  相似文献   

6.
从广西特有的前胡属植物冯山前胡Peucedanum mashanense根中分得4个化合物,经理化常烽和波谱分析,鉴定为3′(R)-(+)-亥茅酚(Ⅰ),3′(S)-(-)-亥(Ⅱ),褐煤酸(Ⅲ)和甘露醇(Ⅳ)。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继前报作者又从蒿属植物万年蒿中(氯仿萃取部分,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和经大孔树脂乙醇洗脱部分)分得七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Ⅰ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化合物Ⅱ为异秦皮定(isofraxidin),化合物Ⅲ为琥珀酸(succinicacid),化合物Ⅳ为sugere-osid,化合物Ⅴ为万年蒿甙C(sacrosidec),化合物Ⅵ为邻羟基桂皮酸酯甙(o-hydroxy-cinnamoyl-β-D-glucopyranoside)和化合物Ⅶ为6-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樱草甙(6-methoxy-coumarin-7-hydro-xylprimeveraside),后者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尖海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尖海龙中分得18个化合物,16个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得,其中11个为甾体化合物,cholestane-3,6-dione,cholesta-4-ene-3β,6β-diol系新天然产物。2-hydroxy-4-methyoxy-acetophenone为首镒从动物药中分得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9.
从芦笋茎皮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十六烷酸(1),二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胡菌卜苷(Ⅳ),亚莫苷元-3-O-L-鼠李吡喃糖(1→4)β-D-葡萄吡喃糖苷(Ⅴ),asparasaponinⅡ(Ⅳ),asparasaponinⅠ(Ⅶ)。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螺旋皂苷。  相似文献   

10.
首次从毛莨科植物尖萼耧斗菜Aquilegiaoxysepala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6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中4个为氧化阿朴菲生物碱即lysicamine(Ⅰ),isomoschatoline(Ⅱ),liridine(Ⅲ),oxostephaniene(Ⅳ),另2个为胡眩苷(Ⅴ)和β-谷甾醇(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兰州肉苁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性状、显微、TLC和UV光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兰州肉苁蓉性状、显微特征,并绘制了显微特征图,建立了TLC和UV鉴别方法。结论为该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和鉴定肉苁蓉茎腐病病原菌,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并室内筛选对该病原菌有效的杀菌剂。方法组织分离法和菌丝尖端纯化法得到主要病原菌,通过测量不同营养条件下菌落生长直径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结果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sambucinum是肉苁蓉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首次记录;适合其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对碳和氮的吸收主要以蔗糖和蛋白胨为主,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适宜生长pH为6~8;多菌灵、菌线威、绿享二号在室内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结论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可以为该病害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盐生肉苁蓉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盐生肉苁蓉中分离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香草酸(vanmillic acid,Ⅱ)、丁二酰亚胺(succinimide,Ⅲ)、丁二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2,5—二氧—4—咪唑烷基—氨基甲酸[(2,5—dioxo—4—imidazolidinyl—carbamic acid,Ⅵ]和半乳糖醇(galactitol,Ⅶ)。结论 化合物Ⅱ,Ⅲ为肉苁蓉属中首次分得,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荒漠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的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来源的荒漠肉苁蓉药材的内在质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梯度洗脱的方法建立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据此对不同来源的药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较好;不同来源的药材指纹图谱差异较大。结论不同来源的荒漠肉苁蓉药材的内在质量差异较大,该方法可用于评价肉苁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肉苁蓉花粉在自然条件下的寿命。方法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对自然生长的肉苁蓉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肉苁蓉花粉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初花期花粉,在恒温25℃,以0.6%琼脂 10%蔗糖 0.1%硼酸为离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低温(4℃)条件下可进行短期的花粉贮藏,延长花粉的寿命。结论为采用肉苁蓉花粉进行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人工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改进TTC法测定肉苁蓉种子活力的方法和调查肉苁蓉种子于5℃贮藏时种子活力的变化。方法研究了TTC法中种皮、TTC溶液、次氯酸钠(NaClO)溶液和染色时间对肉苁蓉种子活力的影响,并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于5℃贮藏了不同年限种子活力。结果肉苁蓉种子于40℃下用0.5%TTC溶液染色48h后,再用0.2%NaClO溶液漂白2h后镜检;采收后贮藏于5℃保存1~2年的种子,其活力没有明显变化,但高活力种子的百分比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提供了一套方便快捷的测定肉苁蓉种子活力的方法;肉苁蓉种子于5℃贮藏有利于提高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扩大和提高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以肉苁蓉肉质茎的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继代培养。应用HPLC方法对愈伤组织培养物中松果菊苷和洋丁香苷(毛蕊花糖苷)的量进行测定。结果肉苁蓉肉质茎的维管组织部分是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鳞片叶次之,髓组织部分诱导效果较差。在暗培养、25~27℃条件下以B5为基本培养基附加6-BA(0.5~2mg/L)与IAA(0.5~1.5mg/L)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在半光照(光培养10h/d,暗培养14h/d)条件下,愈伤组织生长正常,最佳继代时间为25~30d。愈伤组织培养物中松果菊苷和洋丁香苷(毛蕊花糖苷)达4.37%。结论筛选出了适宜的肉苁蓉愈伤组织培养方法,且培养物中主要药用有效成分松果菊苷和洋丁香苷(毛蕊花糖苷)的量达到并超过了《中国药典》要求(0.3%)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及种子质量,为肉苁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通过筛选法、浸泡法及种子发芽实验分别进行种子分级、种子饱满度测定及种子萌发率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均高于中国药典水平,但人工栽培肉苁蓉松果菊苷含量(2.31%)显著高于野生含量(1.14%),而人工栽培肉苁蓉毛蕊花糖苷含量(0.05%)显著低于野生含量(0.43%);野生肉苁蓉种子质量优于人工栽培肉苁蓉种子质量。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有效成分及种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应加强对野生肉苁蓉的引种工作,特别是对优良种质资源的引种、开发和保存,以有效保护肉苁蓉资源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肉苁蓉药材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苯乙醇苷类成分差异。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HPLC技术进行成分对比分析。结果FTIR的分析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的红外指纹谱图与肉苁蓉药材具有一定相似性;HPLC的分析结果表明,盐生肉苁蓉细胞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和肉苁蓉药材相似,只是含量有差异。结论从整体上看,盐生肉苁蓉培养细胞中所含成分种类较多,且大部分含量较高,其中洋丁香酚苷(类叶升麻苷)和松果菊苷的含量大幅度高于肉苁蓉药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主要为HPLC从国产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Wight中分离得到7个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 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为2′-乙酰基类叶升麻苷(Ⅰ)、类叶升麻苷(Ⅱ)、cre-natoside(Ⅲ)、丁香苷A3/′-α-L-吡喃鼠李糖苷(Ⅳ)、异类叶升麻苷(Ⅴ)、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Ⅵ)和红景天苷(Ⅶ)。化合物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它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