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专 论·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 (杨秉呼 )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张兰桐 )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标准现代化中的应用 (张春凤 )  关于推进我国中药及中药产业现代化的思考与建议 (蒲旭峰 )  指纹图谱在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中的应用 (熊 阳 )  两大高科技推动中药鉴定的发展 (李津明 )  浅谈 GAP药源基地的组织运行机制 (熊开鹏 )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与实现中药现代化 (梁剑平 )·数字指纹谱专栏·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及其应用 .基本原理 (洪筱坤 )  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及其应用 .北柴胡标准特征指纹谱的…  相似文献   

2.
中药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将中药或天然药物经提取分离得到有效部位或单体采用不同的载体制成的制剂,能直接定向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或细胞内。按载体分类综述了近年来的脂质体、微球、纳米粒、乳剂等几类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此外,由于中药对肠道疾病的特殊作用,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也是中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分。中药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试探阶段,目前的研究大多数以天然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而用中药有效部位及中药复方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及复方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靶向给药系统是中药制剂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由于其能耗低、无环境污染、参数易控制等优点,在中药和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中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分离中药和天然产物时,样品的制备和预处理直接影响到萃取得率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而影响到萃取物的药效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了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药和天然产物的样品制备和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超临界流体萃取在中药和天然产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药学前沿·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应用陆祖宏 ,何农跃 ,孙 啸 (81 )……………………………………纳米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徐辉碧 ,杨祥良 ,谢长生 ,杨亚江 (1 6 1 )………………………………………一氧化氮及其调控剂的研究张奕华 ,彭司勋 (3 2 1 )……………………………………………………………蛋白质芯片研究进展及应用梅 茜 ,张春秀 ,唐祖明 ,顾 宁 ,陆祖宏 (3 2 9)…………………………………利用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徐寒梅 ,成国祥 ,沈子龙 (474)…………………我国新药定义及完善邵…  相似文献   

5.
目前药动学研究方兴末艾,国内对药动学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综述了外用制剂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各自的研究进展;对外用制剂的应用现状和代谢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归纳了药物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同时还指出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外用制剂药动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自乳化释药系统在中药和天然药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加以综述,阐明自乳化释药系统能有效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掩盖不良刺激,降低毒性和不稳定性等优点;指出了自乳化释药系统在中药制剂的应用前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医学教育探索》2004,(12):i004-i012
《中草药》杂志 2 0 0 4年投稿须知 1· 114……………………………我国第一份中药专业的英文期刊——《中草药》杂志英文刊筹备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陈常青 ,马丽焱 ) 2· 12 1…………………………………………·中药现代化论坛·蛋白质组学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王志平 ,乔建军 ,元英进 ) 1· 1……………………………………中药成分组合效应假说及实验研究  (朱心红 ,沈 群 ,高天明 ) 2· 12 2…………………………………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研究进展  (潘五九 ,肖小河 ,袁海龙 ,等 ) 4· 3 61………………………………  相似文献   

8.
(题后所列数字为期·页数 )·专论·开展“中药基因组计划”的研究  (肖乐义 薛歧庚 董建军等 ) 1· 1………………………………中药研究与开发现代化探讨  (李十中 王淀佐 李晓岩 ) 5· 385………………………………中药提取物产业化初探  (侯团章 曾建国 ) 6· 481…………………………………………·有效成分·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何 坚 冯孝章 ) 1· 4……………………………………………简鞘蛇菰的三萜及甾醇成分研究  (夏新中 韩宏星 屠鹏飞 ) 1· 6…………………………………三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  (马 …  相似文献   

9.
中药外用制剂因其独特的经皮给药方式在现代药物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药透皮机制、中药皮肤药代动力学理论研究以及药效研究尚处于空白,而且中药制剂多为复方,成分复杂,成型工艺中控制指标单一等原因,导致如今中药的外用制剂反而远远滞后于西药的现代透皮给药研究。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进一步优化中药的分离提取技术,使其既能保证有效成分的富集,又能尽量减小体积,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保证药效,建立起符合现代科学检验的指标。其次,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皮肤永远是最大的给药屏障,因此,促进中药外用制剂透皮吸收的研究也应成为另一个关注的重点,比如在中药成分中寻找安全有效的挥发油作为天然透皮吸收促进剂,或者加强对中药挥发油渗透促进剂与被促药物间的配伍关系研究等。最后,在中药外用制剂的应用上,可以尝试尽量将中药理论与经络学说相结合,进一步发展穴位敷贴经皮给药,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效应,为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带来更多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药脂质体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是纯天然制品并能治疗很多疑难杂症,目前,中药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科学的包合技术、乳化技术、超临界提取技术(SFE)、超滤技术(膜分离技术)、固体分散技术、脂质体技术等已逐渐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脂质体技术具有增强药效、靶向释药、延长作用时间、降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其靶向性研究备受重视.将脂质体技术应用到中药研发与生产当中,将对我国的传统中药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脂质体技术应用于中药靶向制剂给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因其结果物纯净、制备量大、技术成本低等优点,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液液分配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及制备、中药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分析、食品色素等添加剂的分离与制备,以及蛋白质等方面的分离与纯化等领域。通过查阅文献,论述HSCCC在天然药物、中药、食品、蛋白质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现状。HSCCC具有高回收率、高制备量、高纯度、高活性保留、低试剂消耗等优点,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替硝唑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两制剂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口服500mg替硝唑片,用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试验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Tmax、T1/2、AUC0→72分别为(12·56±3·188)ng/ml、(2·01±1·24)h、(16·03±1·69)h和(257·55±47·46)ng·h/ml与参与制剂的(12·13±2·23)ng/ml、(1·93±0·86)h、(15·79±1·88)h和(257·86±46·41)ng·h/m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研究者探索中药有效成分作为传统肿瘤治疗化放疗药物的替代品,但中药有效成分大多水溶性差,从而导致了口服吸收率低、代谢快,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纳米给药系统可以改善药物的水溶性,此外还具有靶向细胞和促进细胞摄取的优势。文章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纳米制剂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生成(种植)和取得(提取分离)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这也是我国中药产业最薄弱的环节。解决中药现代化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寻求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在规模化、产业化水平的技术突破,将有力地推动种植、制剂、质量控制等环节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中药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改进传统中药制药的提取分离技术,发展高效实用的提取分离新技术,如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纯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分子蒸馏技术等,并在制药工业中推广应用,以加快中药产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原位凝胶给药系统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位凝胶高度亲水性的三维网络结构及独特的溶液-凝胶转变性质使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给药方便、组织相容性好、给药途径多样、滞留时间长及缓控释作用等优点,是药剂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本文综述了原位凝胶新型给药系统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原位凝胶用于靶向定位制剂、长效控释制剂等进行探讨,以期为中药新剂型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6):I0001-I0004
·药学前沿·001Ⅰ型糖尿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朱爱华/吴梧桐/刘景晶195蛋白质天然构象预测的研究进展……………………………………………方慧生/吴梧桐/王/余江河/郑珩387基于配体的合理药物设计在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上的应用………………………………………李敏勇/夏霖483基因敲除与基因突变动物模型在药物跨膜转运研究中的应用………………………………何卉/陈西敬/王广基·药物化学·007 3-溴代香豆素磺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降血糖活性………………………………祁刚/屠树滋…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各种囊材、制备工艺及其特点,并探讨了常规及特殊的应用规律,介绍了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详细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微型包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展望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人体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健康人体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利用度。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时数值,以DAS1.0软件拟合其药动学参数,用方差分析和双侧t检验法检验其等效性。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5.24±1.58) h和(5.50±2.05) h,Cmax(2.75±0.61) mg/L和(2.55±0.61) mg/L,Tmax(0.99±0.56) h和(1.05±0.54) h,AUC0-24(21.53±3.36) mg·L-1·h-1和(20.61±3.67) mg·L-1·h-1,AUC0-∞(23.87±3.92) mg·L-1·h-1和AUC0-∞(23.05±4.45) mg·L-1·h-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82±30.75)%。结论: 两种不同厂家的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头孢克洛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头孢克洛片标准参比制剂和被试制剂500mg,采用微生物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药物浓度。结果:两制剂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3.94±1.55)mg·L-1和(14.10±1.45)mg·L-1,Tmax为(0.72±0.15)h和(0.75±0.12)h,T1/2ke为(0.65±0.05)h和(0.69±0.06)h,AUCt0为(15.78±2.75)mg·h·L-1和(14.86±2.98)mg·h·L-1,AUC∞0为(15.96±2.74)mg·h·L-1和(15.10±3.04)mg·h·L-1。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7.99±17.82)%。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HPLC-MS法测定人体血浆中多奈哌齐的药物浓度,研究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受试制剂盐酸多奈哌齐分散片或参比制剂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采用HPLC-MS测定其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判断其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结果:在0.1~16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分别为(57.38±15.27)、(59.27±27.02) h; Tmax分别为(3.4±1.42)、(3.75±2.73) h; Cmax分别为(9.56±2.4)、(9.54±2.73) ng·ml-1 ;AUC0-t分别为(602.94±190.43)、(623.25±299.76) ng·h·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2±43.2)%。两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