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药混乱的主要类型,主要表现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上;分析了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以伪充真,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别名过多以及误传、误学、错采、错收.提出了澄清中药混乱品种的办法,应加强药政管理,统一中药名称,发展正品药材生产,进行本草学研究及中药成分、药理、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伍卫红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121-125
近年来,笔者对江门地区常见中药材品种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存在不少中药材混乱品种。这里所说中药材混乱品种,谢宗万先生又称混淆品种,是广义的,包括中药材误用品、混用品、代用品、不良习惯用品、伪品(假药)等。现将江门地区常见中药材混乱品种进行比较鉴别及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永平 《中外医疗》2013,32(8):147-147,192
目的关于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的考证和两种药物的比较。方法对两种药物分别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与药典载白头翁的来源、性状等是否相同。结果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在来源、产地、性状、理化和药理作用上都有着不同。结论针对药典载白头翁与云南地方用毛丁白头翁不同的产地、性状和药理作用,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两者的不同,从而更好地利用它们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地形复杂,物种繁多,中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本省也存在着中药材混乱的现象。现将本省常见中药材混乱品种的比较鉴别经验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的品种混乱是错综复杂的问题。这些来源于天然的植、动、矿物的药材,只经过简单加工后形成商品,由于有的基源相近、有的外形相似等多种原因,而出现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近年来,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出现药源紧缺,加上地区习惯用药范围的扩大及传统用药出现的“新异品种”。致使中药品种的混乱、伪品增多、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中医药的信誉。笔者最近对一些医院药房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6.
白头翁和祁州漏芦均为清热解毒药.二者功效、来源不同,但外形、颜色相近,尤其是陈旧的白头翁饮片药材与祁州漏芦的饮片相互混杂后,难以分辨.为保证临床用药效果,笔者对二者进行了来源、产地、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功效比较等.结果表明,二者来源不同,其功效、性状和显微特证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对桑寄生使用混乱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寄生是常用中药,使用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桑寄生原植物为桑寄生科植物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茎叶。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元等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症。但目前使用的桑寄生基本为野生,采自于不同寄主和不同的寄生品种,药材来源复杂,处方用药混乱,容易造成疗效不稳定,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桑寄生使用的历史沿袭、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开展桑寄生人工种植和加强技术监管的必要性。1桑寄…  相似文献   

8.
我国蒙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实资料统计,有植物药千余种。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蒙药品种较为混乱。“巴沙嗄”仅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巴沙嗄”进行了本草考证,使之逐步正本清源,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9.
我国蒙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查实资料统计,有植物药千余种。由于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之故,蒙药品种较为混乱。“巴沙嘎”仅是其中之一。本文对“巴沙嘎”进行了本草考证,使之逐步正本清源,名实相符。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医学实验教学秩序,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本文针对医学检验部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秩序混乱现象,从实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开放性实验、分组的小型化及增加技能竞赛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研讨,规范实验教学秩序,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临床常用名方白头翁汤方证及在妇科的临床应用研究概况。方法:对近期白头翁汤方证及在妇科的临床应用研究的文献进行探析。结果:白头翁汤治疗范围非常宽广,在妇科临床中出现肝火、肝经湿热之证,即可运用白头翁汤进行辨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木通为降火利尿、宣通湿滞、通经下乳的常用中药。通草有利尿、清热通乳等功效。这两味中药在古代本草中名实混淆,记述不一。除在历史上有瓜葛之外。其品种古今变化甚大,古代正品木通和今销售及临床用的木通不同,现今木通品种复杂,临床疗效与古代本草记载不同。为了澄清木通的古今品种、沿用历史等问题,笔者对木通品种加以考证,现概述如下。1 木通和通草混淆的历史木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采用“通草”之名。因此,从《本经》开始,通草和木通以同名异物出现于各本草著作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别白头翁正品和伪品。方法:对正品白头翁及其常见伪品野棉花、漏芦、委陵菜进行了性状、显微特征方面的鉴别比较。结果与结论:白头翁正品与伪品在性状特征方面差异较小,在显微特征方面区别较大。根头部有白毛的不一定是白头翁,要从性状和显微特征等方面进行鉴定,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威灵仙 ,《中国药典》[1 ] 1 995年版一部规定基源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 (ClematisChinensisOsbeck) ,棉团铁线莲 (Clematiamanshurica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但古今药用威灵仙品种复杂 ,同名异物颇多 ,且各品种效用相差甚远 ,本文探源朔本 ,为正确应用该品种提供依据。“威灵仙”之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代的《集验方》 ,其后《唐本图经》收载之。威灵仙药用的发源地是中国 ,其品种可赖以查考的是周君巢所作的《威灵仙传》[2 ]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在论述威灵仙时引李东垣《用药法象》之言 ,…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研究张锡纯的生活地域,行医地域,探究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茵陈这味药的来源。虽然仍然无法最终确定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所用茵陈的品种究竟为何,但至少可以确定:1张锡纯所用茵陈的分布范围应包括华北东北一带,所以主要在南方才被称作茵陈的品种,可判定其并非镇肝熄风汤中所用。2由于生长周期的差异,可以判定这里的茵陈并不是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青蒿,也即并非菊科植物黄蒿,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里记载"青蒿之幼苗"等语当有其他原因,因此并不能用现代意义上的青蒿的嫩苗来代替茵陈。3从性状上对比,不论是在分布地域上与张氏生前活动地域有所重叠的玄参科植物阴行草,还是药典所载的菊科植物滨蒿和茵陈蒿,与张锡纯所载茵陈都有所出入。因此亦不能简单认为张锡纯镇肝熄风汤中所载茵陈便是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茵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域广阔,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用药情况不同,同一中草药会出现不同药名的现象:如紫金牛,在湖南称为矮地茶,在其他地区又有矮茶凤、平地木等名称;也会有同名异物的现象:如金钱草,在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在广东使用的是豆科植物金钱草,在江西使用的是伞形科植物天胡荽,而在江苏使用的却是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等。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的产生对于中草药的正确使用、科研开发及生产单位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医院中药房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结合古代本草典籍,对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的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及误称进行文献考证,并分析这些名称产生的原因。整理总结发现,萱草这些名称形成的原因大多与其功效、形态特征、文化内涵或误写有关。对萱草名称进行考证研究,有助于把握萱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同时为医学史的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内容。为保证现代临床用药安全,应按照一药一名的原则,严格规范中药名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云南地区习用的藁本品种进行考证。方法: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对文献中记地匠“藁本”进行比较分析,在云南几个主产区、集散地进行实地考察,结合生药鉴定做出评价。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云南地区用的藁本是黄蒿本和黑藁本两个品种,黄藁本的基源是伞形科滇芹属植物滇芹Sinodielsia yunnanensis Wolff和藁本属植物丽江藁本Ligusticum delavayi Franch.,黑藁本的其源是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蕨叶藁本L.pteridophyllum Franch,。结论为现代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苦古茶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作药品和饮品使用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贵州苦丁茶的来源被误定为木樨科日本毛女贞Ligustrum japonicum Thunb var.pubescens Koidz。或日本女贞L.japonicum Thunb.,确定贵州省苦丁茶的来源,制定药材质量标准及饮品标准,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文献资料考证,资源调查,植物分类研究,市场商品调查,苦丁茶茎和叶的组织显微鉴定。结果“粗壮女贞L.robustumBl.为贵州苦丁茶的主流品种,女贞属另有数种植物在贵州各地亦作苦丁茶使用,对从贵州省余庆县作苦丁茶收购的粗壮女贞L.robustumBl.,李氏女贞L.lianum Hau和川滇蜡树L.delavayanum Hriot茎和叶的显微构造进行研究表明,其组织显微特征有一定区别。结论:贵州苦丁茶的主流品种应为粗壮女贞,建议以该植物作为贵州苦丁茶药用及饮用标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使用的凌宵花主要是:凌宵、硬骨凌宵、锈毛泡桐三种植物的花。本文研究了它们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粉末、理化特性,可供医疗、生产、药检等部门鉴别真伪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