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血管     
小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胼周动脉创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表达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铁含量增加——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根据Hunt—Hess分级,Ⅰ级20例、Ⅱ级37例、Ⅲ级42例、Ⅳ级18例、Ⅴ级9例。126例患者第一次手术均在出血后72h内,1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了二次手术,所有患者术后用格拉斯哥评分表(GOS)随访1—3年。结果恢复良好98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1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5例。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躯虹管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全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立体定向血肿排空配伍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7例;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慢性脑积水28例诊治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治疗急诊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中的操作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急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7例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疗效、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评价支架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5例,次全栓塞1例,单纯植入支架1例;未发生破裂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术后3个月改良式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显示,6例恢复正常,1例恢复良好。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急诊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中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1例死亡,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3例痊愈。结论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但还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2002年12月~2013年5月对210例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围手术期行脱水、解痉、脑复苏、控制输液、抗血小板等治疗。结果 195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行急诊栓塞治疗(1例首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2 d后再次造影发现动脉瘤并成功栓塞)。围手术期死亡8例,致伤残4例,3例入院时昏迷,出院时基本恢复正常。190例平均随访43.5月(6~116个月),其中36个月130例,60个月90例:12例术后6~12个月复查发现新发及栓塞处动脉瘤扩大,行再次栓塞,复发率6.3%(12/190);GOS平均4.6分(4~5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为15分,术前平均13分(5~15分)。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尽快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可明确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栓塞治疗;加强围术期的各种管理,如脱水、腰穿、抗痉挛、抗血小板治疗等措施可以加快患者康复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血管内栓塞术后结合开颅减压术的方法治疗Hunt-Hess分级III-IV级合并颅内血肿的脑动脉瘤破裂病人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共12例。符合以下条件: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形成;②Hunt-Hess分级在III-IV级;③头颅CT扫描显示脑中线移位>0.5 cm但<1.0 cm;④经过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并成功栓塞,然后转手术室再行减压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术后3个月~1年得以随访,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5分7例,4分2例,3分2例,2分1例。结论〓合理应用神经放射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对合并血肿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是另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     
神经导航辅助早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及风险分析;59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疗效分析;应用Onyx液态栓塞剂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探讨;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硬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     
人脑Willis动脉环前循环变异的显微解剖;颅内动脉瘤破裂并发巨大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治;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分析;骨桥蛋白在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中的意义;术中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euroformⅡ支架植入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诊断为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病人11例,其中大脑前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椎基底动脉瘤2例。7例先行NeuroformⅡ支架瘤颈成形,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眼置入动脉瘤内,填塞弹簧圈;4例先置入微导管于动脉瘤内,再释放支架后栓塞,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并发症;其中致密填塞8例,部分致密填塞3例,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4例短期随访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结论NeuroformⅡ支架联合MatrixⅡ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用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来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69例,轻残10例,重残2例,死亡5例(5.8%)。结论 颅内动脉瘤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以防再次出血。正确预防和处理动脉瘤术中破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多发动脉瘤应争取1次手术治疗。动脉瘤术后长期血管造影随访,可早期发现新生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Hunt-HessⅣ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Hunt-Hess分级Ⅳ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16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16例完全栓塞11例,大部分栓塞5例,1例死亡,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管痉挛3例、脑梗死2例、4例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Hunt-Hess分级Ⅳ级动脉瘤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支架植入术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术弹簧圈栓塞术,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完全栓塞;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载瘤动脉通畅。随访2例动脉瘤复发,未见支架移位、塌陷、狭窄,载瘤动脉通畅、光滑。结论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TAN-FAN)复合体的血管内栓塞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58例TAN—FAN复合体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TAN—FAN复合体中24例(41.4%)为出血后7天内进行栓塞,20例(34.5%)为出血后7天~2周内进行栓塞,14例(24.1%)为出血后2周~1个月内进行栓塞。58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6个,95%闭塞者9个,90%闭塞者3个;13例A型与31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4例C型中11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3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并发脑梗死3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43例,Ⅱ级11例,Ⅲ级3例,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1.7%。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TAN—FAN复合体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只有根据TAN—FAN复合体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栓塞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具有丰富的动脉瘤栓塞经验,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 82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72h以内)行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40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组,完全夹闭率92.5%,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弹簧圈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1.4%,栓塞组相关并发症6例,死亡1例。在前循环动脉瘤中,栓塞组完全闭塞率与手术组完全夹闭率相比较,显微手术组结果优于栓塞组。临床随访6个月,两者预后良好者均达95.0%。结论 显微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寒治疗均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采用GDC对1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168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的144个,95%闭塞的14个,90%闭塞的10个;全组6例死亡,死亡率3.6%。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梗死2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2例;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随访5~54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设计,并采用与之相应的栓塞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     
儿童幕上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诊治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影响因素分析;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血肿;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讨论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42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结果42个动脉瘤中38个瘤腔完全闭塞,3个95%闭塞,1个被90%闭塞。术后41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死亡率2.4%。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3~5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后交通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SAH患者采用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并对96例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对症治疗。结果96个动脉瘤均被早期诊断并成功栓塞,其中100%闭塞者83个,95%闭塞者8个,90%闭塞者5个。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并发脑血管痉挛5例;术后1例弹簧圈末端逸出;3例复发者均经二次补充电解可脱性弹圈(GDC)栓塞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9例;与SAH有关的永久性后遗症13例(13.5%)。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77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3例、Ⅴ级3例,死亡率3.1%。结论对破裂的动脉瘤性SAH进行早期病因学诊断,并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积极对症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PCNL术后肾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评价疗效. 结果 12例患者中,单纯假性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2例,选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聚乙烯醇微粒和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成功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血清肌酐略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CNL术后肾出血;栓塞治疗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PCNL术后肾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