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侧脑室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形成的影响刘建中,伍忍,姚运纬(河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郑州450052)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应激;胃溃疡;胃酸中枢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参与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但其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却存在分...  相似文献   

3.
采用立体定位侧脑室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观察NA对冷束缚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形成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作用的外周机制。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NA可以明显减轻正常、中枢NA耗竭和幽门结扎大鼠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而应激大鼠的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量和胃壁结合粘液量均不受NA注射的影响。提示中枢NA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局部胃分泌功能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再灌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及维拉帕米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休克组、再灌注组和维拉帕米组。采用大量放血(休克组)后再灌注(再灌注组)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维拉帕米于再灌注前舌下静脉注射给药(维拉帕米组)。肉眼计数胃组织溃疡指数,比色法测定胃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一氧化氮(NO)含量,HE染色观察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休克组胃溃疡指数(23.57±6.60)mm明显高于对照组(0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再灌注可引起胃溃疡指数(46.29±6.55)mm、胃组织MDA(17.51±5.76)nmol/mg protein、XOD(12.60±3.09)U/g protein明显增加,而NO(0.50±0.16)μmol/g protein、SOD(69.50±11.70)NU/mg protein明显下降,与对照组胃组织MDA(6.92±1.31)nmol/mg protein、XOD(9.33±2.27)U/g protein、NO(0.80±0.12)μmol/g protein、SOD(98.44±14.11)NU/mg protein及休克组胃组织MDA(7.09±1.80)nmol/mg protein、XOD(7.94±1.70)U/g protein、NO(0.95±0.16)μmol/g protein、SOD(99.40±34.46)NU/mg protein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胃溃疡指数(26.86±10.0)mm、胃组织MDA(8.79±2.85)nmol/mg protein、XOD(9.45±2.38)U/g protein、NO(1.18±0.46)μmol/g protein,与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组织光镜观察可见再灌注可明显加重休克所致的胃黏膜损伤。[结论]再灌注损伤可参与失血性休克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而维拉帕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兰索拉唑对大鼠出血-休克所诱发的应激性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大鼠麻醉后按每200 g体重3 ml放血,诱发出血-休克应激性胃溃疡,观察静脉注射兰索拉唑(15 mg/kg,30 mg/kg,60 mg/kg)对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的影响,并与奥美拉唑(30 mg/kg)及生理盐水组相比较。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不同剂量兰索拉唑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0.01),胃黏膜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或0.01),且有良好的量效关系。同等剂量下,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的抗溃疡作用相似。结论:兰索拉唑对大鼠出血-休克应激性胃溃疡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加味丹参饮对家兔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 24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给药组,每组8只。以浸水法复制家兔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分别于应激后 0、1、2、3 h 取血,检测血浆中内皮素 (ET)、一氧化氮合酶 (NOS) 活性,并对胃黏膜病变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浸水应激后家兔血浆 ET 及 NOS 活性均明显升高,加味丹参饮可抑制应激导致的 ET 水平及 NOS 活性的升高,并可抑制浸水应激家兔胃液的过量分泌而对胃液的 pH 值无显著影响;加味丹参饮能抑制应激所致的胃溃疡的形成,其溃疡抑制率达 49.94%。结论 加味丹参饮有抗家兔浸水应激性胃溃疡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胃液的过量分泌及抑制 ET 及 NOS 的异常升高有关,而对胃液的 pH 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降压素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及与表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 采用脑室生量注射和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神经降压素对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和胃粘膜组织 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产生时,血浆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增高;侧脑室注射神经降压素,大鼠应激性胃疡产生明显减轻,同时血浆及胃粘膜组织中表皮生长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神经降压素具有保护胃粘膜细胞的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表皮  相似文献   

8.
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与壁细胞泌酸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损伤与壁细胞泌酸状态的关系。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水浸束缚应激1、2、4h组、奥美拉唑组及生理盐水组。检测胃液pH值、胃粘膜损伤指数(UI),光镜观察胃粘膜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随应激时间延长UI明显增加,而胃液pH值明显降低(P<0.01),二者之间呈明显负相关(γ=-0.9987,P<0.01);奥美拉唑组与应激4h组和生理盐水组比,UI明显降低(P<0.01)。电镜示壁细胞在对照组呈静息状态,而应激1h,2h,4h组呈不同激活状态,以4h最明显,呈泌酸活跃状态。奥美拉唑组壁细胞见分泌小管扩张,有绒毛稀少或密集分布的不同表现。结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粘膜损伤程度与壁细胞泌酸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2X嘌呤受体亚型在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冷一束缚应激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逆转录PCR法检测P2X受体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在7种P2X嘌呤受体亚型中,大鼠胃组织中可检测到除P2X6之外的P2X1-P2X7 6个亚型表达;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组织P2X1受体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胃组织可表达除P2X6之外的6个P2X亚型,P2X1的表达变化与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神经降压素在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及对胃运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采用脑室微量注射方法,观察神经降压素在浸水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神经降压素,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产生明显减轻(P〈0.01)。(2)侧脑室注射神经降压素,在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产生明显减轻的同时,其胃收缩运动明显减弱(P〈0.01)。以上结果表明,神经降压素对胃粘膜细胞有保护作用,这种效应可能部分通过减弱胃收缩运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韭菜根液对利血平引起的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大鼠胃溃癌模型,观察了韭菜根液对利血平引起犬鼠胃溃癌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鼠每日肌注利血平0.9mg/kg,连续7天,胃粘膜出现明显溃疡。韭菜根液灌胃,可显著减轻利血早造成的大鼠胃粘膜损伤。韭菜根液在抑制溃疡发生的同对。还明显地抑制利血平对胃酸分泌的刺激作用.韭菜根液的抑酸作用可能与其抗溃疡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吲哚美辛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吲哚美辛对化学诱导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60~180g。分两组,即单纯乙酸诱导胃溃疡作为对照组和乙酸诱导胃溃疡加吲哚美辛处理组,各时间点每组均8只。乙酸诱导胃溃疡后1、3和7d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胃黏膜中环氧合酶(COX)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用ELISA测定胃黏膜中PGE2量反映COX活性。同时研究吲哚美辛对iNOS表达、活性及胃黏膜损伤的影响,以溃疡面积来评估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RT-PCR结果显示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后,COX2mRNA表达明显升高;以溃疡基底部为明显,3d最高,7d下降。胃黏膜PGE2合成也明显增高。吲哚美辛能抑制胃黏膜PGE2合成,处理组溃疡面积1d时为(52.6±6.1)mm2,小于对照组的(71.8±5.8)mm2(P<0.05),且周围充血水肿较轻;3d时两组溃疡大小无差异,但吲哚美辛处理组溃疡基底部厚度为(11±0.5)mm,薄于对照组的(20±0.8)mm(P<0.01);7d时吲哚美辛组溃疡而积为(35.4±3.5)mm2,大于对照组的(24.8±3.2)mm2(P<0.05)。此外吲哚美辛能降低胃黏膜iNOS的表达及活性。结论吲哚美辛能减轻大鼠溃疡形成初期炎症反应,使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但使溃疡加深、延缓溃疡愈合。这一作用除和PGE2合成减少有关外,可能尚和抑制iNOS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与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两种大鼠胃溃疡模型的作用,并比较RBC与庆大霉素单独作用时对大鼠乙醇胃溃疡模型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和乙醇损伤型胃溃疡模型,分别给予RBC和庆大毒素混合药液灌胃,同时以等量蒸馏水灌胃作为空白对照,对乙醇损伤型胃溃疡模型又分别给予RBC以及庆大霉素灌胃。计算各组的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BC与庆大霉素合用对大鼠乙醇损伤型胃溃疡的抑制率是66.49%,高于RHC单用时的溃疡抑制率。两药合用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抑制率为42.7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RBC与庆大霉素联合对大鼠胃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优于RBC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归脾丸抗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乙醇致胃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实验通过检查胃溃疡指数,检测血清和胃组织中NO含量,测定血浆及胃黏膜中GSH-PX的含量,来观察归脾丸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结果:归脾丸能明显降低溃疡指数(P〈0.01),提高血清和胃组织中NO含量(P〈0.01),归脾丸能明显提高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中血浆和胃黏膜中GSH-PX的含量(P〈0.05)。结论:归脾丸可对抗乙醇致胃溃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内皮衍生因子(NO/ET)与慢性胃溃疡形成的关系,采用大鼠醋酸性胃溃疡模型,分别以L-精氨酸(L-Arg)和NG-硝基-L-精氨酸(L-NNA)腹腔内注射,测定溃疡指数,以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血清NO和血浆ET-1含量。结果显示:(1)L-Arg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L-NAA组(P<0.01),L-NAA组溃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2)L-Arg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P<0.01),L-NNA组血清NO含量显著低于以上3组(P<0.01)。(3)L-Arg组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1),L-NNA组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以上各组(P<0.01)。提示内皮衍生因子的失衡可能是慢性胃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梭子蟹壳不同炮制品对水浸应激性大鼠胃溃疡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水浸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梭子蟹壳不同炮制品对大鼠胃溃疡及胃酸分泌量的影响。[结果]梭子蟹壳生粉组、炒黄组、炒炭组对水浸应激性大鼠胃溃疡的抑制率分别为28.57%,47.62%及40.47%,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梭子蟹壳不同炮制品对水浸应激性大鼠胃溃疡均有预防治疗作用,其中炒黄组与炒炭组的效果优于生粉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归脾丸抗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机制,为临床使用中药治疗乙醇致胃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实验通过检查胃溃疡指数,检测血清和胃组织中NO含量,测定血浆及胃黏膜中GSH-PX的含量,来观察归脾丸对乙醇致小鼠胃溃疡的影响。结果:归脾丸能明显降低溃疡指数(P<0.01),提高血清和胃组织中NO含量(P<0.01),归脾丸能明显提高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中血浆和胃黏膜中GSH-PX的含量(P<0.05)。结论:归脾丸可对抗乙醇致胃溃疡。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酸注射至大鼠胃窦部浆膜下形成慢性胃溃疡模型 ,用游标卡尺测定溃疡指数 ,用 SABC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 ,用镀铜镉还原比色法测定血清 NO3- / NO2 - 含量代表血清一氧化氮水平 ,以研究一氧化氮与慢性胃溃疡之间的关系 ,了解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溃疡周围粘膜的表达 ,探索它们在大鼠慢性胃溃疡的病理生理意义。结果 :1L- Arg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和 L- NNA组 (P<0 .0 5 ) ,L- NNA组溃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 (P<0 .0 5 )和 L- Arg组 (P<0 .0 1)。 2模型组和 L- Arg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较对照组增加 (积分光密度值及阳性细胞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均为 P<0 .0 1) ,L - NNA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积分光密度值和阳性细胞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均为 P>0 .0 5 )。3L - Arg组血清 NO3- / NO2 - 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 (P<0 .0 1)及对照组 (P<0 .0 1) ,L - NNA组血清 NO3- / NO2 - 含量显著低于其余 3组。认为正常一氧化氮水平有利于慢性胃溃疡的愈合 ,一氧化氮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这可能是一氧化氮促进慢性胃溃疡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激性胃溃疡的性别差异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冷冻-束缚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并测定血清铜、锌水平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经冷应激后,雄性大鼠胃溃疡指数明显高于雌性大鼠(p〈0.05);与室温对照组相比较,应激后各组血清锌水平升高、铜水平下降,且雄性大鼠血清铜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雌性大鼠(P〈0.05);雌性和雄性组血清中SOD活性均极明显地降低(P〈0.01),且雄性大鼠血清SOD活性下降幅度极显著大于雌性大鼠(P〈0.01)。血清GSH含量均极明显地升高(P〈0.01);结论冷应激促使铜、锌在体内重新分布,性别不同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及其血清铜水平和SOD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愈合过程中胃肠功能及P 物质(substance P,SP)表达改变,探讨SP/NK1 受体(neurokinin 1,NK1)通路对胃溃疡离体幽门平滑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2 只SD 大鼠分为正常组(6 只)、盐水对照组(24 只)和溃疡组(32 只)。采用常规冰乙酸腐蚀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模型并测量溃疡面积;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P 的表达。甲基纤维素酚红溶液灌胃观察胃排空率和肠推进功能;张力换能器及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观察SP 及NK1 受体拮抗剂对离体胃幽门环形平滑肌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溃疡组术后4 d 形成呈典型的“环堤征”,10~14 d 溃疡逐渐愈合,28 d 溃疡处形成瘢痕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 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胃底腺细胞、黏膜下层和肌层,溃疡4、10 和14 d SP 积分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对照组(P<0.05,P<0.01)。溃疡组的胃排空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盐水组(P<0.05),盐水组胃排空率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幽门环形肌条收缩功能显示:溃疡组不同时相的肌肉收缩幅度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加入SP 后,胃幽门环形肌收缩幅度增加,在加入NK1 受体拮抗剂后,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大幅度下降(P<0.05,P<0.01)。结论:胃溃疡时胃肠运动功能显著降低,其机制与SP/NK1 受体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